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倒悬的天空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0-07-06 23:0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倒悬的天空读后感100字

  《倒悬的天空》是一本由程婧波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25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倒悬的天空》读后感(一):美女作家幻想故事

  

美女作家的幻想故事集

美女科幻程婧波的这本《倒悬的天空》是她自己的首部幻想小说选集封面上的美女的半制作得很漂亮。书的里面总共收录了六篇短篇作品。这六篇有长有短,长的有100余页,短的只有10几页,每个故事各自独立。虽说前三篇定义成“行星三部曲”,但故事内容完全没有联系,独立也没有问题。这些短篇与其说是科幻作品,毋宁说是幻想作品更好。

按六个短篇的风格可以将作品分为两部分:前面四篇是一部分,后面两篇是另一部分。从创作时间来看,前面四篇是作者早期创作的作品,以幻想为主,语言空灵华丽,故事也很天马行空。有讲星座的《倒悬的天空》,还有讲公主骑士的《萤火虫之墓》,还有讲奇特婚礼风俗的《艾罗斯特拉特的》,以及将故事背景设置中国古代的捉鬼的故事《赶在陷落之前》。这几篇跟科幻关系不大,更多的是作者幻想的展现。从创作时间来看,这几篇创作于距今十多年前,那时作者才20来岁,正是青春年华,也没有太多的社会阅历,因此故事的文笔风格更重于故事内容,更偏重于幻想,以空灵的辞藻亮点讲述的都是一些有关于爱情东西。是浪漫的,唯美的,还有脆弱的东西在里边。不是以故事情节取胜,是以华丽的语言取胜。

后面两篇则是近期所创作的故事,故事完整,相对于前面四篇,褪去了华丽的叙述,以一种很接地气的语言来描写。故事的背景也从不知名的什么星球,或古代的都城,落地到现代的我们所熟知的北京城或是泰国清迈,这都是与现实世界接轨的,读起来也更加平易近人。因为随着年龄增长,作者人生经历越来越多,渐渐地从天马行空落到地面上,经过时间的洗礼,也越来越脚踏实地了。像是最后一篇《讨厌猫咪小松先生》,就更加贴近作者自己的实际生活,读来尽管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却举重若轻,但从这篇看来却更显得所要描绘人物热心善良,意含幽远深长。我倒认为,这篇反而是这六篇中最精彩的。

这里要重点说一下第五篇《去他的时间尽头》,这篇是这本书中最长的一篇,有100多页。讲述了主人公因某种意外陷入了时间循环中,不断重复同一天,没有尽头。不断循环同一天的这种设定程婧波并不是第一个,像是之前看过的电影《土拨鼠之日》,日本推理作家西泽保彦的《死了次的男人》或者是前几天看过的国内推理作家张小猫的《逆时侦查组》都有这样的设定。《死了七次的男人》还有《逆时侦查组》,循环同一天的次数少,循环一过就直接能变成普通的一天。但是在程婧波的这篇里边《去他的时间尽头》,与电影《土拨鼠之日》的结构相似。主人公陷入了时间循环当中,成了时间的囚徒,因为是第一次经历这种怪事情,无法回到过去,也无法等到明天,只在“今天”不停循环,产生了各种迷茫与困惑。而与《土拨鼠之日》不同的是,作者无独有偶的设定了另外一个女主人公也有同样的经历。让两个人在时间囚笼里互相帮助,一同想办法来寻找科学依据,想办法跳出时间循环。

书中除了六个短篇,最后还特别收录了作者的对谈,讲述了一些作者关于科幻作品的自己的看法,以及人生一些经历等等。对于了解作者与其作品有一定的意义。

  《倒悬的天空》读后感(二):多重宇宙浮世绘

  博尔赫斯在《小径分岔的花园里》写道,“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并不存在;在某些时间,有你而没有我;在另一些时间,有我而没有你;再有一些时间,你我都存在…...时间永远分岔,通向无数未来。”程婧波将《倒悬的天空》献给“所有时间中的旅人”,从天空倒悬的逆世界到白骨驱动的洛阳城,从即将迎来第一场婚礼的沙漠星球到时间静止的机械城堡,从循环往复的时间监牢到充满生活气息的现代社会,我们跟着作者,看到了分岔的时间里6个异彩纷呈的幻想宇宙。

  这6个幻想宇宙浪漫温柔,有的胜在故事,有的胜在立意,有的胜在想象空间。不知是否有意为之,越接近现实的作品,作者的文笔越平实,《讨厌猫咪的小松先生》、《去他的时间尽头》都属于传统的科幻叙述类型,平易近人,可感可亲。而凌空虚蹈的“行星三部曲”则空灵华美,场景描摹细致突出,意象丰富,画面感极强,“他把握紧的左手按到我的手,右手将丝线的尽头从我的拳头中抽离。只一瞬间,我突然意识到我还活着。千万缕炽热的光芒从我捏紧的手中射出。他给我的,是宇宙间最夺目的萤火”,“海水铸成的透明巨树从拇指海的深处开始抽出枝干,在上升到十万英里高空的过程中,这个参天巨树不断地抽出新的枝叶,最终那些枝叶开始变得繁茂无比,于是它们朝四周散开,变成涌动的雾气和云朵”……“行星三部曲”虽然也采取了常见的线性叙述类型,但故事飘忽,留白很多,犹如电影的分镜头,需要读者自行脑补,将它们贯通补位,如此,方能在作者跳跃的文风中领会其连绵氤氲的诗意。可以想见,这个过程中,读者必然是辛苦的,但同时也是自由的。

