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你好,安东医生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0-04-30 23:5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你好,安东医生经典读后感有感

  《你好,安东医生》是一本由(日)西村敏雄 文/图著作连环画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3.50,页数:3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你好,安东医生》精选点评

  ●远弟的书。

  ●2018.06 幽默

  ●你好 安东医生 谢谢

  ●狗子一见钟情口气读三遍

  ●247

  ●今天在图书馆偶遇的这本“你好,安东医生”里有一位勤劳有爱的专门给森林里的动物病的医生。有嗓子肿了不能打鸣的大公鸡,也有下巴脱臼的鳄鱼,还有患上了忧郁症山羊,在安东医生这里,他们都得到了及时的救助抚慰,而医生自己则因为太过劳累而倒下了。 这种人与动物之间亲密无间互动真是让人心向往,什么时候现实生活中人类也能像这本书里写道的那样和所有的动物和谐相处,并用我们的所知所学为他们服务呢? 希望这一天不会太遥远

  ●安东医生的妙手回春和蠢萌,拯救了阿红宝的白大褂恐惧症。可是每一个生病小动物的眼泪,或许才是吸引孩子黑洞

  ●很有趣,很有

  ●目前最喜欢的一套,天天讲,讲的我都烦死老,好玩是好玩,画的也有趣,她说安东医生像爷爷,山羊像阿公

  ●推荐指数根据宝宝喜爱程度来定的。虽然我不吃这个画风,架不住娃娃喜欢。

  《你好,安东医生》读后感(一):呆萌代言——安东医生

  呆萌仿佛是一种潮流吧,能套在所有的不能用中文很好表达而又让人印象深刻事物上。但是,不得不说,这本《你好,安东医生》里的形象确实是今年以来最呆萌的医生和动物了,绝对秒杀某星星和某某去哪儿。

  而且,这本绘本讲的都是打针吃药这些让妈妈们最头疼的娃娃闹,怎能让人不爱呢?

  小宝怕医生?怕打针?怕吃药?和TA一起看这本《你好,安东医生》吧,呆萌的医生和动物们,肯定能让宝宝破涕为笑

  《你好,安东医生》读后感(二):能让医院形象变温暖的方法是……

  我们眼里的秋天——秋高气爽天高云淡、金桂香……

  家长眼里的秋天——秋季腹泻高发、小儿感冒多发传染病流行儿科诊所爆满……

  更要命的是,孩子们超级不喜欢看病,每次去医院都会哭天抢地鸡飞狗跳。

  《你好,安东医生》就是来解决这个世纪难题的。

  这部绘本在国内名气不大,却是日本幼儿园必读书目,全日本的小孩儿都读过。

  在这本书里,病号都是动物。鳄下巴脱臼,老虎害怕打针,公鸡喊哑嗓子……

  医院,一下变成了一个温暖又好玩的地方

  孩子看了哈哈大笑成功降低了对医院的恐惧

  其实,孩子们不是害怕看医生,而是对医院不够了解

  强烈未知感,让他们陷入恐惧。

  通过阅读绘本,让孩子了解医院、了解世界,他们幼小灵就会充满安全感。

  安全感,才是根治孩子哭闹的良药。

  《你好,安东医生》读后感(三):孩子害怕打针、吃药,《你好,安东医生》来帮忙

  文/鱼丰徐徐

  孩子生病是大人最头疼的事情,特别是不得已要打针、吃药,更是麻烦。光说生理上的疼痛就让孩子受不了了,更别提孩子心理上的恐惧了。

  我至今还记得,我孩子8个月时,高烧不退,上吐下泻,不得已去医院。医院要抽血化验。当时,孩子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两个护士,外加我们两个大人,才摁住他。

