文章吧手机版
《少女杀手》影评摘抄
日期:2020-09-26 17:5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少女杀手》影评摘抄

  《少女杀手》是一部由梅津泰臣执导,动作主演的一部日本 / 美国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少女杀手》精选点评

  ●5192:少女杀手 Kite Liberator

  ●这是坑爹呢啊 7年过去了还不填坑 没初代所以有些细节莫名 但两条故事线都挺有意思的 作画的水准也很高

  ●太伤 从她眼种流露孤独 能让这个世界都沉寂 仿佛 已经死去。。。那又为什么活着复仇 每个杀手屡次活下来的最好支柱

  ●最后呢?最后呢?最后呢?最后呢?最后呢?最后呢?

  ●其他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社会需要这样的一群人去贯彻他们的正义,向罪恶开战

  ●时代在进步,美工背景等等有加入电脑作画,梅津泰臣的画面依然凌厉~不见了H内容剧情演变成打怪兽科幻片,女主百合花一个劲的卖萌,都觉得不像是梅津泰臣的东西了...结尾戛然而止,任由观众自行脑补之后的故事发展作为A KITE的续集来说,不够好!

  ●华丽丽..对不起了,计算机硬件老师...您的课真的没这部片精彩- |||

  ●真可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作为名义上的“续作”,却丝毫不正面提及前作,同时对本作的原因结果也毫不解释展现一个片段,权对前作的纪念

  ●当年幼无知的我看到了限制级的A Kite,想不到长大成人后的我还能看到非限制级的A Kite续集…为我自己感动

  ●动作暴力什么的都挺好,期待续集。

  《少女杀手》影评(一):大胸萝莉拯救世界

  野口百合花的父亲空间站干活,服用含有古怪因素食物变异形,与此同时,这位大胸萝莉妹子地球勤工俭学遭遇袭臀事件等种种事件,这位妹子在人前卖萌,时不时脸泛红霞,一片令人疑惑的迷の娇羞,可是,其他人并不知她还有另一面……那就是手执短枪的杀手,她所工作酒吧实际上是个杀手组织。其父亲变成怪物回到地球,野口也恰好执行杀怪的任务,父亲认出其女儿,被女儿杀成重伤

  回去路上遇到父亲同公司伙食提供者土井,土井告知真相,杀死土井后寻找父亲,被歹徒绑架,遇到心警察,杀歹徒后溜走。

  去找父亲,父亲恰好恢复,与女儿隔街相望。

  父女之爱令人很感动

  打斗场景非常出色,工口镜头中的裸体得到恰当情节紧凑节奏快,是日本动漫中值得一看的科幻+冒险+悬疑+日常的混合作

  《少女杀手》影评(二):印象中A Kite,回忆中Kite Liberator

  Kite Liberator其实是很黄很暴力的导演梅津泰臣多年前的一部OVA:A Kite的续篇。这两部我都是很久以前看的了,所以很多地方记不得~请多包涵~

  Kite Liberator中的少女使用红色手枪就是A Kite中的女主角遗留下来的。当年看A Kite时我还是个年幼无知的幼齿,只被电影里很黄很暴力的头惊呆了,没看完就关了,当时以为是一部三级工口动画,但却被制作的精良水平和情节所震撼,虽然吓得幼齿的没看完,但却记忆深刻。

  07年导演出A Kite的续篇,真让我惊喜一场,发现梅津泰臣居然从良了,不黄还不怎么暴力了…有个风格缺失。

  但我还是很喜欢这个故事,华丽的打斗场面与细腻的感情色彩穿插,尤其还不脱俗的展现亲情,结尾收在最精彩之处,既让人有留白的无限遐想,有佩服导演公开的偷懒不做结局。但最喜欢的还是作品不矫揉做作的风格,尽管女主角长的很矫揉很做作…

