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人世有残缺,但心性可圆满 |婵琴
日期:2020-08-04 17:15:15 作者:婵琴 来源:蒋婵琴 阅读:

人世有残缺,但心性可圆满

  01

  因为公号朋友问是否可以视频几分钟。我说。好。我们聊了一些温暖人心的话,也谈及人生过往。寥寥数语,那些生命中难以言表,又无法重来的时光,于记忆深处,随时都可能潮汐暗涌适合并值得倾听。

  她年长于我,无论人生经验,还是生活阅历都比我深厚辽远。她是商人,有西方的思维方式和待人气息,扎根于异国。她总是对我说,每个人时间都应该有所价值得到尊重。她是这样践行所、所言;她还是那样的专注、有情。

  有情之人,有知灵、共情能量。生而为人,且应如此。这样的人,是不断自觉规范、自我教育一生。他们因为在大浪中被颠簸过,在孤烟荒漠绝望过,所有独自承担孤勇气量,最终也唤醒了生命的启悟。

  这样的人,顺境时不会傲娇,横逆时不馁。自制宁静写在脸上,也能传递对方诚恳爽朗果敢、眼里有光的人,总是让人愉悦

  第一次隔着视频说事,也聊无用的话,仿佛老友,毫无生疏感。这份情谊,在脑子一有画面:也许我们再老一些,会有见面;我们会彼此拥抱着对方的眼睛,哪怕不说话,也能感受万语千言。或许是长久的英文环境,她的普通话缓慢,但足够真诚笑容温柔也爽直。即便隔着时空,也能感受那份舒服坦荡。那样的神情如此美好

  人与人之间,应该有些宿世的因缘,否则怎么可能漂洋过海,还能心有灵犀。我是相信这一切的。且还相信,人这一生都是在缘中轮转。缘分有善、恶之分。结善缘是播种。所以总是警惕自己言行,并细守护此生难得而微薄的福报。

  那晚,关掉视频,看了时间,十点三十二分。我起身拉窗帘幸运看到窗外天空挂有满月。仿佛是对彼此命运颠簸,情感交集的某种祝福。随手拍了几照片,并写下“这人世缺憾,但心性圆满”。

  曾国藩算是清醒觉悟之人了。他说,“人这一生,少年不得过顺境,中年不能过闲境,老年不要过逆境。”

  想起身边与我有深刻联结的人,大概是因为我们曾经稚嫩肩膀扛过命运的逆境,并始终不曾饶过自己,保有激情与觉醒意识的人。

  朋友与我,我与诸多熟悉陌生众生,如今年岁逐渐老去,彼此应该都懂得唯力是恃的重要性。因为有过最为绝望的境遇,想必日后再坏,也不会坏到哪。如今只是做一个珍惜下”,这“一瞬间”的人。

  02

  这一年开始喜欢喝茶,如同那一年喜欢各种珠子不同年龄,仿佛一种安排指引,安顿内心这么多年,唯一不变的事,书写未曾停止。

  漫长而自律的时光,所持续的言行,都是个人表达,那些积累沉淀过滤后的思考,及灵光一现的提醒,多是实践与历练后的记录。是精神的守候与攀爬,也让我保持灵命的健康。这一路,如同孤身赶路的旅者,遇见光与黑暗,自然与峡谷,天地与江河,让人心丰富,给人以安慰。也承受了代价。

  一个人要在物质世界中,不受喧哗,不陷入贪念的境地,努力让自己联结内心“深度”,为心灵开启一扇窗,才可能真实感受到呼吸的存在。在不停的思考与探索中,与另一个自己相遇。这需要不停的探索、打破,解决问题,并竭力去实践。

  曾经命运为我开辟的一条隧道,让我不至于因为失去外界,而再失去自己。

  此刻想来有过的动荡变迁,依旧觉得唏嘘与荒谬。但这就是现实。所有人的觉醒与得到,无不接受疼痛与伤害。如同我们的身体,想要变得通透、轻盈,也要历经磨难与苦楚。我,你,他,无数的她们……没有谁可以例外。

  但我们的生命又是如此顽强,想扎根这个世界,就得让内心能量无限释放,这样才不可能湮灭于强大而辽阔的现实中。有人说,“生命于人而言,并不光是为了享受。踏实做事,安心度日;不掩饰自己,也不炫耀自己,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活着的每一天,仅有那些精神上的东西才是真实的,而那些能够看到和感觉到的东西仅仅是一种幻觉。”

  是啊,人若一味沉溺现代物质与发展带来的享受,又该如何具备静定慧的能量去拓展心性、守护初心、服务本性呢?又该怎样以此为伐舟,去遇见更大的风浪、抵达彼岸呢?我们对外部世界的选择,最终都会引领我们走上不同的道路,并具备去承受它带来的果实。

  写作属于我内部精神的靠山,是真实的存在,是心灵的净化、语言的流动,是这一世撒下的种子。在我孤立无援、绝望难受时,它是茫茫大海船只里那根缰绳,给予我的希望和安全,是精神上的助力,也是业力。我臣服于它,所以也甘愿承受身体带来的不适与疲惫。即便带来过病痛,也会坦然、平和接受。

  经常都是这样,雪花般的念头在键盘飞舞,任凭自由舞蹈,直到心力耗尽。虽然它是一个人的舞蹈,那一刻并不孤单,仿佛和所有人的一群狂欢。这样隐匿而神秘的狂欢,谁也见不到谁,仿佛一场游戏,让人心安稳,予岁月朴实。

  03

  这些年,一直如此。因为写作释放了很多东西。但它也带来了永恒不变的气息——孤独。

  黑塞说,上帝借由各种途径使人变得孤独,好让我们走向自己。鲁米说,岩石消融遂成大地,愿你的每一次破碎,也能迎来遍地野花的盛开。

  以此为结束,愿我们能在各自的现实中通过短暂而神秘的内在发生,去觉知自己,在粗粝的尘世中,敏感捕捉属于自己的“声音”,并为他们开启通往自己的门窗,为此走向自己。

  愿我们曾经有过的破碎与缺憾,会迎来遍地野花的盛开,也能借此圆满心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人世有残缺,但心性可圆满 |婵琴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