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莎士比亚全集》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05-01 23:1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莎士比亚全集》读后感摘抄

  《莎士比亚全集》是一本由[英] 威廉·莎士比亚著作,中国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8.00元,页数:281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莎士比亚全集》精选点评

  ●其实我不太能品出其中的好。一部分内容还是能感受大师风采

  ●“特立独行的猪”有语,凡提笔英文不可不读莎翁。 目前在手该版第八册。奥瑟罗,安东尼与克丽奥特佩拉,辛林,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全书32开,419页,配合视频讲座需要计划读完前两篇。

  ●站着也能睡着的

  ●不读莎翁则已,一读莎翁就不读完不痛快

  ●五 陀螺好看了!语言一如既往角色塑造也立体,特洛伊背景下最后的王子变化,克瑞西达的女性形象可圈可点故事战争中途开始中途结束都是很棒的设置,分别一场看的百感交集,这么小众可惜。四世有点失望,四世登基历程写法之外亮点不多的感觉,有谋反一派角色间的对弈的上比较好看,父子首尾两段冲突效果不强啊,全靠自己脑补。另外这版把角色名和对话内容搞混好几次。

  ●哈姆雷特刷完

  ●一年半,终于读完,我个人的莎翁最佳:悲剧哈姆莱特》、喜剧皆大欢喜》、历史剧理查二世》、传奇剧《冬天的故事》。

  ●粗粗看完一遍,不及细读,其中情节,放到今天亦不过时,其中词句精彩纷呈

  ●长者说,要读一点莎士比亚。小时候看过的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等印象早已模糊不清接近60个小时把这31部戏剧口气看下来着实过瘾。本来想着补补英国文学的课,却实实在在见识了什么是好的中文,朱生豪翻译太让人惊艳了!

  ●翻译的很好,但是《约翰王》里,有错字

  《莎士比亚全集》读后感(一):新的味觉感受

  读完了第一卷。

  久闻莎翁著作的地位境界,真的拜读之后,才更深刻的感受到,众世性的评价着实是有他的缘由依据的。尤其考虑时间因素,四百多年前,很惊异于莎翁语言组织丰满,对话设计逻辑的紧密,和内容中富有极深的哲思性。

  第一卷里包括四部戏剧作品,戏剧性作品并没有读过太多,内容的表现形式,情节设计,场幕变更等确实与日常读的小说书籍大有不同。但读过后反倒很想亲临现场,看看这一场场戏剧被演绎出来的效果。

  四部作品中,最喜欢《一报还一报》。

  首先这是一个好故事,一个执法者严苛执法判定了罪恶,但执法者本身在执法中也触犯了同样性质法令建立在执法者地位公众形象之上的他以为一切可以得以控制,可最终还是被一直藏在暗处公爵知晓原委、秉公处理。第二,喜剧中大量的内容富含哲理耐人寻味伊莎贝拉第一次去安哲鲁处为弟弟求情,两人的长篇对话,充斥着罪责与善恶,残忍与仁慈,灵魂与肉体的辩论;最精彩的莫过于公爵在监狱中对生死的论断和表述,精彩绝伦。

  透过文字品莎翁,能写下这样的巨作,可见他本人对人性、对生命、对宗教哲学、对事态走势的深刻剖析和见解。

  读的是译本,但是朱生豪先生的翻译文字也令人称赞。《一报还一报》中的押韵长诗,《暴风雨》《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的歌谣等,措辞精巧,意境真切。

  继续读莎翁的其他七卷作品。待英语水平提升后,再去品赏下原作的味道。

  《莎士比亚全集》读后感(二):新的味觉感受(4)

  这一卷中,依旧收录了四部话剧作品,两部感情题材,两部历史题材。

  《第十二夜》莎翁四大喜剧著作之一。故事情节并没有很特别,女扮男装,孪生兄妹,机缘巧合下的误会,真相大白后的欢爱…很多细节上和逻辑上经不起推敲。

  《冬天的故事》略有小虐的一部作品。嫉妒和猜疑心理着实恐怖,能轻易毁掉最坚贞的爱情和最真挚的友谊。哪怕共同经历过多少磨难和岁月,只要食了嫉妒的恶果,还是会撕裂坚固的感情基底。作品中里昂提斯因着嫉妒和猜疑,害了自己珍爱发妻受尽人间疾苦,逼死了自己的儿子,抛弃了自己的女儿。波力克希尼斯,本以为哥们是个头脑清醒,明辨是非的主,却也接受不了自己的儿子和一个牧人女儿的爱,甚至要加以酷刑对待。爱情虽然是生活中的调剂品,但选择爱人与被爱是世上最纯洁和温馨的事情,却因丫的一时脑残而险些酿成大祸。最后得知牧人女儿是公主身份,才又有了转变。最后,原已死去十几年的王后其实尚在人世,结局大喜。莎翁在这些感情戏中设计的磕磕绊绊与曲折纠缠,真是,绝。

