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品牌》是一本由原田 进著作,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很詳細。
●讲了品牌形象设计从0到everything的过程和一些方法,还是可以一看的,但是感觉太过程序化也不好啊..设计还是可以很随性的。
●详细的品牌设计教科书!毁在出版社了,渣翻译毁内容,渣排版毁纸张,为了做厚点字放那么大,非常不厚道!
●不是那么有实用性
●做这行的,可以瞧一瞧。
●一般吧
●可以看作是一个大纲
《设计品牌》读后感(一):品牌起步
非常有趣的是,书中还有一些遇到甲方challenge时的对策,看得我那个乐啊。看来全天下的设计师都要学会说服甲方的啊~ 哈哈~ 当然前提是要有好设计~
《设计品牌》读后感(二):了解品牌化
这本说说是branding,其实更多是从品牌化初期阶段的设计工作来讲的,比如确立理念、设计标志及相关品牌设计的展开,而没有太多地涉及关于品牌化后期的营销、推广等工作。作者在欧美、日本设计界均有工作经历,也在书中对欧美与日本设计界的异同作了些许比较。整本书概念、结构、内容还行,但可能由于翻译问题,文字很一般,甚至有时会令人觉得逻辑混乱。不过,这本书的对象主要是品牌设计师,而不是普及大众的读物。
毫无疑问,在这个各种品牌化的社会,关于品牌的书籍数不胜数,更有甚者把其编为教科书。可惜,品牌化的意蕴,不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方法提案。轮廓的描绘更胜于色彩的填充,《设计品牌》呈现的是整个品牌设计的流程。书里图少字多,对设计的定义,广泛而非具体,阐述一个公司建立品牌内部配置和外部策略以及各个部门的工作,于本身就置身于媒体事业的人来说,作用不大;但对于非媒体方向却有志于向这方面发展的人士而言,着实是一本很好的百科全书。
《设计品牌》读后感(四):翻译不给力
。。。
。。。
《设计品牌》读后感(五):设计品牌
这本书是设计展上无意间买到的一本书,这本书看完与其说看了一本书,不如说像是看了一场访谈或者跟着做了一个项目,从头到尾的讲述了品牌设计师在品牌建立初期到最后视觉输出应该有的准备工作,思考路径,工作方法等。书里的观点都实操性都很强,对于品牌设计,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书籍,书中实例插图很少,我十分抗拒品牌设计书籍中有很多实例插图,因为已经是处理好的案例,仅看结果的话千人千面,很难体会到作品设计师自己的思路,而且由于现在信息碎片化严重,很难静心去用图片自己分析思路。这本书就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思路,在工作没有思路的时候拿出来看一看会有一些新的想法。
无论是排版或者是叙事口吻,都是日本设计师一贯严谨的态度,最让我惊讶的是其中的标志延展设计中用来事前调查品牌更新之前使用的设计物料时的一张工作表,上面涵盖了项目名称,开始日期,预算,时间表,设计方法,展示内容,样本(包含样品的材质,尺寸,素材,使用颜色,使用对象以及库存等),也许是我工作时间尚短,在我的工作中甚至是在大学时期都没有如此精细的准备过一张项目执行调查表。
书里还提到一个观点十分有趣。“大家总以为标识是设计师独自一人苦思冥想,最后由灵魂深处浮现出来的艺术品。“这句话是对天才的描述,天才拥有自己独特的世界,所以总是突然得出结论。但是因为是一个人,所以主观意识往往过于强烈,个人风格也十分突出,在包装品牌时就会出现,十个品牌放在一起虽然是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公司,但感觉似曾相识。天才不易得,要想发挥出天才的艺术性就需要集体智慧,就是文中说让庸才达到天才的水平。
也许是作者之前进修过心理学的原因,很喜欢用图表的方式来做分析模型。书里有一个图表表现了这一观点,同样的达到结论,天才是一条向上延伸的曲线(用时长),而庸才则是螺旋式上升的曲线(用时短)。我觉得这对于新手设计师来说是一剂强心针,新手时期都太多的挫败感和想要放弃的瞬间,这个图表与其说是在强调庸才的集体智慧,倒不如说是在强调庸才的努力与坚持,同样可以达到与天才相同的目标。虽然是一碗鸡汤,但读来也是一种枯燥学习中的乐趣和慰藉。
设计,在其他人看来是一个相对自由的过程,但无论是颜色,字体,甚至是行间距,都是根据事实以及心理以及视觉实验得出的最优解选择出来的。设计是一个理性的过程,只不过是感性的展示出来。就像一个人的成长,虽然看起来不可思议,但都是认真思考之后走的每一步。在做品牌设计时就如同了解一个人,不搞清楚年纪,性格,世界观怎么谈恋爱,怎么做朋友,设计品牌也是如此。(刘慧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