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男波杰克:幕后艺术集》是一本由[美]克里斯•麦克唐纳 / [美]丽莎·哈纳沃尔特 / [美]拉著作,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28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拿到书迫不及待地看完了,了解了电视剧诞生的全过程,最大的认可就是想再去看一遍吧,之前没注意到的细节很多,丽萨真的很棒!现在的戴安和陶德是最符合人物特质的,也可能是先入为主。一件事情的成功离不开一个优秀的团队。
●好棒啊 羡慕!
●emmm
●2019142:快出第六季啊啊啊啊啊啊!
一部系列动画如何从无到有,这本书可以帮你了解动画的制作体系之庞大,原本看似简单的20分钟一集的故事,其实也蕴含着无数人的心血。
《马男波杰克》这部动画已经完成了四季的连载,也算是风靡一时的现象级动画作品,众所周知,动画设定在动物与人共同生活的世界,所有的动物也有类人的形态,而主角马男波杰克作为一个著名影星,虽然颓废、无可救药、荒唐透顶,但依旧吸引了一群人围绕在自己身边,这样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改变了很多人对动画的预设。
而在这部动画开始之前,其实也经历过漫长的幕后准备时间,从筹备之初,主创人员也经历了许多犹豫,波杰克这样的任务会不会造成观众的反感,没有人能打包票,但最后丽萨和拉斐尔还是说服了Netflix买下了这个剧集,马男波杰克走上了自己的未来。
当然,这只是个开始,从试播集到正式播出,到四年的连载,中间可不光是这一点工作,这本幕后艺术集包含了从主创到配音、配乐、背景设定、补间动画、口型设计、服装设计等等,每一步都需要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通力合作。这无异于是对动画制作的一种解构。
对于文字创作而言,动画制作的故事板笔记是最值得借鉴的细节,将故事背景与人物细节关系都记录在背景板中,也能够让长期的创作更加具有连贯性。
当爱好转变成为工作,当动画成为一种工作而不仅仅是一种娱乐,一方面是创意的勃发,另一方面是工作的细致,这本书也许没有动画的趣味,甚至行外人会觉得有些枯燥,但这可能也是我们改变自己关于爱好与工作的定义的一个视角。
《马男波杰克:幕后艺术集》读后感(二):碎碎念的幕后解密
书很棒,不过确实并不是一般意义的艺术集(那种基于某个主题的艺术作品合集),因为重点是“幕后”。
前半部分介绍了马男的创意起源和立项,包括可追溯到1994年的马男原型,画师和导演的丝缕缘分、改变命运的试播。这部分“幕后”的关键主角是丽萨、拉斐尔和网飞公司。有趣的是,他们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写了十五分钟的内容,而第一季剩下的十一集半只花了七个月(要么在网飞公司的限期内做出来,要么网飞就不要马男了)。
为了庆祝《马男波杰克》第二季顺利开拍,角色设计总监洛唐·克里奇曼为监制团队画了这组合影,包括监制人史蒂文·科恩和诺尔·布莱特,是他俩见证了《马男波杰克》的成长之后是介绍具体制作的各种真“幕后”,由各岗位的工作人员采访和珍贵的手稿、物料组成。这部分幕后制作,在第二季以后就越发地积累到经验和开始讲究了。
