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刑警罗宋》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0-05-12 23:0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刑警罗宋》的读后感大全

  《刑警罗宋》是一本由空城著作后浪丨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368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0-5,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刑警罗宋》读后感(一):不要血肉横飞,不要枪支弹药突突突,就讲讲你我身边的故事,就够哭一场了

  近年来,虚构有点干不过非虚构。

  我斗胆揣测,可能有一部分原因是虚构类作品想象力狭窄或者太放飞,反正无论是哪种,都是不关怀俺们普通老百姓,不关注我们百姓每天遇到了什么、曾经遇到什么、有可能遇到什么。

  其实就算每天看看社会新闻,也会觉得简直被惊掉了下巴不可思议匪夷所思、超乎寻常、无法理喻的事情人性磨灭的事情,骨肉倾轧的事情,老是发生

  科技真的发达了,隔着几百里地都能让你气得肝疼。

  就不能关注我们身边的鸡飞狗跳、疲于奔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兄弟阋墙夫妻反目吗?我话你知:我们大部分普通人能太太平平长到今天,都不容易

  我年轻时候余华写的《现实一种》《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只觉得是不是作家严苛了,生活是这样的吗?后来才知道,他只是在懒得写那些有的没的,而是把矛盾放在一起,直突突道出可怕荒诞,现实的可怕而已。

  长这么大,有几个人没见过这种荒诞的现实呢?

  空城写罗宋的一个系列我都看了,特别喜欢这个风格的作品,克制、晓畅、下笔干净。最重要的是:现实。

  笔下的每一个人难处我们都可能遇到,这些例子我们可能都见到过: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意外发生后的仇恨、啥都敢干的青少年联手虐待弱小无助者。

  你气不气?可你有办法吗?就连警察也只能是事后来处理,来层层拨开迷雾找出犯罪嫌疑人——这都算是很大的胜利了。

  我们可能也都做过故事里的路人。在矛盾冲突发生的时候因为害怕而逃跑,在邻居同学受到委屈的时候明哲保身退避三舍,在嗅到一些可能出现危险的时候把头埋进沙子里。

  这些都成了推波助澜力量

  勇敢者挥刀向暴戾者,懦弱者挥拳向更弱者。

  前者,我们看了觉得痛快,却总会忽视勇敢付出代价;后者,我们看了愤怒,却也不知道愤怒之后可以做点什么。

  普通人有多大的可能,在一瞬间化身恶魔

  有一说一,我本人是做过许多次,梦见自己失手杀人什么的,叫做“激情犯罪”吧,醒来发现是场梦,那种庆幸的心情别提了!

  活着就是这样吧,遇到林林总总的怪异,多少次堪堪避过,才走到太平生活这个环节——还不知道是不是最终章

  写远了,有感而发

  说回这本书。就我本人来说,通常解压的方式就是看这个类型电视或者小说美剧《犯罪理现场》或者老港片《刑事侦缉档案》那样的,或者是这本书这样的,写出日常行为之下,因为人与人有意无意的冲突、有意无意的恶而酿成的祸,催人警醒,而且——这书将近四百页厚,情节绵绵不绝,挺过瘾的。

  《刑警罗宋》读后感(二):【泄底慎入】人性之恶

  本书评会提及凶手姓名,严重泄底,未看本书者不建议查看本书评。看过本书者也完全不用在意本书评,只是一个普通读者肤浅的读后感。

  这本书的主角是一个叫罗宋的中年刑警,书中讲述了刑警罗宋侦办的四个案件,由于是四个短篇,每篇的篇幅都不算长,因此情节非常紧凑,没有太多的废话,一气呵成。另外故事中提及了一些热点的社会问题,比较接地气,阅读过程中容易产生代入感。

  四个案件,每个案件都有其特点,但每一篇细细想来,都能感受到案件背后的人性之恶,让人唏嘘。

  谜尸:当罪恶被金钱和权力所掩盖时,是继续相信公平正义还是相信自己?想来王海林是无奈的,在感受到不公与失望之后,内心的恶被激发,以致越过底线,往黑暗的深渊越陷越深。应该同情他吗,显然不是,当他跨过底线后,和那些他要复仇的对象又有什么区别呢…

