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摄影圣经》是一本由[美]Helene Dujardin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24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知道我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吃了多少巧克力吗?家里的Venchi、NOVI和FERRERO几乎全被我吃光了。sigh……书中拍摄的美食的确太美,以至于让我不顾身材地食欲大开。我要勤加练习,拍出好看的照片。欧耶!2014目标之一。
●难得有让我能从头看到尾的摄影书。
●剪一分因为太容易引起食欲
●各种小tips
●包含一些基础摄影知识以及一些针对食物摄影的内容,还是挺实用的,而且非常浅显易懂
●其实全书大部分就是在介绍甜品摄影,不能扩大到“美食”这么大的范围。对于想拍中餐的完全没有启发。拍摄甜品部分很多技巧还是不错的。
●针对性比较强,更像是科普读物。不会介绍摄影本身的技术方面知识,主要是对美食拍摄的一些思路,喜欢拍美食的看看还不错。
作者是位非常擅长用自然光拍摄的美食摄影师,写作态度也非常诚恳,前面的部分讲的比较基础,相机的选择和设置,不同光线的效果,后面针对不同的食物详细讲解了自己的拍摄技巧,不过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不是作者的拍摄技巧,而是作者在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拍摄的热爱,乐此不疲地去尝试各种不同的拍摄效果,这种热情很感染我,是最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另外作者坚持自然光的拍摄风格也给了我一个启发,就是我们不可能擅长所有的拍摄风格,找到自己的热情所在,擅长所在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出成绩。最后再推荐一位同样是擅长自然光拍摄的美食摄影大师,意大利的Stefano Scatà
《美食摄影圣经》读后感(二):我觉得有用的部分
1.先将拍摄对象尽可能的靠近反光工具摆放,然后再逐渐小幅移开反光工具,直到恰当的距离为止,距离越远,阴影就会变得越强烈
3.三分法构图:将画面垂直水平分为三等分,构图时将拍摄对象安排在分割线的交叉点上
7.拍热饮,容器最好选择白色。拍冷饮最好选择透明或者浅色的,并且需要突出凝结的水珠
8.运用逆光选择深色或者能与蒸汽形成对比的背景可以让热饮蒸汽更加明显
《美食摄影圣经》读后感(三):更加适合入门爱好者
把书中内容用思维导图整理了一下,这样以后复习起来或者需要参考时也比较方便。
内容比较多,涉及到的方面也很广,但很多地方都更多是一笔带过浅尝辄止。比如在相机设置方面,只粗略地讲了每一个参数都是什么意思,举了一些自己的实例,但并没有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说明读者在独自应对某个场景时,应该怎么样去操作设置。在食物造型方面使用的篇幅比较大,很多观点比较有新意也比较实用,读过之后会给人更多的启发——如何在美食摄影中让食物呈现出更好的状态和造型。
于我而言,希望能够从类似书籍中获得的:
1. 如何针对不同的场景、情况来设置相机参数(虽然拍照拍了很多,但是设置参数什么的真的完全不会)
2.针对不同的美食,可以有哪些独到的角度来拍摄。或者说,如果是在外用餐而非自己在家里做料理,怎样才能根据既定的食物造型以及现有的资源拍出更有新意的照片?(至少我多数时间在外用餐,拍摄美食的需求也大多数是外面饭店)
3.美食摄影如何调色?有哪些原则或者是规律可以遵循?
如果有更适合我的书,也欢迎友邻们推荐给我呀!!!
