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异乡记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0-07-20 23:4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异乡记读后感1000字

  《异乡记》是一本由张爱玲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10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异乡记》精选点评

  ●高中、大学时爱玲小说散文,惊异并艳羡她尖锐观察力和语感;如今再读,依然承认她的写作技艺独特风格,但总有一种坚持要给收入眼中的万事万物对照感觉挥之不去,读起来觉得很累并吃力。我以为《小团圆》和《异乡记》的价值,不是文学,而是了解玲为什么成为张爱玲。一个高冷俯视可悲众生女神,怎么在和胡兰成相处时能坐他大腿抚摸他的眉毛眼睛形容他像头小鹿在湖边啜饮湖水,又为何从来不出远门,宁愿一路颠簸跑去温州找他。对比读胡兰成《今生今世》,大学时觉得他就是个渣男,现在不这么也许正是因为他那种从容嬉戏,对谁都自然而然态度,让时刻处在和世界紧张关系中的张爱玲得以放松。但即使是在去看望他的路上,她依然不肯放过自己的过度敏锐,随时随地都要将周围的一切查验一番,如此,自然最后也不能放过胡兰成。

  ●欸乃一声山水绿

  ●每次读张爱玲的东西我都很害怕,因为张奶奶遣词造句实在不在我这近二十年白话文顶礼膜拜者的语言体系之内,每一次出现莫名其妙【就是我现在的输入完全无法自动识别词组】却又准确锋利的“自造”词与比喻时,我都深受打击心灰意冷——这样不熟悉的语言上的隔膜感却又恰恰总命中叙述表达的准

  ●时隔数年又一次捧起了张爱玲的文字,还是那样的鲜活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喜欢张爱玲的文字,画面感,捧起书,看到的不是一个个文字,而是一幅文字绘制的精美鲜活的画

  ●舍不得读完……这女人!哎!

  ●张爱玲的文字,啧啧;张爱玲的观察力,啧啧

  ●能感到一种心境变化。开头觉得不是典型的张,因为悲哀过于泛滥,甚至还有点温热;之后就冷却下来了,就又是她了。连自己都是冷着眼看的。 p.s.说是散文,不是小说,就因为是第一人称叙事吗?

  ●残章都美不胜收,写完一定又是传世

  ●每个女人的一生大概总有一次如此义无反顾寻爱的旅途。有过激情便好。为什么观众一定要死死抓住结果不放。爱情的结果只有一种,犹如生命的结果也不过就是死亡。

  ●一切幻想实现故乡风景总昭显在远迢迢的路途间。

  《异乡记》读后感(一):异乡记

  对于一个天才作家,写自己的现实生活远比小说好看,因为真实,更接近人性。所以,我觉得异乡记是一部百读不厌的作品,正如阿婆的告诉我你怎样生活。

  因为是游记通篇只有白描作者丰富想象力,尤其写西湖景色一段,是可以上小学课本的。

  《异乡记》读后感(二):现在希望这床上没有臭虫。

  现在希望这床上没有臭虫。是一张旧洋式棕漆大床,铺着印花床单,我把自己的褥单覆在上面。我没有用他们的枕头。那脏得发黑的布小枕头,薄薄的,腻软的小枕头,油气氤氲……如果我有一天看见这样的东西就径自把疲倦的头枕在上面,那我是真的满不在乎了,真的沉沦了。

  《异乡记》读后感(三):路

  张爱玲自传性散文遗稿,莫名开始莫名结束。女子颠沛流离的一路,委实太聪明的语调,委实太睿智的审视,冷眼旁观世事,用清晰的文字记载农村见闻,从杀猪的细节,到途经的茅厕屋檐,细致到每个人的五官都能在字里行间浮现,众人面孔叠加出时代的脉络。而据说,那是她前去寻找胡兰成之路

  《异乡记》读后感(四):过眼之处皆成文

  《异乡记》看到一半,渐觉无趣。絮絮叨叨的,过眼之处皆成文,贩夫走卒,寻常人,村道巷弄,山景炊烟,甚至杀猪宰鸡。不太懂张爱玲为什么会那样舍得花笔墨去写这些再寻常不过的东西,且说是非写不可的。她都给它们下了怎样的结论?就天秤女来说,新鲜感大概是有的,但也许更多的是带有鄙夷的。至于说非写不可,那便是它与胡兰成有关,与爱情有关。

  《异乡记》读后感(五):谁的异乡?

  以前一直从未听说过的一本书,看序言,才知道是宋以朗整理张爱玲遗物的时候,发现的残存稿件,薄薄的九十页,写了一半没有结尾,她一贯善用别人的故事讲自己的悲欢,这篇也是,名为前往异乡,实则追寻胡兰成,未曾想一去别梦,张爱玲不再低到尘埃,一纸留言远走美国,一身傲骨半生孤独。这篇以描写人物,心里感受最为欣赏,一字一句都刻着她的风骨与气味。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异乡记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