  当时,他一边撕心裂肺地哭着,一边用求助的小眼神看着我。而且除了心疼和无奈,根本无能为力。

  最郁闷的是,戳针的护士,还是个新手,戳了好几次,才找到地方。看着孩子无辜被多扎几次,疼的我,眼泪唰唰地跟着流了下来。为此,我还差点和护士吵起来。

  后来,孩子大一点后,再去医院,一看到穿大褂的就哭着要走。当他会自己会走时,看到后还会扭头就跑,一边跑还一边喊:妈妈快回家,妈妈快回家……

  所以,带孩子去医院,打针、吃药,一直是我比较头疼的事情。有次,无意接触到这本《你好,安东医生》,孩子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而且,孩子还慢慢接受了生病看医生这件事了。

  这时,我才发现原来,带孩子去看医生并不是一件难事。之前,之所以没成功,是因为我没有做好孩子的心理建设,没有提前引导孩子。

  而且当孩子慢慢长大,对害怕的认知度越高,他们就会越抵触恐惧。很多时候,如果我们单纯用语言来讲道理的话,孩子是很难听进去的。因此,提前用绘本中的故事来引导孩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你好,安东医生》是日本作家西村敏熊创作的。他本人毕业于东京造型大学美学设计专业,擅长用幽默的故事来抓住孩子的心。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你好,安东医生》有什么不同之处吧。

一、趣味的故事,让孩子不再害怕看医生

  安东医生是给小动物看病的医生。他大大的脑袋,一副呆萌的样子,一下子就能吸引到孩子的注意。

安东医生每天都很忙,有很多小动物会来看病。这些小动物的病因也是各种各样,如公鸡来看病,是因为嗓子喊哑了、老虎发烧是因为睡觉露着肚皮了、鳄鱼来看病是因为哈欠打得太大了,导致下巴脱臼了、野牛不洗头,导致头太痒等等。

  这些原因看似稀奇古怪,实际上还和小朋友的日常生活很接近,所以特别能吸引小朋友的兴趣。

  类似这样的趣味故事还有很多。比如,蛇腰疼、大象的鼻子解不开了、臭鼬的屁臭臭的等等

  另外,动物的对话,也非常有趣。

  比如,公鸡一出场是“咚咚咚”的敲门声,发愁的声音是“咯咯咯”,嗓子看好后,是“咯咯咯”地唱着歌儿,回家去了。

  大老虎一进门愁眉苦脸,医生给他打针时,他怕得头上直冒汗。最后病好,它还和安东医生做鬼脸。这样一幅可爱的样子,完全和平时凶猛的形象不同,让孩子突然喜欢上了这个大老虎。

  再比如,大鳄鱼下巴脱臼时,安东医生是用绳子伸到鳄鱼的鼻孔里,通过打喷嚏的方式把他治好了。这段不仅引得孩子哈哈大笑,还让孩子懂得,看医生并不是都要打针、吃药的。这样,医生帮忙检查身体时,他们就不会再害怕了。

  二、在故事中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因为每个小动物生病的情况各不相同,所以孩子就会特别专注,会期待下一个小动物是谁,还会猜测它们生病的原因。

  在《你好,安东医生:出诊记》里,也是同样能引起小朋友的关注。

  安东医生因为收到山羊的来信,说身体不舒服。所以,他要急冲冲地赶去山羊家出诊。

  一路上,安东医生飞快地骑着自行车,一会出现“哐当、哐当”的声音,让孩子很好奇,会是谁呢?

  然后,孩子会不自觉地去帮忙寻找。画面上是好多树木和大石头,这时候孩子就得全神贯注才能发现。原来一块大石头后面,趴着一个小乌龟呢。小乌龟腿受伤了,安东医生赶忙拿出药帮它消炎。

  之后,安东医生又继续赶路,一会又传来“哐当、哐当”的声音,是谁呢?茂密的树林里,除了绿色的树叶,啥也没有啊。

  这个时候,小朋友就得慢慢、仔细地一片一片树叶搜索了。原来,一片树叶上躲着一个变色龙呢。变色龙因为会变颜色,身体和树叶一样也是绿色,所以很难被发现。这其实也在考验小朋友的专注力。