  6个幻想宇宙形态各异,但都发散着圆融浑成的思辨理趣。跟随作者,你要仰望星空,感慨宇宙,也要窥测灵魂,思忖玄远。泰戈尔曾写过一首《萤火虫》的诗作,“你冲破了黑暗的束缚/你微小,然而你并不渺小/因为宇宙间一切光芒/都是你的亲人”(吴岩译)。浩瀚无垠的宇宙里,人也如萤火虫一般,微不足道,但其情感与生命也可以像宇宙的星辰一样璀璨。《萤火虫之墓》里,“祭司熄灭宇宙间所有的灯笼,只是为了能在逃亡的大军中一眼认出自己心的女人。而我的骑士带回那粒恒星的碎屑,也不过是为了用不朽的火光温暖我黑色瞳仁里的寂寞……”,母女二人的爱情故事光影交错,就像音乐赋格,在对位变奏中,意蕴着关于时间、关于追寻、关于等待的思考。《赶在陷落之前》,巨人防风氏的白骨拖曳着古洛阳一路向西,黑暗漫无边际,洛阳每时每刻都在崩塌和瓦解。能阻止这一进程,让太阳重新照进洛阳的,只有抓住朱枝。可谁是朱枝,谁是抓鬼人,谁是驱动防风氏的人?阳光照进洛阳的时候,是拯救了洛阳,还是洛阳真正的陷落?这是一个鬼故事,这也是虚构与历史真实交织的故事,一个有关隋末世族历史与风物的故事,它不厚重反而轻盈,充满了日常生活的情趣——石香菜炒鸡蛋、灯火夜市、青兽屋脊、兔子灯……,也充满了理趣——在这个“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的世界里,爱与恨、梦与执念的边界何在?每一个人是不是都有另一种存在的方式?城市重回光明的代价是你最好的朋友的消失,这一电车难题如何破解?……在书里,我们看到了“异世界”的异彩纷呈,但也被触动着回归理性,思考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自我与他者的关系、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美国卫斯理学院东亚系副教授宋明炜认为,“科幻既可以姓科,也可以姓幻,但最重要的,科幻其实也应该姓文。”程婧波的小说,不管是姓科的,还是姓幻的,都是姓文的。《讨厌猫咪的小松先生》举重若轻,能够预测死亡日期的人工智能是一只毛茸茸的小猫,制造它的小松先生表面严苛古怪实则内心温柔,人与物的互文意味悠远深长;《去他的时间尽头》,“世界本来就不是连续的。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这一秒的你和下一秒的你,并不是同一个人。”主人公李正泰的职业是播放电影,“电影是把不连续的画面按照每秒24帧播放,肉眼就看不出来图片是不连续的。”作者挪用、戏仿、致敬了《土拨鼠之日》、《天堂电影院》、《楚门的世界》、《超体》等等电影,借其情节、意象、台词、典故,将李正泰的重复又不连续的片段拼贴在一起,在书本上快速播放。而我们就像《楚门的世界》里的观众,看了一出真人秀连续剧,为主人公最后逃出时间循环而雀跃。这一跨界并界,带来的是全新的阅读观看体验。

  《倒悬的天空》读后感(三):第1篇《倒悬的天空》里的典故和引用[奇怪知识搬运帖]

一、海豚座的传说

  关于海豚座,我们可以知道的有一串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拉丁名:Delphinus,星座名:海豚座,所有格:Delphini,缩写:Del,赤经:20.7000 H,赤纬:13.8166°,编号:NGC 6934。关于海豚座的希腊神话故事:其中一个传说是海王波塞冬(罗马称尼普顿)追求安菲特里忒时骑的海豚。另一传说是柯林斯之王佩里安德送音乐之王阿里安去意大利参加音乐演奏,在他载誉归国途中,船上的海盗抢了他的金银财宝并试图将他丢入海中,阿里安要求让他弹奏最后一首曲子,他弹得是那么优美,引来了一只海豚,阿里安赶紧跳上了海豚的背。在《倒悬的天空》中,我试图用科幻小说来重构一个关于“海豚座”的故事。[搬运自作者注]

  神话版本一

  神波塞冬欲娶海仙女安菲特里忒为妻,然而,为保贞洁,安菲特里忒逃至阿特拉斯山脉。于是,波塞冬便派人寻找她的下落,其中一只海豚偶然发现安菲特里忒,并打动她接受海塞冬的求婚。为答谢海豚的功劳,海豚就成了天上的海豚座。

  神话版本二

  是有关公元前7世纪的希腊诗人和歌手莱斯博斯岛的阿里翁的故事。阿里翁是科林斯的统治者佩里安德宫廷里的乐师,他曾前往西西里岛及意大利,并因赢得音乐比赛而获得不少财富。但在他从塔兰托回家的旅程中却遭到船上水手的谋害。在被杀前的一刻,阿里翁恳求唱出挽歌,然后被迫跳海,但是一只受他美妙歌声动的海豚却把他救起,更把他带回希腊的岸边才离去。

