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没有疆界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0-05-19 23:4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没有疆界的读后感大全

  《没有疆界》是一本由肯·威尔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15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没有疆界》精选点评

  ●特别特别好

  ●宏观意图融会贯通古今中外的各种思想流派宗教,得出来一个“意识层次谱”,有意思尝试。但是感觉可能并没有深入学习思想。不过也没必要了啊!不懂就是懂。

  ●虽然对于他的一些说词并不认同,但我其实也并不求得一致。只要能因此更加了解自己or更懂得如何去了解我自己,我已知足。 只是对于自己因个人能力而未能吸收更多的知识遗憾,要继续努力啊!

  ●翻译的太差,晦涩难读

  ●大二学期,1.10.后人本心理学

  ●这本书的伟大之处是作者划分疆界和破除疆界的体系把各种spiritual疗法包括佛洛依德安妮霍尔荣格格式塔,佛教,印度教,神秘主义等等全部整合在一起,总结出这些方法指向终极意义瓦解自我的一体意识,消解时间概念下的永恒。此书也可以作为引子进修其他各种疗法,在每章节后作者都开出了相关的书单强烈推荐

  ●本身的知识受限。

  ●顺带提下《事事本无碍》,很多人就知道

  ●关于意识的书,同时也是解构认知世界的。从小一步步建构的世界和边界,在面对自由解放时候,对个体而言消除毕竟是困难的(虽然本质是没有疆界)。我觉得全通了,就真的是得道了。

  ●当年没有读完 这十来年读书读得像流产...

  《没有疆界》读后感(一):翻译得不是很好

  这本书跟大乘论夹杂着一起的,在看的过程中,让我第一次有一种真正的理认同,我就是觉知本身,这让我在接下来的两天时内心平静了很多,没有多少焦虑情绪的泛动了。

  这本书比较薄,是肯最薄的一本书了,感觉有三点不好地方,一是翻译时有一些名词翻得让人看着别扭,包括书名本身,还有什么阻抗,搞得跟电子电路一样,还有一些成道者的名字作品,都翻得不太对,第二是肯的书夹着大量的心理学哲学的名词,什么后人本,解构之类的,什么前与超之类的,什么人首马身,这让人有些望而生畏。肯的伟大在于他的大脑,他可以疯狂的看完所有的书本,然后在大脑中建立自己的谱系常人不具备这种信息的整合能力,这需要一个非常大的脑袋。最后一点不好的是,这书的封面有一种强烈让人反感味道,就跟你在街上买盗版碟子拆开封面闻到的味道一样,就是那种有很大的化学的胶味,而且这封面设计很烂,色调跟肯的性、生态灵性是一样的。

  书说的道理无疑是极好极对的,把我们如何分裂这个世界说得很是明白,最后的几章我更爱看一些,他比禅宗的大师们,比所有宗教的论著更清晰的指出了真相。

  我想早一些把肯的所有书本全部看完,要是找胡因梦翻译,质量可能会好一些的。

  《没有疆界》读后感(二):平日里划的很多界线,真的有问题

  书粗粗读了一遍,还需要再回炉。关于“疆界”,的确是有些感觉。未必切合威尔伯这本书的主题,跑题的地方,也不应该记在这本书身上。

  分享一个特别强烈的感觉,日常被我们划为对立面、不正常的群体,往往是现实的极端显现。他们,是我们的延长线,而不是对立面。

  举个古老的例子。前些年有个“神医”张悟本,靠一碗绿豆汤红遍天下,信众无数。你可能会觉得信他的人有点不可理喻,我们今天转换一下焦点,张悟本。

  我估计,他应该是个“庸医”,而不是骗子。因为骗子的套路都很高端的,极少有骗子拿一碗绿豆汤来忽悠大家——实在是拿不出手。

  如果顺着“庸医”这条线推断,张先生估计因为某些原因,对绿豆汤的疗效坚信不疑。稍有些科学知识的人,就会觉得张先生很滑稽。

  但,仔细想一想。我们又何尝不是张悟本。尽管没有拿一碗绿豆汤去忽悠,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绿豆汤”——我们坚信不疑的东西。张先生,以看似滑稽的方式,展示了这个世界的真相。

  所以,我们跟他之间没有那么明显的界线。他只不过是咱们的延长线而已。

  平日里有很多类似的情形,我们会在自己与很多人、很多事之间划一条线。这条线,可能会增加我们的傲慢,让我们远离真相。

  阅读中印象最深的,是《一面多彩的镜子》的最后一章。通过身边四类“残疾人”,这位世界顶尖的物理学家,带着我们反思、探究世界的真相。

  《没有疆界》读后感(三):内容回忆

  人通过定义自己的疆界,定义我是谁,我是我的皮肤,皮肤之外的东西都不是我,通过这样对自我的划分,把自我与神划分开来。

  人会发现可以找到感受,但是并无法找到感受着那个感受的东西,那是不存在的。人为了保护自我而痛苦,因为自我本不实存。

  人把自己层层分裂,从一体性的神的地方分裂出来,然后产生了人马座的自我,然后人与身体的分裂产生了角色,角色与自我的分裂产生了人格的阴影面。

  关于角色的阴影面,人会通过投射的方式去把自己的阴影面投射在他人身上。而对于自己的治愈,首先要从接纳自己的阴影面开始。

  人把自己的身体隔绝出去,因为感受到痛苦是脆弱的,所以为了避免痛苦而把身体隔绝出去,但是身体同时也是快乐的来源。人通常都无法感受到身体的痛苦,其实身体很多的部分都在自我紧缩,像是在自我折磨,而人自己却感受不到,要解决这感受,要先放松下来,然后再把这些紧缩人为的加强,从而去解决这些紧缩。放松可以解决问题。

