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希腊和罗马》是一本由吴于廑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6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受时代思想的因素,让此书略有失色,但人总不是完全的独立,时代影响人,人亦影响时代。流畅的文笔,生动地描绘了光荣与伟大的时代,我想,这本书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4.5星,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通俗晓畅的历史书,史实、论据的讲述基本做到了充分必要,不像现在流行的一些历史票友或者历史“老师”,必须用激情和臆断才能支撑起自己的作品,故而体现着历史学家的风范;有人批评这本书“无产阶级史观”的意识形态滋味太浓,我不敢苟同,历史学者有自己的史观这是无可厚非的,关键是看他到底是在用历史说话还是在用“史观”说话,是理性分析还是结论先行的分析,不能因为批评史观就顺带把理性分析也批判了;所以总的来说,我认为是很好的一本古希腊罗马历史的入门书。
●2019.05.20读了两页暂停
●浅显易懂叙述出了希腊罗马的演进,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文字不是谁都能轻易写出的,这需要很深的理解和文字功底。
●深入浅出的科普类著作。后记中的《Sphinx之歌》令人慨叹。
●单纯地铺陈了这段历史,浅显好读没有太多展开,是妙处也是遗憾,适合高中生。纸张很好,有木纹路又轻,米色也很护眼。三联高品质。
●那个年代的文风真是朴实无华,却美丽。还有种朴素的力量,而且非常的平白顺畅,用词准确。比如耆贤等。 看了后面作者儿子的附记,对作者多了一层了解。非常的喜欢这本书,虽然过于强调政治方面解读历史。最后的那首诗太迷人了。一读就想到了黄仁宇的文风。历史写的有文学性,偶尔的一句抒情与感怀,更是激荡人心。
●作为国人,写出这么精细的欧洲早期历史,挺不容易,我是怀着对欧洲文明的发源好奇而阅读的本书,是欧洲各时期历史的启蒙篇,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篇章
●作者的语病有点多诶。。
《古代的希腊和罗马》读后感(一):好处
读这本书的好处就是:
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关键词被扩展链接了,以后再读有关希腊罗马或者欧洲的内容的时候,就自动和这本书关联起来,作者的语言很自然,所以感觉关联的很自然,不像教科书那样看完就被自动屏蔽了。
《古代的希腊和罗马》读后感(二):被掺了沙子的书
吴先生在这本小书中动辄引用马列著作中的来说明古希腊的阶级与阶级斗争,好在那个年代刚刚开始没多久加上吴先生的水准,不至于让此小书完全成了沙子。更让人不理解的是,他那个在美国的儿子怎么也借三联出版的机会给此书掺起了沙子,卒不忍睹的素描插画,唉。引上几幅地图也比这些模模糊糊的素描来的明白啊。
《古代的希腊和罗马》读后感(三):奴隶制下的罗马兴衰 ——《古代的希腊和罗马》读书笔记
吴于廑先生,1913-1993年,毕业于东吴大学,曾往哈佛大学求学,后任教于武汉大学,在世界史方面有诸多建树,出版《古代的希腊和罗马》,发表论文如《略论关于封建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几个问题》、《希腊城邦的形成和特点》等等,主编《世界通史》(人民出版社,1962年初版)。其中《古代的希腊和罗马》是吴先生最喜欢的一本小书,文字优美,用唯物史观要言不烦地勾勒出罗马兴衰与奴隶制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
先是在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因害怕变成债务奴隶,于前494年联合出走罗马,迫使贵族承认平民大会中选出的保民官。并且在后期与贵族的不断斗争当中,获得更多的权益。如在前450年颁布十二铜表法这一成文法典,限制贵族行为。又如前326年颁布的波提里阿法案,相当于废除债务奴隶制,使得罗马公民不致因为负债而沦为奴隶,也使得人和奴隶之间界限分明。平民和贵族连为一体,平民成为潜在的奴隶主,从奴隶制社会中获益。两者一同对奴隶进行剥削。
