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心大剧院》是一部由娄烨执导,巩俐 / 赵又廷 / 小田切让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兰心大剧院》影评(一):入围第76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第44届#多伦多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 壮哉 我的导 壮哉 我的皇!
#豆狸推荐# 兰心大剧院 | 历史/剧情/政治/中国大陆 入围第76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第44届#多伦多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 壮哉 我的导 壮哉 我的皇! 1941年的上海 女演员于堇进行舞台表演的同时 利用身份之便收集战时情报 国家大义面前 她的选择 更令人钦佩 期待指数:⭐⭐⭐⭐️ 娄烨执导 巩俐、赵又廷、小田切让主演
在被拆解的分崩离析的故事线和忽远忽近偶尔极致放大到模糊的拍摄手法下,整部电影其实就一个女主角,一部戏,一个情报。
人类历史闪耀的时刻,或许都是由某个不起眼的人在某个不显著的时刻做的一个决定而创造。比如于堇做出了她“认为正确的决定”,世界局势就此改变,人性的逻辑和历史的进程真是脆弱而奇妙的流动。
关于画面,巩俐真的是太适合黑白光影,精致而极具个性与韵味的五官在黑白电影中显得格外美丽、令人心动,以致于一些不那么合乎常理的剧情在她身上也可以好看。
黑白摄影镜头加上主角高颜值,画面看着美。但是娄烨不适合拍人物多,背景关系复杂的片,讲不清楚。也是因为背景复杂,对人物的塑造太弱。恰恰人物的塑造是喜欢娄烨老片的原因。而且从剧情片角度讲,也没什么亮点。这部片子,揉杂了文艺片和商业片,不伦不类。颐和园,花,对欲望的描述,非常真实,是能和角色有共通的。兰心大剧院,欲望,剧情,动作,都点了一下,每一个单独拿出来,都没有竞争力。 看了首映,然后看国内媒体的一些评论文章,真是什么都敢吹。看片全程一直在等那个27分半的长镜头,根本就没有了。媒体还在说娄式长镜,无语。明明是历史背景复杂,讲不清楚。却说是观影门槛高,excuse me?请不要侮辱观众好吗?!
《兰心大剧院》影评(四):纽约《兰心大剧院》观后感
10月8号在纽约电影节有幸观看了这部电影,本着不剧透的原则说说。
全片黑白摄影,颇有那个年代的韵味,舞台与现实的转换比较新颖。 片中人物繁多,关系错综复杂,各种语言(汉语,英语,法语,日语)交织,让我这个英语不太灵光的人要一直盯着英语字幕,颇感吃力。 镜头多运用手持,有许多场景比较晃,幸好我坐在楼上,如果比较近会被晃得头晕。 最后的枪战比较刺激,巩俐还端起了冲锋枪。不过最后单枪匹马的巩俐毫发无损有点不太可信。 演员方面,巩俐还不错吧。但是,但是,巩俐演这个角色有点太老了,角色定位应该是40多岁,而和她搭戏的赵又廷又厚重感不足,尤其是两人的吻戏,太不搭了,让人出戏。 一大亮点,扮演巩俐养父的法国演员,真帅! 年纪那么大了还这么有型,在中国同样年纪的男演员里,我想不出谁能有这个水平。 最后,打个两星半吧,给这个电影的总体。
《兰心大剧院》影评(五):浓度过高
纽影节加映场,也是星期六。
整场戏的节奏非常快而抓人,因为戏中戏的巧妙设计,加之穿插的舞蹈与爵士乐背景,观影过程中也有一种旋转和舞蹈的感觉,但并不欢快,反而越来越压抑,尤其是到了最后,是悲剧的顶点。但是一种喧闹而不是沉默的悲剧感。又或者是在一种喧闹氛围下的压抑感。
巩俐全片的台词量极少,但是眼神和动作非常精准地流露出人物的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
唯一的瑕疵大概是于和谭之间的爱情线表现得不够convincing,可能因为谭呐这个角色给人一种除了幼稚和单纯之外没什么吸引力的感觉,而于又太过有吸引力,这种不对等的状态下,观众很难理解于是出于什么原因会爱上谭。相比之下与玫的情欲戏反而更加自然而又有张力。
结尾的戏中戏是戏剧与现实两条线的完美交汇,是全片一大高潮,以至于后面的最终部分反而处理的略显拖沓,可以更干净利索一点
《兰心大剧院》影评(六):时代这个剧院
摇晃的摄影、黑白的画面、流畅的剪辑、戏中戏的呈现,中德法日的对白,时代性与现实性。人物的更替像是时代剧院背景下的话剧演员的表演。历史和现实在上海法租界的“剧院”上演。
对比《色戒》的鲜活年代感,《兰心大剧院》没有上海腔,没有精致的旗袍,没有蓬勃的情欲,没有音乐,某种程度弱化了感觉和视觉。《兰心》是暗流涌动最终汇成细流夹带着摇晃不安的情绪,牵引着感官上一次次向前试探,是触觉的吸引,是心跳呼吸,让观影者变成这部剧的龙套,看别人演戏而自己也参与其中。吸引读者的是节奏和叙事,整个开头和结尾连接的,叙事结构如此微妙。
同样是时代背景下的女性,对比王佳芝的诱敌深入,于堇的层次和复杂在静默中缓缓展开。李安的谍战和娄烨的谍战,一个丝毫不露痕迹,一个气质十足。
剧中一句对白“你是个念旧的人”英文翻译成
“you have a nostalgic soul”!!
