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棺材之谜》是一本由(美)埃勒里·奎因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4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埃勒里*奎因,向世界展现了这样一种无间合作的双人写作模式。
●艾勒里奎因的代表作。前半部分没觉得多有趣,耐着性子看下去,到了斯隆死亡之后,小奎因演戏欺骗凶手的时候,确实是很有趣了。有些地方的叙述过于啰嗦,但是还是挺好看的。小奎因有些酸,没事就爱引用名人的言论......2017.11.28读毕。
●阅读之前 没有真相 的确没猜到凶手 可我觉得真的一般 另 人物表第1个总是最先死的那个
●只猜到了第三层
●不慎读到了非完整版T T但是要补上足本的话又少了我看推理的某种快感o(╯□╰)o不爽啊
●还是很不错的,只是看之前的期待值太高了,以致于觉得没有想象的那么好。看过奎因的X的悲剧和这本之后,我感觉奎因总喜欢拿些小人物作文章,不像克里斯蒂,就是那几个深受怀疑的人,你猜猜是谁,奎因的结局意料之外比较多,情理之中感觉在故事性上却不够,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想法了。
奎因对嫌犯三段栽脏抽丝剥茧般地分析,令人叹服,也知道了什么叫一波三折,水落石出,推理之王,名不虚传。
quot;没有一项犯罪现象是不可能加以解说的,坚易不拔和简单逻辑,乃是侦探的命脉所在。在不善思考者看来是神秘莫测的事,在深思熟虑者看来就是昭然若揭的当然之理"
顺便说一句,这个译者真心不错。开篇一篇卡基斯的讣文译得文釆斐然
《希腊棺材之谜》读后感(二):还是不错的
如果从欣赏的角度来看,《希腊棺材之谜》是国名系列里一部出色的作品。它的文学水平要高于《法国粉末之谜》(不过和传统文学相比,还是过于简陋了)。而塑造的奎因父子形象也非常生动,特别是小奎因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在情节的设置上,本书的前三分之二都是非常好的,只有最后三分之一如我刚才所说,过于生硬,有矫揉造作之嫌。
这本书号称推理小说历史上的里程碑之作,易中天开书单的时候第一本就是它,而阿加莎克里斯蒂也说:奎因唯一超越《X的悲剧》的作品就是《希腊棺材之谜》。然而在我的心目里,这本书算不上非常经典,因为它存在着逻辑的硬伤,而在三次剧情的转折中,第三次也显得突兀而毫无根据,简直像是“为了情节而营造情节“,有画蛇添足的意思。
在推理环节上,本书的前两段推理都是具有里程碑价值的经典推理,而最后一段缺乏逻辑上的根据,令人难以信服。另外,书中还没有交代开头设置的悬念的答案,也是一个重大的缺陷。
《希腊棺材之谜》读后感(三):逻辑太好了
这个推理小说开头真的太劝退了,平铺直叙的语言,突然涌现的一大堆人,而且那一大堆人也没啥介绍就突然出现个名字,最开始我在人物表那里记了好久好久,后面看的时候才比较顺畅。到中后期我辛辛苦苦记的人名也没啥用。
前70%真的太平铺直叙了,看着太没意思了,侦探也没啥魅力,就看他掉书袋了,嘴里一直不说人话的拽古代文学家的名字,如果他不是探长儿子,根本没法参与。 最后凶手真的出乎意料,因为我认为诺克斯是凶手,那个凶手的公职身份,让我对他有种天然信任,完全没怀疑他。
最后推理真的逻辑十分缜密,不愧是逻辑推理之王,推理逻辑太好了,有理有据令人信服,每次看奎因推理的时候,就感觉自己思维漏洞百出,还有情况没有考虑,这件事也可以推理出这种情况啊之类的。
就是侦探和凶手的来回套路,感觉稍微有点刻意,感觉就是为了不停反转,特意塑造的事件和凶手。因此凶手的行为稍微缺少合理性,感觉他明明不杀人也可以啊,不设诡计也可以啊。
总的来说,逻辑太棒了。推理很棒,小说差点味。
《希腊棺材之谜》读后感(四):经典!但不代表我喜欢.....
看这本书之前,对于欧美推理小说,我也许跟大多人一样,只看过经典中的经典:柯南道尔《福尔摩斯探案集》
也许是因为中西文化的差距,我对于欧美文学,向来是不怎么感冒,包括这本书我在看的时候,也是一波三折,几次都想放弃....
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小说中虽然出现的人物并不多,但人物的名字对于我这样的传统中国人,相对来说比较难记。
二是里面的叙事方式,包括对话语录等,都让我感到云里雾里,这让我归结于中西文化的差距...
基于以上两点,让我在看完此书后得出相对欧美推理小说来讲,我还是更喜欢日系推理,比如《白夜行》《占星术杀人魔法》
日系文学相对来说比较符合东亚文化的特点,而在于情节的构造上也是比较精彩。
所以以后,我打算还是多看点日系推理吧,欧美推理亦然经典,但也许并不适合所有人观看......
《希腊棺材之谜》读后感(五):极致的推理
名不虚传,只能说名不虚传。
这本来是我第一本想看的奎因的小说,但是图书馆借来的书翻开人物简介,某人名字旁边赫然标注了killer。我当时真是气死了,为什么要这样破坏别人读推理小说的乐趣呢?!为了造福后来的读者,我在其他人物的名字旁边用同样的笔迹多标记了几个killer,然后还了书,打算等忘记凶手的名字后再重新借来看。
三个月后,我终于想不起来凶手是谁了。清明节去大连旅游,我带的书便是这本。这绝对是我目前为止读过的八本奎因小说中最好看的一本!好看到在海边都无心欣赏海景,好看到在动荡的车厢里看得想吐都不愿放下,好看到卧铺熄灯后还用手电筒照着读完了最后一章……神作中的神作,五星推荐!
——轻微剧透分割线——
书中埃勒里被凶手耍了好几次,出尽了洋相,读者却还要被多耍一次。整个阅读体验可以归纳为“恍然大悟”与“又被骗了”的n次循环:你以为你掌握了真相,然而实际上并没有;你以为所有线索都明确指向一个人,然而那都是混淆视听故布疑阵。前几次或许你可以通过观察“进度条”知道自己猜错了,但最后……最后在“挑战读者”之后,埃勒里一句“你被逮捕了!”真是让我惊喜万分,因为我一直都觉得那个人最有嫌疑,我还沾沾自喜地想,哼,还说是什么“猜不到真凶的小说”呢,不过尔尔嘛。可是到了最后的最后,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我拍案叫绝之余又大呼上当,真的是极致惊艳的推理小说啊。
——剧透完毕——
另外,我就知道译者是吴语区的人。“晓得不晓得”“我不晓得”好让人出戏2333
最后嘱咐一句,去北馆借干净的书,别
去文图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