在此背景下,罗马向外扩张,而成为潜在奴隶主的平民也成为罗马向外扩张军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外战争的胜利,使得大量的战俘成为奴隶。奴隶的增加,奴隶价格的下跌,使得罗马各生产部门的经营规模增大,商业发展,出现“骑士”阶级。可是却因此而激化了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平民失去土地,在廉价的奴隶市场上没有立足之地。平民从奴隶制社会中获益减少,在军队中的作用也不如在早期扩张中重要。而正是因为这样的背景,格古拉兄弟改革中希望挽回“兵农合一制”的愿望落空。
但是战俘奴隶的增加,以及共和国对于奴隶的压迫,使得奴隶有能力有动力起来反抗。出于镇压奴隶的需求,马立改征兵制为募兵制,从而出现了职业军。职业军的后续便是军事独裁,以及恺撒和屋大维的出现,罗马帝国的建立。罗马帝国因对外疆域的扩展、手工业商业和农业的发展带来了罗马的繁盛。而奴隶主的极尽奢华也随繁盛而来。极尽奢华、任意消费,必然加强了对奴隶和劳动者的剥削,而从1世纪起罗马的大规模扩张的停止,使得战俘奴隶大量减少。奴隶的供应大大不及从前,也无法负担奴隶主的穷奢极欲,经济衰退,国力下降,终蛮族入侵,奴隶制社会推出历史舞台。
吴先生的这本小书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用并不枯燥的语言阐述了奴隶制下古罗马的兴衰。古代罗马的统治既建立在对奴隶剥削上,那么兴盛因奴隶,衰败亦因奴隶。
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的兴盛与奴隶的增加,尤其是战俘奴隶的增加密不可分,奴隶甚至可以说是他们的经济命脉,也导致了政治上的斗争和变革。但以辩证的角度来看,奴隶的增加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矛盾,“骑士”与贵族的矛盾,平民与贵族的矛盾。罗马依赖于奴隶制,在战俘奴隶减少的时候,也避不可避地带来了罗马的衰退。最终导致了罗马奴隶制的结束,也迎来了封建社会。
《古代的希腊和罗马》读后感(四):读史随感——吴于廑《古代的希腊和罗马》
吴于廑在《古代的希腊和罗马》中写到雅典的梭伦改革,“对世袭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给以沉重的打击。根据他所创立的公民等级制度,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就不再取决于贵族出身,而是取决于财产资格。这就为非贵族出身的新兴富有阶层开辟取得政治权力的途径。”这很像中世纪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当时雅典的旧贵族是土地拥有者,主要剥削债务奴隶;新兴富人是工商业主,主要剥削外来奴隶。两者的矛盾是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矛盾。而失去土地的平民因反对贵族而与工商业主结盟;而解放债务奴隶也为工商业主扩大了消费市场。于是,工商业主利用平民打败了贵族而登上了统治舞台。后来的克里斯梯尼改革,在梭伦改革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氏族制度彻底被消灭,雅典就形成了奴隶制民主国家。
古希腊的雅典和斯巴达,虽然同样是奴隶制的城邦,却有着大相径庭的发展轨迹。斯巴达地处平原,土地肥沃,粮食自足,其军事力量是为了镇压奴隶和抵御外敌。而雅典地处丘陵,适合种植橄榄和葡萄,榨油和酿酒业发达,粮食需要从西亚进口,所以其建立了强大的海军,垄断了地中海和黑海的贸易,一方面向西亚出口产品,一方面从西亚购买奴隶。两者的经济基础不同,决定了其文化的差异,斯巴达保守木讷,雅典文彩华丽。希波战争中,波斯被赶出希腊半岛后,斯巴达就退出了战争,而雅典继续作战,直到称霸地中海。吴于廑在《古代的希腊和罗马》中写到:“斯巴达的落后的经济,使统治它的寡头贵族看不见控制海权的作用……在经济上不懂得向海外发展的斯巴达,在政治上也就无从领导环绕着爱琴海的希腊人的世界。”
古希腊悲剧中所描写的不可抗拒的“命运”,其实是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的巨大变革。只是当时人们的知识还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就谓之“命运”。吴于廑在《古代的希腊和罗马》中写到:“当时的雅典是刚从传统制度之中蜕化而出的一个新的社会……个人的自由意志和社会伦理、信念、意识以及一切构成客观障碍的传统正在发生激烈的冲突。”这是史学家比文学家更深刻的眼光。直到十八世纪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雅典人的“命运”才被揭去神秘的面纱。难能可贵的是,虽然雅典人理解不了“命运”,但并不向它屈服。雅典人对悲剧中的英雄抱以极大的同情和赞美,并以此激励自己,向着更大的变革前进!