  接着,安东医生又遇到屁股疼的猴子,它同样需要小朋友耐心寻找才能发现。因为小猴子的身体的颜色是咖啡色,和树干的颜色差不多。

  安东医生一路飞奔去山羊家的路上,也是小朋友一路寻找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感受到找到结果后的乐趣。

  还让他们和医生一起寻找的过程,不知不觉做起了朋友,从而拉近孩子和医生的距离,减少对医生的恐惧。

  三、通过故事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当孩子看到公鸡因为和乌鸦比赛,声音过大,导致嗓子喊哑了后,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平时说话不能大喊大叫。这样,既有礼貌,还能保护自己的嗓子。

  家长还可以通过老虎发烧是因为露着肚皮,引导小朋友睡觉要盖被子、野牛头痒,是因为经常不洗头,引导小朋友要勤洗头等等,这些都是教小朋友自己保护自己的方法。

  另外,在故事的最后,安东医生也突然晕倒了。后来,经过狸子医生检查,原来安东医生早上没吃早饭,就开始工作。

  这个细节,其实也在提醒小朋友每天吃早饭对身体好。同时,家长也可以引导孩子,只有保护自己,有好身体,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才能更好的为别人服务。

  《你好,安东医生》就是这样一本既有趣,又好玩,还能涨知识的绘本。通过这些故事的学习不仅让孩子不再害怕医生,还能锻炼孩子的专注力,意识到保护自己的重要性。

  《你好,安东医生》读后感(四):孩子听说要去打针就大哭?你需要这套关于医生的绘本

  橙子平时娇滴滴的,日常口头禅是“我要扮公主,我要做仙女”,但是我意外地发现,她对于去医院看病、打针这件事情完全没有害怕的感觉。

  第一次是今年7月,她感染肺炎,在医院挂水一周。她从看医生、做皮试、抽手指血、挂吊水,全程都没有哭。

  抽手指血的时候,排在我们前面的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用尽全身力气在挣扎嚎哭,要他妈妈按住全身,护士才能顺利抽手指血。

  橙子看着小哥哥的样子,完全被吓住了,可是轮到她的时候,她一声都没哼,护士小姐都忍不住表扬了才三岁半的她。

  第二次是十一长假前带她去打疫苗,因为流感疫苗一直很紧俏,我们去的那天刚好有,就决定让她一次打两针疫苗(流脑+流感)。

  她在得知要打疫苗的时候虽然不是很开心,嘴里碎碎念,但是在排队和抱上打针台的时候,她都很镇定,直到第一针扎到肌肉有点痛,才哭起来。我告诉她还有第二针的时候,也没有反抗,哭着转过身继续打。然后,抱出注射室就没哭了。

  走出孩子们哭得“鬼哭狼嚎”“撕心裂肺”的疫苗注射室,我给橙子点了个大大的赞,答应她回家吃冰激凌。

  是因为她是个天使宝宝吗?并不是。她从小到大,夜奶、断奶、上幼儿园,能遇到的问题我家都是反应最激烈的那种。

  她不怕打针,是因为她知道看病、打针是怎么回事。她知道那是为了治病,为了让身体更健康,要配合医生。

  因为了解,所以没有畏惧,而这一切都归功于这一套绘本《你好,安东医生》。

生病必须看医生

  安东医生开了一家动物医院,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来看病。公鸡嗓子不舒服来看病,老虎肚子疼来看病,鳄鱼的下巴掉了来看病。

  这些动物们进来之前都感觉很不舒服,但是公鸡喝了安东医生开的药水后,嗓子又变得清亮了;老虎打完针以后,很快就退烧了;安东医生给鳄鱼治疗一下,鳄鱼的下巴也好了。

  绘作者西村敏雄用呆萌的动物们的表现,直接明了地告诉看绘本的孩子们:你看,有病了就要看医生,吃药打针能够让病治好。

  父母们总觉得孩子总是胡搅蛮缠、无理取闹,其实这是因为孩子没有明白其中的因果关系。

  他们只觉得打针疼、吃药苦,为了避免疼和苦,所以他们拼命抗拒。但是如果他们了解到,发烧难受—打针退烧—身体舒服,这样一套演变过程,他们自然就不会抗拒打针和吃药了。

  但父母用嘴巴说往往没有什么效果,因为孩子知道,父母说这些话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顺从地吃药和打针。

