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点的深夜咖啡店》是一本由(日) 古内一绘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深夜、窄巷深处、华丽装潢、异装店主等元素,勾勒一个有缘才能遇见的隐世之地,几个人物的故事走向都是修整之后再出发,一致的温情美好大结局套路呢…看完倒是对文后备注的烹饪参考文献或书籍有兴趣了哈哈…
●完全有理由相信,如果书店货架上有一排所谓的日式治愈小说,随便抽一本品读,水准也差不了太多。作品本身的确没什么大问题,遗憾就遗憾在没有新特点,没找新角度,还存在一本名气很响的对标大作,还要在书腰“碰瓷”,唉,作孽~
●读完后感觉内心暖暖的,虽然路还要自己走,痛还要自己捱,但是有这么一个暖暖的地方,真好。
●有些深夜风格的《二十三点的咖啡店》,异装癖的服饰店,在23点后变身熟客食堂,没有菜单,全凭店主的观察与手艺。 可惜文字功底薄弱了些,否则沉默的社畜、熠熠生辉的皇后、光鲜霸道的房产中介、以及那盅集大爱的“佛跳墙”,都很易出戏,也许更适合拍影剧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都有不同的故事,但似乎都能在MAKAN MALAM得到救赎,用食物让自己从身体到心灵上获得新生。让我不禁想起了《午餐的敦子》中的那句话“你的身体是由吃进去的食物构成,想换一种生活方式,先改变摄入的食物”,这里的每道料理都是用心做出来的,因此自然拥有温暖人心的力量。 书中的几个人物都挺让人喜欢的,就像是身边的人一样,其中最有感触的是樱的故事,因为感觉她似乎像是另一个自己。 每个人应该都有觉得空虚焦虑,不知道该如何前进的时候吧,但就像查尔所说: “感到痛苦,觉得困难,正表明了你在用自己的心灵和头脑努力思考,向前迈进着” 即使是一无所有、空无一物的自己,也一定能改变。
●1、看书名就知道是老套的日系治愈,看完还是有感动,很喜欢。2、四个小故事,最喜欢第二个。四个故事之间隐含的联系也很有心思。3、读书中隐隐感觉作者比较了解中国,读完翻简介,原来作者还是活跃的中文翻译家。
《二十三点的深夜咖啡店》读后感(一):深夜食堂
看完有一种深夜食堂的感觉,这本书吸引我地方是书名,以为会发生很多有意思的小故事,看过之后没什么感觉,日本文学里面对人物的描写非常细腻,这个时常从看日本的小说里面可以感觉到。不过这本书目前来说,看完没有其他那些吸引我的日本小说留给我的印象深,总之看完之后就想不起大概的细节了。可是这本书获奖了,所以说不见得不吸引你就不吸引别人。
《二十三点的深夜咖啡店》读后感(二):二十三点的深夜咖啡店:普通的人 很难遇到查尔这样的人
看到书的名字感觉像是大冰那种题材的书,读过后是日本食物治愈系列的书籍,一个在白天无法找到的店铺,在夜里一群男性穿着女性服装做着看似简单却讲究的食物。
故事分为三个篇章,有年龄大的女性没有爱情远离家人,工作也不顺心,在迷茫的时候来到这家店。有学生因为地震创伤想着自己的朋友还在守着苦难而让自己不吃父母做的饭,有像我们一样在职场做的不顺利,晋升毫无希望,退一步就要回家结婚生子的窘迫,也有一心想要出人头地的房产业务员,也有曾经是混混到如今做针线活的针线小妹。最后有这种世界上可遇不可求的店长查尔,总是为别人着想,自己却得了不好的病。。。还有那些没有儿女孝顺在这个店里寻找家的感觉的老太太。。。
其实跟深夜食堂有点像,套路也是一样,但是还是会读下去,因为也希望自己能遇到这种店面,这冷冰冰的社会中有一碗热腾腾的热汤暖人心胃。
《二十三点的深夜咖啡店》读后感(三):二十三点的深夜咖啡店
以春夏秋冬的顺序串联起来的四个小故事,故事中的人们背负生活、工作的种种压力,在二十三点的深夜咖啡店中获得心灵的宁静或者继续拼搏的动力。ps.日本人加班好拼啊,难道十一点之前必须睡觉养肝只是中医的说法吗?
