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一个投资家的20年(第2版)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0-03-15 23:1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一个投资家的20年(第2版)读后感锦集

  《一个投资的20年(第2版)》是一本由杨天南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9,页数:46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投资家的20年(第2版)》精选点评

  ●刚看完,理念认同的的,但不得不说的是,这都是一些人尽皆知的夹头大道理啊,可以说没任何干货,而且更无语的是,作者经常有意无意的把自己巴菲特给摆一起了,无语...

  ●整体感觉老师投资水平有待提高。。

  ●十余年的文章真实记录投资者心路历程,就是欣赏这种淡定冷静从容、有自己的框架并能坚持正确的路。

  ●夹头理念跃然纸上,都想搞金石投资私募

  ●2019-02 感触良多

  ●“就像看到了一道光!”这是巴菲特多年之后,回忆第一次接触格雷厄姆投资思想时的描述。 “如同黑屋中忽然射进一道灿烂日光”,杨天南20年前(大约1995年)初次读到《巴菲特之道》时的感觉。 “在风雪交加海面上,看到的灯塔”,我在读到杨天南的《一个投资家的二十年》时的感受

  ●鸡汤太多了,看完这本书没觉得投资简单,反而觉得更难了。相比之下,还是更喜欢董宝珍

  ●是被《芭菲特致股东》引过来的,看了作者简介,我只想说,和巴老头握手后,有胆你就把这本书给他看看

  ●一个人有点名气地位就会膨胀,每天聚集了一帮人拍他马屁,哎

  ●股市无法预测,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定投,等待和耐

  《一个投资家的20年(第2版)》读后感(一):私有化(go private),即股市低迷

  通常说的上市(go public)是一家公司由少数股东拥有变为公众公司;

  与此相反,私有化(go private)就是将一家公司退市,回归公开状态

  前者是将公司卖给大众,后者是将公司从大众手里买回来。

私有化通常发生熊市,即股市低迷期,俗语 “买的没有卖的精” 在这里恐怕需要反过来说。

  《一个投资家的20年(第2版)》读后感(二):真正的投资家

  在读本书之前,我一直不想承认中国有价值投资者,但读完此书后,我知道了自己见识浅薄

  全书是作者从2007年4月开始到2017年10月为止为财经杂志写的专栏汇总,记录了作者从100万本金做到1000万的过程可能让很多读者感到失望的是书中只有作者每个月的调仓组合记录,并没有具体个股分析逻辑,但作者所传递的“道”的价值大于“术”的价值。本书最打动我的是的真实,作者敢于公开自己的投资记录于杂志,并坚持十年之久,可以说是赌上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这在国内是少有人敢于去做的。历经两轮牛,从作者的笔尖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价值投资者在市场面前的宠辱不惊

  作者用杂志专栏的形式成功展现了价值投资的魅力,深深吸引了我。从结果来看,80%的时间作者的组合是不赚钱的,这或许就是价值投资的神奇所在。而读此书之前,我一直认为回撤低才是王道(因为我信奉概率游戏),自己的投资组合也在不断追求低回撤、高胜率。至少以后我不敢再因为别人的较大回撤而表露不屑了……如作者所说,只要在长周期中能实现三个目标:1.跑赢大盘;2.绝对盈利;3.解决问题(即不限于玩玩而已)。那便是成功。

  还有一个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作者透露身边也有很多秉持相同投资理念的好友,并取得了投资上的成功,但他们平时很少买到相同的个股标的,即“理念重于个股”,可以“和而不同”。

  读完全书,作者给我的印象是有实力又接地气,我们或许很少在热闹的机构媒体上看到作者的名字或发言,但“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相信几十年以后福布斯上能够找到作者的名字。

  《一个投资家的20年(第2版)》读后感(三):投资书系阅读计划 之四 一个投资家的20年

  这本书是作者杨天南在财经杂志上连续10年、每月一期的专栏文章的合集。专栏内容包括投资理念的传播,同时有一个100万起步的模拟实盘投资组合,以期验证,股票投资是否能成为普通人实现财务自由的可行之道。

  该模拟盘自07年4月至17年10月,历时10年半,其中经历了08年金融危机、中国股市从6,124点腰斩、至从100万元上升到1,022.32万元,年复合回报率达24.78%。