  僵尸:这篇涉及到了校园霸凌、网约车、碰瓷等社会热点,在这个案件中,我感到愤怒,韩天龙、赵云成、何广斌、网约车司机柳文远,相信每个人在做出错误的决定之前,脑袋中也都有一个天使和魔鬼在战斗吧,然而遗憾的是,每个人脑海中的魔鬼都战胜了天使,哪怕有一个人心中之善胜过恶,也至少能挽救一条人命啊…

  白月光:该篇涉及到了留守儿童、未成年犯罪等问题,也是张霖出场的一案。这一个案件最让我感到震惊,当结尾处刘天一浮出水面时,一股寒意侵袭全身,环境影响究竟对这个少年影响有多大,可能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大,那个少年体内似乎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恶意,让人胆寒。看完这个故事,想到了紫金陈大大的《坏小孩》,这样的未成年犯罪更值得思考。另外也在豆瓣上看到了作者贴出来的这个故事原版的结尾,我还是更喜欢书中这个稍微让人宽慰的结局,如果是原来的结尾,那股寒意会更加刺人吧。

  疯猫:这个案件中涉及到了空巢老人的话题,其实在第一幕出现时,作者已经将凶手告诉读者了,不过案件发展过程的兜兜转转还是很精彩的,也让张霖得到了成长。当一个有社会问题的人犯了错误时,是不是能一股脑将责任推给这个社会呢,也不尽然,当欲望无法得到抑制的时候,不知道在何时,内心之恶其实早已侵袭全身…

  整本书读下来非常流畅,能够让我产生很强的沉浸感,书中几个角色也都很丰满,不愧是豆瓣阅读的高分作品,但是书中还是存在一点瑕疵。例如在谜尸这一篇中,在发现火灾烧焦的尸体,与之前提取到的凶手DNA做比对,我觉得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作为一个普通人我觉得都应该想到,更不用说刑警了,而书中却设定成在罗宋的再三要求下,才做了这个动作,似乎是为了突出罗宋的敏锐,有些刻意。

  此外书里还有一些编辑错误,例如39页倒数第12行,“一具尸体”编辑成“一句尸体”,103页倒数第二行“罗宋抢在齐队开了口”似乎应该是“罗宋抢在齐队之前开了口”,当然,这些编辑错误也很正常,不会影响整本书的优秀。

  罗宋的故事显然还没有结束,张霖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期待能看到作者更多的作品,相信后续的故事会越来越精彩。

  最后插句题外话,在看这本书之前我看过一篇豆瓣作者对于创作历程的自述,作者是在工作之余进行创作的,现在能够看到这样的作品,可以想见作者付出了多大的努力,让人敬佩。作者在自己生活的主路旁,凭借自己的坚持,踏出了一条小路,可能偏僻但更可能周围花团锦簇,多希望自己有这样的勇气和能力,也能走出这么一条小路啊…

  《刑警罗宋》读后感(三):《白月光》一篇原始结尾

  因为不说大也猜得到的原因,纸质书出版的时候,《白月光》一篇改了结尾。因为这一篇是张霖初次登场,从人物塑造上而言,在整个系列中有很重要的位置,所以很难接受把这篇整体拿掉,只得改了一个不那么“黑暗”的结局,很遗憾,也实在无奈。

  我把原始结局贴在这里,字数不多,读过豆瓣阅读上电子版本的不用继续往下看了;完全没读过罗宋系列的也不建议往下看,避免被剧透。读过这本纸质书中《白月光》一篇的,可以看一看,对比一下两个结局哪个好,我想所有读者都会得出相同的答案。