缩略图-故事板-动画效果图比如:编剧如何确定一季总的剧情走向,怎么定下每集剧本;剧本朗读的组织和重要影响。 丽萨的角色美学,画师的素材绘制、碰到的难题和素材库等重用经验; 缩略图,准缩略图、分镜(书中翻译是缩略图和故事板,我觉着就是指草稿分镜和标准分镜)的制作演变过程;镜头的切换原则等。 动画制作使用哪些软件(flash和ae),前中后景的素材区分。 与韩国公司的动画合作。其实就是把类似补间动画的枯燥工作的外包。不过这个公司做的非常棒,我对其中的技术处理也挺感兴趣的,可惜没有提及,这本身也不是一本技术书。 嘴形与配音的配合经验; 灯光影照明、氛围渲染、视觉引导与2.5维的运用。 音乐的制作(音乐盲,对这部分只能表示无能鉴赏,而且用书怎么表达啊…略读)。
总体上是一部用大量人物采访穿插手稿构成,显得有点碎碎念的幕后解密,如果讨论更深一点会更好,不过嘛现在这样也不错。 p.s.要给翻译加个鸡腿,连那些手稿啊物料啊都做了翻译重制,太牛逼了(不过也有人更喜欢原版吧)。
《马男波杰克:幕后艺术集》读后感(三):一边丧着,一边努力生活着
“他明明拥有很多可以成功的机会,却始终无法找到让自己快乐的方法。”
分享最近看过的一本关于“马男”的书,《马男波杰克幕后艺术集》,这匹风靡全球的马,几乎没有什么周边产品流出,除了频频刷屏的“马氏语录”,言辞犀利,一针见血的致郁毒鸡汤。
“我只想努力撑过每一天,不能总问自己,我开不开心,到底开不开心,这样只会让我变得更凄惨。” “没错,就是将就,因为不将就的话,你会一点点变老,生活得更艰难,你会更孤单,你想方设法填补内心的空虚,用朋友,用事业,用毫无意义的性爱,但是内心的空虚却依然还在。直到有一天,你看着自己的周围,发现大家都爱你,却没人喜欢你,那将是这世上最孤单的感觉。”你不能一直做一些烂事,然后自己后悔,好像后悔有用一样,你需要变好。人生总是如此,对吧?你要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却得不到。要么得到了,可是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我真的想让你喜欢我,戴安▲选自《马男波杰克》剧中台词
《马男波杰克幕后艺术集》让喜欢马男的观众从幕后进一步了解这部画风荒诞,却敏感真实的成人动画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创作者为你揭开这匹马从灵光一现到风靡一时的心路历程。内容涵盖《马男波杰克》诞生契机,创作灵感,独家手稿,造型设计,动作设计,剧集彩蛋,幕后八卦。尤其是书中大量珍贵的创作手稿,散发着扑面而来的迷人的艺术创作魅力,后文中我随手贴几张。(其实这篇文字读到这里就够了,直接滑到后面看图片就完事了。)
除了了解“马男”是如何被生产出来的,这本书也让我得以窥见关于动画创作的一些知识点,动画角色美学,分镜制作,前中后景素材,软件数字技术,补间动画外包等。尤其记得一个细节,剧情发展中,场景不断变化,设计师要求角色需一边说话的同时一边做其他事情,然后中景镜头和单镜头特写轮替切换。即使是一部动画创作,本剧的镜头运用也展现了美国影视工业高超的行业标杆,在手绘影像中,每个镜头依然巧妙地处理灯光、色彩及后期润色,切合剧情及角色性格的背景音乐创作,远中近景与角色面部特写之间流畅有韵律感的切换,角色在演绎大段大段台词时,不至于画面单薄乏味,让这部以语言为主的独特喜剧的吸引力大放异彩。