  作者杨天南,是金石致远投资资产管理公司的管理人,也是《巴菲特之道》、《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戴维斯王朝》等的翻译者。

  文中的投资理念可由《天南致金石致远投资伙伴书——100条》总结之,突出的几点包括:投资是一个忍耐和等待的过程;投资可以选择自己成为投资家,也可以选择找到合适的专业投资人成为合作伙伴;投资可以帮助普通人实现财务健康甚至财务自由;投资成功的标准是经历周期以后,实现跑赢大势、绝对盈利并解决问题(财务健康及自由)。

  分享文中的一段话,作为自己以后从业的自勉,也和我未来的合作伙伴共勉:

  在投资成功的道路上,通常而言的投资知识、经验等等并不是最重要的,很多投资之外的因素,例如坚韧、毅力、资金性质、投资规划、沟通能力、善良人品等等,这些看似与投资无关的因素,却可能决定最终的投资命运。

  《一个投资家的20年(第2版)》读后感(四):一本好书

  在这个假期的最后一天,总算把《一个投资家的20年》读完了。真是一本好书,从3月开始在喜马拉雅听了2遍,到5月初开始阅读文字版,算起来已是第3遍了,到如今6月上旬快过完,前前后后竟是跨越了3个月的时间,工作的繁忙加班是一方面,沉迷于跟刷几个综艺节目也是一大原因。不过,总算读完了,还是借着假期不出门的时间才读完的。当然,还打算在喜马拉雅再听一遍,对于一本好书,这不为过。

  “理念重于个股”这是这本书的灵魂,这是本关于投资道的书,其中的好句子自己都能背上一些来,不仅是其中的投资理念,让我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天南老师的写作风格我也甚是喜欢,轻松、优美、淡定、从容,将讲投资与生活进行结合,一如投资本身就应该来源于生活。所以,没有高深莫测艰涩难懂的投资理论,皆是语重心凌驾常识之上的投资智慧。然而,知不易,行更难,知行合一难上难。投资容易,投资成功却很难。

  最喜欢其中的两句话:1.投资就是在正确的道路上忍耐;2.衡量投资成功的标准,在经历周期后,绝对盈利,跑赢大势,解决问题。3.重要的不是一年有很多个好主意,而是将一个好主意坚持很多年。其中,“忍耐”和“等待”是最重要的品德,因为80%的时间里都是不赚钱的,而20%的时间却能赚来80%的收益。就像天南专栏组合,从07年4月到17年10月,10年6个月共126个月的周期,101个是在忍耐中度过的,而这并不妨碍专栏组合从最初的100万上涨到1022.32万,实现了十年半十倍的收益,年化投资回报24.78%,实现了专业的和世俗的双重胜利。

  要想投资成功,有两条道路:一是成为像巴菲特那样的人,二是找到像巴菲特那样的人。想要成为一,是很难的,可以说世上再无巴菲特。而二却也并不容易,且不论能否找到,就算找到了你又会保证你会100%坚信,做到忍耐和等待吗?所以,天南老师说,合适的人和合适的钱都很重要。

  投资道路千万条,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对于业余的大部分来说,都是抱着“玩一玩”的心态来股市的,涨跌影响都不大,而要解决问题,却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对于普通小散来说,当钱太少时,不要花费太多精力,把更多时间花在主业工作上或许更值。总结近期从几位投资前辈学习来的可借鉴观点,1.坚持看书学习是必不可少的;2.当什么都不懂时,坚持定投指数基金,第一步求胜,如果再有兴趣,再来研究个股;3.独立思考,不随大流,“忍耐”和“等待”。

  希望未来某一天,自己也可以成为一个“有知无畏”的人。

  《一个投资家的20年(第2版)》读后感(五):投资即人生

  首先谈谈我是怎么遇到这本书的,在阅读《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投资者和公司高管教程(原书第四版)》的时候,译者杨天南,也就是这本书《一个投资家的二十年》的作者,为这本书做序的时候,说自己在学习过巴菲特的投资方法之后,22年来(1995年初至2017年秋)大约获得1000倍的收货收货。他还介绍说自己最近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在一个杂志上开了一家专栏,用一个100万的账户做投资,这个专栏一个月更新一次 ,整整十年,他把这个100万的账户做到了1000万。最后作者把这个每月一次的专栏,整整十年全部重新整理好,发表在《一个投资家的20年》里。

