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ursuit of Perfect》是一本由Tal Ben-Shahar著作,McGraw-Hill出版的Hardcover图书,本书定价:USD 22.95,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与前一本泛泛而谈的Happier不同,Tal Ben-shahar在这本书中以完美主义为切入点更多地从自身体会来讲述幸福的要义。完美主义是要么全有、要么全无的极致追求;而择优主义才是体验螺旋形上升的快乐真谛。
●果真是治愈型的
●从完美主义者到最优主义者的蜕变是找到人生中幸福平和的关键,对我这种牛角尖完美主义者是必修课啊~
●I'm a perfectionist and trying to be an optimist.
●虽然主要观点都在“Positive Psychology”里阐述过,但关于完美主义的分析一直是Tal的课程中带给我最多感悟、最多收获的。英文阅读多少还是影响了理解的连贯性,以致断断续续花了两个月才读完,或许再看第二遍时会好一些
●写得不错,尤其第一部分,论述不空洞,argue地很全面,正反面都点到了。对我自己而言,获益最大的是第二章和第四章。The law of identity带点哲学意味。接受现实是健康心理的基础,也是自我矫正和改良现状的基础。接受情绪,承认人性的一面,才能有效channel不良情绪。
●看了一点
《The Pursuit of Perfect》读后感(一):终身受益的书
从最初的<Positive Psychology>公开课到这本<The Pursuit of Perfect>,从深邃而亲近的眼神到娓娓道来的一字一句,总是能打动我心底最深处。
这是一些受益终身的道理,我能够乐观地去面对成功、失败、婚姻、友情的起伏跌宕,去品味点点滴滴生活中的美好。
正如Tal在课堂上说的那样,我不会传授给你们新的知识,而是唤醒你心底你已经知道的一些事实。在纷乱的世界里,我们太多地迷失了方向,失去了指明灯,被他人的言论而左右,无法评判世事优劣,彷徨了内心的声音。
看这本书,有太多的时候,内心突然澎湃,目光突然明亮,不禁仰天长叹:这样才是应有的生活态度。
我原本就是一个乐观的人,很少有负面情绪,也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看到Tal的观点这么激动,是因为相互印证产生的火花吧。更可贵的是,这本书让我对积极乐观的理解更深一层、也更加体系化,我会更坦然面对未来人生中可能会出现的失败。
保持一颗简单的心,安静下来,追求自己的梦想,追求自己的快乐。
《The Pursuit of Perfect》读后感(二):看简介部分做的笔记
===
幸福不是说不会经历负面情绪,不经历负面情绪的人不是神经病就是死人
所以其实开心和幸福不是同义词。开心是一种情绪状态,而幸福是一种持续的状态
开心并不是幸福的全部,幸福也包括不可避免的不开心
因为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都共用一个情绪通道,阻止了负面情绪的产生和表达,也间接地阻碍了正面情绪的体验
用麻木压抑来对付痛苦,那对于欢乐也会变得麻木
痛苦是人类不可避免的体验,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要给自己许可,许可自己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活着
We need to ground our dreams in reality and appreciate our accomplishments.
