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清平乐》中的“大娘娘”,一个中国灰姑娘的传奇
日期:2020-06-15 07:45:23 作者:慈怀兹心 来源:慈怀读书会 阅读:

《清平乐》中的“大娘娘”,一个中国灰姑娘的传奇

  慈怀君说

  她是《狸猫太子》中的“一代奸妃”,阴狠毒辣。

  也是史学家眼中“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的一代贤妃——刘娥。

  现实中,她出生微寒,从歌姬到皇后;上演古代版灰姑娘传奇

  她吞下了委屈,在格局成长,在蜕变中进阶。

  她的故事诠释了格局的力量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念念不忘朗诵

  不以出身为耻,懂得提升自己

  相传,刘娥的母亲庞氏曾经到一轮明月落入怀中,之后便怀孕。

  因为嫦娥住在月宫,于是他们便将后来出生的孩子取名为“娥”。

  然而不幸的是,到了刘娥父亲这一代,家道中落,在这个孩子出生后不久,刘氏夫妇都双双去世,留下无依无靠的刘娥。

  襁褓之中尚在啼哭的刘娥成了孤儿,不得以只得被寄养到母亲庞氏的娘家

  出身微寒的刘娥从小就担负起了生活重任,尝遍世情凉薄人间冷暖。但面对这样的“原生庭”,刘娥并没有就此认命,而是自学音律和摇鼓。

  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刘娥有了安身立命一技之长,在蜀中小有名气根据《宋史》记载,刘娥擅长拨摇小鼓唱曲儿,歌声婉转动听

  在十几岁的时候,刘娥便早早地嫁给了地的一个叫做龚美的银匠。在婚后不久,夫妻二人便一同前往当时的首都汴梁打拼

  然而京城的生活过得并不如意,时常是入不敷出食不果腹到刘娥年轻貌美,于是龚美产生了卖掉妻子念头

  碰巧当时的襄王元侃听闻蜀中女子不仅貌美而且有才,很想认识一名。就在这机缘巧合之下,刘娥的命运出现转机

  王府的属官旻在得知龚美想要转卖妻子的事情之后,便把刘娥介绍给了襄王,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

  然而命运总是一波三折,当刘娥刚被接入襄王府,他接纳江湖女子的事情就传入了他父亲宋太宗——赵光义的耳中。

  皇室子孙,将来要承继大统,怎么能够与卖唱的女子厮混太宗认为儿子做法实在不像话,便下令将刘娥驱逐。

  襄王不敢违抗命令,但又舍不得能歌善舞、年轻貌美的刘娥,于是用了一招“金屋藏娇”,“以银五百两与旻,使别筑馆居之”,将刘娥送到张旻的家中,暗中相会。

  这一住,便是十五年。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能有几个十五年?依靠青春容颜,或许可以牵住皇子一时的,但当朱颜辞,人老珠黄之时,如果刘娥依旧是那个只会唱歌拨鼓的卖唱女,她的结局只能是被抛弃

  聪慧的刘娥深知这一点,所以在这十五年中,她用闲暇时间博览群书,通晓古今书史,成功将自己从一个歌女蜕变成了一个才女

  没有因为出身和得到恩宠就停止学习,而是不断凭借着自身的努力与坚持,让自己完成了从歌女到才女的蜕变,实现人生的第一次逆袭。

  有格局的人,懂得感恩

  至道元年,襄王赵元侃被太宗立为皇太子,赐名赵恒。两年后,随着太宗的驾崩,皇子赵恒的继位,刘娥的等待终于盼见了曙光。

  然而显贵之后的刘娥,并没有记恨之前将她卖走的前夫龚美,也没有与他相于江湖,而是与之结为兄妹,成为了皇亲国戚。

  龚美任官也没有辜负刘娥的期望,既不阿附于权臣,对部属也关心备至,从不培植自己的私人势力,得到了宋真宗的信任与重用。

  面对曾经卖掉自己的前夫,刘娥尚且如此大度与宽容,对于自己的恩人,刘娥的做法又更显格局之大。

  原来,在当年刘娥进京的过程中,曾经遇到了一位高僧。高僧见到刘娥的模样,又听了她的歌声,知道此女日后必然贵不可言,遂拿出自己的钱财资助刘娥入京。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也。后来,刘娥当了皇后,但她并没有用自己皇后的身份,用权力之便回报恩人,而是捐出百万私房钱给高僧重修庙宇。新建的寺院极为壮观,冠绝南北。