  《少女杀手》影评(三):红与蓝

  比主色调为红色的前作更平缓,使用了蓝色作为主调。更像是一个日常番了。 真的是难得出现一个正面的男性人物,没想到最后变成了那样。最后面的打戏,也让人觉得很有悲剧意味,挥刀所向的是最亲爱的人,对方认出了你,你却没认出他。 然后以为是可靠的人,居然身份是不良公司雇佣的人。果然穿西装戴墨镜开豪车,真的很唬人呢。 其实一开始我以为续作会是《A Kite》最后面的那个小女孩,毕竟她真的太让人咬牙切齿了。 《A Kite》也有太多问题没有回答,砂羽的父母为什么被杀?那个小女孩为什么杀死音分利?好像只是为了推动剧情一样,强行设定。 感情更激烈,剧情更阴郁,结局更悲惨。 这两部之间有很多相似的点,一些剧情也采取了类似的表现手法。两个放在一起看,更完整。 另外,看的时候真的想破口大骂,这世界的男人是怎么了?怎么让个小姑娘去肩负这样重大的任务?杀手真的不好当啊,你有枪,对方也有枪,而且人数还比你多。很多时候也是要搏斗。一不小心命就没了,是真的。

  《A kite》是绝望的红,复仇的红,是沾血的红。好像到最后,谁都没有好下场。

  《Kite Liberator》是期待的蓝,是正义的蓝。众人结局倒是都还行,但还留下一个坑。更迎合市场。很明显是有目的地杀恶人。这个的感情线,有和没有是一样的。和前作大不一样。

  蓝更平缓,少了一些感觉,但只有红是不行的,两个合在一起,更为完整。

  《少女杀手》影评(四):很黄很暴力的梅津泰臣

  梅津泰臣(Yasuomi Umetsu, Yasuomi Umezu)的监督作品列表:

  《放风筝的人》(Kite Liberator, 2008)

  《危险代理人》(Mezzo DSA, 2003)

  《次强音》(Mezzo forte, 1998)

  《风筝》(A Kite, 1998)

  《机器人嘉年华》之《昨日重来》(Robot Carnival segment "Presence", 1987)

  很黄很暴力,字面上的意思,这样来概括梅津泰臣的风格是再准确不过了。

  梅津泰臣,这位于1960年12月19日诞生的超级大叔,常以一只戴围巾的兔子为写照,很萌——不过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他那几部著名的18禁作品的东家是Green Bunny的缘故?

  (小贴士:A Kite和Mezzo forte虽然是由ARMS制作,但出品方是Green Bunny;至于Green Bunny,绿兔子,《光与影》《同级生2》应该听说过吧?

  梅津泰臣早期在MAD HOUSE混生活,不过后来投奔ARMS去了,所以他的监督作品除了"Presence"剩下的皆为ARMS制造。)

  不过,不管怎么样,梅津泰臣的女性角色设定的特点就如他的自画像,一个字,萌。有时甚至让人想起村田莲尔的人设。梅津泰臣的人设与现实主义故事基调形成的反差仅次于《妖精的旋律》(Elfen Lied, 2004)。

  当然,现实中的梅津大叔则完全是另一种模样,非常拉风,在第20回東京国際映画祭(东京国际电影节,2007)上更是一身黑衣墨镜(貌似身着燕尾服),就像是刚从Matrix里赶过来的。做个恰当点的比喻也许是——这是头披着狼皮的兔子。

  比起渡边信一郎,梅津泰臣也还是严然低产到了不像话的程度,渡边大叔他好歹也监督了俩靠谱的全26话TV动画,而梅津大叔纵横杀场二十多年却只得一部全13话还非常冷门的TV动画;想靠OVA动画来普及知名度那是非常不靠谱的事情,如果不是因为Cowboy Bebop和Samurai Champloo,谁还能记得当初渡边大叔和河森正治扯上关系还一起监督了Macross Plus?