  《约翰王》原以为这部作品中也都是歌咏感情,直到读到这一篇,发觉,终于换了汤药。但同样的,虽然换了历史题材,却依旧翻转不停:为了土地与正统的继承权,法兰西与英格兰互掐互战,而又喜结连理,因着一位宗教主教的口径,转而再掐再战,今日敌伤八千,明日我亡一万。最终,该死的不该死的,都死了。尤其有个神奇小伙的存在,亚瑟,哥们好不容易逃脱了被赐死,却又自己作死跳城墙摔死了,结果约翰王丢了威望与诚信,悲剧结局。醉。

  《理查二世》也是个偏悲情的结局。原本铁腕政权管控国,却被推翻篡位,后续落得怯懦被囚,死于狱中。简单查了下,这部作品背景也是根据实际历史做了改变,人物和主历史事件也都能找到映射的历史依据。但莎翁以话剧形式再做展现,确实有魄力和实力。

  总体而言,这一卷,比不过没有之前几部读后的惊叹与欣喜,但毕竟是大家之作,还是充满敬意的去阅读感悟。

  继续第五卷。

  《莎士比亚全集》读后感(三):新的味觉感受(2)

  读完了第二卷,四部喜剧戏剧作品。

  《错误的喜剧》篇幅不长,但是剧情辗转,虽然在现实中一定不会发生,但搬上舞台确实是蛮好玩的剧情。两组双胞胎兄弟因海难分开,长大后机缘巧合的出现在一地,数次串场下演绎出各种巧合与矛盾,最终不单兄弟相认,而且救了父亲寻得了母亲,一家团聚,喜剧收尾。

  《无事生非》,读的有些难受,尤其黑色婚礼现场一幕,剧情太狗血,实在不忍深思,一段美丽的感情竟然被作贱,确实感受不佳。不过,既是喜剧自有喜剧的收尾,最终拨开云雾见青天,查明的误会原委,相爱的人终成眷属。

  《爱的徒劳》剧情不再赘述了,很喜欢里面的俾隆,一向记不住名字的我记住了这个名字。哥们聪颖善辩,不趋炎附势,有主张有主见,虽然在爱的女人面前也变成了个傻子,但除了这点以外,身上倒有很多笔者很喜欢的特质。

  《仲夏夜之梦》名字真好。四条故事线同步延伸,相互交叉演绎的一段喜剧,过程中被错下魔药的拉山德转念追海丽娜,并在赫米娅面前撒泼那段,仅次于《无事生非》中克劳狄奥闹婚礼现场。

  莎翁笔下很多剧目里,角色都有着共同性,尤其男性角色,很多人出场信誓旦旦着起誓,爱情不过是迷茫的人在生活里寻觅的苦果,是懦弱的人在苍穹下寻找的庇护之类,但后续,却都沉沦为爱情的囚徒。第一卷中《维洛那二绅士》里的凡伦丁,二卷《无事生非》里的培尼狄克,《爱的徒劳》里的俾隆等人,都是这个路数。中间的转变略显直接,但也饱含戏剧性。不过,如果现实生活中,真的可以如此神奇,我到也想活在莎翁的笔下,看是否有那样的一个姑娘,让我也扭转想法,放下誓言。

  莎翁,一定是个情场高手,虽然暂时只读了两卷作品,但情人之间的情话,书信里的情诗,柔情似水,含情脉脉,恰似春风送暖意,秋韵拂红叶般,字字吐情,句句窝心。佩服得五体投地。但,同时也深感朱生豪先生的文字功底,能将那么美的文字也译的情意温存,韵律得当,还能以古文平仄行诗,更是让人钦佩至极。都是人才。

  继续读莎翁,继续练英文,后续读原著。

  《莎士比亚全集》读后感(四):新的味觉感受 (5)

  这一卷里,只附录了三部话剧作品 ,《亨利四世》上下篇,《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亨利四世中,对个人形象的渲染场景设计了很多,人物形象从中体现的确实更加鲜活,能通过文字很清晰的摸到每个人物真实的样子。但,内容量上对整个故事线的推进似乎并没有起到很大作用,因聚焦场景细节,反倒在全局上有臃肿和赘述的感觉。

