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维新之岚》是一本由樱雪丸著作,凤凰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其实真正维新的内容只有后面三分之一,前面都在讲幕府残余势力的抵抗.
●八卦的歷史,歷史的八卦。
●好看
●很新奇的叙述方式,很现代感,但明显能感觉到是中国人在讲,对普及这段历史很有效果。里面的观点也相当中立很不错。毕竟这是段和自己国家息息相关的历史,很敏感。这部书很强调人物,个人很喜欢。正准备把另外两部读了。貌似作者也看过许多动画呢。
●这是三部曲的第二部。新选组、白虎队让人印象深刻。幕府残余势力退守北海道,成立虾夷共和国让我想起了田横500士。
●人名看的这个眼晕啊……
《日本明治维新:维新之岚》读后感(一):随笔
读到这第二部,突然有些感想。同是十九世纪中叶,中国在闹太平天国,日本在完成从旧幕府到皇权政府的转变。经过十年,中国的太平天国被镇压了,日本的新政府成功代替了旧幕府。从这一契机开始,日本开始飞速的发展更新,而中国举步维艰。这两国的洗牌,都是由西方的进步和渗透引发的,同时开始。日本国小,洗牌容易。中国泱泱大国,洗牌固然难一些,也需要更久的时间。
《日本明治维新:维新之岚》读后感(二):适合入门,读的时候要有所保留
说实话,对我来说明治维新读起来还是很有意思的,看这群封建武士怎么在外来冲击下从懵逼,到要杀光外国人,再到被外国人揍的心服口然后转头拜西方为师,一心要学西方富国强兵。
日本能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富强道路说实话有很多原因了,我觉得对比清朝日本做的最好的还是没有那么强烈的文化自豪感,因此发现自己不行就转头拜打败自己的人为师。
这有点“资源的诅咒”的意思,中国从隋唐以来就是中心之国,是文化的中心,即使偶尔被外族揍的灰头土脸但文化制度上(儒学)的自信一直是被不断加强的。到了清朝其实已经很难让中国人承认自己的文化上和制度上有问题了,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洋务维新变法推进的那么艰难。
中国最后是怎么意识到的呢?还是因为被打的太惨了,惨到被昔日瞧不起的日本踩在脚下,惨到马上国家要灭亡了,中国人才慢慢反应过来也许我们真的是落后了。
等中国意识到自己的落后,认识到应该学习西方之后,这一百年来积累的张力也是很可观的。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释放中国人改善自己国家民族的热情,后来大家就都知道了。
《日本明治维新:维新之岚》读后感(三):轻松了解日本历史
如果不看近代的一百多年,那么中国无疑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之一,说是之一甚至都有点谦虚了。古老中国的文明程度之高,国力之强盛,对周边国家的文化同化作用之大,恐怕是空前绝后的吧。
然后近百年来,在亚洲的地位已经拱手让给了日本,更不要说什么世界影响力了。我们现在所谓的”普世价值“,应该说就是西方价值观,这点本也没有什么好怀疑的,我赞成这句话,但我不赞成的是一些阴谋论的观点。毋庸置疑的是,西方价值观的确可以说是“普世价值”。
如果对上述观点有怀疑,那么请看看当今的日本,这就是拥护“普世价值”的典型榜样。
从那段被称为“明治维新”的岁月以来,日本积极融入西方社会,脱亚入欧,如何脱亚,如何入欧?日本人给出了答案。
再看当今日本,虽然天皇依然有,是为“君主制”,虽然儒家思想依然深刻地影响着这个国家,但是他已经全然迥异于维新前的那个日本了。
最近正好有朋友要去日本,查了很多资料,加上正好读过樱雪丸的这两本书,对日本不得不另眼相看了。
《日本明治维新:维新之岚》读后感(四):铁血战争后的寻道图强
樱雪丸写的日本明治维新我终于看到第二部了,上次读第一部的时候居然还是2012年4月下旬,时间过得真是太快了。