《马男波杰克》的世界设定是普通人类和拟人化的动物共同生活在一起,这种其他影视创作中不具备的脑洞设定当然需要玩点新花样呀,比如角色设计就掏空心思地玩起了动物梗,创作者把不同动物特质设计在情节之中了,穿插出现大量忍俊不禁的桥段,波杰克豪宅旁边负责除草的是一只羊,锄草机的草直接就被羊吃掉了,同样在剪草的时候羊也在吃草。仓鼠的运动器材是一个仓鼠跑轮,并且旁边还有滚珠饮水器。餐厅里有人点了牛排,而服务员是一只牛,上餐的时候表现得很生气。餐厅里有人点了牛奶,而服务员是一只奶牛,上餐的时候奶牛拿着空杯子直接当面挤奶……
另外得益于现代动画技术突飞猛进,才能保证如此高质量的动画以每年一季的速度不间断更新。老式制作工具是先在纸上画出铅笔稿,再复印在透明胶片上上色,然后分别拍成动画和背景图画,现在脚本只需半小时就能完成,手绘动画可以直接手绘在显示屏上,做成故事板和动画,场景图可随时调整,创作阶段成果完成后,通过网络几秒钟可以传到世界各种角落的工作室进行后续加工制作。 技术的变革当然可以使得艺术家生产过程更专注于创作本身,丽萨和拉斐尔等“马男”幕后创作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只写了十五分钟的动画内容,而第一季剩下的十一集半只花了七个月时间,可见对于艺术家,首先得靠所谓才华和天分赏饭吃,创作灵感迸发,然后是大规模的现代工业技术支撑及团队协作,其中还不得不提的一点是,作为设计师或所有内容创作者都心照不宣逃不脱的宿命:deadline才是第一生产力。据说当时Netflix公司给创造团队限定了时间期限,要么按时交作业,要么Netflix就不带马男玩了。
这里让我想起了另一则趣闻,饱受好评的高分英剧《黑镜》的编剧查理·布洛克说他收到了大量邮件,都是问他是如何写出这么棒的剧本的,他回复大家:“不要谈什么天分、运气,你需要的是一个截稿日,以及一个不交稿就能打爆你狗头的人,然后你就会被自己的才华吓到”。 向所有艺术创作者鞠躬致敬,不说了,甲方在催图,我的deadline已经逼近了……
《马男波杰克:幕后艺术集》读后感(四):序——动画只是冰山一角,这本书才是马男波杰克的完整世界
这是本书最无聊的一页!如果你不巧刚好看到这页,我先替你难过一下,因为这本书的每一页都比这页有趣得多,然而你还是不相信我,依然在看这一页。
其他每一页都有精美的插图、详尽的分类、突破性的进展,有文明历史、史前时代、戏剧表演、动态脚本、恐怖镜头、疯狂片段、碎片部分、各种各样的回忆,还有前所未见的幕后道具等等。
你呀,还是不听我的,依然在看序言。
现在我们来聊点正经的。在过去的一年半中,克里斯(本书作者)一直在废寝忘食地(呃,可能不太准确。也许只是废寝)接受采访、收集资料,我们所做的一切,只为让你了解并看到马男波杰克的全部。
在《马男波杰克》这部动画喜剧中,你看到的可能只是某个构思想法的冰山一角。但这本书会带你走进完整的波杰克世界——在这里,你会发现闻所未闻的“新”料,即便这些在我摸索研究时就和人们提过;你也会在书中看到它成长的辛酸过程,在这一切走上正轨后,我就把它自荐给网飞公司出品,于是就有了你所看到的第一季。
本书将每一集动画的制作过程向你娓娓道来,从最基本的概念到创作、动作、设计、动画,再到后期制作,还有主角们的灵感、各种涂鸦、索引卡、剧本、分镜脚本、角色表、光照渲染等细节,把这些元素全部拼凑在一起,一部电视剧就诞生了。
本书还有我哥们儿——凯文的有趣彩蛋,所以一定要看到最后!