  上下篇中,对福斯塔夫的印象最为深刻,虽然这算是个丑角。拖欠借款,欺诈妇孺,口无遮拦,肆意吹嘘,胆小如鼠,好吃懒做,很多恶习的集合体。不管是上篇中他们去劫财失败后的信口雌黄,还是下篇中征兵中的油腻贪婪,很多内容堆积下,把这个形象展现的很丰满。能幻想到,为了骗大家自己多么勇敢战退了诸多对手,而刻意将自己的刀砍出豁口的场面,虽是丑角,但表现的很鲜活。

  亨利五世,这个算是浪子回头的角色,曾经放荡不羁,跟着福斯塔夫等人作恶多端,因战事爆发,悬崖勒马,征战沙场,在四世归西后登基。是个高富帅洗心革面回归正道的成功典范。

  文中还多次提及到异教徒,基督教等,主教还有权征集兵力,大背景应该是在中世纪,思想未开悟,宗教改革前的黑暗时刻吧。

  《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出场人物有点多,慢慢读下来才捋清楚人物间的关系和人物角色。

  这部,简直就是对女性形象的摸黑。

  内容的前2/3,因海伦,一个希腊有夫之妇,又倾情与特洛伊一位高富帅王子,跑到了特洛伊与情人缠绵,而挑起了希腊人和特洛伊人的战争。当然,在那个时候,生活不检点或以卖身为生的女子也并未遭到时代的蔑视或摒弃。

  而这部作品的题目种的两位,克瑞西达自称见到特洛伊罗斯第一眼便动了心,两人建立关系第二天,克瑞西达作为人质被带到希腊大营,结果,当晚又看中了希腊的一个小奶狗,还把特洛伊罗斯送的信物给了人家,介个女人,介个剧情。最狗血的是,这一切都被想来看望克瑞西达的特洛伊罗斯看在了眼里,就有些狗血加虐心。莎翁老爷子流皮了。

  然后,战争不断,死亡不止,特洛伊的战神被希腊人阴害,特洛伊人义愤填膺。

  所以,感悟是,要么找个简单单穿的人低低调调的过活,要么就自己一人独守起身享受生的魅力。

  还有三卷,择时继续。

  《莎士比亚全集》读后感(五):新的味觉感受(6)

  莎翁的作品第六本,内附四部作品,最著名的当然是《罗密欧朱丽叶》。

  写今天的感受时候,心情不佳,带着很大情绪。

  读过这几部作品,对人性的感知和感触更加深刻。

  本就不满这个肮脏无聊的世界,不屑这群无知愚昧的人类,加读了莎翁大爷这本著作后,厌恶感更加深刻了。

  《科里奥兰纳斯》中,男主马歇斯,英勇无畏,骁勇善战,不喜吹嘘炫耀,不愿把持权贵,但在外人眼中这是骄傲的表现,是不屑与众人融合一体的提现,最终,再两位傻缺护民官的教唆下,马歇斯被流放。民众的愚昧和无知在这个过程中彻底尽显,护民官的狡猾和自私也提现的透彻无疑。所以马歇斯被流放后的投敌反杀简直大快人心,只不过,最终他还是没能抵挡住人心冷暖亲情使然,最终放过了那群曾伤害过他的无知群众。可惜,如若我是马歇斯,血洗屠城又何妨,欺骗背叛这样的事和人怎可留他在世逍遥快活。惜哉!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老泰特斯,征战沙场,忠贞对主,无愧于民,膝下爱子爱女,光鲜背后虽也有血痕累累,但至少权势威严均在。但可恨于非善类作祟,泰勒斯的儿子遭遇陷害,女儿被人糟践,自己也痛失手臂,几乎沦为阶下贱民。反杀的设计还是充满的人性的善,对恶人的惩处和愚民的态度还是太过柔和。戏剧终归戏剧。恨哉!

  《罗密欧与朱丽叶》这篇,大家都应该极其熟悉,不做过多赘述了。痛哉!

  《雅典的泰门》泰门,慷慨一生,在自己需要求助时,世人却毫不施善,人性自私自利的恶习提现的淋漓尽致。想到前几天看的文章,善良到底做错了什么,一位40多岁大哥一直捐助山区孩子读书,因为自己重病进了ICU而断了两个月的援助,后来联系上对方后反倒被质问和辱骂:你已经答应了资助我们为什么不给钱?!人类啊,太tm累了。爱也好善也好,哪有真真正正的绝对输出和供给,哪能接受的心安理得理所应当?!尊重是双向的,善也一样。泰门最终自己死在山洞中,不问世事,对事实已经绝望。悲哉!

  有时想想,人啊,真的是肮脏又可鄙。

  三体里形容人类:虫子。是的,我也是虫子中的一只,并没有比别人高贵。但,厌恶还是厌恶。

  我想要的,还是最纯粹最简单的。

  也许悲观,但还是那个观点,坏人太多,世道太差。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莎士比亚全集》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