《美食摄影圣经》读后感(四):我思,故你在——静物摄影
忘了从哪里看来的一个所谓的技巧,说是美食图片,尤其是餐馆菜谱上的美食图片,多半是在食物尚未煮熟的情况下拍摄的,这样,就可以保持食物的新鲜状态。
一误数年。
害得我每每在点菜时还要装13——可恨的是,我那帮狐朋狗友在我大放厥词之际竟然还不点醒我。
真是丢人丢到爪哇国去了。
《美食摄影圣经》中所拍摄的那些绝美的食物在拍摄后都是可以直接实用的,并非半生不熟的只供拍摄使用的样品。
摄影师也一语道破真谛:“如果某个食谱是以煮过的蔬菜水果为原料,那通常直接利用这些煮过的蔬果来做造型最为理想。蔬果经烹煮后,其形状及结构都与烹煮前有很大差别。如果经烹煮后变得难以辨认,则拿些未经烹煮的食材来装点画面,将能帮助观赏者看得更明白。”
其实,这句话说的大概就是心理暗示的作用了。通过未经烹煮的食材来暗示观赏者所看到的美食。纵然食材早已面目全非,可你知道,那就是它。
我思,故你在。
当然,在摄影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光线。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充分利用好光线,尤其是自然光。
只是,你该依据什么准则来利用这些光线呢?
其实,光线利用的准则和景深、视角、构图等因素的运用准则是同一的。依然是——我思,故你在。
拍摄之前,要先问问自己,想凸显菜肴的哪个部分,是整桌菜、整盘菜,还是菜肴的一部分?又意图通过这些菜肴表达出什么样的感觉?
这两个问题其实就是“意境”。
拍摄者只有明白了自己追求的意境,才能够有的放矢,调节好光线,选择适当的景深和视角,进行恰当的布局构图。
因为即使是一模一样的食物,只要上述因素有一个细微的变化,都会表达出不一样的意境。
拍摄照片其实就是一个掌控全局的过程。是一种脑力劳动的智慧创作。所以,尽管自动模式能够让拍摄变得轻松,但是,“在自动模式下,拍摄者对相机几乎没有控制权。”因此,要想拍出好的照片,只能摒弃自动模式。
有些摄影师对于光线、构图等有着天生的敏锐的触觉,但是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这样的感觉只能通过熟能生巧地练习来获得。更何况,“拍照并没有绝对正确的方式,也没有所谓的‘最佳做法’。只有根据当时的情况进行合适的设置,才能拍出让人称赞的好照片。所以还请练习、练习、再练习。”
此外,虽然,这本《美食摄影圣经》讲的是美食摄影,不过,我觉得可以扩展到绝大部分的静物摄影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美食摄影圣经》读后感(五):作业集 | 手机摄影计划
学习摄影的过程,其实就是深入并细致体验生活的过程。
学完第一章,总结如下:
Tips 1 :了解自己的拍照设备
由于经费有限,单反太贵,于是我使用了手边最趁手的摄影工具--手机。
Tips 2 : 为拍摄布置场景,并突出美食主角
作为「票友」,并没有设置专门的摄影棚。加之本着充分发挥手边资源的原则,因此素材一般都来源于平时吃饭。
在拍摄过程中,我会布置简单和谐的场景。
1st.选择和谐的背景;
比如使用吃饭时的原木色桌板,或餐具下的餐垫,又或者餐厅的窗户、椅子等(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背景过杂,可以虚化背景。)
2nd.避免素材的变形:
肉眼看到的实物和拍下的实物往往会不同。多次尝试并选择好的拍摄角度,即可避免拍出的物体变形。
3rd. 突出食物本身;
Tips 3:尝试理解光线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光的理解属于无知的范畴。但是在实践中,对光来的方向以及拍后光的阴影的观察,我发现理解光线和把握光线如此重要。
Tips 4:美化图片
一般手机拍出来的图片,都会将整个屏幕占得满满当当。一旦上传网上,不同的智能手机看到的图片不同。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去美化它们。
一般我会为图片添加边框,一方面使它更饱满,一方面适配更多的智能设备。
以下图片是我使用以上tips后的摄影成果,除添加边框外,均未P.S.。主食 | 烤芝士火锅 | 鸳鸯火锅甜品 | 拿破仑甜品 | 椰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