  梅津泰臣最早的监督作品是1987年《机器人嘉年华》中的"Presence"。

  《机器人嘉年华》是八个关于机器人的独立故事短篇集,并且除了北久保弘之的"明治文明奇谭"和梅津泰臣"Presence"附带少量旁白外,剩下的都是只有配乐和画面的默片。(不过这两个故事也是其中最好看的两个。)

  quot;Presence"的故事主要是这样的:在森林中里无人知晓的小屋中他制作了一个带有灵魂的女子,她说“好想和人谈恋爱”,他却想起了自己的妻子,吓到了,他需要的是机器人,而不是人,所以他又让她变为死物。数十年后,当他再次与缠满了蜘蛛网的机器女子会面时,他终于去正视了自己的情感。这是个相当伤感的故事。

  这之后整整过了11年,梅津泰臣的OVA作品《风筝》(A Kite, 1998) 才浮出水面。两卷OVA,总共53min左右时间。

  A Kite的故事不复杂,就是某个杀手组织的贱男人干掉了女孩的双亲并占有了她,把她训练成了顶尖的杀手,最后女孩终于反过来对贱男进行复仇,干掉了他;中间穿插着女孩与同组织准备退出的年轻男杀手若隐若现的爱情,最后这名男子命丧另一名少女杀手手中。

  而同年的《次强音》(Mezzo forte, 1998)则说的是一个贩卖机器性玩偶的三人团队卷入帮派夺权阴谋中的故事。同样两卷OVA,总共60min左右时间。

  Mezzo forte在音乐中的术语是“次强”的意思,所以我就直接把Mezzo forte翻成了《次强音》——正好对应影片的节奏感,如果真的要有个中文名的话。

  Mezzo forte在五年后推出了全年龄向的续作《危险代理人》(Mezzo DSA, 2003),TV总共13话。

  Mezzo DSA中的DSA是Danger Service Agency的缩写,就是“危险代理行”的意思。

  再过了五年,也就是A Kite问世后十年,A Kite的续篇《放风筝的人》(Kite Liberator, 2008) 也终于于今年3月21日上架——而这之前,A Kite在07年也发行了3碟装的珍藏版(A KITE PREMIUM COLLECTORS VERSION)。这次的Kite Liberator很和谐,只有暴力没有H,从风筝变成了放风筝的人,而且从从原来单调的杀手主题融进了太空、人兽大战这样的主题。而前作中的那位杀手少女已经成了带小孩的大姐了,那孩子恐怕是死去的杀手男留下的。不过你当然也会发现一些前作遗留下来的传统,比如说在厕所里枪战——事实上这是梅津泰臣的一个情结,“厕所情结”,像Mezzo forte中绑架黑道老大就是从厕所中下手的。

  所谓的“梅津泰臣三部曲”,实际上指的是“梅津泰臣的H三部曲”,除了上面说到的A Kite和Mezzo forte外,剩下的就是《黄色星星》(Yellow Star),这是个毫无养分的纯H向动画,不过要说明的是Yellow Star的监督不是梅津泰臣,他只是负责Yellow Star的故事版(story board),像《无限地带23》(Megazone 23, 1985)那样,梅津泰臣除了复责Megazone 23的作画监督,还负责story board,因为事实上story board应该是导演监督才好去做的事情,所以用谁的story board就注定了故事被烙上谁的印记。所以,总得来说,我认为Yellow Star是“梅津泰臣之耻”。

  (小贴士:story board,故事版,即画面分镜剧本,以草图、绘画或照片,依连戏顺序将影片段落或整部影片的主要动作和叙述流程摘述出来。广泛地被用在动画片的制作,以及呈给客户审阅的电视广告影片企划中。干这行的就叫“台本故事板绘画师”,Story Board Artist。)

  A Kite中的H与Mezzo forte的H其实都是可有可无的,除去H的部分才是最精华所在,那就是梅津泰臣运行画面的节奏感,暴力美学。

  虽然梅津泰臣公开表示自己是Rob Cohen、Quentin Tarantino等人的粉丝,但事情上他本人也同样被好莱坞的其他人粉,像Matrix里Trinity出场时的双枪上阵,其实就是在向A Kite致敬。

  不过,不知道梅叔说自己粉Rob Cohen,是不是仅仅因为听说A Kite的好莱坞真人版电影Kite要由《极限特工》(xXx, 2002)的导演Rob Cohen执导?

