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穿越计算机的迷雾》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0-06-27 23:3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穿越计算机的迷雾》经典读后感有感

  《穿越计算机迷雾》是一本由李忠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55,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穿越计算机的迷雾》精选点评

  ●几年来过的计算机类书籍中这是第一本在几天内连续读完的,内容通俗易懂包罗万象,没有枯燥说教理论。从电子到半导体,从电子管到晶体管,从布尔代数逻辑电路以及从最简单的与非门,到全加器,然后一步步到一个计算机,还简单介绍操作系统,编程语言压缩病毒,简直是一个计算机发展历史大纲。整本书串起了学校的大多数的教科书,除大神外的人都值得一看。

  ●看《编码》没读懂的部分,其实看这本还是一知半解。语言比较轻松。最后一章太水

  ●还有哪本书对计算机科学解读原子开始的?然后论述了电路、电磁逻辑学、逻辑电路、加法诸如此类,最后引出了计算机的诞生,语言诙谐幽默,绝佳的饭后读物。不过略感遗憾的是,并没有加深我对计算机系统理解

  ●与《编码 : 隐匿在计算机软硬件背后的语言》一个套路

  ●【2017.06.11】作为一个半职业人士读这个书,其实有点读小说意思。不过,在晶体管之前的内容,确实很有意思。非常适合业余人员入门读。

  ●不知道为何可以分数这么高,虽然只读了四章但是里面各种错误不断,日常使用电池是5v?难道是来自手机充电器的5v1a?然后放电从雷声开始,然后看到明亮闪电???小学生知道这个是错的吧。 并且逻辑感觉也比较混乱。 第一章讲电子那部分感觉是摘了一段物理课本上的内容。 然后从这一章过度的下一章的时候又十分生硬。 一本书写语句不通顺,逻辑混还可以忍,各种常识性错误那真是不能忍。真想送一句负分滚粗。总之一句话误人子弟

  ●这种书你能读出来多少,其实是取决于你自身,而不是书本身。

  ●如果你想了解计算机的原理,如何从物理世界进入数字世界,这本书是目前我读过最浅显易懂的,国内还有这样的牛人,佩服

  ●废话太多了

  ●同为计算机科普,《逻辑的引擎》从思想角度、《编码》从信息的角度、本书从电(子)学的角度来写,互相参照,很有意思。

  《穿越计算机的迷雾》读后感(一):读后感

  首先先吐槽自己,等到自己整本书看完了之后,来豆瓣书评,才知道原来自己看的是第一版。关于计算机原理的书籍,其实看第一版和第二版区别应该不是很大,因为原理的东西可能会有大变。如果这本书,没有第二版,我绝对会吐槽。因为第一版里面各种错别字数量没法统计了,但是作为一个书籍,真的过分),真是让人无语。

  说说自己为何想看看这本书,首先是离开学校参加工作多年,想回头看看这些最基本的东西,想会有多一番的理解(可能是自己基础不够扎实,才萌生这种想法?)。当然不是最开始就有这种想法,主要是在豆瓣溜圈,看看哪些书不错,想拜读下,刚好遇见这本书,看了目录,觉得还行,就看了。

  下面说说这本书吧。

  其实也没啥好说的,简单说个自身体会吧:本书不像大多数教材,学完之后还是懵懵然,当初上学能读这本书,肯定对后续的课程会有很大的帮助。

  《穿越计算机的迷雾》读后感(二):非常好的国人写的书

  这本书对我非常有用 因为他尽量用最少的术语讲清了我希望了解的一些电路的细节

  由于我是程序员 所以后面的部分就无所谓了

  我也曾经尝试去看那些电路学的教材 但是一上来就开始欧姆定律之类的电阻值分析搞得我就看不下去了

  我觉得许多教材的目的并非是要传授知识给你 而是在卖弄自己有学问或者是自说自话 而这本书在这点做得就非常好

  其实我也想过一个要做得好的原则 就是逐步推进 一次介绍一两个新的术语 而不是一次性引入所有的 同时在概念建立上一定要尝试多种途径 而非一条路走到黑 假如概念建立了 后面的路就好走了

  我是一个文科出生的程序员 虽然以前也爱好物理 但是到如今对于电只记得 电磁感应 并联串联之类的概念了 具体公式早忘记 但就是这样的基础 靠着本书 居然彻底搞懂了那些门电路的细节 我想这就是作者伟大的地方

  看完本书以后 我给作者捐了100元 一来是因为我看的是网上盗版的pdf 二来是对于这样的好作者 理应捐助 如此才能出现良币驱逐劣币这样我们期望的结果 而非相反

  《穿越计算机的迷雾》读后感(三):我的一点看法

  对于一个真想学习计算机的人来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了解计算机的整体工作原理。当我们从图书馆捧一本计算机专业书籍时,里面讲的是多么的枯燥无味,我想大都明白。不是别人写的书不好,不是别人的功力不深厚,或许是我们不是天才。反正我就感觉看不懂,即使懂了,也只是表面,这很另我烦躁,那么多的专业术语,叫人看着就烦,这是我的心里话,从大一开始接触计算机到现在,看了那么多关于计算机工作原理的书,讲什么寄存器,缓存,内存管理......每个都懂那么一点点,但真正的仔细的想想的话,还是感觉自己什么都不懂呀。。这很另人苦恼。。。

