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一生》是一部由尼古拉斯·布赫里夫执导,夏尔·贝尔林 / 桑德里娜·博内尔 / 菲利普·托雷顿主演的一部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報應新體會。
●一次无心之过成为了伴随一生的阴影或者说埋下了随时可以炸的雷。想起童年干的好多错事,谁又不是或多或少的带着罪呢。换作是我,我有勇气做更好的选择吗?(什么?男主妈妈是sans toit ni loi的女主?)
●整体故事走向可以看到原著的文本基底,但对于如此深挖角色精神困境的作品,导演却选择最直接的顺叙,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其创作能力的局限。准确来讲,电影从离开“三日”,来到主人公成人时期后,电影就彻底割裂了。因为时间本身的戏剧性,使得儿童时期的三日故事,节奏紧密,并情绪连贯。可随着时间之后的延展,顺叙的劣势就被展现。前后人物缺少互文关系,导演在人物成年后的情绪回潮的拿捏上,也始终缺少清晰的着力点。所以除了一些解密式的鸡汤话,就只剩些无关痛痒的法式日常。可这些“轻松”的情节,放置在如此主题文本下,是极其不恰当的。同时,导演在视听技法的运用上也非常刻意和单一。符号化的声场,单调的横摇镜头,严重限制了影片更多解读和表达可能。
●等着真相揭开的一天,却波澜不惊的结束了...没有亮点,比起同类的电影太弱了。
●2 DEC 2019 (3) Sandrine姨姨你好!
看了好多短评,感觉都走偏了。主人公当时才12岁,又是无意致邻居小孩死亡,即使DNA确认是他,也不会负刑事责任,更谈不上坐牢,这也是医生等人不告发的原因之一,因为即使告发了,也不过只是解释了村民们的一个疑惑,给邻居小孩父母一个心理交代,法律不会对男主角采取任何措施,男主角换个环境一样生活。现在暗地里逼迫男主角不能远走他乡,并被迫娶了小孩的姐姐,负担起小孩整个家庭,并时时自省,其实是一种更大的赎罪!
《三天一生》影评(二):20年2月16影评小云
我看了这部电影,剧本很好,小说很精彩,故事情节让我印象深刻,拍摄的稍差,一样掩盖不了剧本的光芒。这部剧很容易让人想到小时候犯过的一些错,虽然不是像剧本里边这么严重,但从剧本里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里,往往会让我回到了小学时代,犯错后被老师教训的场景。长大后再回看小时候的自己,回想自己那个时代缺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造成的那些错,真的后悔遗憾。但向人生后面的路看下,发现自己成长了很多,成熟了很多,希望自己踏实的走下去。
《三天一生》影评(三):一生全被这三天的无知与怯弱给毁掉了
《三天一生》是法国高蒙电影制片厂的作品,讲法比边境比利时的一个村镇所发生的故事。电影在时空上分为两部分,前面是十五年前的三天所发生的事,后面是现在时空的。内容简单地说就是小时候干了件蠢事,长大了也不知道怎么去自我救赎。一生都要受这件事的袭扰和折磨,都要为这件事付出代价,一生全被这三天的无知与怯弱给毁掉了。
我通常管这类电影叫心理片,因为心理描写和刻画非常细致。十五年前十岁左右的单亲孩子,外表乖巧,好学上进,但心理重重,经不起刺激,情绪上来就容易走极端。别人眼里的好孩子,更要极力地维护这种形象,在如此性格与心理之下,失手伤了人就做了傻事。从本质上分析,这也是心理碎弱的表现,孩子成长不健全,心理有阴影,表里不一,就容易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不少家长总想让孩子早点有成人的思维和举止,成为一个小大人,这是不可能的,未成年人本身就意味着没有成人的定力和担当,强扭的果子不甜,人为压力和影响下,孩子就会发生电影里男主人公般的跑偏。所以,孩子还是单纯一些好,让他们正常成长,孩提时期贪玩,与家长叫劲甚至反叛,都是正常,一切都会好的,人间正道是沧桑,千万不要违背这个规律。从电影也看出,孩子的所谓聪明,有时候正是愚蠢。
这部电影还很生动地表现了当地的人文环境,有关于家乡的去与留,还有母子情,所抒发的情感都很真切。村子的产业没有了,孩子们长大了都不会延续父辈的生活方式,故乡只是概念上的,一辈子守在这里并不是现代年青年的最佳选择,但男主人公就这样远离自己的理想了。
《三天一生》影评(四):电影《三天一生》:成为小镇中游荡的幽灵
观看这部电影,我们将成为这座小镇里游荡的幽灵。围绕着男孩安东尼缓慢的漂浮。
我们甚至可以贴近安东尼,观察他苍白的面庞,近得能触到他的鼻息。
他是个寡言的少年。不过没有关系,我们是擅长读心术的幽灵。凝望着他通透的眼眸,我们能看穿他的灵魂。
他的灵魂熬煮在沸腾的恐惧之中。
第一天,密林深处,他失手杀了邻居6岁男孩雷米,将尸体推入岩缝。
第二天,圣诞节,他对警察散了个谎,一位无辜的成年人因此被拘捕。
第三天,黄昏,疲惫的市民停止搜救,明天会有直升机和警犬加入,尸体必定被找到,安东尼服下安眠药自杀未遂。当夜山洪暴发,再也没人能踏足崩坏的森林。
15年后,男孩变成一个帅小伙,开朗、自信,前途一片光明。