  这些话在孩子听来,是说服、是威逼、是强迫。

  只有当孩子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到不舒服的孩子,通过吃药打针感觉舒服了,他们才知道:“哦,原来是这样。”而这,正是绘本的作用。

  绘本给孩子提供了一个了解事情因果关系的契机,因为它并不会让孩子马上去做什么事情,而是通过画面呈现出的内容,让孩子有机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

和谐美好的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现在成为了一个社会话题,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医生不知道什么时候和病人形成了不信任的、对立的关系。在这一套绘本中,我们能感受到安东医生和动物们和谐美好的医患关系。

  在第一本《你好,安东医生》中,安东医生因为还在床上的时候,就被公鸡拖起来治病,一直没来得及吃早餐,在给山羊治病的时候,安东医生饿晕过去了。

  小动物们七手八脚地来帮忙,狸子自告奋勇用听诊器模仿安东医生治疗,它错误地将听诊器放到了安东医生的肚子上,意外地听到了安东医生的肚子咕噜噜地叫。

  小动物们一起给安东医生准备了丰盛的早餐,还送了他一大筐水果蔬菜,以及一封感谢信。

  在第二本《你好,安东医生:出诊记》中,安东医生收到了山羊的信,让他去山羊家。安东医生以为是山羊生病了,带上医药箱,结果是动物们给安东医生准备了一个生日派对。

  医生救治病人,病人关心医生。这样互帮互助的美好画面,是给我们的孩子的心灵上种上一颗善良的种子。所以父母们不要再用医生来恐吓孩子了,“再不听话,医生就要来给你打针了”“总是吃冰激凌,就要去吃药打针了”

  这样的话起到过效果吗?很少吧!但是却让孩子潜意识里觉得:医生是个坏人,是个阻止我吃冰激凌的坏人。这样以后,又怎能让孩子再信任医生、不恐惧看病、不抗拒打针吃药呢?

  今年,安东医生系列又出了第三本——《你好,安东医生:宝宝出生了》,我第一时间给橙子买了回来。

  我一直觉得,我们要教给孩子正确的知识,而不是无厘头的忽悠。

  橙子很小的时候就读过幼儿科普书,知道她是受精卵长大的。就连我生理期,孩子闯入厕所(当过妈的都懂,上个厕所也不得安宁…),问我为什么会出血,我也会告诉她,这是正常的,妈妈每个月都会,等她长到13岁以后也会。

  正确的知识,能够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正常现象,不会有不必要的联想和恐惧。有多少孩子因为听到妈妈说自己是小河里漂来的、垃圾箱捡来的而充满了恐惧和不安呢?大人们哈哈一笑就过去了,但是留在孩子心里的,是想起来就会失去妈妈的惊慌。

  《宝宝出生了》这本书中,安东医生说:“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吸收营养,一点儿一点儿长大,才会出生哟。”再配上猪妈妈肚子里有只小猪的图片,孩子们自然而然就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了。

  这本书的奇妙之处还不止在这里,因为要知道这个知识,一般的幼儿科普书就能做到。这本书的奇妙之处在于:

让孩子知道他是在众人的爱和期待中出生的

  猪妈妈回家的路上,接受到了各种动物们的恭喜。回到家以后,猪爸爸和猪妈妈感到特别幸福,他们为即将出生的小宝宝准备了各种衣物。

  森林里的其他动物们还用行动表示了期待:山羊送来了水果、鳄鱼送来了小熊娃娃。

  大家都很期待小宝宝的出生。

  在爱和期待中来到这个世界上,是最幸福的事情了,这是孩子一生安全感的起源。

  我们常常能发现,有些孩子的自我评价很低,他们总认为成功是源于运气,而不是自己的能力;他们总觉得别人对自己好是别人善良,而不是自己足够优秀,值得拥有好的友情和爱情。这都是因为,他们一直都没有生活在爱和期待中。

