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妇底线》是一本由甘草儿著作,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80元,页数:27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本都是善良的人儿,却无法抛却各种欲望的不同年龄的人,为生活,为更好生活各捍卫自己认为的底线。媳妇与婆婆两者的关系也许是今天男人们头炸炸的一个问题吧?和稀泥的时候是否已经不再是上上策?婆婆与媳妇应该怎样相处?养儿防不防老?
●我的天 看到最后觉得作者收尾的有些仓促 但在整体上 细节写的真痛快
●正本书以萌萌为受害者来阐述的。感觉作者应该是一个深陷在婆媳苦战中的女子。然而,作者简单明了的表达了对婆媳关系的态度。似亲非亲,似远似近,似理非理的处理好婆家关系才是真理。
●车上看的,虽然觉得并没有太多干货,可我还是看完了。。。其实同类的小说看了好多好多。里面还是有一些内容的,比如在还没结婚时候要怎么跟公婆相处,底线是什么。老公又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学习路漫漫
●我真是比萌萌还烦那金亮爸妈
●有点《裸婚》的味道,说八零后结婚后成的家庭琐事,婆媳之间的战争,房子的战争,让我有了丝丝恐婚
●鸡毛蒜皮那么多 看着好崩溃
●结尾有点太草率了…老年人那么多年的观念可能这么容易改变吗 感觉是为了让他们改变而设定的让萌萌去四川出差 但好歹也算好的结局 谁都没有错 只是大家不适合住在一起
●看前半部分感觉和自己的家庭很像,女主角像自己的脾气,该不是一个星座的吧。
写婆媳也许不是本质,婆媳也不是天敌,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利益,观念当然也不一样。隔着的也不止是时间,还有那长长的岁月洗礼。这是一个都市家庭生活的原生态故事,和许许多多都是一样的矛盾,一样的欢喜与哀愁。
《媳妇底线》读后感(二):脱不了俗套
书的前半部分女主又傻又实在,后半部女主基本是刻薄了,至于男主其实写的挺真实的。至于这个公公其实挺极致的,婆婆就是支公公指哪打哪的枪~~亲戚朋友也跟上了发条一样为了攀比为了欲望为了面子,让自己累的跟狗一样。男主虽然结了婚,但是仍然没有自己小家的概念,妻子是和他组建一个小家而不是加入父母的大家,本该再结婚初就该划定界线,不要互相干扰。这个故事结尾属于猝不及防的狗血结局,问题没有解决,就因为女主受伤男主一家就立刻成了亲人然后大团圆,孩子、房子、和谐就都来了,像是电视剧的剧本,总是要画上个圆满的圈才能算结局吗?
《媳妇底线》读后感(三):读到流泪
朋友推荐这本书,送来让我读读看。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丝毫不怀疑金亮、萌萌感情的质量和纯度。只是感情很纯粹,关系太复杂。
两个人都是好青年,满怀希望组成一个新的家庭。
婆媳关系,公媳关系等等都是要面对的问题。距离产生美,太对了。两代人住在一起--各自带着岁月的洗礼和一代人根深蒂固的思想,还有几十年的生活习惯--磕磕绊绊在所难免。
面对出现的矛盾,是拼命的掩盖矛盾,还是坚决的站在一边,还是直面矛盾让双方更都更加的舒服成了男人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
世界上千千万万的男人采取了各种各样的策略,于是有了成千上万个故事,皆大欢喜的,不欢而散的,悲喜交加的。。。。。
故事的结尾还算是差强人意,以萌萌的重伤换来各自的反省,算是为这些复杂的关系画上了一个休止符。
一个好的结局难道非要性命来换取?
故事的后半段,双方当着父母的面闹翻,看不到丝毫的情爱,难过的流下了眼泪,也许,婚姻真的不是感情最好的归属,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媳妇底线》读后感(四):欲望人生——读《媳妇底线》
人生,是行走在人性与欲望之间的悲喜剧。有欢乐,有悲伤,有愤怒,有欣慰,有挣扎,各种强烈而又任性的情绪调控着人生的进程,让人欲罢不能。
《媳妇底线》书名就很贴近生活,而内容也确实是人们目前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每天挣扎在车子,房子,票子的取舍之间,每天徘徊在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之间,每天围绕着亲情,友情,爱情奔波劳累。无论是书中的主人公,还是现实中的我们,这些都是人生的必修课,需要天天学习,并且天天温习,还要天天考试。
当爱情遭遇这些琐碎的人生事时,当亲情遭遇那些烦人的现实问题时,当两人世界不复存在的时候,该如何面对?