  ---------------------------分割线------------------------------ 他一点都不想去。 刘天一被抓了之后,小团体实际上就解散了,那之后再也没有聚过,连QQ群里都静悄悄地没人说话。今天上午,看到那个群里有新消息的时候,他的心一下子就揪了起来。刘天一出来了,他在群里发消息: 今天晚上九点,老地方见。 其他人会去吗?他想打听打听,但万一他们说不去,最后又去了怎么办?刘天一杀了人,还杀了两个。光这一点就够让人毛骨悚然了。尽管他早就知道,虽然刘天一看上去挺讲义气,其实不是个好东西。但他竟然敢杀人!杀了刘艾!听说还想杀了小智!他知道他们三个以前关系很好,那时候大家都说刘艾是刘天一的女朋友,初一寒假的时候,刘天一还吹嘘着把小艾给上了。那时候没人信他。但他既然敢杀人,那把小艾给上了又有什么不可能的!想到这他打了个寒颤。太可怕了。但从初一下学期开始,刘天一突然就不再带刘艾跟小智玩了,还让他们都不跟他俩玩。从那以后,小智就变了,被孤立、被嘲笑、被捉弄,他开始变得闷闷不乐。其实他跟小智以前的关系还不错,刘天一不让他们跟小智玩以后,他还去过一次小智家里。但从那天开始,刘天一就连他也开始孤立了,所以从那以后,他再也没去找小智玩过。 在老师眼里,刘天一是好学生。虽然语文成绩不算好,但成绩还说的过去,关键是长得又帅,又很会讨老师欢心。有时候他挺羡慕刘天一的。爸爸又是村长,手里零花钱又多。但他也挺怕刘天一的,在知道他杀人之前就有点怕,只不过现在更怕了。他记得警察来村里调查的时候,有一次问他们关于小智的事情,其他人都说小智是‘色情狂’,甚至连他也附和了两句,但刘天一竟然说,小智桌洞里的色情杂志是别人栽赃陷害。明明就是刘天一自己放进去的啊! 他一点都不想去,但又不敢不去。要是不去,刘天一会怎么对我?孤立我?只是孤立也就算了。会把我也杀了吗?想到这他吓得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时间已经是八点半,爸妈出去打麻将了,要去吗? 他还是去了。九点钟,他来到村子东侧那个被树林围起来的空地时,刘天一跟其他人已经在了,他是最后一个。刘天一抽着烟,冷冷地盯着他,看得他心里直发毛。 “天一,你回来啦。”他声音有些颤抖。 刘天一没说话,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一丝寒光。不知道是反射的月光,还是发自他的内心。 其他人也都没有说话,静悄悄地。他赶紧找了个地方,躲避了刘天一的目光。 还是没有人说话,就连刘天一自己也什么都没说。他不知道刘天一把大家召集起来是为了什么?只是想让大家知道他出来了吗?然后呢? “从下学期开始,我要去市里上学了。”沉默了半天后,刘天一终于说。 噢耶。听到这句话,他高兴极了!甚至差点笑出声。就是为了这事儿吗?他不再那么害怕了。 大家也都一样,气氛明显轻松了许多。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但没人敢提刘天一杀人的事儿。 他正跟刘路要烟的时候,大家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就像是有人突然按了暂停键一样,大家的目光都看向一处,他也看去,树林里走出来一个人。是小智! 又没有人说话了,小智走到空地的中央,直直地盯着刘天一。他看了看刘天一,还是冷冷的眼神。 “你,***还有脸回来?”小智咬着牙,恶狠狠地说。 他吃了一惊,小智一向胆子小。现在,他竟然敢这样跟刘天一说话! 刘天一没有回应,一副不屑的表情。 “听说你还想把我也杀了?” 小智走到刘天一面前,脸几乎都要贴到刘天一的脸上了。 刘天一伸手推开小智。 “滚蛋!” “该滚蛋的***是你。” 小智说着要挥拳,刘天一抬手抓住了小智的拳头。小智的拳头终究没落下来。 “咱俩打架,你从来都没赢过。怎么,你觉得你今天能赢?” 他紧张起来,为小智紧张。刘天一可是杀过人的人啊!他想上前劝架,却挪不动脚。没有人敢动。 小智甩开了刘天一的手。 刘天一又点了支烟。 “那时候小艾那么喜欢你,你竟然敢糟蹋了她!”小智说。 “糟蹋?都什么年代了。还装什么纯。”刘天一一脸的不屑。 “可是小艾她不愿意!她不愿意,你就不能碰她!你知道她那时候心里有多难过吗?X你妈个混蛋。” 啊。他心里大惊。原来刘天一果然把刘艾给上了,还是硬上的! “X你妈!你该谢谢我,要不然她会看得上你?你也上过她了吧?” “你!”小智咬着牙说,“小艾说得没错,你跟你爸一样是个坏种。但你比你爸坏多了。你糟蹋了小艾就算了,为什么还要杀了她!”小智怒吼。 “警察都拿我没辙,你又能拿我怎样?我X了刘艾,我杀了刘艾,又能怎么样?我没满十四岁哦。” 他呼吸急促起来。刘天一怎么能这么说话!他看到刘天一的眼睛里发出凶光,咧着嘴,像是在笑。 小智没有说话,眼里的怒火烧着。他看到小智把手伸进裤子口袋。 突然,小智眼里的火熄灭了,变得冰冷。接下来的那一刻,时间仿佛变慢了,被拉得无限长,在今后的日子里,这一场景在他梦里不断重复。小智的手从口袋里抽了出来,他看到月亮冰冷的光反射在小智手里握着的东西上,又折射到小智眼里,成了一道寒光。小智也咧了咧嘴,说: “好巧哦。我也没满十四岁哦。” 一道寒光在刘天一脖子上快速掠过。 关于那天的记忆,在那道寒光之后,就只剩一片血红。