不过话说回来,呃……我们实在没法把菜谱加进来,教你做好吃的素食意面,并且还要放上你爱吃的洋蓟、核桃、橄榄和番茄干。毕竟人们很难将菜谱跟马男联系起来。如果你真想试试这道素食意面,那就来我家吧,我保证亲自下厨。
好了,现在我要在序言里开个小差,别说我没提前告诉你哦。(这算序言吗?在我写这本书时,我忘了我有没有写前言、序文、引言、后记,还是目录或名人在背面写的推荐语了,比如:嘿!帅哥,这本书还不错,是吧?我一般不喜欢读书,但这本真是好书!如果你刚好是某位名人的粉丝,你可能会想:“哇,如果我的偶像向我推荐这本书,我一定要买!”总之,我希望这篇文章是序言,这样我就能给你们卖弄下我的文字把戏。当然,我们一致认为这还挺幽默的。)
对了,我想再和你们聊聊贝尔托·布莱希特(德国著名戏剧家与诗人。下文中《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为他的代表作)。我知道,如果谈论到20世纪早期的德国剧作家,可能和本文无关,但谁让序言是我写的呢?所以我可以随意发挥,要是你不想看了,早就合上书了,才不会继续往下看呢。我不是研究布莱希特的专家或“布学”专家——当然,如果你习惯这么说的话。实际上,上大学时,我的毕业论文是关于布莱希特的,后来在和导师交流时他对我说:“我认为你完全误读了布莱希特。”但是我记得在纽约中央公园有一场《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的演出,梅丽尔·斯特里普和凯文·克莱恩在里面的表演简直酷毙了。好吧,这个问题我稍后再讲。
如果人们知道我是《马男波杰克》的创作者(我有提过我就是波杰克的创作者吗?我觉得我应该在序言里早点说清楚。没准你已经在上文中找到线索了!唉,只能先这样了,毕竟我之前没有经验),他们对我可能会有两点误解,不过我想正好借此机会给大家解答疑惑。
第一点就是我的童年并不快乐,因为我生活在一个和波杰克一样的破碎家庭里。好吧,我承认自己在说反话。实际上,我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大家庭,是家人们教会我为人风趣,心怀同情。我真的很幸运,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你们也就不会看到今天的我。
第二点就是我常常感觉孤独无助,因为《马男波杰克》就是这样一部“致郁”系电视剧。我会让别人来决定我是不是无可救药,但我又不愿意相信自己和波杰克同样病入膏肓。我说的话可能有失偏颇,因为我看这部剧时,看到了满满的爱,看到了所有人的辛勤工作和努力,我会在下文中慢慢介绍他们。等你看完这本书后,也许你会感同身受,但如果你看了《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也会对你有所帮助的。
在《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的结尾,梅丽尔·斯特里普家破人亡,是战争的残酷和这位母亲的目光短浅导致了这一悲剧。然而,在该剧的最后,梅丽尔·斯特里普不但没有放弃自己的“信仰”,反而推着小车继续随军叫卖。
布莱希特认为,观众不应该同情这位“大胆妈妈”,在后来的修改中,他也努力地把大胆妈妈描写得令人厌恶,但后来我总在想,面对子女的离散死亡,我们无法不对她的结局深感同情,无法不对她的坚强心生敬佩。
无论如何,当我听到人们说波杰克很“丧”时,我想说——这就是我的真实想法。我可能像误读布莱希特一样误读了《马男波杰克》,但每当我看到波杰克时,就仿佛看到了希望。我目睹了世界上那么多人深陷痛苦,但他们还要扶起自己的推车继续前行。
好好享受这本书吧!你可以按照页码读下去,或者随便翻到哪一页看看图片什么的。不过我相信你会爱上它的。希望你会喜欢这篇序言,不喜欢也没关系,因为接下来还有更多精彩内容在等你。
文:丽萨·哈娜沃尔特(艺术家兼作家,现居洛杉矶,马男波杰克就是诞生于她的笔下)
丽萨小时候就喜欢马拉斐尔告诉我《马男波杰克》要开拍的时候,我都惊呆了。我依稀记得去谷歌上搜了下“如何制作动画片”,却没什么实质性的收获。
从开拍的第一个月,我的日记就变成了这样:
●我就像个刚入学的孩子,硬着头皮参加会议,坐在那儿发呆,心里烦躁不安,真的想放弃!