这虽然是一部小说,却也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如今的社会,有多少家庭为了能有一套舒适的房子而劳碌奔波,又有多少家庭为了争夺这套房子的所有权而分崩离析。
房子,在现今的社会,逼迫着多少人整日劳碌不敢停歇,逼迫着多少人将辛苦赚来的钱一点点地往银行送。尽管如此,最终,人们得来的也不过是这套房子70年的使用权,而不是永久拥有权。
这算不算是一个大笑话,忙忙碌碌争了一辈子,省了一辈子,呕了一辈子,最终得来的不过是这套房子70年的使用权。付出了那么多,那依旧不是属于自己的房子。
也许在老一辈人心中,有了房子就有了安居之所,有了房子就有了面子可言,有了房子就有了撑腰杆的本钱。可是,如果为了这套房子而背负上一生的债,为了这套房子而劳碌一生,最终所得的也不过是使用权,那这套房子要了还有什么意义,这套房子带来的不是安居,却是可笑而又无尽的还债过程。
也不是说生活中不需要拥有房子,只是想说,即便是想要一套房子,也要在自己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享受生活,享受人生的同时,再有一套安居之所,那才是真正的人生。不会被逼的让人生只剩工作,不会被逼的让自己不敢娱乐,不会被逼的连对自己好一些的本钱都没有。
人生,确实充满了纷争,充满了欲望,充满了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只是,面对这些纷争,面对这些欲望,必须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摆正自己的想法,摆正自己的人生。
《媳妇底线》读后感(五):婆媳非天敌,本质是利益
也许是女人的天性吧,同类的书看了真是不少。书中的言传无疑也在潜移默化的起作用,让我在挑选夫婿的时候在这方面倍加仔细。但是由于没有亲身经历过,不免的产生这样的疑问,婆媳关系真是这样吗?
刻下市场雨后春笋般出现了一大批的家庭婆媳小说,如双面胶,婆婆吃了媳妇全家,婆婆来了以及这本媳妇底线。以婆媳矛盾冲突为主要卖点,从年轻都市女性的角度来描写婚后生活,特别受欢迎。不少媳妇或者是准媳妇都趋之若鹜,希望给现在或者未来的自己做一份参考。有些还在网络上大发感慨,一时间网络论坛婆媳板块异常活跃,“孔雀女”“凤凰男”“经济适用男”也随之出现。作为一个憧憬爱情,婚后美好生活的女性,我也是这股婆媳潮的追随者。
怀着借鉴的心态读了很多同类的书,心中不免会有疑问,婆媳真的如此水火不容吗?的确小说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把矛盾放大,把冲突激化,这样才更有看头。但是事实上确实总能听到某某与婆婆矛盾如何如何啦这样的八卦新闻,这又是为什么呢?也许这样极端情景下的小说更能是我们看出端倪。
这些流行小说,无论是双面胶,婆婆来了,还是婆婆吃了媳妇全家,媳妇底线。书中的男主人公相对于女主角都是家境一般或者说是贫寒,属于标准的凤凰男。而女主不但条件很好,而且都出身于大城市。这样孔雀女和凤凰男的组合实际本身就是一个极端。这样的组合而成的一个新的家庭,由于城乡观念上的差别,生活习惯的不同都会产生很大的矛盾,而这些小说也大都以这样的观念,习惯差别为主,来进行初期矛盾的设定。但是随着这些矛盾的不断增加,量变开始积累。而最终完成质变的一般都是经济利益的矛盾,我相信这个设定是非常符合事实的,对于开始两个旧家庭家境的设定也是相互呼应的。
众多小说当中,双面胶的描写无疑是比较细致,比较自然随和的,矛盾的开展,解决,新矛盾的孕育发展,再解决都顺理成章。因此最早被改编成电视剧,而且很成功。但是结尾女主的受虐横死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小说整体的风格和框架,显得很突兀。也许某种程度上,电视剧版的双面胶的结局,更令人舒服,也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