  《刑警罗宋》读后感(四):有着猎奇包装的原创社会派佳作

  在最前面需要提醒广大读者的一点是:看完实体书之后请先在豆瓣上本书页面内找到作者空城自己写的两篇评论,仔细阅读。说是评论,实际是相当于后记之类的文字,对于想了解作者的创作思路和创作经历有着极大的作用。

书腰、本体,没有外封

  从作者的创作经历可以知道,本书前两个故事是后期大幅修改或重新创作的。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能够给实体书的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谜尸》和《僵尸》这两个故事中有很多关于主角罗宋对于自己妻子和女儿的心理描写,这样就是先把主角的情感经历摆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对主角的感情世界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第二个作用是让主角身上有一个未解之谜:为什么他的妻子会失踪,究竟是失踪还是离家出走或者是已经死亡了,主角以前身上发生过什么事,读者会对这一切都会非常好奇。但创作顺序在先的《白月光》和《疯猫》中,则缺少了关于罗宋妻子的相关描述。对于单纯的实体书读者来说,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作者会把前两个故事中心心念念的事情一下子抛开了呢?这只有等到《天使》出版才能得到准确的答案了。

  在这里,我想先说一下关于本书的宣传语“半虚构”这个事情。在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我始终还是不了解这个宣传语究竟是什么意思,明明全是虚构的故事啊?难道因为里面的有些案件原型来自于现实中发生的案件,例如网约车司机杀人案。或者是因为这些案件体现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现象是真实的?但这并不能构成文学上半虚构的条件,如果这样认为的话,那绝大部分社会派推理小说都可以说是半虚构了。半虚构相当于半纪实,而纪实小说往往根据报刊文章、法庭记录、档案文献等写成,也可通过调查、访问等搜集第一手材料写成,那半虚构是否也至少需要一些基本的条件呢?

仔细看书腰,用了暗纹印刷,从特定角度能看到木纹和一张人脸。

  本书的社会派属性非常明显,但同时又借用了一些猎奇的案件来进行了包装,不管是留下凶手留言的连环杀人案,还是疯猫咬死老人,都仅仅是作者利用文字上的猎奇强化读者的阅读欲,进而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对社会问题的讨论。《白月光》中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探讨,留守儿童常年缺失父母亲的关心爱护,处于一种被老人溺爱但又充满隔阂的状态中,老人往往无法了解孙子辈的心理。在故事中,多次出现老一辈对下一辈只知道说好好好的场面。由于父母长期与子女分开,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缺少了重要的陪伴和交流沟通,更容易造成子女内心的问题。而书中的警察张霖则是留守儿童也能获得成功的正面典型,但这毕竟是少数,而且从心理上来说,缺少父母关爱的童年总还会在心里留下伤痕,这才是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所在。《疯猫》中表达了对于空巢老人缺少子女关怀的现状的控诉,《僵尸》内网约车、碰瓷、校园霸凌等问题也值得进一步深思。