吴于廑在《古代的希腊和罗马》中写到古罗马:“虽然许多公民到后来已经沦落为无产的游民,但是他们的公民权有它现实的经济价值。上层统治者的党派纷争需要利用他们的投票权,他们也凭此可以换来奴隶主国家无偿给予的‘面包和马戏’,用不着劳动就可以分到大量外来奴隶生产的成果。”这种套路和今日美国式民主何其相似。民主党代表中产阶级,共和党代表富人,两党相争,由于富人人数少,所以就要拉拢穷人,施之小恩小惠以换取投票权。所以美国大选出现一个怪象,政治素质更高的中产阶级反而没有穷人的投票热情高。和罗马人剥削外来奴隶一样,这种美国人的民主,是建立在“美元霸权”对全世界的发展中国家的剥削之上的,认识这一点才能更全面地认识美式民主。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比较中国哲学和希腊哲学的区别,实际是农与商的区别。“农的生活方式是顺乎自然的。他们赞美自然,谴责人为……他们不想变化,也无从想象变化。”他们对创造发明是阻挠的。而商人则不同,“他们有较多的机会见到不同民族的人,风俗不同,语言也不同,他们惯于变化,不怕新奇。为了畅销其货物,他们必须鼓励制造货物的工艺创新。”我总结,农民的工作方式是直觉的、重观察,商人的工作方式是抽象的、重推理,所以才有了思维方式的迥异。
吴于廑在《古代的希腊和罗马》中写到:“在偏僻的行省中,罗马人也一样以善筑宽坦的驰道闻名。孤悬海外的不列颠,至今还留有罗马大道的遗迹。帝国政府曾经设置专门的官员,称为道路监……帝国统治者的这些措施,主要目的自然是为了加强政治和军事的控制。但是道路系统一旦形成,同时也就成为沟通商业的动脉……在经济上发挥了难以估计的作用。”秦始皇修筑驰道也是如此,虽以军事为目的,但客观上促进了汉初的经济繁荣。(汉初的经济繁荣详见司马迁的《货殖列传》)可惜后来汉武帝独尊儒术,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秦始皇的这一功绩就被抹杀了。而如今民间的俗语“要想富、先修路”,则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交通促进繁荣”的经济原理。因为经济的本质是人的活动、物的交换,只有交通枢纽才能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汇聚之地,从而发展为繁荣的商业城市。
吴于廑在《古代的希腊和罗马》中分析罗马帝国的衰落,因为帝国的疆域达到了其力所能及的极限,能被征服的地区都被征服了,再也找不到新的奴隶的来源,于是奴隶价格大涨;再加上帝国的广大疆域需要庞大的军队维持,军费开支巨大;奴隶主一方面养奴成本增加,一方面税务负担加重,奴隶制就趋于瓦解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新的生产关系,一方面奴隶被解放,租赁土地成为隶农,这降低了奴隶主的养奴成本;另一方面奴隶主发展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成为地主,并拒绝国家的税务官进入庄园;于是封建制的雏形就渐成了。
《古代的希腊和罗马》读后感(五):简单的概括笔记
(下文都是用西班牙语标注的)
希腊史 克里特岛crete Norte:Cnosos sur:Festus 受克里特文化影响的希腊南部迈锡尼Micenas文化 海因里希·施里曼 Heinrich Schliemann 发现梯林斯Tirinto 国王阿伽门农 Agamenón Dorians多利安人入侵迈锡尼 荷马时代 铁器的出现改变了社会的财产关系 土地私有制 出现了奴隶,阶级分化严重 希西阿德时代 土地买卖与兼并 失去土地的穷人变为奴隶 开始建立国家 公元前8至前6世纪,希腊史上城邦行成和海外大移民的时代 早期移民:寻觅新的土地 晚期移民:手工业,商业贸易发展 雅典:阿提卡半岛上的城邦 联合运动产生国家统治机关 巩固了贵族的地位,土地兼并严重 与此同时,海外贸易发展,出现新的富有阶层 传统贵族:依附于土地,奴隶由平民沦落而来 新的富有阶层:附着于手工业商业,奴隶由远方拐买而来 新旧势力冲突,开始改革 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 