  从6月份开始,无意间在天涯社区看见一篇连载的文章,当时名字叫白话计算机原理。当时我就看了前几章,豁然开朗的感觉是什么,大家都懂,看过后感觉很清晰,很明了。一直到现在,到书出来。到现在的穿越计算机的迷雾。我已经关注将近半年多了。当书出来的时候,第一时间就买了。拿到手的时候感觉真激动呀。。什么叫迫不及待,当时就读起来了。书写的很好懂,我想即使是个初中生,认真读,也会读懂的,书中的图非常清晰,尽管它有几个小错误。这都不是问题。重要的是,看完后,懂得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不是任何一本教材就能学到的。别的教材看起来太生硬了。。而这本书就像小说,看起来很舒服。简直就是作者在跟你对话,这种感觉很棒呀。。功夫在诗外,这句话是忠哥告诉我的,看完这本书后,我们再学习其他的东西简直就是小菜,话有点多了。希望大家多多看看。。我强烈推荐呀,超强烈!!!

  《穿越计算机的迷雾》读后感(四):穿越计算机的迷雾心得

  如其名,穿越计算机的迷雾。

  计算机应该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了,毫无疑问。但是国内计算机科普的知识真的真的很匮乏。再我上大学之前连硬盘,驱动,编织,等等一些基础的计算机相关概念都不知道。

  实在不敢恭维国内的的基础教育。一本教材不该仅仅只是介绍几个知识,让你对着做几道题就可以完事了。知识是怎么一步一步来的,这个往往是当学生的很大的困惑。这本穿越计算机的迷雾算我真正的入门计算机的书了。全书只有两百多页,初中知识就够读懂这本书了,从介绍电开始,到逻辑电路,继电器,加法机,慢慢延伸到一台计算机,最后到现在的个人计算机,让我真正知道这个跨时代的牛逼的发明—计算机,是怎么来的,书本的最后还科普了一些图形界面显示器,操作系统和软件的概念,只是点到为止,让我有种想继续深入了解计算机的这些知识。

  我是个偏执的人,对什么东西都感兴趣,尤其是事物的本质,当大学第一次接触c语言这门课,这些课只关心给你一个工具,一些规则,让你去写出来一些程序,至于更底层的东西对于非计算机专业一无所知。语言为什么可以控制计算机,写程序呢?很突兀的感觉。当时还是很抵触c语言的,当然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校编的教材真特么烂。如果在之前初高中有那么一本书想这本书一样,我想我可能会早早的走上程序员的道路。

  总体来说这本填补了我这个计算机盲,和计算机软硬件之间的沟壑吧!而且作者笔调很诙谐,像是老爸给你讲故事一样。很容易读下去,我这个很少看完一本书的人,也能认真读完了。。这本书有个亮点是关于加法机的制作。也是全书重要的一个线索。再次向当年发明加法机计算机的先辈们致敬!最后建议每个非计算机专业的小伙伴都读一读这本书。

  《穿越计算机的迷雾》读后感(五):计算机技术在中国

  电子计算机对全世界来说历史都不算长。还不到一百年。但是,计算机估计是发展最快的一种工具。从诞生到现在,已经变的面目全非,功能十分强大了。然而,无论外表看上去多么神奇,它的最基础的东西还是逻辑电路、继电器、触发器、寄存器、全加器……这些东西,这是我看了这本书才知道的。这本书确实能让人在轻松幽默中大致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中国大部分教科书的问题就是只告诉人们一个结论,而不说这个结论是哪些前人经过怎样的艰辛得来的。这让人们觉得知识的得来很容易。其实,人类的知识是经过几千年的,也许几万年的积累才有今天这个样子的。

  计算机是IT行业的基础。IT行业最繁荣的是美国。但是,对于计算机的理解,中国人同样透彻。有很多人写了很多很好的书。然而,美国人用计算机编写各种软件,赚了无数的钱,中国人却大多用着美国的盗版系统。即使是优秀的程序员也不得不望洋兴叹。也许是中美环境的差异造成了这种结果。

  中国虽然也有优秀的数学家,但是,中国大多数人不喜欢搞数学计算。高等数学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头疼的事。计算机最强大的应用就是在计算方面。用初等数学的头脑用计算机确实很难发挥出它的作用。

  然而,中国学习好的人确实是少数。一个班里面也就那么几个尖子。当然,这跟中国的教育评价体系有关。其他人没有在这个评价体系中占到优势,又没有其他的评价体系。这造成了中国人才培养的困境。

  中国大学生对于计算机最多的运用就是用来打电脑游戏,当然,现在更多的是网络游戏。游戏是一种消遣,它应该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或者一小部分。但是,很多大学生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电脑游戏上。打电脑游戏或许也可以算作一种计算机技术,但是,这种技术又有什么用呢?只有极少数的游戏玩家可以用它来赚钱,大部分人却只是在虚耗自己的青春。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穿越计算机的迷雾》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