  特别要提的是,我还是非常认可作者在故事中用心设计的一些小诡计的。

  《僵尸》中,罗宋的女儿罗佳蕊为案件的侦破提供了思路,推翻了凶手的不在场证明。这个思路确实是作为IT从业者的作者能想到而一般人会疏忽的一个盲点。凶手的不在场证明诡计的成立是在现代电子支付成熟的情况下才能完成的,国内电子支付比国外成熟度高,这个诡计在国内原创作品中出现有其必然性,也证明了随着科技发展,虽然一部分诡计会无法使用,但必然会催生一系列新的诡计。

  《白月光》开始部分的错别字诡计也是一个亮点。由于现在实体书中校对失误有点多,刚开始看我还以为又是校对的低级错误,结果还真的是个诡计,这一点上还是挺佩服作者的。虽然这个诡计很小而且非常不起眼,但是放在现在的出版界正合适,还可以顺便讽刺一下某些不负责任的校对。但是很可惜,在本书里面也有一些没校对出来的错别字。例如P217“脖子上有两天勒痕”明显应是“两条勒痕”;P39将“一具尸体”错印成“一句尸体”。

  接下去就是关于本书实体版和网络版的差异比较了。四个故事中只有《白月光》这一篇网络版和实体版有所变动,其余三篇没有差异。《白月光》除了第十五章全部重写之外(这一段相关内容可参考作者自己的书评),还有以下几个变动的地方。一是每一章的小标题在实体版中全部取消了,这应该是为了整本书的章节名一致性考虑。二是刘家村村长这个俗称全部改成了更正式的村主任(村委会主任),这可以说是更严谨了。三是第三章关于村长请何家全吃中饭这一段,把网络版里面吃野味喝名酒全都改掉了,这也是为了实体出版没办法中的办法,但真的减少了很多社会批判性,对小说的立意还是有一些伤害的;同时在饭桌上增加了关于新人物村支书刘威的一段对话,给修改的新结局做了铺垫。四是死者姑姑刘来羽和其丈夫对峙的对话中,增加了一段关于村长如何体贴自己的内容,虽然字不多,但是把农村中存在由于打工造成夫妻两地分居这个问题背后的原因点了出来。

  而实体版和网络版各自的结局在我看来各有千秋。网络版结局体现的是一种复仇的决绝和天理循环的宿命,给我带来的是以牙还牙的痛快感,在极度压抑之下喷出一口闷气。而实体版结局更多地把前文中一些细节串了起来,也顺便把刘天一性格养成的另一个原因“缺少母爱”交待了清楚,与本篇留守儿童的主题关联了起来,真正在法律框架内完成了对凶手的制裁,虽然没有网络版那么爆裂爽快,但还是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故事的完整性。

  最后把本系列的时间线捋一捋,期待作者能够把时间线中间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斟酌一下: 2009年罗宋妻子失踪(在谜尸案中有明确写出3年前罗宋妻子失踪) 2012年谜尸案(在僵尸案中明确说了谜尸案的凶手在逃亡3年后自杀) 2015年12月僵尸案(这是书中唯一有明确年代的案子,也是推测时间线的原点。这个年份是通过罗佳蕊的朋友何苗2001年出生计算出来的:她哥哥1997年出生,2015年18岁时由于僵尸案死亡) 2019年7月白月光案(罗佳蕊高考结束,一般在18岁;且按作者自己所述,白月光案在谜尸案7年后) 2019年11月疯猫案(张霖调到刑侦大队经过了4个月) 2020年1月天使案(由于还没有看过该作品,但看内容介绍中有9年前罗宋妻子失踪的语句,但这时间和剧情呈现的时间线不符,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这个案件在疯猫案后两个月应该没问题,文中直接写了张霖在疯猫案后,这两个月一直对猫有恐惧)

