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汪曾祺书信集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0-05-24 23:1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汪曾祺书信集的读后感大全

  《汪曾祺书信集》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0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汪曾祺书集》精选点评

  ●有意思,美国旅行和指导新手作家这两部分有趣

  ●真挚动人的书信

  ●前面写给家人的美国家书确实有趣,后面多是些关于写作出版的琐碎之事,生活所迫呀。

  ●果麦送我的第一本书,从封面内容,都很喜欢,让人心情美滋滋的

  ●一个人写的信,可以了解他稍微真实接地气一面

  ●原来汪老认识蒋勋,认识陈映真,和朱德熙是好朋友,还是黄永玉伯乐……

  ●这个老头实在是太可

  ●其实前半本汪老写给太太的最佳,美国生活的趣事和一些琐碎的生活感受都能写的让人莞尔…读了半本觉得真好就买了…后半本实在了了,是编辑的锅…有凑字数嫌疑

  ●文字洗练,读来轻松愉快

  ●昔人如彩虹,读过方知晓。人和人之间的境遇交往,一至于斯。

  《汪曾祺书信集》读后感(一):汪曾祺|十岁照样可爱

  《汪曾祺书信集》收录了汪曾祺与妻子施松卿、与老师沈从文巴金、与友人陆建华、朱德熙等人的通信,信里有家长里短,有人情世故,也有文学杂谈平平淡淡简单真挚,又耐人寻味

  睡前躺在床上读他与妻子的美国家书部分,有时候是关于共同的朋友,有时候是今天的行程,有时候是写自己准备讲稿,还会附上内容,有时候是写自己此刻的感受,有时候就只是在絮絮叨叨。事无巨细,像极了今天出门随时会汇报的热恋中的情侣,可谁能想到,那时的汪老已经67岁了。那是1987年,应安格尔和聂华苓夫妇之邀,汪曾祺赴美国参加国际协作活动,历时三月。

我在这里生活很有规律,每天十一点钟睡觉,早上六点起。刚到几天,半夜老是醒,这两天好了。今天一觉睡到大天亮,舒服极了。收到此信,即复一信,估计还能收到。这是你寄到lowa City的最后一封信里。有什么话,扼要地说说。我要回来了,很兴奋!”

  哈哈哈哈哈读到这里,我脑海里满是一个七旬的老人兴奋地搓手手的场景,太可爱了吧!

  在拥挤地铁夹缝中求生存时,读到他写给朱德熙的信,有时候在聊牛虻,有时候在聊葵,有时候又会聊到如何做好一道汤,不禁感叹“生活可真好玩儿啊”!

  每次在读书信集时,我常常在想,信息化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同时,好像也带走了很多连结生活的趣味。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距离好像很近,其实又很远。

  《汪曾祺书信集》读后感(二):汪曾祺:现代汉语写作的典范

  现代汉语被不断败坏。一部分与汉语灵活语法规则有关,因而无法限制一套标准的使用规范。另外,人们表达上的随性,也让现代汉语的表达越趋混乱。

  这双重作用已经将现代汉语拖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甚至连作也不能避免,写作这个神圣的活动也被玷辱,没有人能够标示出一种汉代汉语表达的规范。

  本来是应该有的:作家扛举着规范使用的大旗,向公众示范何为一种标准表达。但如今,连这最基本的救命稻草也没有了,作家迷失在现代汉语的混乱中。

  在此背景下,汪曾祺的写作需要被重新挖掘出来。汪老的文笔素朴淡雅、简约有趣,用词不晦涩,表达不复杂,简单的文字背后是淡雅的语调,韵味十足。

  甚至能在汪曾祺晚年的写作中发现一种“极简主义”的味道,这自然不是受到西方文艺界下半世纪极简主义运动的影响,而是来自中国古代留白的文化传统。

  因此,汪曾祺的文字实则可以作为现代汉语表达的典范,让公众欣赏并学习,模仿如何简洁、平易、实效地表达想法;但汪老达到此一成就并非一蹴而就。

  从汪曾祺一生写下的信件来看,建国前的文体多驳杂,文白相间,读起来诘屈聱牙;而晚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写下的文字则简约淡雅,平直中透出韵味。

