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在重读《傲慢与偏见》,有个有趣的发现:这本书中,清醒而理智的女子,除了女主角伊丽莎白,还应该把夏洛特·卢卡斯算上——就是那个嫁给了伊丽莎白的堂哥、呆板无聊牧师的柯林斯的那个女孩。
她的聪明体现在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能够非常迅速地抓住机会。
夏洛特是个乡绅的女儿,父亲有御赐的爵士称号,但是也并非大富大贵之家,她很清楚自己的出身;同时,她长得不算多美,也没有特别搞的天赋,充其量是个很普通的女生。
她追求的不是爱情,也不是浪漫,相反,她特别清楚自己要什么,“我不是个浪漫主义者,从来不是那种人。我只要求能有一个舒适的家。”——所以她认为嫁给柯林斯先生是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的。
及至结婚之后,她会用委婉、激励的方式,让乏味无聊的柯林斯多在花园里做做园艺,她可以享受清净,说到底,真是一个聪明而睿智的女子啊。
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做出自己的选择后又从来不会委屈自己,这何尝不是我们该学习的呢?
2
以前有句话是什么“吃亏是福”,还有好多时候,若是你想做自己的选择或者是事情,总是会有人说“你怎么总是想着你自己,也该为为家人/父母/别人考虑啊”,然后呢?
然后很多人心不甘情不愿,做了违心的选择,勉勉强强,遮遮掩掩,到最后各种委屈、抱怨、憋屈,天长日久,都成了缩小版的祥林嫂,日子过得顺遂倒好,若是稍微有点不如意,就要哭天喊地,觉得全世界都对不起自己。
多少女孩子,稍微年龄大一点,就要被家里各种威逼利诱,催着结婚,若是不结婚就是不孝顺,若是不结婚,就是“不想让父母抬头做人”,若是不结婚……总之,她们根本没有机会去选择,若是想做一个好女儿、好孩子,只能委屈自己依顺别人。
然而,这只是开始。
很多人于是就相亲,结婚,生子,然后变成普通妇人,满腹怨恨,觉得没有机会追求幸福,以至于一辈子都各种不顺心,一点点在别人和自己的帮助下,变成祥林嫂。
我认识两三个特别勇敢的女孩子,都是在家人逼婚逼到就差绑起来抓回去结婚的程度时,也能淡定从容地说“不”。一直待到遇到喜欢的人,碰到想要结婚的人,才肯罢休,父母的眼里她们是“自私”,但是这又何尝不是在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呢?
3
一辈子真的很长。
先用前面的二十多年去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能做什么,喜欢什么,想要什么;
然后再做出自己想要的选择。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和勇气,若是你尚且有机会去做,就一定不要错过。
亲爱的,我永远不希望你委屈自己。
若是你缴械投降,匆忙地随着大流去做了别人想让你做的事情,成为别人想让你成为的人,总有一天,你走在街头,迎风前行,会忽然悲从中来,眼角湿润,总觉得好像潦草地交代了自己的青春,却又不知道该从哪里追悔。
人生没有所谓对错,该争取的是做出自己真正想要的选择——伊丽莎白选择的事情,所以兜兜转转还是跟达西先生在一起;夏洛特想要的是安稳的家庭,所以嫁给柯林斯也是心甘情愿。
各得其所,有何不可?
重要的是,别小看自己,也别委屈自己。
柯林斯先生第一个求婚对象曾经是伊丽莎白,若是在母亲的威逼之下,伊丽莎白真的嫁给了柯林斯,那么,她的一生该有多悲催?
就像很多感慨着“我早知道就不嫁给你”的女人,一模一样。
—END—
*作者:小木头。写作者,小确幸收集者。出版有《你不必活在别人的期待里》等,微博“小木头的美丽人生”。没错,你可以点关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