  我们常说要富养孩子,什么才是真正的富养?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被父母无条件地爱着,才是真正的富养。

  想让孩子不害怕医生?快来给孩子介绍一下呆萌的安东医生吧。

  《你好,安东医生》读后感(五):孩子怕打针、怕吃药、怕上医院?一套绘本帮你解决这些问题

  相信每个家长,都曾经为带孩子上医院的问题而头疼过。

  比如我家闺女,平日里就是个假小子,天不怕地不怕,但一到了医院,就秒怂。

  幼儿园入学体检,要求抽血,我们带闺女去了医院,还没开始抽呢,闺女看到护士手中的针筒,就先开始嚎啕大哭了。

  等到正式开始抽血时,闺女更是在打针台上拼命挣扎,扭得跟条泥鳅一样。我和孩子爸爸,以及孩子奶奶,再加上一个帮忙的护士,四个大人一起上,才勉强控制住了这个小家伙。

  除了害怕打针之外,还害怕吃药,国庆期间闺女有点咳嗽,我们就想着做个雾化。结果闺女哭得撕心裂肺,感觉我们在喂她毒药似的。

  我心里想着,总这么着也不是个事啊,有什么办法能让孩子不再害怕打针、害怕吃药呢?

  想起之前闺女不爱刷牙,又害怕牙医,看了一本绘本之后,肯让我们刷牙了,还主动提出要去看牙医。

  绘本的效果竟然这么好,那孩子怕打针、怕抽血的问题,是不是也可以用看绘本解决呢?

  《你好,安东医生》,就是这样一套能让孩子不再害怕医生、害怕医院的神奇绘本。

让孩子知道生病了该怎么办

  安东医生是给动物看病的医生,开了一家动物医院,每天都会有许多小动物来这儿看病。

  大公鸡和乌鸦比赛谁的嗓门大,结果把自己的嗓子给喊坏了,只能来向安东医生求助。

  吃了安东医生配的药水之后,大公鸡的嗓子恢复了清亮,又可以喊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起床了。

  大老虎晚上睡觉的时候没盖被子,露着肚皮睡了一整晚,结果第二天发烧了。

  安东医生给大老虎打了退烧针,告诉大老虎很快就会退烧了,大老虎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鳄鱼哈欠打得太大,导致下巴脱臼,回不去了。

  安东医生拿了根细绳,轻轻伸进鳄鱼的鼻孔,鳄鱼打了个大大的喷嚏,下巴顺利合上,手舞足蹈地回去了。

  孩子们之所以怕上医院,家长其实要负一定的责任。

  仔细想想,我们去过许多次医院,已经对医院很熟悉了。但对孩子来说,却可以说是突然被家长带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见到了好多陌生人。然后,还要被医生拿粗粗的针管抽血,或是打针。

  陌生环境导致的恐惧心理,打针带来的疼痛,再加上在那种情况下,家长基本上没时间向孩子解释医生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孩子不知道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被种种情绪裹挟,自然就只能嚎啕大哭了。

  而这套绘本则告诉我们,每个人是怎么生病的,以及生病之后,医生是如何处置的。

  比如说,在外面睡觉不盖被子就会导致发烧,而医生给你打针,则能帮你好得更快。

  再比如说,嗓子不舒服了要吃药,药虽然苦,但是却对你的病情有好处。

  不得不说绘本还是挺有效果的,带孩子看了这套绘本后,我们在喂药前告诉孩子,接下来我们要吃药了,药会有一点苦,但是吃了之后你的病就会好得更快。

  于是孩子躺在我怀里,紧紧闭着眼睛,乖乖把药给吃了。虽然还是会在吃完药之后,含着眼泪抱怨药太苦了,但再也没有像之前那样,哭得撕心裂肺了。

  孩子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懂事,把他们当成和我们平等的人,跟他们讲道理,在做事前花点时间与他们沟通,相信他们一定会给你一个惊喜。