这是人物的最佳表述
“ Ultimately, it is the desire, not the desired, that we love.”
-Friedrich Nietzsche
《兰心大剧院》影评(七):看到曾经被租界的中国令人更加珍惜现在的中国
《兰心大剧院》这部电影和平时我们看商业剧情片的风格不一样,和我们平时看的抗日爱国作品风格也不一样。一开始对“秋兰”可能不理解,后面谜团解开(戏中戏,黄湘丽扮演巩俐的粉丝还念了几遍戏中戏台词)。 主戏在巩俐身上,没想到她会说流利的英语和日语,好佩服她的用心。其他人戏份都是围绕着她。两个老外Pascal Greggory 和Tom Wlaschiha(贾坤权利的游戏)台词多数是讲法语,演技非常沉稳非常适合那个年代电影氛围(是谁说的老外天生会演戏?) 小田切让戏份不多,不过他对妻子的深情get 到,前阵子新闻说他身体不适很可能是真的,电影里他的气色暗黑很像得病了,很巧合地适合丧妻思念妻子的角色。 电视剧演员出生的赵又廷表演痕迹淡了很多。(之前看三生,他偶尔在某些特定的剧情会有种设计好的表演痕迹(演电视剧通病),娄烨调教后,电影里状态比较放松,和人物角色时代很契合,不会给人偶像剧演员出现在这个电影氛围,格格不入的感觉。还好赵又廷没ABC台湾腔,没字幕也能听懂他的台词。 整部电影导演的镜头非常非常克制,没有被日本人侵略,国家分裂 被各国分租界,然后撒狗血煽情卖惨的戏码,没有。电影像纪录片一样,从12/1号巩俐扮演的大明星于瑾(法国培养的间谍)从x港回到上海执行任务,一直酝酿着氛围到12/7号最后爆发珍珠港事件。 关于剧情,我理解于瑾(巩俐)最后背叛了她的法国养父,故意保留了破解的密报,让美国没收到警报,珍珠港被日本袭击了,美国加入战争,打的日本投降。最后中国结束了八年抗日。 我比较不懂于瑾的法国养父为什么说他珍藏的歌特名著《少年维特的烦恼》是秘密,后来把这本书扔了。 “最终我们爱的还是欲望本身,而不是欲望背后的诉求,”尼采这句话和影片有什么关联?
《兰心大剧院》影评(八):《兰心大剧院》:带刺之花
#IFFAM 澳门国际影展-《兰心大剧院》
本片根据虹影的《上海之死》以及横光利一的《上海》改编,故事主体、核心角色都来自前者,对时间和故事空间的处理思维则带有后者的印记,娄烨看重的是故事中人物关系的变幻莫测,以及由此衍生出的角色与自我、舞台与现实的对照关系,并基于这种关系去引导影像,去进行调度,黑白画面也契合片中人物身份的两面性。
其次才是谍战部分的扑朔迷离和惊心动魄,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类型把控上稍有不慎,故事往往会不可避免地走向典型抗日谍战剧的模式,但在本片在前两幕中有意克制类型元素的呈现,把主要篇幅都放在了戏中戏的构建上,利用角色身份的复杂性做文章,每个人的表面职业之下都潜藏着另一个身份。
于堇是一方面是演员,另一方面也是受过特训的情报人员,身份的特殊性让于堇与片中主要角色都产生了关联,这些角色怀着不同目的接近于堇,她的养父为盟军服务,而国际饭店实际上是一个情报处,跟于堇常常出没的兰心大剧院一样,都是某种身份的掩护场所,戏里戏外,她往返两者间,也游走在真假变幻之间,去完成一场最重要的表演。
《上海之死》原著中对女性命运和家国关系的讨论被放在了相对次要的位置,但保留了原著中于堇作为一位“成长的女人”的设定,用虹影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她清楚自己该如何面对爱恨,以及如何选择生死,周旋于不同人物和势力之间,如带刺之花。
影片节奏偏缓,戏剧张力以及对类型元素的强调交给了第三幕,比如枪战,比如谍战,而戏中戏的模式构建,只是完成了理清故事逻辑和人物关系的简单任务,并没有带来更复杂的层次感。
《兰心大剧院》影评(九):曾经的各租界中国,令人珍惜现在没被外国占领的中国