  [以上两则搬运自度娘]

二、杰克与豌豆

  《杰克与豌豆》(Jack and the Beanstalk)是一则英国童话,它是最著名的杰克故事。

  1734年首次出现于《杰克·史普林金与魔豆的故事》,1807年时出现在本杰明·塔巴特(Benjamin Tabart)的版本《杰克与魔豆史话》,但最普及的是约瑟夫·雅各布(Joseph Jacobs)的版本(1890年)。

  有看法认为,约瑟夫的版本可能比较接近口语流传时的版本,因为本杰明的版本中含有说教劝世的内容,而口语流传时的版本通常比较没有这类成分。

  很久以前,杰克和他的母亲过着穷苦的生活。有一天,杰克用家里瘦得再也挤不出牛奶的奶牛换回一些神奇的豆子。扔在土里的豆子长出伸展到天空的豆藤。

  杰克沿着豆藤爬到云端,来到一座城堡。他遇到一位善良的老妇人和凶恶的巨人。经过一番斗智斗勇的生死搏斗,他夺到了征服巨人的王冠,救回了公主,拯救了国家和人民,最终成就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搬运自度娘]

三、大卫·布林的《水晶天》

  关于“水晶天”的设想,最早出现在美国科幻小说家大卫·布林(1950—)的短篇科幻小说《水晶天》(1984 )中。我在15岁时读到这个故事,从此便无法忘记了。大卫·布林是一位空间科学博士,物理学家、科幻小说家。长篇小说《星潮汹涌》(1983 )和《邮差》(1985)及短篇小说《水晶天》(1984)均获科幻小说“雨果奖”。[搬运自作者注]

  阅读大卫·布林的《水晶天》可点击右侧链接: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33358666/ [感谢豆瓣@巨魔整理分享]

  (搬运,侵删)

  《倒悬的天空》读后感(四):余留“空灵华美”的幻想小说,无关科幻奇幻之分

  在没有开始看书之前,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书腰上那么多科幻大咖的评语:刘慈欣感到“在科幻和奇幻的边界上给我们带来全新的体验”,吴岩觉得“程婧波的作品必定会在未来显现出经典的价值”, 曹文轩认为“我看到了隐藏在那天马行空的文字与想象背后的,认认真真的诚意”。 我对于作者程婧波处于没有任何印象的状态,看到这些评语,第一反应觉得这部作品集一定非常精彩,不仅仅是文字和想象上的瑰丽,故事也一定与众不同,才能当得起这些评价。而且这次还是作者的自选集,那更能代表作者的创作意图。

  正是在以上这些期待下,我翻开了这本书。BUT!现实给我了狠狠一个耳光!阅览全书之后,是哪篇作品具备了“在未来显现出经典的价值”?前四篇故事我读不出任何的关于现实的“认认真真的诚意”,更谈不上“科幻和奇幻的边界上全新的体验”。由于本书是作者自选集,所以在书中的注释都是作者自己加的,写出了写作中的灵感来源。而本书最后的访谈录更是直截了当地让读者深入了作者的生活。在整本书中,最让我喜欢的部分可能就是访谈部分,至少还真的有“认认真真的诚意”。

书腰和本体,这次的封面设计还可以一看

  前面三篇《行星三部曲》的三部短篇都极短,非常适合在杂志上刊登。也多亏是短篇小说,不用太多的复杂剧情,只要有一个灵感就能铺排成一篇作品。这三篇文章倒是当得起姚海军“空灵华美”四字评语。文字描写上华丽至极,叙事风格上意识空灵,把希腊神话、宗教故事、私人感悟糅合在了一起,最终呈现的效果就是“空灵华美”。但在我看来,这三篇连主题都不甚明确的作品真不会写评,都没有掌握到作者想表达的意思的皮毛还妄想写评那就是自找麻烦。这三篇看得我头晕目眩,只是简单的抓取了幻想中的世界中的一件事情来写,没有所谓的高潮起伏,初初一看似乎都是想表达“爱”这个字,但这样的文字多读几遍可能会有新的理解,但恕我懒笨,实在提不起兴趣不会欣赏第二遍了。而从这三篇作品中呈现出来的文字和内容,她会被郭小四的最世签约,也就不意外了。

  第四篇我本来以为把故事背景设置在了隋朝的洛阳,还有一个“白骨拖曳焦土之城”的设定,应该会比较好看一些。但看完了全篇,文中“抓鬼婆婆”就是鬼,而她穷尽一生要抓的鬼,就是她自己,白骨拉动的洛阳城也是幻象,这篇文章中几乎所有的一切都是幻象。人与鬼,鬼与人之间的变换仅随着视角不同而发生变化。这个概念非常普通,而产生这种变换的理更由没有新意,仍旧是用了“爱”这个万能灵药。其实本来在这么一个设定下,甚至能够讲出古代废土科幻感的故事的,但是在这个类似平安京抓鬼的故事外壳中产生的故事反而是佛偈一样的呓语,让普通读者如我产生了距离感。