  事实是,好莱坞实在是太不靠谱了,比梅叔的产量更不靠谱,像KISS AND CRY这个以他本人的短篇漫画作品改编的剧场动画,号称日美韩三国演义,结果从2003年在韩国汉城SICAF动画节上传出消息后一直都未现身,不过最近又有消息说是该作将于2009年上映,不知道真的假的;A Kite的真人版则是完全石沉大海。

  当然,低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精益求精的副产品。而且我们应该看到,上面例表中梅津泰臣监督的这几部作品大叔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原作、脚本、人物设计、分镜等作业,工作量可想而知。对于这样大拿的监督,他完全知道自己在做一个怎么样的东西,要做出个什么样节奏感的画面来,所以我相当欣赏这样的人物;这种情况发生在渡边信一郎身上——渡边大叔完全是个天才,他对画面与音乐水乳交融的掌握无人能匹。

  如果说渡边信一郎是个天才型的动画监督,那么梅津泰臣就是个务实型的监督。这于梅津泰臣的低产出,反应了另一方面的一个事实,这家伙的大部分时间其实都花在为别人打杂上(以下省略主语):

  1999年在3卷全6话的OVA动画《太阳之船》(Sol Bianca: The Legacy)中当担作画(key animator)。

  1997年在OVA动画《不靠谱的爱》(Hen,Strange Love)中当担人设师(character designer)。

  1997年在《喀迈拉》(Kimera)中当担人设师。

  1996年在剧场动画《鲁邦三世:不论死活》(Lupin III: Dead or Alive)中当担作画。

  1996年在TV动画《玩偶的游戏》(Child's Toy)中当担作画。

  1994年在OVA动画《忍者神龟》 (Kagaku ninja tai Gatchaman)当担作画监督和人设。

  1993年在OVA动画《随风而逝的记忆》(A Wind Named Amnesia, The Wind of Amnesia)中当担作画。

  1993年在OVA动画《艾尔西亚号》(Ellcia)号中当担作画监督以及人设。

  1991年在剧场动画《福星小子6:我亲爱的,直到永远》(Urusei Yatsura 6: Always My Darling)中当担作画。

  1988年在剧场动画《阿基拉》(Akira)中当担作画以及特效(Visual Effects as "computer graphics artist: High Tech Labs")。

  在1988年的剧场动画《萤火虫之墓》(Grave of the Fireflies,Tombstone for Fireflies )中当担作画。

  1988年在高达系列的《机动战士高达:夏亚的逆袭》(Mobile Suit Gundam: Char's Counterattack, 機動戦士ガンダム:逆襲のシャア)中当担作画。

  1987年在《灵猫》(Lily C.A.T.)中当担人设。

  此外,梅津泰臣还在板野一郎的《天使警察》(Angel Cop, 1989)、真崎守的《基库之旅》(Jikû no tabibito, 1986)、《世外之人》(Outlanders, 1986)、林太郎的《忍者的复仇》(Revenge of the Ninja Warrior, The Blade of Kamui)、川尻善昭的《摄影师(暂译)》(SF Shinseiki Lensman, Lensman: Secret of the Lens, 1984)、真崎守的《赤足小子》(Barefoot Gen, 1983)、林太郎的《幻魔大战》(Armageddon: The Great Battle with Genma, 1983)等作中当担作画。

  所以,我觉得此人正业正是打杂啊。可以称之为技术工人。

  关于他打杂作品的更详细内容可参看这里:

  http://www.acgtalk.com/node/810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少女杀手》影评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