《兰心大剧院》这部电影和平时我们看商业剧情片的风格不一样,和我们平时看的抗日爱国作品风格也不一样。一开始对“秋兰”可能不理解,后面谜团解开(戏中戏,黄湘丽扮演巩俐的粉丝还念了几遍戏中戏台词)。 主戏在巩俐身上,没想到她会说流利的英语和日语,好佩服她的用心。其他人戏份都是围绕着她。两个老外Pascal Greggory 和Tom Wlaschiha(贾坤权利的游戏)台词多数是讲法语,演技非常沉稳非常适合那个年代电影氛围(是谁说的老外天生会演戏?) 小田切让戏份不多,不过他对妻子的深情get 到,前阵子新闻说他身体不适很可能是真的,电影里他的气色暗黑很像得病了,很巧合地适合丧妻思念妻子的角色。 电视剧演员出生的赵又廷表演痕迹淡了很多。(之前看三生,他偶尔在某些特定的剧情会有种设计好的表演痕迹(演电视剧通病),娄烨调教后,电影里状态比较放松,和人物角色时代很契合,不会给人偶像剧演员出现在这个电影氛围,格格不入的感觉。赵又廷还好没ABC台湾腔,没字幕也能听懂他的台词。 整部电影导演的镜头非常非常克制,没有那种被日本人侵略,国家分裂 被各国分租界,然后撒狗血煽情卖惨的戏码,没有。电影像纪录片一样,从12/1号巩俐扮演的大明星于瑾(法国培养的间谍)从x港回到上海执行任务,一直酝酿着氛围到12/7号最后爆发珍珠港事件。 关于剧情,我理解于瑾(巩俐)最后背叛了她的法国养父,故意保留了破解的密报,让美国没收到警报,珍珠港被日本袭击了,美国加入战争,打得日本投降。最后中国结束了八年抗日。 我比较不懂于瑾的法国养父为什么说他珍藏的歌特名著《少年维特的烦恼》是秘密,后来把这本书扔了。 “最终我们爱的还是欲望本身,而不是欲望背后的诉求,”尼采这句话和影片有什么关联?
《兰心大剧院》影评(十):兰心大剧院|不推荐影院观看
看完《兰心大剧院》,我的内心其实是极度矛盾的。一方面巩俐老师的表演实在需要在大银幕上慢慢观赏,但另一方面,我也不能昧着良心说这是一部好看的电影。优点与缺点都特别明显,可以预测正式上映后,观众评价绝对两极分化。
电影剧情其实特别简单,以前公布的剧情梗概就足矣概括全部内容。立项初始也是想基于小说构建一个酒店与剧院之间两点的小型世界。可是拍着拍着,项目做得越来越大,原著也从一本小说到两本。这就导致了电影故事线的散乱,可以看出导演的野心很大,但是叙事没有重点,观影节奏奇怪。既没有传统起承转合带来的高低起伏,也没有欧洲电影平静中细节积累带来的感动,看完没有明显记忆点,除了巩俐老师真美,大脑一片空白。加上影片时长126分钟,更显得冗长。我自认是耐得住性子的人,结束都觉得特别疲惫。
可以理解导演希望还原40年代初上海的势力混杂,不同政治集团间的相互试探碾轧,所以采用了多线叙事 —— 美国派、日本情报机关、南京政府、重庆政府甚至欧洲犹太人幸存者。而串起多方派系的关键人物就是巩俐饰演的于堇,她和每一派系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是故事推动的核心。可是这样的设定有很大的逻辑漏洞。正如之前说到电影剧本是由两本小说改编而成,把两个独立故事合并,把所有人物串联起来其实非常困难。电影针对这一点为不同角色设计了很多生硬的理由,但呈现效果并不理想,反而显得这个角色或者某些桥段特别多余。
故事的短板也影响到了于堇这一女主角的形象没有立住,缺乏一股支持她做出这样选择的原动力。她是一个出色的演员,也是一个优秀的间谍,但好像她各方面最后都失败了。每一幕戏单独拿出来都无可指摘,可是当你将他们连贯来看,就仿佛卡顿的视频,不通不通。
不过我还是要衷心感谢娄烨夫妇在这部电影里完成了广大影迷对巩俐老师的所有幻想,这个角色仿佛是同人小说经典设定的合集:和男生、和女生;和父亲、和朋友;和情人、和爱人。完全理解巩俐老师接戏的点。说英文和说日语的她,抽烟的时候看着你的她,轻轻拥抱爱抚着你的她,和冲突里身份伪装下突然流露出杀意的她,你缴械投降没有办法拒绝着的她。
电影的男演员阵容也很强大。《玛戈王朝》里的帕斯瓦尔叔叔念着法语的对白,仿佛一杯巧克力流进了你的心里;《权游》里的贾坤西装笔挺的走在和平饭店的楼顶,杀人于无形;一言不发独自抽烟的小田切让特写镜头下满是故事,瞬间斩获你的心;裹在藏青色呢子长大衣里的中岛步合着双手点烟的样子,凌厉又冷清。只有被角色傻白甜设定拖了后腿的Mark, 你看着他只觉得可爱,你会因为他的单纯和温柔爱他,他也因为这样的性格显得有些无趣。
终上所述,《兰心大剧院》不推荐影院观看,但是巩俐老师足够让你原谅所有的不足。
个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