  《刑警罗宋》读后感(五):既然命运让我走到了这儿

  一

  我是个相信宿命的人。

  大学毕业后,我进了一家日企,在最初的兴奋跟紧张消失之后,我意识到,这不是我想要做的工作。但随后开始觉得迷茫,因为我发现,我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做的职业是什么。我陷入到这样的一种状态之中:抗拒自己的工作,却又不知道该朝哪个方向去努力,我被夹在了这个缝隙之中。我时常会感到痛苦,尤其是在星期天的晚上,一想到第二天要去面对的,就难以入眠。

  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写下了我的第一篇小说。并非是觉得自己有写作的天赋,也不是心里有不得不写的冲动,我只是相对喜欢读书,觉得自己写的东西变成铅字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尤其是,比起其它职业,这是需投入最少的一种(至少从经济上而言),既然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那就在保证生活的前提下,选择最稳妥的一条路。所以除了是一个相信宿命的人之外,我还是个怯懦的人,没有闯荡的勇气。

  在经过最初的尝试跟摸索之后,我终于写完人生中的第一篇小说,一万多字的短篇,我自觉写得还行,有一种可以称之为成就感的感觉从心底萌生。写完之后,我渴望得到认同,并且想知道能否得到一些经济上的回报。我开始从网上查找各种杂志的投稿邮箱,四处投稿,同时继续尝试写小说。‘罗宋’这个人物就是在这个时候登场的。

  《谜尸》是罗宋探案系列的第一个故事,也是截至彼时我写得最长的一篇小说。但那时的我,完全没有想过罗宋这个人物会成为一系列故事的主角,我只是非常中意我创造的这个人物的名字。罗宋。那差不多是九年前的事情了。

  《谜尸》也是第一篇得到回应的小说。我加了编辑的QQ,编辑告诉我她对这篇小说的喜欢,那是我第一次被认同。遗憾的是,小说最终没能过稿,被主编退了回来。这是可以预料得到的结果,失望过后,我继续往各类杂志的征稿邮箱发邮件,心里怀着迫切的期待,希望能得到真正的回应,而不只是回音。

  所以看到下面这封邮件时,我兴奋的程度,可能要高于后来得知我的小说要出版时。

  编辑告诉我这是一本全新的杂志,是某个当时炙手可热的作家办的。我开始等着自己写得东西变成铅字,让自己的虚荣心得到小小的满足,当然,还能有一千多的稿费拿。但到最后,等来消息却是炙手可热的作家方向变了,决定不做这个杂志,要转做其它。我心里的失望可想而知,但我也没有因此就放弃,我觉得这不过是前进道路上的小小波折而已。我继续投稿,得到的回应明显多了起来。我第二篇确定要发表的小说是我最早写的那篇小说,杂志是当时还颇有名气的《九州幻想》。另外,除了已经确定过稿的这篇,还有另外几篇在修改,稿子也有发表的可能。

  如果当时能如愿发表,那么我的人生道路也许从那时就要发生改变,我也许会走上一条写奇幻小说的道路。但等到最后,收到的消息却是杂志停刊。

  接连两次如此,我不知道是该说自己倒霉,还是该说我的小说让杂志倒了霉。这跟被退稿是全然不同的性质,我过了两次稿,有两次机会发表自己的小说,说明我并非在写作上全无才能,但每一次都是如此结局。努力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却没有得到任何经济上的回报,我觉得太累了,觉得是命运如此,我到底是不适合或不该走这条路,这是命运给我的忠告。我好不容易在原本的人生道路之外踩出的小径,走不下去了。我无奈地接受了命运,那之后的几年里,我偶尔写东西,但不再觉得这是自己能走的路,我换了工资比原来高但依旧不喜欢的工作,结婚生子,走在安稳的人生正道上。曾经踩出来的小径,又淹没在了杂草跟荆棘之下,看不见了。