  原先我以为前三篇由于是纯幻想和非中国故事才造成我阅读时的艰苦感觉,现在看了第四篇才知道是作者的文风完全不是我接受的范围,应该说我完全get不到作者想表达的点,也没有看到有什么超出我预期的脑洞。正是在这种失望之下,第五篇关于时间循环的故事就让我特别喜欢。

  《去他的时间尽头》在这部自选集中都是特别的存在,很少用一些辞藻华丽的句子,反而是一种接地气的民间的底层的玩笑语气。虽然里面也有着简单的佛理“胖瘦美丑,不都是世间众生本相”,但这仅仅是作者的意兴所致,偶尔加花。虽然这个故事到最终仍旧是关于“爱”,但这种接近普罗大众的爱,更比前几篇完全不着调的爱更能打动读者。而关于这个故事的时间循环的机制是我看过的这类作品中最随意的,由每个人的死亡开启时间循环,这就充满着逻辑问题。作者还找补着给了解释,看似很科学,实质上就是胡扯。话说回来,我不讨厌这种胡乱的设定,有时候会心一笑比一头雾水好多了。

  在最后的访谈中,采访者向作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尽管你强烈地认为自己首先是科幻作家,但一些批评家依然给你的作品贴上了奇幻小说的标签,或者是“带有科幻元素的奇幻小说”。你认为这样的命名是依照性别来划分的吗?”作者在回答的时候没有正面说,反而转换了问题,把“是不是奇幻小说”这个问题置换成了“软硬科幻的分类来给女性作家贴标签是不公平的”。这里,我想就我自己的观点发表一些看法。

  提问者是针对作品来说的,并问是否按照作者性别才说作品是奇幻小说。这样的提问首先就是有问题的,批评家绝对不会因为作家的性别来给小说进行分类,就像男性作家也可以写女性小说一样,这里提问者已经有转移问题的倾向。而作者的回答更是偷换概念。把奇幻小说和软科幻的概念混淆了。例如本书中的六篇作品,真正能说得上是科幻作品的只有第六篇,第五篇我可以勉为其难当成科幻作品,这两篇都是软科幻,但前四篇只能是奇幻作品。

  另一方面,作者的回答里隐含的意思是一旦把科幻分成硬科幻和软科幻后,软科幻就变成了是女性作家的标签?一个作者的作品的类别可能是五花八门的,某篇是奇幻小说,某篇可能又是科幻小说了,甚至某一篇又变成现实小说。软硬科幻也是针对作品而来的。确实国内大多数读者更加喜欢硬科幻,但没有任何人给女性作家贴上只会写软科幻的标签啊。批评家会把小说的类型和作者的性别挂钩吗?显然不会,如果会这样做那他就没有资格做批评家。

  算了,我也不想针对这个问题做再多的讨论。推荐一下第五篇《去他的时间尽头》和第六篇《讨厌猫咪的小松先生》,平易近人的叙述更能为绝大多数读者接受。

  对了,最后是我能找到的这六篇作品的初出一览,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倒悬的天空/《科幻世界》2004年第12期 萤火虫之墓/《科幻·文学秀》2005年7月号 艾罗斯特拉特的雨/《恐龙·九州幻想》2007年4月刊 赶在陷落之前/《人民文学》2009年第2期 去他的时间尽头/未发表 讨厌猫咪的小松先生/《银河边缘005: 次元壁》2019年11月

  《倒悬的天空》读后感(五):[文摘]3个光怪陆离的星球、6个空灵华美的故事、200段浪漫至死的幻想

  这是中国科幻绝无仅有的瑰宝!程婧波精心搭建出六个异彩纷呈的幻想宇宙,有倒悬天穹,也有陷落焦土,有宇宙悲剧,也有温暖萤火。衰老与永生、幻境与真相、爱与孤独……她的故事充满对时间的思索和个人命运的追问。

扉页

按照主题分类整理——

  关于倒悬天穹的想象

  “云朵和星辰从来都像古老的马赛克一样,被一只神秘的手拼接在天空的穹顶。”

  “月亮就像一个聚光灯,在水晶天的幕布上凝望着我们,它把最轻柔的光束投射到我们头顶,一个人,一头海豚。”

  关于宇宙悲剧的想象

  “恒星在我们的身后不断塌缩。逃亡的大军像飞蛾一样扑向宇宙间最后的灯笼。没有人能够解释星星死亡的理由。”

  “他花去一千年的时间来熄灭所有的恒星,她花去一千年的时间来逃往最后的恒星。”

  关于衰老与永生的想象

  “人类的皇后在城堡里发了疯。她无法忍受时光之河的冲刷,更不能容忍光阴的鸟儿不曾在自己肩头落下。”

  “没有人走完过这座城堡——因为那粒永不衰老的星星的缘故,很多人走出之后害了眼盲。”

  关于爱的想象

  “祭司熄灭宇宙间所有的灯笼,只是为了能在逃亡的大军中一眼认出自己心爱的女人。”

  “当亲睹恒星一个接一个地熄灭,她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当黑暗像潮水一样漫过她的双眼,她和她所爱的男人一同消失于生命的河岸。

  关于人生追寻的想象

  “我们的每一次行为和选择,都会产生一个新的世界,一条新的河流。这些河流最终都流向了浩瀚的宇宙,而时间的囚徒,可以在不同的河流里穿梭。”

