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之魂》是一本由邓贤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的314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009-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气磅礴
●那个日本来的麻脸军曹问:你们是否知道她们的名字,并为她们修建了纪念碑?
●对于滇缅战场进行了全景的描绘,是这类书籍中最为透彻的一本,尤其是看到到底有多少个日军师团被英军吸引到英帕尔战场,才造就了远征军的一路优势时,难免苦笑一声。另外松山的关键性及其进程中的危局,也被解析的很全面。书中大体上都是站在战略角度来写,因此在同类书中显得鹤立鸡群。
●希望逝者安息。政治凌驾的东西太多。中国的苦难有自身的原因。日本是我们永远不能放松警惕的民族。
●孙立人是弗吉尼亚军校毕业,不是西点,书里的信息太不准确了吧。。。。
●初中时代就读过这本书的最早版本, 是爸爸买回家后推荐我看的. 让我很早就了解了那段历史,那些人
《大国之魂》读后感(一):很好看
中国的教科书里关于远征军入缅作战 只有一段一句话 我一直以为这是那个时期的一个小事 看了这本书 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我才知道 入缅作战时战略相持阶段的大事 关系到中国战区的成败 在世界上都很重要
《大国之魂》读后感(二):看完后对远征军产生了敬佩和深深的感情
首先,谢谢邓贤的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中国远征军,这个很少被外人提及的团体。在茫茫的抗日战争岁月中,这群人埋骨他乡,几乎被遗忘。
书中写远征军穿越野人山的一章,描述了很多骇人听闻的故事,比如蚂蚁就可以吃掉很多人。
日军慰安妇的那一章成为全书中的败笔,我感觉,不管是真是假,把敌人的“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搬到这本书里很不合适,如果这些慰安妇和日本军人是值得赞扬的,那,你,我,每一个中国人,又拿什么来祭奠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死亡的那些将士和无辜百姓?!而且,我不禁要感叹,幸好邓贤不是把这一章放在了全书的结尾,不然整本书他就白写了。
《大国之魂》读后感(三):一直在找的——魂
这是我读的关于中国远征军的第一本书,也是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本。作者把父亲和自己的命运深深溶入了滇西这片土地,溶入了抗战至文革这一段大动荡的历史,民族恨,家国情;两代人,一本书。可以说这不仅是作者对那段尘封的历史的纪实与追溯,更是对父辈当年血洒疆场和此后因战获罪的一次隆重而崇高的祭典,同时也是对自己的生命征程和自我价值的一场精神洗礼。
从书的第一页开始,我们就可以看见作者丰满的个人情感,虽然其对某些战场和人物的描写因为这种情感而被后来者有所非议(如《松山战役笔记》的作者余戈就对这本书的一些地方提出异议和更正),但这些依然无损其本质上的珠玉光华。尤其是作者作为国内较早研究中国远征军和滇缅之战的学者,这本书的分量更是沉甸有余。记得前段时间中央10套播出纪录片《中国远征军》时,邓贤先生就是其采访的少数学者之一,而且更能说明问题的是,这套制作精良的纪录片其中的台词大都耳熟能详,原封不动地来源于这本《大国之魂》。我想邓贤先生写这本书的时候一定是满腔热血的,我在读的时候也受颇其感染,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大国之魂》读后感(四):不是评论,只是一些数据
1. 日本官方统计:二次大战中,日本军人阵亡二百三十七万,平民死亡七十万,共三百余万人。然而,从东北“九•一八”事变算起,在长达十四年的日本侵华战争中,中国方面死难同胞逾三千万人,其中百分之九十是手无寸铁的平民。即使以30:1的不公平比例计算,日本方面应受到追究和起诉的战争罪犯都该在百万人以上。然而中国人主动放弃了战争赔款要求。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只判处七名战犯死刑,十八人监禁。
2.“杜立德大轰炸”的另一个灾难性后果却落到了对此一无所知的中国人头上。由于美国轰炸机返航时就近飞往中国沿海迫降,大多数飞行员均为抗日军民所救,因此东京大本营命令侵华日军对中国沿海进行严厉“讨伐”。冈村宁次总司令亲自出马,调集五十三个步兵大队共十万兵力对江苏浙江两省进行了为期一月的“大扫荡”。这种所谓扫荡并不是作战,而是屠杀。“扫荡”结果,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江浙沿海平原到处残垣断壁,一片肃杀。据战后盟军方面公布的调查材料称:“约有二十五万中国平民在扫荡中被屠杀,两万妇女被奸淫。”(《太平洋战争》)这个数字是东京大轰炸伤亡人数的整整七百倍,与一九三七年“南京大屠杀”遇害人数接近。
3.战后美国官方公布的数字表明:“在持续三年零一个月的援华空运中,美国空军在”驼峰“航线上一共损失飞机四百六十八架,平均每月达一十三架;牺牲和失踪飞行员和机组人员共计一千五百七十九人。”(《白宫文件》)。抗战期间,美国空军总共为中国内地空运各类战争物资达六十五万吨。美国飞机每向中国运进一加仑汽油,自己也要消耗一加仑汽油;为了能使陈纳德飞虎队的轰炸机向日本人投下一吨炸弹,需要从海上、陆地和空中运进十八吨保障物资到中国。
4.当时中国不仅物质生活贫乏,精神生活亦贫乏,文盲率高得惊人。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不识字,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不懂得起码的科学卫生常识。
5.本世纪上半叶,日本全国十八至四十五岁青壮年男人中,有三分之二的人直接参加了侵略战争。他们中百分之七十参加过掠夺和屠杀,平均每五人中有一人死于战场。在漫长的战争期间,日本国内约有五万名年轻女性志愿走上前线,用这种特殊方式为战争作出贡献。另外还有九万余名朝鲜和台湾妇女应召入伍。这两项数字相加的总和为十四万二千余人。
6. 二次大战后,根据官方公布的数字,中国方面在中缅印战场上先后投入兵力达四十万人,其中还不包括相同数量的支前民工;英美盟军投入陆军三十万人,飞机两千多架,坦克装甲车三千四百多辆;日本帝国累计投入军队四十万人,飞机八百多架。 中国军队付出的代价最大,累计伤亡接近二十万人,约占参战官兵人数的一半。
《大国之魂》读后感(五):人们是比历史更懒惰的记忆者
这本书成书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是已经被写入历史课本的遥远岁月,而这本书描述的八十年前的血色历史更是放眼望去一片风烟。 很多时候历史便是这样,当年参加滇缅远征军的十万学生兵们以为把自己刻入了不朽的民族历史,以为自己用鲜血和白骨在后代心里浓墨重彩地书写了一段永不磨灭的印记,但时隔七十多年,还有谁记得战死在丁康高地的二十六岁的王营长呢?有谁记得松山战役中被凌辱至死的两个女学生?有谁知道缅北野人山有被热带丛林吞噬的十万白骨? 历史是懒惰的记录者,能书写下来的不到万一,后人是比历史更懒惰的记忆者。能记在心里的不到千万分之一,当侵略者都带着狂热的心情凭吊战争,曾经抵抗侵略的民族后人们却对三千万的鲜血抱着可有可无的心态时,谁能保证血色的历史不会被用鲜血再次重演? 我想,不明白历史是如何书写的而去空谈爱国,无论喊声多么嘹亮都只能失之浅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