第二部从戊辰战争到初次对外侵略为止,为什么我标题加个铁血战争,因为就像大国崛起里面的普鲁士(德国)宰相俾斯麦所说,当前的问题不是能够通过谈判可以的解决,必须经过铁与血的斗争。确实如此,开头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从大阪逃到江户,政府军杀到江户,江户最后和平解放,然而烽烟再起,奥羽越列藩同盟的成立拉开新一轮大战,大战非常惨烈,会津白虎队的少年们的热血飘洒在家乡的土地上,而政府军攻打会津的主力长洲藩跟会津结下了的仇恨在120年后仍未化解(1986年,原长洲藩大本营的荻市向原会津藩大本营的若松市提交建立友好城市建议,直接被拒绝,荻市市长说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都120年了。若松市只回了一句:“才120年呢。”)
但是,天下终究是暂时太平了,但是如何走向一个现代化国家,日本仍在探索中,迁都、版籍奉还、兵制改革、废藩置县,尤其是组织岩仓使节团出使西方各国,这段事迹在《大国崛起》日本篇里面可是重头戏,配以高昂的音乐,让人觉得日本从此开始走向强大,确实如此,日剧《坂上之云》里面的谈到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无视亚洲各国之耻笑,无视西方各国认为日本人穿好比猴子学穿西装的嘲笑,全面西化,全面改革,为迈向现代化的国家打定了基础,当然代价也是惨痛的,幕末的武士们一下子从高富帅沦落到屌丝,有时候连屌丝都不如,直接导致了后面“西南战争”的爆发,而大久保利通的激进的改革,最终被刺身亡。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在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发现自己某些不好的缺点、习惯严重制约了自己的能力,只有通过痛苦的纠正,才能使自己的水平再上一个台阶,而向最优秀的人学习显然是最快的一种途径。
《日本明治维新:维新之岚》读后感(五):日本明治维新的“新视听”
历史,其实就是一本流水帐。
如何把这本流水账说明白、记清楚是需要用心思、下功夫的。
个人以为,这本《维新之岚》比《幕末血风》还要好看。尽管写的都是日本明治维新。《幕末血风》写的是嘉永六年(1863)——庆兴四年(1868)之间的历史,《维新之岚》是接着庆兴四年(1868)写起,止于明治七年(1874)。如果把之前的那本《幕末血风》比喻为序幕的话,那么这本《维新之岚》应该是高潮了。BTW,貌似该“日本明治维新”系列已经出了第三本了,叫《富国强兵》。实话讲,我对这本一样充满了期待。
我之所以说《维新之岚》比《幕末血风》还要好看,因为《维新之岚》更翔实、有趣,通俗的讲就是“料”足。曾经的教科书告诉我们,日本明治维新是“自下而上”的运动。究竟是如何个“自下而上”法,不得而知。还有,中国清末的维新变法、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究竟有何区别?为什么我们失败了,而日本却成功了呢?这些疑问不仅是历史学家、社会学者所要研究的,也是很多平头百姓颇感兴趣的。所幸,这本通俗历史读物还原了当时的一些情形和细节,真正有兴趣的人会从中找到一部分答案。作者在描述历史的同时,进行了合理的对比、联想和思考,正是这些“合理的对比、联想和思考”让这本书有了生命力和感染力。
还是那句话,不管我们恨它还是爱它,但必须正视它!然而正视,不仅需要正确的眼光,还要有能够被正视的公正内容。日本,不远;明治维新也不久。但是,对日本明治维新真真正正、实实在在的了解与我们实际的需要相比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需要多打开几扇窗。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才会说:日本人可以常常漫画中国历史,我们为何不可以通俗地写写日本历史呢?! ——其实,早该有人这么做了。
日本明治维新,真的很有戏剧意味。回望那段历史中的人和事,有很多是可以理解的,也有很多是难以理解的。无论如何,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实现了富国强兵是不争的事实,我们把这称作是历史机缘。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在这个历史机缘中,是“我们可以理解的那些人和事”还是“我们难以理解的那些人和事”起了决定作用呢?这值得思考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