  “通往幸福的一千零一条道路:第三百三十一条—— 举行一场婚礼,不管你在地球、火星,还是艾罗斯特拉特这样的地狱。”

  关于时间的想象

  “秒针一格一格走动,就好像一只萤火虫沿着时间的轨迹一圈一圈爬过。”

  “在这样循环往复了一天又一天之后,2018年的8月8日变成了一座孤岛。我成了时间尽头的囚徒。”

  关于生命中遗憾的想象

  “如果不是在死亡后的时间循环里有交集,我们就会像这座城市里的其他两千一百七十万人那样,对每时每刻的相遇和错过一无所知。”

  “生活总能出其不意。有时候,陪父母吃一顿饭,不知不觉就从一种习惯,变成一句永远无法实现的诺言。”

按单篇小说分类——

  01《倒悬的天空》

  1. 雨城的天空从来都是个秘密。你不会在世界上的其他任何地方看见这样美丽的天空:水晶一般剔透的天穹延展出无数细小的裂痕,天空中的景象被这些错综的“枝丫”切割成无数碎块。于是无论是阴云还是朝霞,那些斑驳的色彩通通都微微漾开,散落在幻境般的苍穹。这样奇特的天空,被叫作“水晶天”。

篇章页

  2. 云朵和星辰从来都像古老的马赛克一样,被一只神秘的手拼接在天空的穹顶。

  3. 月亮就像一个聚光灯,在水晶天的幕布上凝望着我们,它把最轻柔的光束投射到我们头顶,一个人,一头海豚。

  4. 暗红的月光下,所有的海豚都静静地昂起沉默的头颅。它们所看的方向,一些星辰正在无声地坠落。

  02《萤火虫之墓》

  1. 恒星在我们的身后不断塌缩。逃亡的大军像飞蛾一样扑向宇宙间最后的灯笼。没有人能够解释星星死亡的理由,按照一千年前的预言,我们的祖先改造了星球结构,调整了引力,让它成为一艘诺亚方舟,向着还未老去的恒星飞行。

  2. 雪霁鸟消失在南方天空的这一天,我们与一千三百零一颗陨石擦身而过,穿越了死神花园的围栏——盛夏之门。

  3. 人类横向穿越光阴之河,纵向穿越盛夏之门。此刻,我们所在的这颗很小很小的行星,就像浩瀚宇宙中的一滴涓露,正朝着盛夏之门那纵向的平面掉下去。

  4. 他花去一千年的时间来熄灭所有的恒星,她花去一千年的时间来逃往最后的恒星。

  5. 祭司熄灭宇宙间所有的灯笼,只是为了能在逃亡的大军中一眼认出自己心爱的女人。而我的骑士带回那粒恒星的碎屑,也不过是为了用不朽的火光温暖我黑色瞳仁里的寂寞。

  6. 人类的皇后在城堡里发了疯。她无法忍受时光之河的冲刷,更不能容忍光阴的鸟儿不曾在自己肩头落下。因此她总是徘徊在城堡之中,没有勇气放弃这个永生的天堂,又不能在这绝对的静止中获得快乐。

  7. 当亲睹恒星一个接一个地熄灭,她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当黑暗像潮水一样漫过她的双眼,她和她所爱的男人一同消失于生命的河岸。

  8. “没有人走完过这座城堡—— 因为那粒永不衰老的星星的缘故,很多人走出之后害了眼盲。”

  03《艾罗斯特拉特的雨》

  1. 艾罗斯特拉特,这个地狱般的天堂,人类居住的历史可以因为那个叫作艾罗斯特拉特的人的到来而精确到两万三千九百七十一天。

  2. 她所跑过的地方,通通没入了无尽的黑暗。而她的前方,永远无法抵达的地平线上,恒星正慢慢下沉。她成为光和影的分界,她跑到哪里,哪里就进入黑夜。而她的前方,永远是白天。

  3. 通往幸福的一千零一条道路:第三百三十一条—— 举行一场婚礼,不管你在地球、火星,还是艾罗斯特拉特这样的地狱。

  4. 她亲眼看见流光倏忽而过,通通朝着头顶跑去,如同跃迁时在舱内望见的星空,光阴的一瞬,人的一生。

  04《赶在陷落之前》

  1. 白骨日以继夜地拖着洛阳城沉入黑夜。长久的迁徙带给这座城市一种灼热的焦味。洛阳城就像大地肉躯上一枚锋利的犁,将土地耕开。地下的血脉翻涌而出,蜿蜒成一条无法愈合的疤痕。

  2. 这具白骨力大无穷,它一下子就能将洛阳城连根拔起,然后给洛阳套上鞍子、肚带、缰绳和笼头,牵着这座城一路向西。

  3. 洛阳是如此奇异的化身—— 它是一匹淹没在夜色里的马,一枚割开土地血肉的犁,一张散发着焦味的嘴,一座即将陷落的城,一只看不到回响的瞳,一阵吱嘎作响的风,一场疯狂至极的爱,一粒闪烁着萤火的虫。