完美主义(perfectionism):
拒绝失败:期望通向目标的道路上没有任何磕磕碰碰,当遇到失败后崩溃和无力处理;
拒绝痛苦情绪:认为幸福生活只由正面情绪组成,拒绝承认和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其实这样的情绪,越压抑就越强烈的
拒绝成功:抱着在现实里不可能实现的期望,即使得到更大的成就,也无法达到心中完美的要求;永不满足,不停设定更高的目标,不能从客观上的成功获得愉悦,拒绝承认自己足够成功
很多励志书鼓励读者去想象去追求一种完美的生活,但不可能实现的期望,只会带来更多沮丧和不愉快
积极心理学不同,它倡导的是最好的、自己可能实现的生活状态。自己去定义,而不是由别人。抱着不能达成的愿望,有害无益
完美主义者拒绝正视现实,而以一个虚构的美妙现实来替代:没有失败,没有痛苦,不现实的期望能得到满足
但真实的现实总能让他们焦虑,敏感,沮丧。
理想主义(Optimalism):
失败是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是通往成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活着就不可能避免负面情绪,给悲伤和痛苦一个空间;
同样会设定很高的目标,但是可以达到,植根于现实,实现之后感到真正的满足和愉悦
根本的不同点就是一个接受现实,一个拒绝现实吧
《The Pursuit of Perfect》读后感(三):乐观主义vs完美主义
我常常被人说是个完美主义者。很奇怪我从来都不这么觉得。一个蓬头垢面在电脑前码字或看美剧的女生在我看来和完美是不沾边的。完美的女孩应该是什么时刻都脊背挺直,头发高绾,衣着得体,保持微笑。
我觉得只是因为从小教育环境问题,从来没有学会凑合而已。简而言之,我从小到大的老师都太严厉了。
然后我开始看这本叫做《追求完美》的畅销书,作者是Tal Ben-Shahar. 这本书很细节的比较了完美主义和乐观主义的区别。
首先,完美主义排斥失败,而乐观主义接受失败。完美主义的人期望一帆风顺的到达目标,而乐观主义的人期望的就是转转还还的到达目标。作者还专门画了条直线坐标和曲里拐弯的线来视觉化这两个的不同。
完美主义的人害怕失败,(因为是直线,自然害怕断线)。注重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他唯一在乎的就是结果。他把完成目标的旅程看成一系列的除障活动。这样以来,完美主义的人完全不享受过程。也因为这样,对于完美主义的人来说,要么就是成功,要么就是失败,没有中间灰色地带。所以完美主义的人很有防御性,总是在找错纠错,严厉,死板。
而对于乐观主义的人来说,失败是一种信息反馈,他们也注重享受过程,欢迎他人的建议,总是在寻找收获的好处,善于调节改变。
其结果是完美主义的人自尊心低。想象一个小孩生在一个家庭,无论他做的怎么样,他总是得到批评和坏的评价。这个小孩能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吗?
当我看到书里讲的这个小孩,我想到了自己的小时候,父母确实是这么对我的。在我的成长过程当中,完美主义确实充当了一些好的作用。就像我有隐形的第三个家长在督促我一样,我从不担心会失去目标,误入歧途。但是,多年的完美主义让我以为,如果我要是放开自己,允许自己有转转还还,向乐观主义过度,那么我就不会像完美主义时做的那么好。
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完美主义在造就我的时候同时也在限制我,而乐观主义会让我在达到目标的同时获得自由。并不是追求完美而得到卓越,而是追求完美求不得会放弃会痛苦会自我折磨。
多年来我把自己当囚徒,一人分饰警卫和囚徒两个角色,痛苦不安的同时还不自由。我现在明白不该把自己看作囚徒,需要严厉的纪律才能运转。我即使做一个自由人也知道自己的方向不会放任自流。实际上,我放任会让自己做的更好。
我这才明白乐观主义能达到完美主义所达不到的成就和心境。
这让我想到我大爱的编剧Aaron Sorkin(《白宫风云》和《社交网络》的编剧)在采访时说到的一段话。采访的内容是关于他早年的毒品成瘾。他说,我在戒毒的过程当中,其实最怕的就是当毒品的魔力不在了,我也写不出精彩的文字了。我的编剧朋友都和我说不会的,你只会写的更好。现在,我戒毒了以后真的写出了更精彩的作品。
完美主义是我的毒品。解决任何问题的第一步是承认问题的存在。
大家好,我是安娜,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The Pursuit of Perfect》读后感(四):幸福超越完美
这本书我真是又爱又恨……(如果不是因为今天发生的事,我是不会降到四星的。)
看了一眼老师发的英文书评作业推荐书单,脑子抽筋选了最不熟悉的一本书,不然我应该是永远不会去看这本书的(这篇不是作业,只是我没事乱写的)。刚看到封面,第一反应觉得它是一本心灵鸡汤式散文,读完发现它其实是一本裹着心灵鸡汤外衣,实则很注重内在逻辑的心理学(严格地来说应该是幸福学)研究成果。
这本书整体还是很不错的,确实会对人的一些观念产生一定影响。只是书一开头稍微有点啰嗦,花费几十页的篇幅对perfectionist(完美主义者)和optimalist(最优主义者)做了详细对比。分析了一下自己,大概是30%的完美主义者,70%的最优主义者(本人作为一位学了十年理科的文科生,比较喜欢用数据说话。)最初这几十页看得我真的挺想放弃的,但因为语言流畅,看着蛮轻松的就硬着头皮读了下去。
书开头讲的大概是——世界上没有东西是完美的,so don't try to be perfect and don't expect others to be perfect。
然而看完这几十页之后发现再也停不下来了。其中有一个观点很有意思,作者居然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形成原因。(对无知我来说还挺新奇。)
