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柏林凶案》是一部由索尔·迪勃 / 约翰·海耶斯 / Rebecca Gatward执导,基连·斯科特 / 莎拉·格林 / 汤姆-沃恩-劳勒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从看了《谋杀》,意识到自己对此类侦探剧的偏好后,一直寻觅类似美剧:画面色调足够冷硬、内容着重刻画人物细腻内心世界、结构上非一集一个故事的单元形式。
熬夜看完现更到的第二集,很开心又是一个需要抽丝剥茧的故事。人物关系是足够复杂的,以铺垫的细节线索给观众建立印象,会让人有隐约的预感。拼拼图一般,在最后图画水落石出前似懂非懂的朦胧感觉。
《都柏林凶案》观后感(二):我到底看了什么
最后一集?我等了半宿就给我看块石头看只狼?我以为这是个侦探剧来着?小时候闪回的片段就那么几个 来来回回播了一万遍 最后也没说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Adam鞋子里的血什么的都没解释 好气呀
而且仔细想想 被狼吃了这件事也不现实 不然现场肯定会有衣服碎片鞋子血迹什么的 啥都没有 怎么可能是被狼吃了 狼吃完了还负责埋吗
而且Rosaline是怎么知道Rob就是Adam的?他爸都没认出来?
想想Shane真的可怜 恶人有老婆有孩子还有钱 善良的人只能去捡垃圾 还要被男主暴打 可是Shane又做错了什么呢
终于看完了这部英国犯罪悬疑剧:《都柏林凶案》第一季,剧情太平淡,节奏太慢,逻辑太混乱,男主角丑帅丑帅的,女主角胖萌胖萌的,两个有童年阴影的神经病一起直面童年阴影,同时破解悬案!无奈导演的剪辑和叙事能力太差了,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反而一锅乱炖,主次不清! 这部剧的男女主角都好渣,简直是一对奇葩,希望第二季他俩在一起,别再祸害别人了,这部剧告诉我们以下几个道理: 1.婊子配狗,天长地久,神经病就去找神经病吧,别祸害其他人了! 2.大多数犯罪的人都是有童年阴影的,缠绕一生的噩梦成为一生挥之不去的梦魇! 3.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渣的人是从小渣到大的! 4.人总要学学会告别过去,和自己和解,有些伤有些痛只能靠自己用一生时间去化解和愈合!
《都柏林凶案》观后感(四):他俩总是故意把你一个人丢在森林里。
最近看完原著才发现改动很大,原著猜火车式的爱尔兰幽默风格和严肃的探案剧确实不搭(毕竟死了个小女孩),改成偏执孤僻型男主更合适也更流行。最大的减分项女主角的卧底案确实太老套狗血了,其实我早知道你是假的因为真的是我杀的。。。当卧底这么戏剧化真的合适吗?
不明白为什么删去了原著里大部分政府腐败的描写,其实原著里阳光男二发现自己的叔叔是贪官,自己的大房子也不干净,最后迫于压力谁都没有公开,感觉蛮现实讽刺的。
和失踪小伙伴的童年戏份删了很多是为了神秘感还是想拍续集呢?
我个人对新编的男主母亲戏份是最印象深刻的,一句“他俩对你一点也不好,总是故意把你一个人丢在森林里。”瞬间就让过去更加神秘了,小伙伴到底是因为优秀还是邪恶才被神秘力量带走了呢?第二季可以在这上面可以大做文章,如果有的话。
另外遇难者父母对幸存者的歇斯底里比起原著单薄的文字让人印象深刻,发人深思。
《都柏林凶案》观后感(五):有魅力的男人什么样
有魅力的男人应该就是这部剧男主的样子!男主基连.斯科特相貌平常,但一看就很有魅力!你只要看他30秒就会被他吸引!他魅力来自何处?挺拔紧致的身材,穿着一丝不苟,绅士的举止,一看就受过良好的教育…
当然不止这些,魅力主要来自男主基连沉静的眼神和温和又坚定的性格。
第二集女房东以男主在房内吸烟违反约定为借口要挟基连给她提供性服务,基连也就顺从的脱衣解带扑了上去,品品这对话:
女房东:我根本就不喜欢你!
男主:好!我就喜欢这一点!
这个情节简直可以拓展部虐恋大戏!顺从、听话、好勾引,又沉静坚定温柔,这样男人最能撩拨女人心,魅力当然不可挡啊!
基连.斯科特去年主演了美剧《诅咒》,可惜没有第二部续订。我就是看了《诅咒》才发现有魅力的男人是这样的啊!