  4. 若干年前那场浪漫而璀璨的迁徙,遗落为今日黑暗中的背叛与逃亡。洛阳城里再也找不出一个可以说故事的人。洛阳即将陷落,而它早已被自己的城民遗忘了。

  5. 在跋涉过不可计数的山峦与江河之后,洛阳成了一张千疮百孔的渔网。时间在这张网里无可阻止地流失,而关于洛阳城的种种传说和回忆也像光阴之河中的漏网之鱼一样,从洛阳松动的房梁上、倾倒的城墙边游走了。

  05《去他的时间尽头》

  1. 生活总能出其不意。有时候,陪父母吃一顿饭,不知不觉就从一种习惯,变成一句永远无法实现的诺言。

  2. 在这样循环往复了一天又一天之后,2018年的8月8日变成了一座孤岛。一个无形的牢笼。我像一只蚂蚁,困在这一片火腿之中, 沿着它的横切面一圈又一圈爬行,起点即是终点,终点即是起点。我成了时间尽头的囚徒。

  3. 我们的每一次行为和选择,都会产生一个新的世界,一条新的河流。这些河流最终都流向了浩瀚的宇宙,而时间的囚徒,可以在不同的河流里穿梭

  4. 只有你身在其中—— 当你死亡过,体会过,才会承认这一点:每一个参与到你生命里的人,每一个你曾作出、正在作出和将要作出的选择,每一段你无法忘记的记忆,使你成为现在的你。

  5. 如果不是在死亡后的时间循环里有交集,我们就会像这座城市里的其他两千一百七十万人那样,对每时每刻的相遇和错过一无所知。有多少人曾经近在咫尺,却终其一生都素不相识?

  6. 这座城市,一共住着两千一百七十万人。伟大的,平凡的,焦虑的,欢愉的,有钱的,贫穷的,善良的,刻薄的,浪漫的,现实的,精明的,疲惫的,诚实的,虚伪的……如果硬要对号入座的话,我猜我属于“孤独的”。孤独是一种病。

  06《讨厌猫咪的小松先生》

  1. 如果非要有一个地狱的使者来告诉我什么坏消息,我宁愿它是一只猫。

  2. “被温柔地爱过也好,被误解也好——”他说,“总之,这就是我的人生了。”

  3. 那是猫这种动物才能带给人的特有的触感,温暖、柔软、顺滑。

  《倒悬的天空》读后感(六):专访程婧波:多重宇宙中的一位记录者[书中部分节选]

  科幻就像一条看不见的溪流,在我生命的河流中静静流淌。《倒悬的天空》献词页

作者程婧波程婧波特别专访收录于《倒悬的天空》

  本采访英文原稿整理自2019年底采访者姚丫丫和受访者程婧波在清迈的数次英文对话的录音。中文版由受访者于2020年3月做了部分修订。

  采访:姚丫丫/加拿大诗人、作家、编辑

  翻译:张泰旗/重庆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

  ● 采访者/姚丫丫

  ○ 受访者/程婧波

  ●16岁时,你寄了一份自己的手写稿给《科幻世界》,那是你的第一次创作,不久这篇手稿就真的发表在了这份当时全球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上。这背后有什么故事吗?

  ○ 我是一个骨灰级科幻迷。我在四川的一个小镇长大,《科幻世界》是我最喜爱的杂志,它的编辑部就在四川省的省会成都。当时我只是想,为什么不写一篇小说给这本杂志呢?然后就有了《像苹果一样地思考》这篇小说。

  ○ 这是一篇奇怪的小说,没有情节,以“苹果落地,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可苹果发现了什么?”开篇。在这之前我也没有任何正式的写作经验或者投稿经验。在高中的头一年,我的语文老师会在作文点评课上当着全班念我的作文,逐句分析这篇作文的问题在哪里。这种情况直到高二我换了班才结束。换班后的语文老师是一位儒雅的男老师,他会拉二胡,会写毛笔字,诗词歌赋信手拈来,但他也常常说我写的作文晦涩而古怪。

  ○ 我记得我很快就把《像苹果一样地思考》写完了,然后装进信封,跑去邮局寄给了《科幻世界》编辑部。几个月后,应该是一个周六的晚上,我父母到他们一个朋友家去了——我母亲喜欢打麻将,我父亲则是刚刚学会了一种流行在乐山一带的纸牌——我独自一人在家,翻开了新一期的杂志,我没有看标题,读了其中一篇小说里的一句话。我感觉有点眼熟,于是翻回去看这篇小说的作者是谁。真相大白了,居然是我。那一瞬间我觉得房间里特别安静,在安静之中又有一种咚咚咚的震动,过了一会儿我才反应过来那是我的心跳声。我跑进黑咕隆咚的客厅,拿起座机打给我的父母。

  ○“《科幻世界》登了我的小说!”电话接通后我告诉他们。他们出人意料地平静。我当时想,他们完全不理解这件事对我来说有多重要!可能他们当时的注意力都在麻将桌和牌桌上。尽管我当时非常激动,但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件事对我的意义。我认识了选中这篇小说的编辑,她姓顾,所以后来我很多小说里的女主角都姓顾。我也因此认识了很多至今都在我生命里的人。从我的名字第一次变成铅字印在杂志上后,我的命运就和“科幻”有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这种反应至今仍在发生着。

  ● 你下一个要记录的故事是什么样的?

