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斜阳 人间失格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03-26 23:2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斜阳 人间失格读后感摘抄

  《斜阳 人间失格》是一本由[日]太宰治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264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17-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斜阳 人间失格精选点评

  ●2019.11.25~2020.01.04

  ●我依然是,理智上觉得太宰很好,但情感上没办法上他。大名鼎鼎的《人间失格》,第一和第二手札都很有同感,但从第三手札开始就不太能理解了x《斜阳》也是,可以用理智欣赏,却无法把感情投入进去的感觉

  ●可能文化年代差异关系,不太明白作者表达的是什么,只觉得是个悲伤悲剧

  ●拖拖拉拉居然读了整一个月... / 描写细腻到直击心灵 感觉斜阳比人间失格写得好 / 人啊 就是不该想得太多 想的太细 总归来说还是太闲了

  ●因为封面设计毅然决然买了这一本,封面太漂亮了。先看的斜阳,有几处还以为是自己写的日志呢,只是人家在很多年就写出来了。最惨的并不是看透人间失格,而是明事理却还要活下去,真的太惨了

  ●更喜欢《斜阳》。

  ●开篇是对作者的见解,应该对后续阅读会有帮助。前半本是《斜阳》,也是一篇代表作,可是我看了过半仍未进入书中的情节。《人间失格》一文全部看完,如果我说我除了看到一个脱离社会关系人物外并没有很强烈悲观感觉,是不是很冷血

  ●原来绝望处是看不到希望的。

  ●“所谓世人,不过就是啊”

  ●这一次读是为了《斜阳》。明明那么丑陋,那么敏感懦弱,我却偏偏将他们看作是高贵的人。

  《斜阳 人间失格》读后感(一):一切,终将过去

  翻看一下太宰治的照片,你会发现,正如他书中所说,他的少年成年,看上去,竟然是2个人

  人,在成长过程中,如果不愿意抛下原有简单直率纯真直面社会,难免会被现实伤害鲜血淋淋;但是,如果天天都带着厚重面具,世故地处事,又难免会沉重地让自己都觉得压抑内心自洽,自我调节实在重要了。长大是件不容易的事,既要有看透世事世故处理问题手段;也要有给自己保留纯真地空间,在那里你可以不带面具,自由自在活着

  《斜阳 人间失格》读后感(二):“下,我想要低下身合掌祈祷

  老板娘最后对阿叶的评价是:“就算喝了酒,他也是个天神一样大好人。”

  不就是太宰治对自己身后评价的期许吗?

  阿叶最让我心软的一刻,是他在静子公寓门外,听到母女俩关于小白天真对话,“一生中只要有一次能让我感受到这种幸福就好!”

  “当下,我想要低下身合掌祈祷。”

  叶藏是个糟糕透顶的人,“失去做人资格”,对吗?看书的时候,多少也有“人要是变成这样就不行了”的想法吧。

  最初作为仍能感受幸福,没有铸下大错的人,无论如何也无法相信阿叶的心境的。

  不知道该怎么打分,看书的时候其实代入感不强。结合太宰治的生平才有一点点理解的感觉,但是不完全懂。

  所以还不能打分,五星先放着,也许什么时候懂了再来吧。

  他不是坏人,他只是太不幸了。

  另外,这一版封面很不错,质感也好。

  《斜阳 人间失格》读后感(三):《斜阳》

  这本书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把它读完,不是因为书不好,真的是时间太少,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觉一直都是丧的……但或许我的人生没有那么的丧,在读的时候我的情绪没有非常的难过……但其中有几个点我还是很动容的

  听说,喜欢夏天开的花的人会在夏天死,所以我以为自己今年夏天应该就会死了,结果没想到直治却回来了,所以才多活到了秋天……

  我从阿佐谷搭上往立川的省线,在荻洼,西荻洼的南站台下了车,一面吹着刺骨寒风,一面倒处乱逛,发现交通警察后,问了千岛的位置,然后按照警察说的方向,一个人踽踽独行在万簇俱寂地深夜里……

  《斜阳 人间失格》读后感(四):斜阳下余晖

  斜阳讲述了二战后贵族族走向没落的故事,随着主人公和子父亲的离世,原本享受贵族生活的和子一家缺少生活来源,不得不搬离西片町前往伊豆,和子的母亲一如既往的平和与处事不惊,一直到生病离世,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高贵的气质,也被和子笑称“母亲莫非是最后一位真正的贵妇人”;和子的弟弟直治此前当兵下落不明,后回到伊豆与姐姐、母亲一起生活,一直被毒瘾困扰,经常当掉家里的物品,前往东京找朋友上原喝酒寻欢,融入普通人的生活,却始终被嘲笑其公子哥秉性,其自身内心也深深被贵族身份枷锁束缚,在其写给姐姐的遗书上将其内心的挣扎与痛苦,以及对生死的看法“人类也应该与拥有生存的自由一样,拥有随时想死就死的权利才对”做了详细的诉说,母亲的死使他在这世上最后的牵挂消散,最后走向了自我灭亡的归途;本文第一叙述者和子选择了与命运反抗,从被丈夫怀疑出轨而离婚到跟随母亲平淡无奇的生活,再到离开伊豆追逐自己的情人,和子呐喊“人应当为爱与革命而活”,她确实也遵循自己的内心,抛却道德枷锁,怀上上原的孩子并决定为此而活,为凄凉余后的生活注入一丝丝的光亮。 本文情感细腻,以女性的视角叙事,代入感十分强烈,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会给人作者就是女性的感觉,全文虽然故事情节简单,但是文字里的那种凄凉感觉力透字背,生活的颓丧处处可见。母亲最后自娱自乐式的生活,更像是一种自我安慰和自我调侃;直治自我麻醉式的生活可以理解为精神世界的彻底崩塌,贵族光环一直缠绕着他的一生;而和子有一种向死而生的勇气,她抛开一切,努力寻求活下去的理由,最终选择留在人间,这也是透过小说看到的希望与光亮,“所谓的幸福感,是原本坠落到痛苦的深渊,却突然发现如砂金般闪着微弱的光源。”