●我试着说出自己的想法,比如画面应该画上云彩,好让它看起来没那么无趣。
●这份工作需要大量的社交,我必须不断地和人交流,这对我来说倒也蛮新鲜。虽然我喜欢这样,不过时间久了也让人筋疲力尽。
●伊丽莎白是我们的道具设计师,她给我发过一些自己设计的道具,比如心电监护仪,还有她画的电话线,简直是惟妙惟肖,让我不由得对道具这件事变得吹毛求疵。后来,我又试着让另一个设计师重画了电话线,可是总觉得哪里不对劲,等到这时我才发现,伊丽莎白的画技彻底把我征服了。
●遇到大型会议我总是很紧张,几乎一言不发,可跟设计师一对一交流时,我感觉自己如鱼得水,只要随便讲个段子,就能很愉快地确定方案。今天我问了设计师:“这个饭馆应该放个不喷水的喷泉,万一小象雕塑从它的内裤里喷出水可怎么办?”我知道这些细节都是剧本中最无关紧要的东西,可它们总能让我格外自豪。
在播完《马男波杰克》第四季后,我对自己更有信心了,但每天要学习的新东西和发现的新问题还有很多。
剧中有各种不同的形象,我喜欢研究、了解,并把它们画到纸上:罕见的鸟类、啮齿类动物,来自深海的海葵,20世纪40年代的服装,老旧的电影海报、广告、家具等。每当我要设计一只“眉清目秀”的蛇、“阿谀奉承”的兔子、鸭子牙医或丑小鸭的时候,就像在玩益智游戏一样需要拓展思路。你看到的每一集都是全新挑战,都是独一无二的制作。
我发现,听取别人的意见,寻求他人的帮助也是一件益事,与人合作完成一个项目并不丢人,相反,还能给自己带来很多好处。能和这么多优秀的人一起共事,真的很幸运,他们包容我另类的行事风格,比如云彩必须是紫色的,蜥蜴长着蓝色的舌头。他们不仅愿意接受我稀奇古怪的想法,而且还会补充它们独特的线条、颜色、形状,另外再加上搞笑段子。
剧中我最喜欢的部分就是“插科打诨”、尴尬的双关、自创的单词、臀部的特写油画,以及墙上摇摇欲坠的硬笔画(硬笔画的代表工具是签字笔、水性笔和中性笔。最开始的硬笔画构图简单,色彩单一,称为简笔画,其中难度最高的就是动物硬笔画)。我们故意没有修饰,这样看起来更有趣。
每位艺术家都为本剧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为每一位工作人员深感骄傲,希望他们看到本书时能感到自豪。
另:由于剧中动物都没有尾巴,在此我要向动物界及动物尾巴爱好者道歉。如有需要,可在购买本书后自行标记或画上你喜欢的尾巴。
《马男波杰克:幕后艺术集》读后感(五):风靡全球的毒鸡汤表情包——马男波杰克,大揭秘
不要停止奔跑,不要回顾来路,来路无可眷恋,值得期待的只有前方。——马男波杰克
你知道马男波杰克吗?!对,就是那匹在全世界掀起一股“马风”的动漫角色。那位长着马头的过气男明星,那个看上去有点丧丧的,却奇迹般能治愈你的小马哥。即便不看动漫,你也一定在微博、朋友圈、QQ表情,某某人头像上,看到过这只西装革履的红鬃烈马,或者拜读过他(它)一针见血智慧犀利、一语道破世态炎凉”的马氏语录。
剧照2014年,《马男波杰克》第1季正式上映,几乎立即就成了“黑色幽默”动画的殿堂级作品。迄今为止,该动画已推出5季,不但没有马失前蹄,反而越来越一马当先,豆瓣每季平均分数罕见的高达9.4分。2017年起,马男以一年一奖的速度,接连斩获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美国编剧工会奖、美国第46届动画安妮奖等众多奖项。更加速了风靡世界、席卷网络的“马男”风潮。这意味着,你用过的表情包和毒鸡汤,正在被全世界拿来刷屏。
看完上述表现,不禁让人心生思考,究竟是什么特质,让马男波杰克跨越了种族与文化,成了叫好又叫座的经典形象呢?
