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跟你走+别想欺负我》是一本由[德] 伊丽莎白·崔勒 / [德] 达柯玛尔·盖斯勒著作,地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发现自己的优点、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才能真正勇敢、不惧霸凌。
●跟女儿一起读的
●最后像坏人的竟然是哥哥 (一开始以为是因为幼儿园的事新出来的,一看是14年出版的)
● 坏人拐骗孩子常用招术: 1.权威诱惑法。即拐骗者能叫出小孩的名字,然后告诉孩子说,受爸爸或妈妈委托,前来带孩子回家。这类“权威诱惑”通过骗取孩子的信任感而诱骗孩子。 2.物资利诱法。比如说:“小朋友,在我的车里面有一个礼物给你。想知道是什么吗,跟我到车里看看吧。”这种方法是诱发孩子的好奇心达到拐骗孩子的目的。 3.带路引路法。即利用孩子善良、乐于助人的品格,引诱孩子。例如,“小朋友,你知道去酒店的路怎么走吗?你能不能带我去啊?” 家长防范措施: 1. 家长要通过事例分析、游戏和情景模拟问题的方法,强化孩子掌握有关防范拐骗的自我保护方法。 2. 故事中的璐璐在思考:她睡觉打呼吗?其实是自己在推理
●为什么每个幼儿园都有欺负别人的坏蛋,想起我的幼儿园,在校园霸凌和老师的漠然里度过的最阴暗的时光,一直到现在都无法走出来。希望我的女儿不要经历这样的阴暗与绝望。
●两本都非常棒!《我不跟你走》里无论你是谁,我有没有见过你,但不是爸爸妈妈认可的不经过同意就可以跟着走的人就不能随便跟着走。
●很适合小朋友阅读的图书
《我不跟你走+别想欺负我》读后感(一):值得一看,画风很简洁
道理都是非常简单的,但这种绘本的方式孩子就是更容易理解一些。或者说,某一些孩子的心理特点,被呈现出来了。所以看到某些内容,大人会觉得很奇怪,怎么讲这个没什么关联的东西,可是孩子的注意力却一下子就被吸引了。
《我不跟你走+别想欺负我》读后感(二):简直是针对中国现在的学校环境特意写的
立意新颖,《别想欺负我》教会孩子面对霸陵时该怎么做。现在学校教育这方面教育严重不足,不仅仅孩子不知道怎么办连教育工作者本身都对孩子间的欺凌都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所以这本书很好的教会孩子以孩子的视角用孩子的手段去勇敢的面对欺凌。《我不跟你走》这本书图文生动的告诉小朋友们和家人走失时应该怎么做,代入感极强,而且可以变换角色让小朋友自编自导成情景剧。
《我不跟你走+别想欺负我》读后感(三):绘本故事:我不跟你走(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可以保护孩子)
⏏点击,收听故事
朗读者=小狼妈
音乐=坂本昌一郎 - 静かな夜に、君と話そう
《我不跟你走+别想欺负我》读后感(四):如果你的孩子受到欺负了怎么办?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家里有女孩子的家庭,怕将来女孩受欺负,都要求女孩子厉害一点。幼儿园里厉害的孩子变成女孩子。以前我担心小朋友长大了跟别人打架,现在我完全不用那么担心,我现在担心的是,他会不会受欺负?为什么我会这么想呢,因为我真的见过,4岁的女孩,就因为座位打了旁边小男孩一个巴掌。这个时候如果你是家长,你会要求孩子打回去吗?
有时候的校园欺凌,真的不是你想的那样,不是所有的校园欺凌都是往眼睛里塞纸片,也不是孩子被殴打,而是长久的地位不平等。
大人的世界里,要内心强大,家长们害怕孩子受欺负,怎么办呢?
练习跆拳道?身强体壮总不会错的?
家长去多找老师沟通?让那些调皮的孩子距离自己的孩子远点?
让孩子学习打回去?别人欺负你,你就要以眼还眼?
我来讲两个小例子,第一件,同事的女儿,小玩意儿被同学拿走了,她妈妈很生气,问她你为什么要让别人拿你的东西呢?你自己的东西怎么不看住呢,孩子回答,那我也不能硬抢回来啊? 第二件,我小时候特别好的朋友,我喜欢她的一个储蓄罐,硬要过来,那里面还有钱呢,我跟她不见外,我就硬要过来了。 很多年后,我们依然是好朋友,我没有再要过别人的东西,那样是不对的,当年的那个行为并没有让我成为一个嚣张跋扈的人,也没有让她成为一个软弱的人。
无论是施暴的孩子的家长,还是被欺凌的孩子家长,在这个事件中,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三观远比他教他一些条件反射的行为相比要重要的多。不是他打你一拳,你马上打回去就是对的,明知对方比你强大,逞强是没有用的。
所以才有了绘本这种东西,让孩子知道发生了什么,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我不跟你走+别想欺负我》读后感(五):我不认识你,不跟你走!
在孩子的眼里认识和熟悉到底是怎样界定的,当爸爸妈妈都不在时,可以跟着谁走? 这让我想起了在一年前发生在上海的真实事件,奶奶在小区花园里遛娃时,经常有个阿姨过来逗小孙子,渐渐的大家熟络起来。 有一天奶奶有急事出去,于是拜托阿姨帮忙看半小时孩子,结果阿姨把孩子抱走了。 还好上海警方给力,根据天眼很快找到了孩子! 否则三个家庭将一生不得安宁! 对于爷爷奶奶来说,尚且很难辨别熟悉与认识,更何况对于孩子呢? 那我们要怎么办呢? 绘本帮帮忙! 《我不跟你走!》中,爸爸妈妈写给露露一个清单,可以跟谁走,能够走到哪里,这样孩子就不会迷惑啦。  我们可以学习起来哦! 在小朋友的世界里是如何界定认识与不认识界限呢? 对于刚上幼儿园我们一定要给孩子设定这样一个清单,哪些人是我可以跟着走的?哪些人是我可以跟着回家睡觉的,哪些人只有在爸爸妈妈都在的前提下,我才能跟他在一起玩,甚至有些人我还要装作不认识呢。 就像绘本里的露露是一样的,妈妈给她设定了一个清单,只可以跟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姑和哥哥一起走。  其他人,即使你知道他家的小狗叫什么名字,即使每天跟她见面,你依然不可以跟他走。 当然也有的叔叔会因此而生气,我明明好意给你撑把伞,你却躲得我远远的,也许这个叔叔没有孩子,也许这个叔叔真的好心却忘记了界限感。 孩子的安全远比对方的舒适感重要,所以即使对方是生气了,也要坚持,“我就是不跟你走。” 你有曾在家里跟孩子探讨过这样的话题吗? 如果有一天你真的要下班晚了需要委托别人去接,你会委托谁呢?这样的边界到底应该怎样跟孩子设定呢? 请你也给孩子留个小清单,告诉他谁是绝对绝对可以信任的,而有些人必须要在你的眼前和相处才可以。 孩子的安全一旦发生问题,那相对是一个家庭甚至是三个家庭毁灭性的打击,如何避免这样的事物,我们要让孩子,让家长,让爷爷奶奶看到这样的风险。 所以我总是三令五申的跟爷爷奶奶说,不要将孩子交给别人,哪怕你天天见面的朋友也不行。 孩子的安全大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