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层跃迁》是一本由闫肖峰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3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 ★★☆☆☆ 啰嗦,堆砌,全篇主要就是原则下自我成长。没有孙圈圈那本来得好看
●微信读书里很多人读。 是一本我看了越来越焦虑不安的一本书,我不能继续看下去,会疯。
●从各个层面对当下阶层进行探索,倾向于底层-中层之间的发现。
●书中有些迎合社会的观点,多是主流看法,没什么insight。 有时什么都顾及等于没说,有时太过片面和绝对,多数内容同流行的网文没啥区别。不推荐阅读。
●与其沉溺于舒适区,不如保留随时离开的能力。 没什么干货,有点心灵鸡汤堆砌。
●部分观点比较认同。但整体杂乱,没有逻辑感,几乎也没什么干货。
●2019 NO. 037 亲代走过的弯路是子代最完美的教材,非常可惜的是很多底层的父母无法从错误中提炼,或者提炼了无法表达,或者表达了但方式方法不当。使得子代通过撞墙的方式重新总结,浪费了时间和机遇,这是底层的悲剧。
看了第一章觉得还可以;第二章,凑合;第三章,看不下去了,本身每一节都很精简,总有意犹未尽没有说清楚说亮堂的感觉,然后呢,还有重复的,这个不能忍。不同的章节里面反复使用一句话有什么意思,真的是如其他评论所说,浪费纸质资源,但是呢还是可以流水的看完一下,毕竟看到现在学会几个名词:代际流动、代内流动、公交车变心板效应。嗯,我要硬着头皮把剩下的一百来页看完。。。。
《阶层跃迁》读后感(二):讲得全是树叶
+ 之前在南图看到过,有未还的书,没法借回来,20190720就借回来了。
+ 20190722开始看第1个番茄钟,1-40/322,全书计划8个。
+ 20190727全书读完,用时8个番茄钟。
+ 按作者树干学的观点来看,这个书只是讲的树叶,我只能说书不适合我看,(一来呢,我不迷茫,二来呢,这些树叶随处可见),**最后十个问题,可以思考1,2,10**。
本着每本书读完都写书评的原则,写一下。花了大半个下午的时间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觉是,对于我的大脑来说,有认知变化,并且这些变化在我之前碎片化接收的资讯里面都有涉及,二是没有干货。对它的定位是一本成功学的鸡汤,可以在短期解决个人的焦虑问题,帮你打一点短期的鸡血,但是收获感和满足感不如出门跑几圈。
我觉得打开页面花时间评价这本书都是浪费时间。因为在评价一本带来虚无的,价值很低的,废话。
还是总结一下我记住的几个点,终身学习,买房,做好选择。
《阶层跃迁》读后感(四):穷n代的阶层跃迁
在我看来,本书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自我的跃迁,其次是我孩子的跃迁。要想打破阶层利益的固化,一方面要靠国家加大社会的二次分配,劫富济贫,当然这我们管不着;另一方面要靠个人的努力,这首先就要求我们认识自己,做好3-5年的职业规划,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要做什么,如果暂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可以先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很多事情不是因为喜欢而去做,而是做着做着就喜欢了。然后是培养生活品味,学识、形象、涵养就是一个人的脸,现在大家都看重颜值,你的形象怎样,你一开口说的是什么,就是别人对你的印象。接着是思维的改变,要培养东西方思维,现在什么都要与国际接轨,思维也一样,多去了解外国的文化,才能让自己的眼界更开阔。最后,工作上培养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强大的抗压能力,还有T型知识结构,让自己一专多能。
《阶层跃迁》读后感(五):学以致用《阶层跃迁》
一.定位我的阶层 我毕业后去当小学老师的话,会处于“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是中产阶层的核心群体。 但如果毕业后去得到或新精英这种网络学校工作的话,我只能从管培生做起,处于“办事人员阶层”,属于“准中产”。 二.预设:工作五年后,也就是七年后我会在“经理人员阶层”,至少能在企业的中层当一名管理人员。 三.制定路线: 1.大四拿到我学校的管理学证书。 2.在2020年在网上学习管理学知识:《宁向东的管理学课》在一年内把316节课学完,并阅读课程推荐书十本以上。 积累管理学知识,以便日后调用。 3.大四实习计划去得到,新精英这种有规模,有活力的公司去实习。因为在这种公司能学到最多的职场规则,更好地开拓我的视野,积攒更多人脉,建立更多的资源。 4.毕业后稳扎稳打,努力工作,慢慢地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眼界。积累人脉和金钱,稳定工作两年左右后,考虑是否跳槽。 5.工作五年后,到2027年,我会在企业的中层成为一名管理者,那时的我西装革履,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