  这表现在汪曾祺于美国参加爱荷华笔会期间寄回国内的信件中,这些信件中的文字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寡淡简洁,自然真诚,让人直感叹现代汉语之美。

  这样的文字可以作为现代汉语写作的某种典范。如何以最节省的文字成本完成最必要的表达,汪曾祺给出了示范,我们后辈只需多加研习、多加锻炼即可。

  《汪曾祺书信集》读后感(三):书评:生活本就可以更通透而美好

  书评:从《人间草木》接触汪老的书一发不可收拾,读完汪老四本作品集《生活,是很好玩的》《小说集》《书信集》,深深感受到其朴实的语言、细腻的情感、高雅的情操和平淡的浪漫,其笔下的草木、鱼虫、鸟兽栩栩如生,其饱尝的美食色香味具宜,其农俗生活、游记丰富多彩,其短片小说精炼却饱满…… 我很想游历下蓝的像墨水的赛里木湖,果子沟,我很想再次游历下“春水碧于蓝”的西湖,我很想攀登下泰山看看泰山石刻,感受泰山烟雾缭绕的云雾,我很想再次游游四季如春,绵绵细雨的昆明,吃吃苗家姑娘叫喊的火炭梅(可能如今早物是人非了),我很想再去看看北京胡同、塞上的草原…… 我很想品尝下云南的滇茶,昆明的汽锅鸡、鸡枞菌、干巴菌,我很想品尝下四川的麻婆豆腐、水煮牛肉,我很想品尝下扬州的拌干丝,香芹拌香干,醋汁烧鱼、松鼠鲈鱼,我很想品尝下南瓜仁豆腐和皂角叶甜菜,我很想品尝下广东的盐焗鸡,我很想试试新疆内蒙的羊肉…… 我很想再细细观察一岁多一朵的山丹丹花,我很想再细细看看海棠和木香,我很想再看看原来品种如此多的各类菊花“狮子头”“懒梳妆”,我还想再认真的欣赏一下如明霞绛雪的樱花和独领凌然的腊梅花…… 没有农村经历的我对农村生活反而改变了许多,不再是先入为主的落后、无聊、凌乱,而是充满钦佩的、充满热情的。 有很多内容应该值得以后回顾,故记下最喜欢的那几章,作提醒自己的笔记吧! ①寻常茶话;②葡萄月令;③跑警报;④昆明的雨;⑤星斗其文,赤子其人;⑥北京人的遛鸟;⑦多年父子成兄弟;⑧羊舍一夕;⑨职业;⑩泰山很大 再记下最喜欢的:四周山色临窗秀,一夜溪声如梦清。一叶飘落而知秋,一叶勃发而又春(初防福建,武夷山)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汪曾祺书信集》读后感(四):书信集

  这本书的大半是在出差和上下班路上草草读的。如果对一个名人感兴趣,读书信集会有很多意料之外的东西。其时书信是日常沟通手段而非雅事,自然不会只将文雅趣诉于笔上,虽然这可能是读书之前比较期待的部分。尤其是给家里人的家书,满篇日常琐碎记录,见了谁、说了什么话、去哪里演讲,兴致来了讨论起什么话题,还会在下面叮嘱一下这部分记得要保留,以后写文章的时候可能会用。可谓是非常朴实且接地气了。

