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不平等的童年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0-09-06 16:12: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不平等的童年读后感1000字

  《不平等的童年》是一本由[美] 安妮特·拉鲁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32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不平等的童年》精选点评

  ●有些人的起点就已经是有些人努力一生不一定能到达的终点了……

  ●我一直把童年作为分析重点源头

  ●翻译不错观点清晰逻辑明确,立场鲜明,读起来很过瘾。不过呢,道理总还是那些道理。

  ●又是断断续续读了一年,终于读完了。。。"童年就是最大的不平等",不仅体现在遗传上,更体现在资源的享有、观念人格塑造

  ●受过良好教育家长孩子独立个人培养

  ●唉!完对命运深深悲观

  ●习惯性排斥这类书草草看了一遍,这类书通病在于思维浅,视角窄,主观目的强烈,充满煽动性误导性,而仅仅因为一个idea就发散开写一本书,赚足了钱和名。像极了当下的科研工作

  ●和BBC纪录片人生七年》有异曲同工之妙,读完觉得以自己能力素养不配生养孩子。

  ●经济资源及文化惯习的优势,帮助中产阶级的孩子在公共机构场域获取更多优质资源。

  ●现象认知、分析与初步判断并没有问题,但导向制度干预医疗保险制度、税务政策、州政府的直接干预)是过的。差异现象、结构“不平等”、“阶级”(whatever)的存在正常的,不是一种“错”(需要纠正的那种“错”),也不是制度“造成”的(社会自然会如此)。基于差异现象,得出过度的结论,并试图寻求于制度和政府的干预(如果真的以制度进行干预,倒反而真的会“造成”逆向差异,这是人为的,不应该的),这可能社会学家习惯,也是左派常常做的事情。但基于这些现象,导向私人性的建议志愿行动是窝支持的,这也是“自治精神指向的行动。ps:这些话语基于窝(米)国正常制度与语境之上,与贵国一点关系没有。

  《不平等的童年》读后感(一):不平等的童年

  非常符合美国社会等级情况贫困阶级、工人阶级中产阶级的庭对孩子教养方式确实不同,与我国不同阶层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存在类似之处。值得读来反思学习。这两种教育方式有其物质根源,但都有可取之处。我们生活在社会的漩涡中,挣扎,沉没,偶尔清醒。这个书评为啥非要多于140字,多了就是好的吗,有人一两句的感想反而精辟

  《不平等的童年》读后感(二):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人生而不平等,却无往而不在对平等的渴求中。”...

  读书比看电影安静,更需要思考,每个人读书的思维角度不同,读到的感受也不同,这本书值得一读~

  这本书通过大量的社会学调查,将不同社会层次家庭教育模式进行横向类比,深度解读家庭采取不同教育模式的社会原因,让我们回望个人成长与性格养成的教育因素,一起思考:什么是更好的教育,以及家庭与社会环境对个人一生的影响。

  [2011.3]

  《不平等的童年》读后感(三):90年代的美国中产,没有电子GTD工具,没有互联网服务,竟然可以安排那么密集的行程

  有点震惊。 父母都有工作,都可能出差,三个孩子,各有各的兴趣爱好班。比如老大光是足球,就有三个不同的班型。

  想想自己的实践经验,2个娃,父母都工作出差不算多。兴趣爱好和文中孩子差不多多。但是如果没有电脑手机GTD工具,以及大城市美好的物流和上门服务,感觉搞不定的。

  还有关于每个孩子都应该找到他的天赋,艺术和体育方面都找到爱好,这个理念,竟然是从那么多年起就已经在美国中产中实践了。感觉当下的我们,在重走美国中产90年代的路。

  《不平等的童年》读后感(四):人生而不平等(余仲泉)

  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很多时候在出生之前就已经开始了,父母的社会地位以一种在很大程度上是无形的、但又是强有力的方式冲击着孩子的人生经历,而这本书就标识出了不平等的社会地位是如何影响教育方式。“很多非常宝贵的资源都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均匀的分配的,比如说对财富的占有,拥有一份令人感兴趣、薪水丰厚而有颇具复杂性的工作;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一座家宅。而且,这些资源还是代代相传的,预测一个孩子是否有一天能从高校顺利毕业的最好方法就是看一看这个孩子的父母是否有大学文凭。”——《不平等的童年》

  《不平等的童年》读后感(五):里尔登的研究之一

  斯坦福大学从事贫穷和教育不平等研究的教授肖恩·F·里尔登(Sean F. Reardon)指出:“早期童年经历会对儿童在社会、情感和认知方面的长期发展产生很大影响。由于这些因素会影响教育的成功,进而影响以后的收入,因此早期童年经历会影响人的一生。”

  这个循环还不止于此:较穷的父母可以投入到子女身上的时间和资源较少,可能会使子女的入学和工作准备不足,进而导致收入降低。

  皮尤的报告和过去的研究发现,美国父母对子女的期望都差不多:希望他们健康快乐、诚实有道德、有爱和同情心。研究者认为,世上不存在最好的养育方式或理念;在所有收入阶层中,92%的父母认为他们在养育子女上做得不错。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不平等的童年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