多年来,《马男波杰克》动画制作团队似乎只一心一意做动画,无暇兼顾其他,尤其对周边产品的开发授权相当审慎。直至开播五周年之际,一本幕后艺术集才应运而生。作为忠实的“马男迷”,酷威文化的小编们在得知制作团队这一出版计划后,可以说是即刻马首是瞻。经过马不停蹄的多番努力,终于马到成功拿到了最终授权。于是,国内首部官方授权简体中文版《马男波杰克:幕后艺术集》正式与大家见面啦。
《马男波杰克:幕后艺术集》采用精装双封设计,左-外封,右内封《马男波杰克》的诞生契机、成长历程。
《马男波杰克》动画的制作理念、角色设定,编剧、配音等环节的幕后故事。
《马男波杰克》的独家手稿、剧集彩蛋、支线情节、隐藏八卦和周边冷知识。
《马男波杰克:幕后艺术集》作为《马男波杰克》的官方指南,几乎揭晓了大家可能感兴趣的一切秘密。
这本书从艺术指导(画手)丽萨的童年梦想,和其与创作者兼制作人拉斐尔的奇葩友情开始,用100多张创作手稿,600多张剧照,240页超厚铜版纸全彩大图及大量制作团队核心人物的采访纪要,带你纵览一匹在作业本上随手画出的涂鸦小马,最终如何傲立于潮流之上的时间长轴。
部分角色合影,里面没有马男波杰克哦能够实现的童年梦想,能够一起疯狂的同道朋友,都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马男画手丽莎从小就是一位——爱马士,谁能想到,画马,有一天会成为她人生中最重要且最辉煌的事迹。
马男原型1994年就已诞生,那时丽莎还是个六年级学生。说实话,这匹马画的不算漂亮,我六年级时临摹徐悲鸿的马,比这匹好看多了。但是,但是,但是,接下来书中展示出丽莎各个时期画的各种马及其他,你就会看出其画技成熟之神速,原创才华之泛滥了。毕竟文艺典范永远都是在彰显原创和个性,而非临摹的是否像,是否好看。
丽萨的日记高中时,丽莎结识了才华横溢且有多动症(甚至在课堂上脱过裤子)的拉斐尔(马男制作人)。拉斐尔当学校剧团的导演,丽萨参演并画海报。两人正式开始了一起开脑洞,一起乱吐槽的老友人生。到了大学,拉斐尔写故事,丽萨执笔。两人继续一起创作漫画,马男独特的人设开始在日积月累的磨练中慢慢成熟。直到登上银屏的一天。
其实剧中每个人物都是如此,卡洛琳公主、花生酱先生、陶德·查韦斯……一个个人物从涂鸦、到插画,再到动画,他们被作者们(编剧、画手)一一赋予形态、性格、人生经历、人际关系、灵魂,直至构成它们自己的独特世界。悄悄告诉你,卡洛琳公主的人设,原本不是工作狂,而是……购物狂。
人设只有不同寻常的团队,才能制作出不同凡响的作品。
波杰克想要追求幸福,但他受伤的心灵总是要很久才能痊愈。与其欺骗观众,让观众和自己的“偶像”一起坠入深渊,不如让大家好好享受有趣的剧本和角色。于是在后台的编剧工作室里,工作人员用一套独特的体系和技巧,来使波杰克的正负能量保持平衡。
改来改去的剧本亚伦(导演之一):刚开播时,我收到了莱恩·约翰逊(电影《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绝命毒师》《环形使者》及《追凶》的导演)的邮件,他说:“我刚刷完《马男波杰克》第一季。不知道为什么,一个动画片能让我哭得稀里哗啦。”事实上,我们后来在剧中给了他一个角色(第二季中即兴表演剧团的成员——布莱恩)。他加入了我们,观众的反馈也非常好。丽萨(画手):我给动物设计服装时,喜欢思考他们是哪种动物。我会用一些他们生活中喜欢的东西,比如马男的得女朋友——猫脸的卡洛琳公主裙子上画着鱼,马男仇家拉布拉多犬花生酱先生短裤上有骨头。老鼠米娅带奶酪项链。画这类东西真的很好玩。我们当时设计花生酱先生家时,在墙上画了好多屁股,因为我觉得狗狗会喜欢屁股(在狗狗的世界里,屁股代表社交礼仪)。关于动物的笑话还有很多。比如晚餐时,奶牛服务员若无其事地现挤牛奶,可上牛排时她却很生气。负责除草的工人是一只羊,一边剪草一边把草屑吃掉;侦探犬警察在犯罪现场闻来闻去;导盲犬和盲人挽着胳膊一起走在路上;还有一个苍蝇服务员上汤时把手指蘸在里面……动物笑话这些暴露动物本性的情节,更奠定了《马男波杰克》的“黑色幽默”基调,通过“插科打诨”映射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
