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中她和秦昊正一起看孩子,不知道是触碰了哪个“开关”,她突然转头跟秦昊说:“我终于弄明白了,我跟你还是爱情,你跟我是亲情。”
秦昊机智地回答:“不是,你跟我在说相声,我跟你在生活。”(放在别人身上,可能就栽了。)
说实话,伊能静的这种“矫情”,日常还挺常见的。毕竟在很多人眼里,爱情和亲情中间有壁。
01.有壁吗???
“有。”
我有一个同学是不婚主义者,她不婚的原因有点拧巴,她觉得一旦进入婚姻,她的“爱情就变质了”。
“比如?”
“比如两个人开始计算钱了,开始计较该去看谁的爸妈了,成为一家人之后,利益捆绑在一起,爱情好像不纯粹了,增加了很多杂质。”
我忍不住问她:“不成为一家人,你们之间就没有杂质?”
文学电影里,爱情的神圣感常常被放大,“我爱你,因为我爱你”,没有理由。
实际上呢?我们都知道,“颜值”和“需要”是大多数人谈恋爱的必然因素,利益和博弈更是无法避免。
别用“纯粹的爱情”当借口,本就有杂质,何必甩锅给“成为一家人”呢?
我还经常听到一种说法叫做,“我们之间没有爱情了,只剩下了关心和照顾”。
面对这种说法,我是满脸问号的。
爱情不等于关心和照顾?不等于责任?不等于两个人共同承担、彼此需要?
我当然承认,心动和浪漫会被柴米油盐的日子冲淡,但不代表它们消失了。
看到旁边一桌小情侣恩恩爱爱,自己的丈夫在面前不修边幅、只顾着剔牙,德善妈妈也不禁怀疑人生。
结果吃完饭,外面下起大雨,她正叹气呢,德善爸爸出现在旁边,调皮地一抬眼:“等啥呢,还不挎上。”
德善妈妈瞬间“少女”了。
爱情和亲情,不是非此即彼的。
如果一定要我给它们下定义,我觉得是“爱情给了我们选择家人的机会”。
不仅是对方,还有对方的家人。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YouTobe视频,是一个男生和前任的妈妈对话。
视频中的男生问:“您觉得,您的女儿会找到比我更好的吗?”
前任的妈妈回答说:“如果我一定要回答,我会说是的。那是因为我希望有这么一个人,但不管她找到的是谁,我都希望有你的品质。”
我瞬间泪目你知道吗?由爱情带来的亲人,是很难得的。
也许我们听过太多对另一半家人的抱怨,看过太多家庭剧里外的纠葛,而对“半路走进的家人”感到抵触和失望。
但看到这个男生和前任妈妈的对话,我忽然觉得,能在人生的半路成为家人,是一种幸运。
之所以写今天这篇文章,是因为最近感受到了好几个朋友的恐惧。
和另一半在一起的时间越长,他们越是怀疑:
爱情是不是消失了?是不是所有的爱情最终都会变成亲情?成为家人之后,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怎么办?
老实讲,我从不赞同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划分到不同类型,爱情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狭隘。
如果你认同今天文章的观点,「分享」或者点个「赞」和「在看」吧。如果不认同,也欢迎你点个「在看」,在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
傅妈前两天在东七门写了一篇文章(点击跳转),里面有一句话特别适合做今天的结尾:
爱情的本质是信任、自在和可持续的愉悦,希望你遇到可靠、可信、可爱的人:)
作者:高一然
视觉:阿焦
商务合作请发邮件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