但是,27岁的他只是一个配角。
仍然是一个圣诞节,伐木工人找到了雷米的尸体,还有安东尼掉落的头发。
从此之后,安东尼不得不抛弃自己的生活,接替侥幸逃脱的12岁安东尼,继续承受我们这些幽灵的窥视。
他看不见我们,但是他能感受我们目光中的话语,我们知道是你干的。
他只能安静的接受随之而来的恐惧,恐惧啃咬着他的骨髓,一刻不停。
不该存在的目击者,一个接着一个,悄然的出现,又安静地离开。
直到此时,30岁的安东尼,再次坐在圣诞餐桌之前,身旁是雷米的姐姐,现在是他的妻子,正怀抱他们的婴儿。
安东尼接过岳父,也就是雷米的父亲,递过来的餐盘。
安东尼终于意识到,12岁的安东尼,永远是这个故事的主角。而自己的故事,只不过是电影的尾声。
自己的人生仅仅是一次漫长的等待,等待迟早要到来的真相大白。
这部电影,最精彩之处是,安东尼的内心所想,他本人只字未提,也没有任何旁白,或者其他角色的解读。
即便如此,观众也能如同获得了读心秘术一般,感受安东尼极力掩盖的惊恐。
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是这部惊悚电影,好似一部推理剧,每一个细节都会成为日后的线索。
但是,这部电影叙事节奏缓慢。会让很多观众却失去耐心而中止观影。
另外,如同老医生走出房门之前,对安东尼所说,我并不想对你进行评判,所以请不要评判我。
电影同样无意评判任何人,无关善恶,无关人性。
只是尽可能营造一次逼真到极致的内心体验。
这一点会让没能成功移情人物的观众觉得,自己白白浪费了时间,观看一部不知所云的古怪电影
然而,对于喜欢这部电影的观众来说,它的每一格画面都有磁石般的吸引力。逐年追影(ID:dianyingnian)就是喜爱者中的一员,所以,在此向朋友们推荐这部冷门佳片。
《三天一生》影评(五):逃得出世俗的监牢,却逃不出灵魂的监牢。(小心剧透)
影片的剧情简单易懂,既没有大制作的特效也没有俊男美女的颜效,一座落寞的小镇一群平凡和睦互爱的居民,却被一次意外打破了宁静。
影片的摄影色彩温润和小镇的宁静相辅相成,影片中有很多看似无意的台词和细节,但稍加留意会发现都是环环相扣,此处不多赘述,留待大家自己发现其中的乐趣。
在啰嗦几句,看过各种类型的影片也几千部了,却从来没有敢写影评的冲动,完全因为自己才疏学浅怕会贻笑大方,唯独这部冷门小众的影片却有了触动,所以这还是本人的影评处女作,所以还请各位客官下手轻一点啊!不对,是各位看官批评的时候嘴下留情……好了,说说是什么触动了我有第一次写影评的冲动!原因是因为本人和影片中男主角在童年时发生过几乎类似的事情。
不要紧张!!!本人可没有失手杀过人……是本人差不多和男主同龄时10岁左右的,本人二叔家的孩子5-6岁!有一次二叔领着他来我家,然后我出去玩他就在后面跟着,不知道是不是小孩都不喜欢带着比自己更小的孩子一起玩,我记得那时候管这种小孩叫“跟屁虫”,所以我那天就很烦他跟着我,我俩前后脚大概5-6米的距离,我说你别跟着我他一直跟。我本意是想吓他一下,捡起一个小石子朝他丢去,没想到他应声而倒,吓得我赶紧跑过去,看到他就在两眼之间的鼻梁处被我的石头打开了个口子,还流了血出来。好在后来检查只是皮外伤二叔也没有怪我,可是时隔多年还是每每想起来都是后怕,当初如果不是我运气好,不然稍微偏一点他可能有只眼睛就会失明了!!!那我这辈子都会在内疚中度过了。
好了,不在废话了回归影片。影片主要注重心理描写,尤其是儿童心理。小男主因爱生恨一时鲁莽造成了狗狗的死亡,又因一时冲动错手导致朋友的离世。可以说都是因为他的性格造成的!但是这能不能完全怪他呢?从影片中能看出来他是个单亲家庭,母亲为了工作很忙整天不在家,回到家因为疲劳也很少陪伴和小男孩沟通,所以造成了小孩稍显偏激和不善交流的性格,也为他日后冲动造成的悲剧埋下了伏笔。联想到当下很多留守儿童们,经常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行为,有没有给一些只一心赚钱的父母们一点启示呢?难道给孩子的“爱”,就只剩下“钱”了吗?无论是儿童还是老人其实他们更多需要的是陪伴。
影片最后男主虽然是关关难过关关过,最终逃避了法律的制裁,但是却困在了一直想逃离的小镇,还要每天面对自己误杀的朋友的姐姐、父亲和母亲、就是他现在的妻子和岳父和岳母。这种时时刻刻的负罪感和内疚的煎熬,对他来说真的有比进监狱更轻松吗?当他看到盛菜的盘子上面画的阿拉伯风格的图画时,想到自己当年的梦想和志愿,想到那神秘璀璨的异域城市开罗时,有没有后悔自己为了逃避责任,而没有勇于面对,忏悔自己的过失呢?人生没有也许,男主已经无法后悔了,但是对于我们是不是有所警惕呢?对于自己有意无意造成的伤害,是选择逃避还是面对悔过呢?俗话说得好“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也许你可以暂时逃避,但是有没有曾经在某个夜阑人静时,为曾经作出伤害过某人的事情而后悔呢?
如果你看到了这里,那我真的要谢谢你了,本人胸无点墨小学文化,也不知道自己写的这是影评!还是观后感?亦或是心情日记?完全是一时触动口不择言,还望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