  但阅读书信集的趣味也还是很足。汪老和不同的人写信时会有不同口吻,和家人什么都说,最为生活化(看到有的人觉得这部分语言上不像其他部分时常半文半白,读上去口吻清淡亲和,会更有味道,我倒还是更喜欢给其他人写的书信),和自己的编辑讲话时,即使谈论的大部分都是之后的书该怎么出、编什么样的集子放什么文章进去、稿酬该在什么时候拿到多少怎么分配,也从不吝真诚、尊重、感谢之意,有时还对自己的编辑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思,教他怎么去编书、要找什么样的人去增加哪部分的内容才能吸引更多读者,怎么样在编书时突出编辑自己等,是个非常靠谱的合作伙伴。和文友写信时,即使是日常生活,也常常会选更有趣味的来讲;写给自己的老师时则会露出一些小辈的活泼气息(“您等着我向你发孩子气的牢骚!”)。还有几篇像是回读者信,对于一些写作上的疑问答得细致,提修改意见时,从不同地方的语言习惯、词语的选择、情节伏笔上都仔细说明,好的地方也会特意提出来夸,不摆什么长辈或者名人架子,非常真诚。

  读的时候对于汪曾祺这个人增加了很多可爱的印象,可爱的人即使六七十岁都还是可爱的。说着《大公报》给的稿酬太低,下次不给他们写了,后续再写信还是老老实实地说还欠《大公报》的文债。(文债这个词书中也常用,想想也挺有趣。)另外,他时常要在信的开头一一解释为什么没能及时回信,有一次别人给他的信和高邮咸蛋一起送来,回信里写“本想留一部分送人,不想已经吃得差不多了。鸭蛋已快吃完,信却没有回,真不像话”,太可爱了。

  这本书按照收信人来分章节,但对于收信人毫无介绍,如果能稍微讲一讲他们是谁、和汪曾祺有怎么样的关系就好了。

  《汪曾祺书信集》读后感(五):不太一样的汪曾祺

  归家路上看完的,冻得慌,手都不想伸出来,只好左手卡着书,右手插兜儿,等左手冷急了,再换手,其实兜里也不很热,聊胜于无罢了,自己骗自己

  为什么说这本书让我看到不一样的汪曾祺呢,大概是因为自己总是光顾着吃鸡蛋,而不执着于下蛋之鸡的缘故,对作家的生平向来只是简单了解了解,不了解也就这样看,通过作品风格和内容意蕴,自然能和作者心意相通的。

  所以这次看到了之前所不知的汪曾祺,觉得他真是一个可爱的老人,而且非常直率

  书里提及很多出版作品方面的事情,才知道他写东西很忙的,也不是都能随心意去创作,看来无论时代、这些人事,总有不如意的地方,哎,有些地方,没有明说,但字里行间,态度又有所表露,看来以后和朋友抱怨吐槽,也应当改变改变表达方式,不要那么直白,要讲究技巧

  还有他对自己作品的琢磨,和朋友们真诚相待,和妻子的唠唠叨叨,对一些世事时事的不平,对后生耐心的建议和教导,哎,让人不自觉的感叹,这老头真是可爱、认真、真诚、很有学问、挺有人格魅力

  美国家书可以看看,零零碎碎的了解了很多,比如中美的一些差距,大陆和台湾香港那边出版的差别,物价的对比,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别

  在美的几次发言也有趣,不受拘束,不讲假大空的官话套话,很有趣,我读的时候一直笑,忍不住想象发言时的场面

  汪曾祺做饭是很受好评的,看得出来他交往广泛,他说“我这人大概有点人缘”,这是自谦语

  14,“我到了美国,变得更加practical,这是环境使然。为了你,你们,卉卉,我得多挣一点钱。我要为卉卉挣钱!”看书之前,怎么能想象汪曾祺会在家书里说这样的话呢?

  20,原先只知道汪曾祺英语不好的,原来他从小数学也不好,哈哈哈,那看来我比他强些,我是极喜欢数学的,学数学能活跃思维,解题也很有成就感。不过汪曾祺也说过的,英语不好使他很遗憾,很多场合只能靠翻译,如果能自己交流当更方便,也能更好的理解彼此,劝导年轻人要学好外语,哎,我们老师也是这么说,其实我也很喜欢英语,听Alan读诗的时候,英语真是美极了,超越了载体,但到了试卷上,英语又变得面目可憎起来,哎,还是得努力适应,不能改变的,就像已然摔破的瓦罐,再去纠结苛责已经没有意义了,得去改变自己的心态和视角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汪曾祺书信集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