债务奴役制废除 鼓励外邦手艺人移民 限制谷物出口 规定个人有订立遗嘱自由处理产业的权利 削弱传统贵族权势 按法定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 阶级斗争集团 平原贵族派 海岸富有派 山地贫民派 贵族庇西特拉图Pisístrato联合山地派与海岸派成功政变 政治:重分土地给贫苦公民 实施农贷制度 大力推行海上制度 庇西特拉图死后,僭主政治被推翻 克里斯提尼Clístenes de Atenas领导改革 重划选举区,代替四大部落,彻底摧毁传统贵族所凭依的氏族秩序 新设五百人会议 贝壳流放制 斯巴达:伯罗奔尼撒半岛Peloponeso 奴隶:希洛人 轻视商人和手工业者 尚武寡言 步兵战 二王制 人数众多的希洛人的反抗是斯巴达人形成畸形的军事社会生活 斯巴达和雅典的矛盾:希腊城邦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 伯罗奔尼撒战争 希波战争 前奏: 波斯占领小亚细亚的吕底亚,攻打黑海沿岸的斯基泰人,威胁雅典通向黑海商路 波斯皇帝大流士Darío进攻斯基泰人失利,小亚细亚爆发反波斯斗争。斯巴达拒绝帮助,雅典支援。希腊起义失败。 希波战争爆发。 公元前490年,波斯军队在雅典马拉松登录。波斯战败,成为马拉松之战,以寡胜多。 大流士去世,儿子薛西斯Xerxes。 第二次波斯出征,烧毁雅典城邦 地米斯托克利 Temístocles引诱波斯海军进入萨米拉海峡,取得胜利 第三次普拉利亚之战,雅典胜利 前478年,以雅典为首的希腊海军反攻波斯,占领赫勒斯滂海峡北岸的重镇塞斯托斯,从而控制了通向黑海的要道。同年(一说前477年),雅典联合一批希腊城邦组成海上同盟,夺取色雷斯沿岸地区、爱琴海上许多岛屿和战略要地拜占庭。 希罗多德 Heródoto 公元前478年,雅典为首的提落同盟组成。十年后,控制黑海咽喉,树立爱琴海霸权。 雅典奴隶:斯基泰人,吕底亚人,阿拉伯人,埃及人等。 最高权利机关:公民会议 雅典娜女神庆典,酒神庆典 三大悲剧家 索福克利 反抗命运,个人自由 喜剧家阿里斯多芬 雅典觊觎科林斯与迈加那的港口,以便取得通向地中海捷径,而两者是斯巴达盟邦,导致了两大集团争霸战。公元前430年,雅典爆发鼠疫,伯利克里去世。斯巴达联合波斯打败雅典。此后希腊各城邦混战,实力受损。 马其顿王国强盛,南下。腓力征服雅典后宣布保护私有制和现存秩序,结合了希腊奴隶主的力量。亚历山大继承马其顿王国,公元前333年伊苏斯之战获胜,定埃及,331a.C 深入波斯取得胜利。323a.C去世。死后帝国崩溃,古典希腊城邦制度一去不复返。 公元前2世纪,罗马发展为地中海霸国。 罗马 希腊人难移进入亚平宁半岛,一部分定居在拉丁平原建立罗马城,后称罗马人(古意大利人) 罗马人打败南意大利的皮洛士,同一全岛。 罗马与迦太基人的战争(布匿) 罗马取得胜利。 迦太基人在西班牙经营反罗马基地。 第二次布匿战争。迦太基主将汉尼拔。 罗马人胜利。 第三次布匿战争,迦太基饥荒和疫病,罗马人取得胜利。 此后罗马人征服马其顿,希腊,小亚细亚并威临埃及。 斯巴达克奴隶起义 格拉古兄弟改革 限田法案 失败 马立 募兵制 将领将征服的土地分配给士兵 凯撒“三雄政治” 联合骑士反对贵族 凯撒征服高卢,庞培联合元老贵族反对凯撒 元老院命凯撒解散军队,凯撒立即进兵罗马,之后迅速取得全部罗马领地。 凯撒被布鲁多政党谋杀。罗马形成渥大维,安东尼和雷比达三派。后渥大维收复地中海的西岸到东岸。 渥大维虽未称帝,但军事独裁早已成为罗马政治的脊梁。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经历2个世纪的繁荣后,罗马奴役制帝国走向衰亡。 贫民,隶农,奴隶联合起义,成为农奴先驱,而大土地所有者成为封建主的前驱,封建制度2萌芽。 基督教兴起,成为统治者控制贫苦大众的工具。君士但丁承认基督教合法地位,国家和教会结为一体。 从公元235世纪起,开始整整50年的军事无政府黑暗时代。 戴里克利,君士但丁进行改革,但没意识到根本变化,都失败了。 (最后一点还没写完,嗯,码字好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