  人能感受,但是那些感受并不是我。

  语言是一种分裂,所有头脑的思维都是一种分裂。

  其实电子已经发展到超越分隔了,人与物,人与人本没有分隔。

  时间是一种分裂,即使是人在回忆,依然是一个当下的感受,其实除了当下之外,一切都不存在,除了这个一之外,一切都不存在。

  人马座最后会发现只要是在追寻,就永远寻而不得,因为任何的追寻就是在造作,我们早已是我们追寻的那个一了。

  人不再害怕死亡,因为人是感受死亡的那一个,而不是会死亡的那一个,而那个在感受着的东西是永恒的。

  人会去爱她人,因为那个她人就是那个同一个一,其实仍然是在爱着自己。

  空并非是真的空,而是指一切概念的成因是空的,所有物质经验的组成是空的?

  《没有疆界》读后感(四):科技也是界限

  意识层次图,自己理解有限

  1.角色/阴影。角色层次。

  认同约定俗成的世俗概念。被世俗人情问题困扰,产生矛盾,痛苦。

  2.自我/身体。自我层次。

  基础生理需求,心里需求满足,追求理想。生命价值,是一切价值。追寻现世生活中的更大欲望而受阻,产生矛盾,焦虑。害怕死亡,死亡是不可逾越的。

  3.有机生命体/外界环境。有机生命整体层次。

  有自身世界观,价值观,以自己观念解读世界,挣脱世俗,接受死亡,不会被困扰。对世界期待,而不是个人期待。

  4.超个人层次

  慈悲与同情扩散到自然界。没有界限,宇宙的一切都是一体。不再盲目受唯物主义科学观指引,融合潜意识和梦,组成更完整的自己。

  5.一体意识:无界限的境界

  神秘学

  从小到大,以理性自居,远离盲从与迷惑。因为断断续续接触了量子力学和荣格的潜意识心理学,科学不再被我看成是描述客观世界的唯一方法,几百万年宇宙和自然的神秘现象,不是这门仅仅活跃了200多年的学科所能全部解释的。所有的数理化公式只是描述与统计而形成的,是所有表面现象的总结,并不是最深处的那个核心,那个核心,无人触及。扩展自己,去了解一下科学不曾解决的问题,世界恢复绚丽多彩。

  《没有疆界》读后感(五):直视深渊,深渊也直视着你

  整本书是围绕一个人的意识层次来说的,先是精神上的好与坏的角色层次,接着是精神与身体的私我层次,接着整个人作为个体与外界环境区隔的生命整体层次,再到超越外界环境但还未达到一体意识的超个人层次,最后是一体意识,没有疆界,对宇宙万物都充满了认同感,我们都是一体的。

  整本书我读的还蛮艰难的,因为有一些生涩的概念和我之前从未接触的领域,但作者精妙的语言和独到的例子多多少少也让我get到了一些。

  感受最大的就是这世间本无疆界、界线,都是人为划分的,人往往将不好的事物排除在外,但其实这些也是归属于你的一部分,没有不好的对比,哪来对好的定义和感知,这也是阴影存在的重要意义之一。所以在角色层次(其他层次其实我还不是很懂,感觉目前也用不太上)上,当你感受焦虑、压力、痛苦等情绪时,首先应该做的是觉察他们,认识到他们其实是你的一部分,是你的兄弟姐妹,然后尝试将他转化,因为这些阴影,往往是内心对外投射出去的症状,所以将他们还原成内部的阴影形式,比如焦虑——兴奋、激动、压力——你的内驱力、没有人喜欢我——我不想和他们打招呼等等,这样你会发现这些情绪的决定者是你自己,完全可控,你可以决定要不要收回,然后你会发现自己的内心平静了许多。

  所以,第一步觉察,第二步还原。

  让我们来试试看。

  这本书我断断续续读了一个月有多,其实前面看的一些东西我忘了很多,按照李少加老师的说法,是因为你没有和你相关的例子与理论做结合,再融入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所以并没有真正吸收,会很容易忘记。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在投入阅读的过程中,没有“好奇心”,缺乏探索欲。

  少加老师的“榕树的森林法则”告诉我,当我们对学习的知识理念全无兴致时,这可能意味着我的背景知识还未做好不准备,也就是知识积累不足;另一个提升“审美”和“艺术”鉴赏水平有能保持学习激情。

  建议,看完了《没有疆界》,半年以后再看一次,或许我有新的感悟和理解。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没有疆界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