  二

  看到豆瓣阅读自出版不再要求有过出版或杂志发表经验的时候,我感觉到了命运在向我招手。再给你一次机会,再来试试吧。我仿佛听到它跟我说。

  我把之前过稿未能发表的几篇小说在豆瓣阅读上投了稿,过稿之后,写作的热情又被点了起来,我把之前写了一半的小说翻出来,继续写。还开始写之前构思过还没来得及下笔的故事。但另外一个现实,让我的热情开始消退:发表的小说几乎没人看,更别提收入了。命运在跟我开玩笑呢。

  我试着参加征文比赛。第一年,写了一个幼稚至极的科幻小说,没有任何悬念地被刷掉。第二年,我准备参加悬疑组,开始构思故事,然后罗宋这个名字就冒了出来。但一开始,故事的主角设置并不是罗宋。我在许多个夜晚,在老婆带着儿子睡了之后,开始写。写作过程相对顺利,自己对最终的成品也比较满意。《白月光》写完,投了稿,然后又马不停蹄地写了《疯猫》。但这个时候,罗宋已经不甘于作为一个配角,我开始觉得,罗宋这个人物可以有所作为。《白月光》过了初赛,又进了决赛,有很多读者的喜欢,评分始终靠前。我有了信心,开始构思下一个故事。这个时候我想起了那篇《谜尸》,想起了小说中罗宋失踪了的妻子。

  罗宋妻子的失踪,一开始只是功能性的设定,只是罗宋悲剧人设的背景板,我根本没有想过要怎么解答这个谜题。在我开始构思新故事的时候,这个谜被我拿了出来,我反复琢磨,为这个谜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解答,这也是我的第一部长篇《罗宋探案·天使》的种子。但在开始动笔写这个长篇之前,有几点准备要做:重写《谜尸》,跟《白月光》、《疯猫》统一写作风格;《谜尸》的故事发生在《白月光》的七年前(并没有非如此设定不可的理由,只是从写《谜尸》到写《白月光》,中间隔了七年的时间),得再写一个故事来填充之间的时间线;在文笔跟行文上做好些写长篇的准备。

  就在我开始重写《谜尸》的时候,征文比赛结果出来了,没有获奖。虽然我明白,这并不意味着我写的不够好,但仍然是个不太小的打击。我差一点把它当成是命运又一次给我的忠告,几乎要放弃之前的写作计划。我花了一些时间缓过来,决定还是要把《谜尸》重写完,对命运做一次小小的反抗。

  这之后的路似乎顺了些,《谜尸》重写版上架后,反馈还不错。我的写作也从一开始的相对只注重故事情节,转变到在注重故事的同时,也注重人物及情感。我写了《僵尸》,是故事线的填充,是人物性格的补充,也是磨练写作技巧的打磨。我觉得这算是我写作过程中的一个分水岭。至此,四个中篇,罗宋探案系列故事,到这里终于开始成形,受到的关注也逐渐多了起来。我也终于要踏出最后的一步,开始写长篇。

  《天使》是以连载的形式在豆瓣阅读发表,开始连载的时候我已经写了几万字,所以最初的更新还是颇为从容,但连载过半后,业余时间写作的我,开始感觉到力不从心,又恰好赶上工作最忙的一段时间,有好多次,是在承诺更新日期的24点前才勉强更新,我感到无比巨大的压力,也数次想过放弃,最起码可以拖更,但命运给我的这次机会,我无论如何要抓住。到连载结束,我没有拖过一次更。

  出版终于成了触手可及的事情。影视改编权也被企鹅影视买了下来。去年一年,出版过程中经历了诸多波折,有几次,我都以为命运又要向我发出某种警告,我心中惴惴,直到今天,直到四部中篇终于以《刑警罗宋》的名字,长篇以原名《罗宋探案·天使》成了两本书,我写的东西第一次印成了铅字,至少它以纸质书的形式留存在这个世界上的命运,不会再发生改变。

  我现在还是在做着我怎么也说不上喜欢的工作,我依然在业余时间写作。虽然我渴望把写作当作职业,但我还是不确定,命运究竟给做了怎样的安排。无论如何,这条人生正道之外的小径,已经被我踩得越来越宽,脚步也开始变得从容。未来会怎么样?我不知道,但我可以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看看,既然命运已经让我走到了这儿。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刑警罗宋》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