培养孩子感恩的心

  模仿是儿童心理的一大特点,在孩子的生活和游戏中,每时每刻都能观察到模仿。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儿童社会行为的习得主要是通过观察、模仿他人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来完成的。

  因此,带孩子读绘本,让孩子了解绘本中的人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孩子的方式。

  这套绘本的第一册,《你好,安东医生》中,安东医生为动物们看了一天病,从早忙到晚,连饭都顾不上吃,结果饿晕过去了。

  小动物们并没有丢下安东医生不管,而是把自己从森林里采摘的蔬菜和水果都搬到医院里来,一起做饭给医生吃。

  这套绘本的第二册,《你好,安东医生:出诊记》里,安东医生接到了山羊寄来的信,请自己去他家。安东医生以为山羊生病了,骑着自行车急急忙忙的就上路了。

  到了目的地之后才知道,原来大家给他准备了一个生日party,一起给忙得把自己生日都给忘了的安东医生过生日呢。

  两个简简单单的小故事,轻轻松松就能让孩子学会感恩,知道要回报身边那些,一直为我们默默付出的人。

绘本中那些有趣的细节

  这套绘本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小细节。

  《你好,安东医生》中,嗓子不舒服的大公鸡,一大早就来找安东医生。

  当我们把视线移到画面的左下角时,闹钟显示时间是早上六点。

  看来大公鸡真的来得挺早呀。

  公鸡嗓子不舒服,说不出话,绘本上的字越来越小。

  当吃了安东医生配的药水后,嗓子好了,字也越来越大了。

  山羊来找医生看病时,我们可以看到医生房间的桌子上,整整齐齐摆放着医药箱、书籍、药水、镊子等工具。

  是个爱整洁的医生没错了。

  安东医生忙了一天,到晚上六点才吃上饭,真的是很辛苦了。

  也难怪小动物们这么喜欢安东医生呢,还给医生送了满满一篮水果。

  《你好,安东医生:出诊记》里,安东医生在路上碰到了一只乌龟。乌龟在和兔子赛跑时,不小心扭伤了腿。

  看到兔子用手比的“耶”了吗?

  这兔子也是real淘气了。

  再来看看这幅图,图中藏着一只小动物,你能找到吗?

  书封也是暗藏玄机,《你好,安东医生:出诊记》的书封中,护封前衬是安东医生和一辆自行车。

  后勒口上是一顶帽子。

  护封后衬上,安东医生戴着帽子,在小动物的包围下,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这中间发生了什么,就等大家自己去发现啦。

关于作者

  这么可爱的绘本,是出自谁手呢?

  从安东医生的形象,以及书中多次出现的“请多保重”这句话,不难猜出,作者是个日本人。

  这套绘本的作者是日本的西村敏雄,1964年出生于日本爱知县,东京造型大学美术设计科毕业。曾从事室内装潢和纺织品设计等工作,之后开始绘本创作。2001年获得日本第一届童画大奖最优秀奖。

  绘本作品有《你好,安东医生》、《巴鲁巴鲁先生》、《森林里的露天浴》、《小偷逃跑大作战》、《红薯红薯挖呀挖》等。

  西村敏雄擅长以幽默的画风和故事抓住孩子们的心,从这套绘本中,也确实能看出这一点。不管是多么奇怪的患者,多么难治的病症,安东医生总能找到办法解决。治疗后和患者一起欢笑,非常开心。

  读这套书的过程中,闺女一直在笑个不停,读完后,对医院、医生、打针、吃药,有了更多了解,喂她吃药时,也比以前轻松多了。

  如果你家里也有同款怕医生的宝宝,就带她一起看看这套绘本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你好,安东医生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