这部《都柏林凶案》改编自爱尔兰作家塔娜.法兰奇的小说《秘密森林》(in the woods)。
剧集节奏有点慢,重点不在破案,而在讲男女主两个探员的破碎过往和自我救赎。
《都柏林凶案》观后感(六):通过两个纯神经病来表现的还算严谨深邃的剧集
很少有剧集安排男女主都是纯神经的,这剧安排了。按说主角都是神经,那么剧情就可以跳脱点,可以不需要太经得起推敲,瑕疵也好解释,但这剧还够严谨深邃。。
不同与美剧,大部分英剧里面东西挺深挺杂的,简单随便说说吧,英剧偏好阐述男女社会地位和关系、政治、宗教、代际变迁,这剧基本都体现了,比如主线里能干的女主,英国佬和爱尔兰佬的对立,古凯尔特原始祭祀、恶魔(善于引诱教唆迷惑,剧中出现了三个恶魔,一个大学生、一个三姐妹的大姐,一个Cassie卧底的上线),还有最后出现的爱尔兰本土文化的恶魔图腾。 这剧里面东西挺多的,除了主线表现,这些意象还贯穿整个剧,都可以细看出来。。
爱尔兰的都柏林和贝尔法斯特是在欧洲都算很神奇的地方。。。 再看片名,肯定会体现爱尔兰凯尔特文化,狼大多会是古凯尔特宗教中德鲁伊的象征,自然平衡,剧中一条线包括最后的画面是在伐树开山,狼应该代表着对抗恶魔的救赎,外来的基督教和本土文化。
剧中主角病入膏肓,爱尔兰问题很大很复杂,主权被强奸、领土被占领(历史上),社会问题层生,可能也是导演想寻求救赎和发泄的地方,所以剧中会出现强奸、被忽视者的反抗等等。。有些不好明着说,只能这么皮里阳秋的搞,看这剧搞着一套,编剧很可能是爱尔兰人。。
关于 Cassie的克隆人,否认她和Cassie联系也只是DNA检测,也是出自她上线之口。不清楚会不会出第二季,但口子肯定是留了不少。。
��
《都柏林凶案》观后感(七):剧透:大学室友利益冲突
这部电视剧下半部分,大学室友利益冲突,自相残杀。现实和历史告诉人们:缺乏物质基础,自欺欺人的乌托邦小王国最终 土崩瓦解。
AM KEELEY 将在第四集登场。 丹尼尔,爱尔兰的“造纸羊”,理想主义 vs 现实主义,人性 vs 国家机器。
大学知识青年丹尼尔早已看透一切:出身不好,回城不会有好工作,理想崩溃梦想破灭后发现外面的世界根本不是水深火热而是自己受骗了 :那个女室友接近他只是想把他书屋产权卖掉换钱!
凶杀案,原因无非两个,要么为情,要么为钱,这是命运。这剧也反映了阶级矛盾。
这部电视剧下半部分,几个人发生利益冲突,那就得有个人先站出来牺牲,所以 丹尼尔(SAM KEELEY饰)站了出来。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电视剧里 山楂书屋最后被 放火烧毁,这情景让我联想到电影AFTERDEATH里 中转站小屋最后瞬间消失的画面。
无论如何,还是非常感谢Sam Keeley 通过表演教会我如何辨别真与假。
《都柏林凶案》观后感(八):第三集 巧妙地引出第二个谋杀
这部剧集《都柏林谋杀》是根据Tana French的两部小说改编的,《神秘森林》(In the Woods)和《相似》(The Likeness)。后者也有人为了对称,将它翻译成《神秘相似》。
看到第三集结尾的女尸,与女主角Cassie如此相像,意识到第二个故事已经开始了。
还以为两个故事会是生硬地分开,一个案子终结才开始另一个案子呢。没想到融合得如此天衣无缝。改编手法确实巧妙。
原著小说中,Cassie都是主角,在小说《相似》中,Cassie的搭档Rob没有出现。在剧集中,这两个案子又会怎样彼此交织,情节会以什么形式推进呢?
已知的线索,Frank跟踪Cassie,原因就是她做卧底时的名字Lexie又被激活了;到处涂鸦He Rises的流浪汉在路上求搭车,只有一辆车停了一停,车内钥匙上有Lexie的名字牌;因为抗议道路施工,Jonathan Devlin接到过骚扰电话,警方一直追踪这个电话;与此同时,形似Cassie的女子也在不停拨打一个电话,所在之地似乎就是日后发现尸体的乱墙处——警方和女子所打的电话是同一个号码吗?画面提示,拒接电话的男子走进了一个建筑公司,是不是就是高速公路的施工方?
还有一个镜头,酒吧外的汽车里,坐着这名不接电话的男子,而副驾驶,似乎就是Lexie。
儿童森林案又出现新线索,Katy的双胞胎妹妹Jesse回忆起有个男人以小猫为诱饵,试图带走姐妹俩。这个男人穿着“兰色跑步服”,与考古队提供的线索吻合。
Rob/Adam的妈妈出现,母子关系并不融洽。
21年前失踪的女孩Jamie的妈妈因为Katy的葬礼,也再次现身,她会不会认出Rob?
