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乳房》是一本由毕淑敏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3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当死亡来临时,如何从容优雅地面对......其实不管你爱过多少人,不管你爱得多么快乐或痛苦,到最后你不是学会了去爱,而是学会了怎样爱自己
●为何结尾又是这般想吐槽
●青黄的面色,游弋的眼神,散乱的假发。枯萎的身体 ……看的我有点害怕…
●不知为何选择,可能是一直惦记。自从得了乳腺增生之后,乳腺癌可以说是惧怕的深渊。看过之后,只能深深祈祷,病痛灾难不要来找我。
●2011年1月,在上下班的路上,正在读。现在看到第20章了。真爱自己的。
《拯救乳房》读后感(一):自我拯救
看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到有一种力量从书中慢慢弥漫开来。哪些用世俗的眼光判定为“弱势”深圳“卑微”的人,打开了尘封已久的潘多拉魔盒,好像心灵起了化学反应,电光火石之间,升腾成了另外一种生物。
大学的时候看过《血玲珑》,惊异于她诡异的构思。去年看了《女心理师》,昨天看完了《拯救乳房》。毕淑敏的书像一个黑洞。
最早看毕淑敏的作品还是在上学时看的一篇散文《素面朝天》,印象挺深的,后来一位同学给我力荐这本书,我抱着极大的热情,三天看完了。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情节没我想象的那么曲折,但足以吊我胃口,让我一口气看完,我不知书中情节完全是虚构的,还是有些真实的东西在里面。我不太喜欢毕淑敏总以一个很客观,很正儿八经的形象出现,给人感觉很客观甚至有些刻板。主人公完全可以是鹿路或者成慕海,我觉得作品张力不够,写作可以更放肆一些。毕竟,写作不是生活,作品是一个更肆意的世界。
《拯救乳房》读后感(三):写作不是生活
最早看毕淑敏的作品还是在上学时看的一篇散文《素面朝天》,印象挺深的,后来一位同学给我力荐这本书,我抱着极大的热情,三天看完了。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情节没我想象的那么曲折,但足以吊我胃口,让我一口气看完,我不知书中情节完全是虚构的,还是有些真实的东西在里面。我不太喜欢毕淑敏总以一个很客观,很正儿八经的形象出现,给人感觉很客观甚至有些刻板。主人公完全可以是鹿路或者成慕海,我觉得作品张力不够,写作可以更放肆一些。毕竟,写作不是生活,作品是一个更肆意的世界。
《拯救乳房》读后感(四):肉体的疾病和负面心理淤积
第一次读毕淑敏的作品。利用上班之外的碎片时间比较紧凑的读完的。行文节奏比较抓人,看鹿路乳房盐水破裂的那段时,会带入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痛。
通过这个小说,普及了关于乳腺癌、关于心理学的很多知识。也看到了百味人生。
但看完后,重新审视这篇文章,觉得癌症小组的每个人的故事都不那么具有一般性,不知道作者是否想表达肉体的疾病往往和心理淤积的问题相关么?且心理辅导效果如此惊人顺利,不知道是不是也略略理想化。
文章还是不错的,但总觉得格局略局限,人性探讨没那么深入,有点脸谱化。
《拯救乳房》读后感(五):乳腺癌又如何~
朋友无意中塞给我的一本书,我开玩笑地接纳了它,结果我不可救药地读完了。
这本书教会我新鲜却沉重的名词——乳腺癌(还有尿毒症)。从一窍不通,到作者用细腻到刺痛你每一条神经的名字来给你阐述乳腺癌与病人面对这个可怕的恶魔的故事。揭开伤疤不是为了撒盐,而是为了面对这个沉痛的事实,更要学会面对一个“残缺”的自己。面对是为了要重生,要回归自我。生命走得多远,终归要走向死亡的,无论你我是否罹患这种苦难,最终都要回归到这条路上来。我只想像安疆老人那样优雅,从容的面对她,不怨天尤人,不心惊胆颤。
就像之前在公交上遇到的烧伤面积达到7成的严重毁容的女孩子,依旧坚强地外出活动,接受阳光的眷顾,享受朋友一起的快乐,这就是淡定从容。我打心里佩服这位女同学的坚强豁达。
我懂得即使我们遇到哪些所谓的与我们有不同的人,或者是病人,我们都不应该带有色眼镜,他们的存在有他们存在的理由与价值,我们不能剥夺和否认这份价值。哪些病患者更应该接受我们的认可,更应该受到我们的接纳,他们不是怪物,是由一些不好的事情强加在他们身上才会造成这种差别。这种结果不是他们自有意愿产生的。
谢谢这本书让我懂得这些。
女孩子真该读读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