《马男波杰克》一剧的细节铺陈堪称极致。网上有不同的帖子总结,比如场景各处挂的画都是致敬原作的,比如角色服装搭配都是紧跟潮流的等等。书中也有许多这样的篇幅,下图是波杰克最爱的几种酒,出现在不同剧情、背景中。被这张图感动了,不得不佩服制作人员的敬业,特别彰显工匠精神。
各种酒波杰克别墅户型图,面积比想象中更大,装修也更豪华。毕竟过气前波杰克是知名童星来着。
户型图艾米(导演之一):下次你再看《马男波杰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看群众演员!他们没有一个人是闲着的。喝东西的人必须要喝到嘴里。餐馆的人必须在吃东西。就连街上的路人也要打电话、看其他地方或者和别人聊天。有时没什么奇怪的,但有时又很夸张,很超现实,比如一堆海鸥在餐馆里骚扰邻桌,还想偷薯条。马男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可能比哈姆雷特还多样化。有人说他毒舌,就有人说那是诚实。有人说他致郁,就有人说他治愈。
拉斐尔(制作人):“喜爱程度”这个词在影视行业随处可见,但一些作家已经开始抵制它了。我完全可以理解这种反应,总有一些想法狭隘的人认为,一个角色想要获得观众的喜爱,就必须把他(她)塑造成一个优秀、慷慨、善良或者令人敬佩的形象。但其实你可以用更广泛、开放的方式去塑造一个角色。最明智的做法是术业有专攻,当你专注于打造一个角色,不管他是广义上的“好”或“坏”,只要你的角色有血有肉,观众就会喜欢他们。丽萨(画手):和观众产生共鸣其实更重要。拉斐尔:是这么回事。如果你理解这个角色,理解他们的欲望,理解他们来自何处,理解他们为什么会感到无助,你就会喜欢他们。脆弱本身就会让角色“受人喜爱”。放飞自我的马男关于马男的创作基调问题,以上这段主创人员的对话,基本已经说明了方向。他们甚至在剧中也进行了相关讨论,在《拒绝黄赌毒》(第一季第十一集)中,波杰克和戴安坐在粉企鹅出版社的办公室里,为戴安给波杰克写的自传争论不休时,就有过这样的对话:
戴安:看到了吗?我笔下的你虽不完美,但大家能和你产生共鸣。他们在里面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你为什么总喜欢骄马?波杰克:因为他很厉害?戴安:不,是因为他不完美。波杰克,当大家发现你这样看似与众不同的人,实际上跟自己一样脆弱、一样会受伤,他们的孤独感就会减少。波杰克:不是!可能只有生活不幸的死胖子才想从其他名人那里看到这些,但对于马男波杰克来说,大家想看到的是一匹威风凛凛的种马,可以把大家从不幸、颓废和油腻的生活中解救出来。一代骄马如果你曾被马男冷到、刺到、萌到、暖到,那就赶紧来了解一下他吧。作为官方揭秘图书,《马男波杰克:幕后艺术集》看点数不胜数。不过多介绍了。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这是一部兼具热闹和门道的书。热闹包括各种好看、好玩、好赞的事儿。门道则包括获悉行业前沿内幕,了解世界文化走向乃至深入探复杂人性。是不是很高大上!
无论你是马男迷、美剧迷、动漫迷,还是动画制作专业人士、时尚艺术设计爱好者,喜欢有趣事物的大众还是爱好独特另类的小众,都能从中有所斩获。
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