  真正有格局的人,一定懂得正确的感恩,却又不逾越规矩,坚守底线。

  有格局的人,谦让有分寸

  由于刘娥的出生低微,在入宫之后,虽然得到了皇帝的恩宠,但她的晋升之路并不顺利。

  在进宫之后,刘娥谨小慎微,深知后宫争斗的可怕。于是,她处处谦让,从不与皇后以及众妃嫔争宠。

  对于真宗的宠妃杨氏,刘娥对她也是情同姐妹,从无嫌隙,在后宫中共同进退。

  在刘娥38岁那年,真宗的第一任皇后郭氏去世,刘娥的人生迎来了第二次转变。

  真宗想要立刘氏为皇后,但“大臣多以为不可”,认为刘娥出生低微,并且没有子嗣,不能成为皇后。

  后来,真宗宠幸刘娥的侍女李氏,并且成功生育了皇子赵祯,并且交给刘娥抚养,从而使刘娥成功成为皇后。

  母凭子贵,在封建时代,没有子嗣还能得到皇帝,最终能成为皇后的女子并不多,更何况是刘娥这样卖唱出身的女子。

  但刘娥处理起宫闱之事,有理有据,未有大的疏失;真宗批阅奏折的时候,刘娥也总是陪伴左右。

  当然此时的刘娥,已非昔日击鼗的小妹,她长年幽居,博览群书,研习琴棋书画,早已知书达理,才华出众。

  史书记载刘娥“性警悟,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其本末”,因而深得真宗的赞赏与依仗,也让她的皇后地位愈发稳固。

  在《三侠五义》中,刘娥唯恐李妃生下皇子,威胁皇后之位,从而伙同郭槐使用“狸猫换太子”的诡计,陷害李妃,也让刘娥背负上了“一代奸妃”的骂名。

  然而在现实之中,虽然终刘娥一生,她都没有让赵祯得知自己的身世,但她深知纸包不住火,对待李妃非常友好,在她掌权之后,多次提升李妃的待遇和地位,陷害一事更是无从谈起。

  在李妃因病去世之后,刘娥对她的身后事处理得相当得体,采用了“皇后之礼”厚葬。

  当多年之后,寻求李妃死亡真相的赵祯打开棺盖的时候,发现“妃玉色如生,冠服如皇太后,以水银养之,故不坏。”

  对刘娥的怨恨与怒气因此消减,也保护了刘氏后人免遭清算。

  有格局的人,一定不会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做人能够谦让有礼,不仅为自己考虑,更懂得为他人考虑。

  有格局的人,知进退

  乾兴元年,宋真宗驾崩,那个爱了刘娥一辈子的男人离开了这个世界。年仅11岁的赵祯登基,是位宋仁宗。

  时年54岁的刘娥垂帘听政,开启了她长达11年的政治生涯,也因为这一段经历,她常与汉朝的吕雉、唐朝的武则天并称。

  但是后世对于刘娥的评价却是“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一方面,是对刘娥政治才能的一个肯定,另一方面,也是源于刘娥懂得进退之道,能够克制压抑自己的欲望。

  面对朝廷日益激烈的党争,刘娥深知任人唯亲的弊端,但并未采取激烈的举措,而是采取了“以退为进”的方针。

  在她垂帘听政之初的一天,流着泪对执政大臣说:“国家多难,如果不是诸位重臣同心辅佐,怎能有今日之景象。现在皇亲国戚都获得了推恩,唯诸位重臣的亲眷没有受到朝廷的恩泽。卿等可以把亲族的名字呈递上来,当破例意义尽数推恩。”

  辅政大臣们听了,还以为是太后眷顾他们的子弟,所以纷纷把自己亲信的姓名呈现给刘娥。

  刘娥派人将这份名单做成图表,贴在寝殿的墙上,每有奏请升迁封赏,都要比对此图,以防朝中个别朋党集团权势过重。

  在刘娥执政之后,她还结束了宋真宗发起的“天书运动”,让旷日持久的朋党之争得以终结。

  发行交子、兴修水利、兴办州学等一系列举措,使得北宋的民生得到了全面发展,也为之后的“仁宗盛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曾经,也有臣子上书,请刘娥“依武后故事”,一个叫做程琳的人还献上了《武后临朝图》 ,暗示刘娥称帝。

  面对权力的诱惑,也许是个人都会心动。

  刘娥也不例外,或许她也曾萌发过成为武则天的想法,然而她终究是理智战胜了欲望,没有成为第二个武则天。

  刘娥将鼓动她称帝的奏章撕碎,掷于地上,并且表态说自己绝不会做对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情。

  一直到弥留之际,刘娥也只是自称为“赵家老妇”,没有踏出那一步。

  明道二年,65岁的刘娥去世,谥号“章献明肃”,宋仁宗开始亲政。

  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但刘娥至少,用她的故事告诉我们:

  出生低微并不要紧,重要的是只要不断学习,抓住机遇,不断提升自己的格局和眼界,终会成就一番事业。

  正如冯仑所说:“伟大都是熬出来的。”

  *注:配图来自影视剧《开封府》

  *作者:式微。身在井隅,心向星光;眼里有诗,自在远方。本文首发慈怀读书会(),因书明理,以慈怀道,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

  每一种人生都有独特的意义

  每一个故事都值得反复品味

  长按下图识别

  即可进入读书社群,免费听书

  ↓↓↓↓

  大家好,我是兹心,最近很多读者说收不到慈怀读书会的推送,那是因为公众号改了推送规则,时间线被打乱啦!

  只要「星标」慈怀读书会,就可以快速在订阅号列表上方找到我们啦,欢迎评论、转发、在看,我们每天不见不散。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清平乐》中的“大娘娘”,一个中国灰姑娘的传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