婆婆来了作为一部网络小说,点击量据说过千万。看了以后觉得确实也红的有理。矛盾不断,冲突的出现虽然不如双面胶那样顺理成章,但是也说的过去,而且矛盾不断,多面开花。也许也是由于网络小说的关系,这部小说更多的照顾了网迷们的心里,而愿意看这些的网迷基本上都是孔雀女一族,因此,作品里面强烈的倾向性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整个小说的素质。最后凤凰男男主人身价倍增以后,而白领小资女主则离他而去且要回了所有房产。这样的事情也就仅仅是孔雀女脱离现实意淫的高傲而已,在现实中应该还是不太会发生的。
同样作为小说,婆婆吃了媳妇全家就有点近乎扯淡和胡闹了。也许编到三分之一的时候,作者就已经编不下去了,但是强大的让她编下去的理由还是让她多撑出了三分之二,因此这部小说,支离破碎,人物出现和性格几乎没有伏笔,闹剧一场接着一场,很多设定甚至经不起初步的推敲,更别说玩味了。此外,女孩子离婚就立刻找到一个英俊帅气而又浪子回头情比金坚的型男纯属意淫。这部书,实际上就是一本娱乐网络小说而已。
最后说说媳妇底线,老实说我很喜欢这本小说,因为他讲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婆媳关系,确切来说是公媳关系。开始的处理没有用普遍流行的凤凰男加孔雀女的设定,这样更符合事实。故事的发展也一直很稳定,由小到大,给人的感觉并不突兀但是非常吸引人读下去,由此看出,作者把握故事的能力是很强的。本书中男主的设定也并非前几部中愚孝的典范,而是孝中带拒,这样的角色是有非常大的示范意义的。值得商榷的是该书中重点着墨在三个人身上,即夫妻,公公。而传统闹事的婆婆则没了踪影,如果作者能在婆媳矛盾上花些气力,再加一些其他的人物描写,可能小说会更加出彩。
四部小说,最终矛盾的激化都与房子有关。房子,作为人生中最大一笔开支,无疑在小说中的表象作用是经济利益。而与房子有关的矛盾实则就是经济矛盾。小说里面的婆婆们一般都有浓厚的均富思想和孝养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婆婆们开始向小家庭生活思想支配下男主与女主发动挑战,矛盾就此产生。斗争当中,男主由于仍然存在浓厚的孝养思想残余以及亲情关系,一定程度上发生的变节使得女主无力在矛盾中获胜,最终以悲剧收场。
表面上看,确实是观念的矛盾造成的冲突,但是实际上掩藏在观念底下的却是利益,观念只不过是一个旗帜。在孝养思想的支配下,婆婆们认为,我付出给儿子念书,他长大了必然要回报。婆婆愿意和儿子呆在一起,只不过是一个借口。因为如果和儿子在一起,婆婆就可以享受到大都市的繁华,永远离开老家的落后和泥土,同时还可以享受家乡人面前受尊敬的虚荣。这样推论,即使不和儿子孙子在一起,只要无经济付出地继续舒服的住在大都市里面,那也是可以的。但是工作刚刚稳定下来的小两口显然不具备购买二套房子的实力,因此,合住是必然。而合住是一切矛盾的起源。
在凤凰男和孔雀女的组合当中,这种经济利益表现的更加明显。这样的组合之所以有房子住,完全是因为女方财政方面的支持,婚前,房子和其他开销的花费,女方是绝对占多的(否则大都市生活就不可能)而婚后,在新家庭新经济利益体已经建立好的情况下。已经享受到女方利益的男方家庭却开始要求事实利益方面的平等甚至占优。权利义务不对等必然会产生矛盾和利益冲突,再加上凤凰男家庭不理性无底线的盘剥。冲突必然加剧,矛盾更加激化。
由此可以看出,经济利益关系才是造成婆媳矛盾的根本原因。利益分配和义务承担的不公,弱势利益者(凤凰男家庭方面)传统男权思想下对经济利益毫无廉耻的掠夺和侵略是造成婆媳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对于女方来讲,虽然已经步入现代社会,但是在旧思想残留还很严重的中国,门当户对并不是过时的言论。凤凰男孔雀女注定不会是幸福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