  ○ 我也很好奇……有无限的可能性。

  ● 你曾经在和插画师孙十七对谈的时候提到自己写作上的怪癖,是关于“命名的诅咒”,这是怎么回事?

  ○ 可能不算怪癖吧……但真的,如果我不能给一篇小说或者里面的人物取好名字,我就没法写出正文的一个字。我可能算是一个取名无能星人。比如《赶在陷落之前》,是朋友博客的名字,他特别慷慨地把这个名字送给了我。《萤火虫之墓》,来自王菲的《再见萤火虫》。《艾罗斯特拉特的雨》里的“艾罗斯特拉特”是保罗·萨特笔下古代艾菲斯城的一个居民。前面也说过,我写的女主角一般都姓顾,因为我的第一位责任编辑姓顾。像《宿主》里面的女主角就叫“顾夕”,而男主角叫“周扬”,这是我前同事的名字。取名无能就是这样,基本上把身边人的名字都写遍了。

  ● 这也行?

  ○《去他的时间尽头》里面的女主角终于不姓顾了,“王毛毛”是我大学两位同班同学的名字拼一块儿来的,男生姓王,女生叫毛毛,他俩结婚十多年了。“李正泰”就更简单了,我儿子姓李,是个正太。

  ● 看来你已经找到应对“命名的诅咒”的方法了。恭喜恭喜。

  ○ 谢谢谢谢。

  ● 我注意到1999年的特别之处,还在于这一年有一位叫作刘慈欣的作家开始在《科幻世界》崭露头角。中国科幻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出版,这是一部在英语文学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中国科幻作品。一些批评家认为,不安感是中国科幻小说的一个典型特征,而刘慈欣的小说无疑反映了这一点。你怎么看待这个评价?

  ○《三体》的确是一部重量级的作品。加上刘慈欣的其他作品,比如《流浪地球》《乡村教师》陆续被搬上大银幕并且获得成功,中国科幻的形势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好。但我认为其他科幻作家很难复制刘慈欣的成功。因此,我们不能说中国科幻作为一个整体在国际上甚至是在国内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但是我仍然发自内心感激刘慈欣,他是中国科幻的头部作家,如果没有他,中国科幻现在的面貌一定有很大不同。

  ○ 像刘慈欣、何夕、韩松、王晋康、陈楸帆这些科幻作家,他们在作品中深入地探索了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许这就是评论家说的“不安感”。科幻作家可能天生就比较敏锐。

  ○ 比如空气污染的问题。陈楸帆在很多年前写过一篇名为《霾》的小说来讨论这个问题。在那时,没人关心空气污染,甚至没有人听过“霾”这个词。陈楸帆的那篇小说描绘了一种会使人生病的霾,它不是让人身体上患病,而是让人在心理上感到悲伤,人们再也没法过上幸福的生活。这篇小说体现了作家超前的洞察力。直到小说发表十年后,人们才真正开始重视起雾霾的问题。

  ○ 韩松的情况也是如此。韩松是一名科幻作家,同时也是新华社的一位领导。所以他所处的位置很有趣。他总是将自己的沉思深埋于小说。理解他的想法十分困难,所以读者很难真正进入他的文学世界。韩松写过一部《火星照耀美国》,这部小说讲的是一个年轻人去美国参加国际象棋比赛的所见所闻。书中写道,当他到达目的地时,却亲眼目睹了纽约世贸中心的倒塌。这部小说出版的几年后,“9·11事件”发生了。

  ○ 两百多年前,凡尔纳写过人类登月,或者驾驶小船在水底航行,然后这些预测成真了。今天的科幻作家们也在做着和凡尔纳相同的事情,这注定了科幻作家们即使在狂欢的盛宴上也是一群孤独的人。

  ● 在中国,作为一名女性科幻作家,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 大部分女性科幻作家并不觉得性别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而我的观点恰恰相反,我认为这是我们的责任——从女性的角度去感受世界,并像女性一样创作。让其他人明白我们的感受是什么,我们如何感受,以及我们作为“女性”与世界的关系。

  ● 像女性一样创作是什么意思?

  ○ 打个比方,当我回顾我创作的作品时,我发现几乎每一部对我来说有记忆点的小说讲述的都是一个女孩或女人寻求真相的故事。这还蛮有意思的。我早期的小说比我现在写的要奇怪很多。我曾尝试像男性科幻作家那样去创作——以男人、机器人、外星人的视角去想象和写作。(笑)但是我发现,在感受和思考上,我有女性独有的优势,我希望能发挥这些优势。我问自己,女性自身的问题和观照是什么?在万千宇宙中的某个宇宙里,你看到了关于女性的哪一类故事?

  ○ 你知道,对我来说,写小说的方法就是在脑海中观察一个故事,或者思考另一个宇宙中正在发生的事情。我会想象在那里正在发生什么,因为有这么多不同的宇宙。我会思考,我们到底关心什么类型的故事?在这些不同的宇宙中,女性的故事又是什么?比如在“行星三部曲”《倒悬的天空》《萤火虫之墓》和《艾罗斯特拉特的雨》这三个短篇中,我会讨论少女的问题是什么。这些故事讲述了她们成长的伤痛,她们怎么从童年跨入青春期,又怎么从青春期跨入不朽。而在《宿主》里,一个面临着婚姻“七年之痒”的女人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她要如何踏上寻找真相的旅途,最后又要如何放下情感中的执著?