  不管怎样,我都是无法抗拒这个人的,22年1000倍,按投资的这个角度来说,多么了不起的收益率啊。这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使我不得不去看一看作者是怎么做才能做到的。

  这本书正如短评里面说的干货太少,我看了之后,觉得的确是这样,整本书通读下来,作者很少会讲具体的技巧跟方法,而是跟我们去讲,碰到各种情况之后我们应该保持住怎样的心态。就好像有的书是去教你怎样的武功招式,这本书是在教你怎么练习内功。作者也在书中写到“因势而化,与时俱进,此心不动,随机而行,这些才是投资中最难的事”

  下面我就要具体谈谈我从这本书学到的内功心法:

  一、作者告诉我们不要炒股,如此便永远不会输。作者有过一项统计,中国A股大部分的人账户里面都不会超过十万,大家都抱着“玩一玩”、“输了也无所谓”的态度来到中国A股。美其名曰:炒股。而作者认为买卖股票严格意义来说应该叫做投资。这两者是非常严格的分明的,一个花了大量的时间在这个上面,一个跟日常买小菜一样,甚至还不如。所以,那些炒股的不被当成韭菜,那什么被当做韭菜呢?

  二、作者建议年轻的朋友把时间放在自己的主业上。毕竟投资的最终目的还是把自己的生活质量提高,投资只是其中一种方式,把自己的时间放在自己的主业相对来说会比投资更好,因为即便你纵览群书,碰上熊市,再加上你心态不好,你非但不能获得收益,反而还会亏损。而你的主业不会,他只会跟你的努力有关,你努力的多,提升的就快,你努力的少,他提升的就慢。这个都是可以保证稳赚不赔的。再补充一点,就是即便你拥有非常高超的投资技巧,碰上了大牛市。可是你的手里面只有区区五万,给你一年100%的收益率又如何。一年下来还是只有十万,才比本金多了区区五万。而本金100万的人,他只要年华收益率5%就可以轻松的跟你的收益持平。

  三、阅读的意义。我之前的阅读都是读完书就扔。以至于总会出现明明看了很多本书,怎么一到讲话时候脑子里面空空如也。作者给了他的答案“阅读之后,分析,判断,执行,检验,回顾,纠错,等待 ,循环往复”,这才使我豁然开朗,阅读之后的步骤可比阅读这个步骤要简单的多,而我往往只完成了阅读这个步骤,怪不得读了书跟 不读书没有什么两样。

  四、作者认为 ,投资的成败70%跟投资本身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反而跟资金的规划和执行有关。例如,两个大专生,同时在一家餐厅打工,一人把工资攒起来用来买摩托车撩妹,另一个人选择继续学习。三五年后,前者还在餐厅打工,而后者可能已经担任这家餐厅的经理。不管是职位的转变,工资上的转变,更大的是未来的路,后者的路会走的越来越平坦,而前者的路只会越来越崎岖。作者也说,正确的规划自己的资金然后全力行动,三五年应该见成效。

  五、大部分的时候是平庸的。作者做足了一个统计。在126个月的专栏里,大部分的时间都是非常平庸的,不赚钱的。只有少数的一段时间是赚钱的。即如果去掉这个账户最赚钱的那几天,这个账户其实是不赚钱的。这像不像二八法则。引申一下,这有像不像我们的人生,大多数的时候都是非常平庸的,都是在积累的,只为了我们那少数发光发亮的时候,而这些 时候只会占到我们人生之中的不到20%。

  看到最后,我发现这本书不仅仅只是在写我们的投资,还可以比作我们的人生。大部分的时候我们都要不疾不徐积累磨练自己,等到了时候,我们才会把自己平时所积累的,学习的展示出来,即最终那发光发亮的时候。台下十年功,台上三分钟。作者深谙投资之道犹如人生。那这本书表达不正是我们的人生?所以这本书更是告诉了我们面对人生的心态,去规划,去执行,去过上质量更好的生活。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一个投资家的20年(第2版)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