不愧是哈姆雷特的故乡,在剧本写作方面确实不同凡响。
《都柏林凶案》观后感(九):越看越有意思
画风阴霾、冷飕飕的,有点末日的感觉。
有人嫌弃剧情拖沓,节奏混乱,但我看来慢也有慢的张力。
慢下来,让人性一一浮现,并相互作用。
就像往平静的水面,投入一个石子,波纹一圈圈往外荡开去。
不同人,有不同的性格,受影响的传递速度不一样。
一点激发另一点,相信最终会串联成一张完整的网络。
所有出场的人,几乎个个都带点神经质。
要么就是失忆症、要么是人格分裂、要么是神经紧张兮兮、要么是暴力狂、要么是恋童癖、要么是瘾君子(酒鬼)、要么是同性恋、要么是智力低下。
看起来像普通正常人的,屈指可数。
所谓正常,没到最后,还真只能说看起来正常。
这里的警探不是神探夏洛克,他可能有略高于普通人的智商、侦查能力、判断力,但绝不是像夏洛克那般,有神乎其神的“上帝的视角”。
和母亲意见不合时,他有点狂躁;陷入回忆时,他仍然感到恐惧;沾上感情,他宁愿当一个人渣。
这是一个普通人,甚至有点危险的普通人。
这种安排决定了整部剧将是人性之间的较量。(凌驾于智力比拼,越狱那部剧更多是智力的比较)
正是因为如此,更多的不确定性产生了。
例如,男二(其实谈不上男二,主要是跟女主有感情线,我姑且叫他男二)相比于男主,似乎更加正直、更加有同理心,对女主的感情投入也更多。
但是女主却对男主爱的深沉。
这能用理智来评价么?只能从感性、从人性的角度来理解这种选择了。
还例如,被杀害的女孩父亲,刚开始寻求警方合作,希望能够找出凶手,但是当找出凶手有可能连带挖出20年前往事,从而威胁到自己时,他选择了抵抗、逃避。
人性就是这样,不能用尺子量,它深深浅浅,充满了变化。
《都柏林凶案》观后感(十):很可能Rob在掩盖当年的事实
直到本季的结尾,也没有揭示彼得和杰米失踪之谜,让人感到困惑和不解,另外,也为男主Rob和女主cassie的分手感到惋惜。
人们往往原谅了Rob和cassie的在办案过程中的过错,因为他们童年都遭受了创伤,有心理问题,这是一个自我赎救的过程。细心者也会发现,在第八集将近结尾的时候,俩人在警局的地下资料库有一次面谈,在谈话过程中,cassie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已经从阴影中走了出来;但是Rob似乎还在迷茫,还在执迷于没能把彼得和杰米从那片黑暗的森林里带出来。由此两人产生分歧,Rob在言语中仍想争取cassie,想和她在一起,却不能当面说出他爱她,这似乎是又一个他没有走出来的证据。然而,cassie拒绝了,说虽然很想他但永远不会再见面了。
于是人们惋惜,惋惜cassie不能再给Rob一些时间,不能协助他解决心理问题。可是,cassie是因为Rob不能像她一样从困境中走出来才离开他的吗?我觉得有这方面的因素,但是,cassie最不能原谅Rob的应该是:Rob依然不能对她坦诚!这才是她随后毅然堕胎,坚决与Rob分割的主要原因。
Rob哪里不坦诚了?他爱cassie,不能当面说出来,这是其一,然而,是不是还有别的原因?回顾一下,我们会发现:作为当年事件的经历者,Rob始终没有解释梦境中反复出现的那匹狼?没有解释他那双沾了别人血的鞋?没有解释他那不知被何种利器划破的短袖衫?没有解释他的肩膀为什么有脱臼的毛病?有人会说这不是明摆着嘛,他遭受创伤失忆了,而且出现幻觉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为什么不顾办案程序的规定执意掌管本案呢?或许已经有个答案,他要查找他幼时的伙伴。
那么,他做警察这么多年,为什么不早去查呢?为什么等到新案件发生并极有可能并案的时候才想起来呢?这里面一定有他的原因,如果有这个质疑,也就不难解释他为什么掩藏他的过去,也就不难解释他很在乎考古队的发掘和修路,也就不难解释他在乎每一个在当年事发现场的人以及这些人对现场情况的记忆,也就不难解释他为什么最后还要去探听戴夫林的口风,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离开本案了还要去现场看挖掘情况。是不是可以这么想,他在掩盖一个事实,而且这个事实一旦曝光,他一定不堪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