  ● 说到寻找真相的女孩或者女人,《赶在陷落之前》和《去他的时间尽头》里也有!

  ○ 是的。你可以说这是一种写作范式,也可以说是一种写作宿命。

  ●《赶在陷落之前》有什么故事吗?

  ○《赶在陷落之前》的故事背景是隋朝洛阳。在小说里我写了很多鬼魂,因为我觉得鬼魂是洛阳这座十三朝古都的完美化身。巨人防风氏的白骨被从他那湖泊一样的坟墓中唤醒,他将洛阳连根拔起,拖拽着这座城市,一路向西而去。我非常喜欢这样一幅画面:巨人的脊柱一直延伸到无尽的黑暗之中,而他孤零零的头颅则在天空中浮动,就像飘向月亮的风筝一样。这个故事刚在我脑海里产生时,只有这样一个画面以及那绵延的黑暗和惨白的月光。围绕这个画面,诞生了整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十岁的小女孩,她在世界分崩离析之前,发现了一些令人震惊的真相。

  ○ 一家电影公司想买下这篇小说做成动画电影。但有个条件,“你必须把小说里所有的鬼魂换成其他东西”,“比如UFO,比如外星人,总之改成科幻就可以了”。

  ○ 但鬼魂是这篇小说的灵魂,我不愿意改,所以改拍的事黄了。我爱小说中写的这些鬼魂。如果没有鬼魂,这篇小说就是残缺的。被我这种很犟的性格拖累,这篇小说一直没有卖出改编权。但是你知道的,鬼魂和僵尸……它们也没做错什么啊!(笑)

  ● 第十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典礼刚刚在重庆举行。你是前三届和第七届颁奖典礼的总导演。说说这个奖项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吧。

  ○ 嗯,今年是星云奖十周年。回想2010年在成都举办的第一届,再看看今年在重庆举办的第十届,真的感觉星云奖长大了。这个奖项的三位主要创始人是董仁威教授、吴岩教授以及《科幻世界》的副总编姚海军先生。他们三人是中国科幻的灵魂人物。

  ○ 星云奖设立的目的是作为评价中国科幻创作的标尺,以及观察中国科幻创作者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窗口。对从事华语科幻创作的各类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聚集在一起的机会。第一年导演颁奖典礼时,我几乎认识所有人,包括作家、编辑、插画家,甚至是粉丝。但是现在,每年都会有许多年轻的新面孔涌现。如果我们将这个群体视为一个家族,那么很明显,这个家族的族谱正在迅速扩大。

  ○ 当星云奖的三位创始人邀请我加入主创行列时,大家一拍即合,想要做这么一件事:办一个面向全世界用中文创作出来的科幻作品的奖,以这个奖为支点,成立我们“科幻人”自己的组织、自己的家;每年再搞个颁奖典礼、科幻嘉年华什么的,让“科幻人”能够“回娘家”。这“回娘家”还不能太素淡了,第一届就要弄上红毯,在像样的地方颁奖,“科幻人”可以风风光光地“衣锦还乡”,热热闹闹地“自娱自乐”。

  ○ 现在,这个奖项的规模已经发展得很大了。但无论如何,有一个传统从来没有改变:每年的颁奖典礼后,所有的科幻作家、编辑、学者和科幻迷都会坐到一起“撸串”,喝喝小酒,吃吃烧烤。我们的初衷是希望星云奖成为所有华语科幻作家的家,而现在,它已经是一个甜蜜而温馨的大家庭,并且有了越来越多的家庭成员。

  ● 在你的作品中,移动和迁徙的主题很强烈。今年是你在泰国生活的第三年,你是如何将这个主题与你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的?

  ○ 每隔十年,我都会重读我的作品,并从中寻找和归纳主题。迁徙是其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人在一生中总是不断地徘徊。

  ○ 阿瑟·克拉克曾说:“我们都是宇宙的过客。”他是我最喜欢的作家……我跟他真的有很多共同点!他跟我儿子一样都是在蛇年出生,我们又是同一天生日,当然,我们都热爱科幻。谈到在迁徙这一方面我和他的共同点,就是他晚年搬迁到了斯里兰卡,他的墓现在就在那里。我可以想象为什么他最终选择在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地方安度晚年。你住在一个远离家乡的地方,但你可以在那里找到善良、美丽、宁静的东西。在克拉克的小说中,他描写了人类在太空中的流离失所。而我的故事,则是书写一个特定的人在宇宙或是在她自己的生命中游荡。

  ○ 佛教起源于印度,至今仍影响着亚洲文化。中国、韩国、日本、泰国以及斯里兰卡都深受佛教影响。通过深入探讨佛教文化的影响,我们可以发现中西科幻小说,甚至中西方的文学、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本差异。我猜想斯里兰卡的文化以某种方式启发了克拉克,使他开始从全人类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

……人们来来往往,在生活中继续着各自的冒险之旅。尽管我们之间存在种种差异,但我们都善待对方,这正是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在科幻小说中所追求的:一个美丽的新世界。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倒悬的天空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