今天这本书导致的尴尬局面是这样的:我看了这本书之后就变得有些佛系,对什么事都是“如果注定要发生,那就随他去吧”的态度,但这种态度被母亲大人误解成冷漠无情,对什么事情都很麻木……(其实事情比我这番轻描淡写严重一些)
这可能是因为我过度实践了这本书的内容吧。其实内心里面并没有想要变成一个冷漠的人,只是想要变得接受能力更强一些(其实对很多事情已经变得很佛系了)。
今天发现变得太过optimal有一个可能的弊端就是容易让人误解成不关心……
后面的有关人际关系方面的内容看得稍微匆忙一些,书中讲到的将恋人看作一个“美丽的敌人”这一部分虽然能理解,但个人认为有些怪。
就写这些吧,我发现我的书评越来越不像书评,反而像是在发牢骚,没什么逻辑可言,
《The Pursuit of Perfect》读后感(五):Fail to learn or learn to fail
I was in that situation, no longer sure I am in the right field, uable to motivate myself, procratination.
I even think I am abusing myself, suffering from low self-esteem, sexy disfunction,depression, social phibia, procratination.
We were born in a period of inequality, shock of globalization and technology, it's very normal. Accept it or not, just one thing, your well being and happiness is still the most important.
Life is not that rigid, there is not that much must, not that much have to, it's not like a straight line. So life is not only about next promotion, next study career milestone. No matter how harsh the life is, you still need to find the benefit of it.
Work with time efficiency, to deal with anxious, with love and envy, accept the law of gravitity and our limitation. Balance the joy and sorrow.
othing is enough, if you goal prevents you from being participation, don't be afraid, just choose a new one.
lato said, it's impossible to know the world unless through philosophical contemplation.
I wish my life is full of courageous failure rather than formulative success.
Enjoy the effort, enjoy the learning. balance excess and insufficient, permit yourself of being human.
我学生时代最好的老师,是我的高中政治老师,她会让我有一种意义感,会让我无限的去探索一些东西,但是最后又可以应付考试,那是让我一辈子都很受用的东西。如果太害怕考不好,太害怕失败,是没有办法学习的。
工作也是一样的,
To prevent the high cost of medicine error, you have to accept people might do something wrong.
Morgan said, I can do a year's job in 9 months but not in 12 months. 总在追求最优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加班尤其是。Structured freedom, psychological safty非常非常重要。Be able to initiate something.
For love also, there is no such a person like flexible like children, sensible like artist, understanding like philosophics and acceptance like saint. People have to face and try to solve problems if they really wish to maintain the relation(you have to want it). Go beyond the gridlock of personal growth.
eing old is ok, it is the final point of any body's doom. So get B for one exam is ok, Being old is also ok as long as you have experienced the Baptism and vissitude and tried something more.
To love without limits, to love without limits, to love mad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