  《斜阳 人间失格》读后感(五):不过是一场时代与性格夹击下的腐烂破败

  开宗明义——

  我认为,看任何一部作品,都不能脱离其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家庭背景、作者性格,太宰治的作品,尤其如此。

  太宰治的作品,尤其是最为著名的《人间失格》已经出版了几十年,到现在也已经有了无数个版本,看过的人至少也有数以百万计,于是,对它和它的作者的评价已经相当之多。在别人已经评论了很多很多次之后,作为一个后来者的书评人,我该如何下笔呢?

  《斜阳》《人间失格》这两部作品都完成于日本战败之后,《二十世纪旗手》则完成于一九三六年,当时也是日本已经开始侵略中国,并准备开始全面侵华。

  这本书是《人间失格》和《斜阳》的合集本,所以,写作背景可以定位在日本二战战败之后。

  从本书最后附录的《太宰治生平年谱》中,可以看到,太宰治出身于贵族阶层,后来家道中落——这在他的《人间失格》《二十世纪旗手》中都以不同的方式提到过——这大概是自传体小说不可避免的吧,生活落差,由富转贫,对他的心理应该有较大的影响。这方面,与《红楼梦》中的某些人物应有些共通之处。

  此外,在《年谱》以及众多作品中,也都记录了太宰治的身体疾病,而严重的身体疾病,对于人的意志的摧残,也是非常剧烈的,非常有破坏力的,尤其是对心理状态本身就不好的人。

  综上,破败崩溃的时代,中落衰败的家庭,病入膏肓的身体……种种这些,加在他本来就不甚坚强的心灵上,终于成了压倒骆驼的一万斤稻草——我也不知道这算是几根,反正够多的就是了。

  如果是太平盛世,如果家庭一直富裕美满,如果他身体健康有活力,即使他的性格也好,心灵也好,情绪也好,有那么点问题,终究也不会成为太大的问题,很有可能在种种正向的能量的“治愈”下,抵消了那些负能量,从而,有一个正常的人生。

  但是,很不幸,他生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背景下,再有那样的性格,只能发出“人间失格”的叹息。

  他也曾抗争过,比如“讨好”。讨好是对人间的妥协,妥协也是一种“抗争”,抗的是自己的性格,以“想在人间生存”抗“不想活着”这样一种心态。

  但“讨好式生存”失败了。“讨好”并没有讨来好的生活。于是,对人间的妥协失败,便陷入对人间的彻底的绝望中——失格,然后自杀。

  整个人间的一切,都在伤害他,所以他失望;他也试图与这个世界和解,但是失败了,于是,失望转变为绝望。

  一个绝望的写作者,于是,便狠狠地,又沉静地,冷酷地,解剖以自己为代表的某一类人类身上的,恶。

  《人间失格》中的主角,称自己为“边缘人”,具有“罪犯意识”,喜欢做“不合法”的事,并且在潜意识里,对“正常世界”的一切都看不惯,都无法适应,在我看来,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种“反社会人格”,只是没有人们通常意识中的“反社会人格”那么可怕罢了。太宰治的这种“反社会人格”,最终只是毁灭了自己,并没有去毁灭他人。与社会格格不入,与社会“对抗”到底,最终“脱离”社会,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反社会”。

  《斜阳》中,作者一直暗暗表达的“好人不长命,恶人活千年”的价值观,以及最后女主角“我变坏了,所以我胜利了”的自我论断,都是在展示一种绝望到虚无之后的“本源之恶”。当一个人对世界,对社会彻底绝望时,“恶”是最根本的信仰,是最有力的表达。太宰治并没有写烧杀抢掠,并没有写表面上的残酷,但是,这种对内心的残酷解剖,其实比写那些表面的残酷更令人震撼。

  太宰治的作品,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但是,以太宰治为代表的一类人,却是值得警醒和批判的。尤其,太宰治以及日本战败后的很多人,对战争的理解,只是战败让他们最终一无所有,所以,讨厌战争,痛恨战争。在我看来,有很大一部分日本民众,讨厌的不是战争,而是战败。是战败让他们一无所有,从而产生了众多的社会弊病。也因此,很多人对那场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并没有罪恶感。于是,很多日本人没有愧疚之心,只有“宿命的悲伤”,这在很多日本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都有所表现。

  这也是值得我们警醒的部分。

  作品值得一看,但是,我们更要擦亮自己的眼睛。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斜阳 人间失格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