安武樱的故事感触比较深,每天陀螺一样的外包公司撰稿人,吃饭都得精打细算,应了那句诗“为谁辛苦为谁甜”,不知道为谁在忙,看不到前方,遇到咖啡店遇到查尔之后,依然要继续以往的工作,不会有太大改变,但也并非一点不变,樱不再喝酒吃垃圾食品了,开始买以前舍不吃的水果了,开始通过阅读缓解压力充实自己,深夜咖啡店好像生活中的一束光,“就算无法成为人生赢家(主菜),沙拉却还是有它自己的执着和坚持。为了不放弃自己的事业,那就慢慢地,一点儿一点儿地,把不足的地方填满吧。并且,有朝一日,一定会奉献上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第一的女王沙拉。”我们大部分人也是这样吧,对现状有太多的不满,但也不会有太大改变,那就从小事改变自己,毕竟人生没有哪件事是徒劳的。所以最后除夕的时候樱又出现了,嘉达觉得她跟以前是不一样了。
“我也无可奈何,在这个世界上,能够脱离一切,获得真正自由的人根本不存在。不管是谁,要活下去的话,或多或少都会身负某些包袱的。”人活一世没有那么容易的,都有烦恼吧,“不管冰冻了多长的岁月,不管多少次,新绿破土的季节还是会降临在积雪融化后的土地上。”不管背负多么沉重的包袱都要心存希望,希望查尔能好。
《二十三点的深夜咖啡店》读后感(四):深夜是情绪的出口,用美食来治愈
“我也无可奈何,在这个世界上,能够脱离一切、获得真正自由的人根本不存在。不管是谁,要活下去的话,或多或少都会身负某些包袱的。”
很标准的日式治愈文学作品,却还是有他的特别之处,让人愿意读下去,在温暖的主题背后也不乏一些关于生活的启示与思考。
一家白天是卖舞蹈时装的店铺到了晚上十一点之后摇身一变,成了一家只为熟客提供餐食的咖啡店,随缘提供当天研究出来的新料理,一边聆听你的故事一边让你吃到新鲜又美味的食物,从味觉和心灵上得到双重慰藉,让疲倦了一天的人收获不一样的温暖。
书中出现的四个人物各有各的烦恼,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构成了整本书的情节。其中我最喜欢塔子和樱,她俩就像是现实中的我们一样,为了工作和生活而感到迷茫空虚,举棋不定,不知道应该如何前进,因此在他们得到救赎时我们才会感到治愈。值得一提的是文中有关美食的描写很多,包括每一章的名字都是料理,砂锅煮、咖喱面包、糯栗南瓜舒芙蕾…它们在作者笔下都像是有着魔法一般非常诱人,让人看了心情舒畅。
或许每个人都有焦虑不安,对生活绝望,失去未来方向的时候吧,但其实这并不一定是坏事,正如查尔所说:“感到痛苦,觉得困难,正表明了你在用自己的心灵和头脑努力思考,向前迈进着,烦恼有时候也是一种很珍贵的体验。” 所以,就算现在自己的前方一片黑暗,也不需要因此而绝望。 即使是一无所有、空无一物的自己,也一定能改变,只要一点一点地把不足的地方填满,就像做不了主菜却依然可以做主角的沙拉一样,总有一天能够成为自己人生中独一无二的女王。
“不管冰冻了多长的岁月,不管多少次,新绿破土的季节还是会降临在积雪融化后的大地上”
《二十三点的深夜咖啡店》读后感(五):当我们谈论自由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在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能够脱离一切、获得真正自由的人。不管是谁,要活下去的话,或多或少都需要身负某些包袱的。”
关于第一个故事——“春天的砂锅煮”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自己开始喜欢上这样的美食文学,只要看上去跟美食有关的,不管散文小说,都会读的津津有味。砂锅煮的故事讲了一个“大龄剩女”的职场困境,背井离乡在大城市打拼的塔子,全身心投入自己奉献了二十年光阴的大型企业的繁忙工作当中,不但迟迟得不到提拔,还要忍受走后门进来的无能上司的刁难,身体状态每况愈下,终于有一天险些晕倒在大街上,却因此邂逅了相貌英俊强壮有力的——“变装皇后”查尔。
深夜,美食,有故事的人,霓虹治愈系基本元素就此齐全,本来以为又是一个撒狗血的励志故事,可是却在塔子娓娓道来的叙述中找到了共鸣。复杂的职场关系,处处陷阱,无所谓好人坏人,只是为了在社会森林中生存下去。
先拉后踩借机上位的女高管,谄媚逢迎中饱私囊的饭桶上级,趋炎附势捧高踩低的吃瓜群众,这些无非就是大多数人的日常。困在其中的塔子茫然无措,就算是不管不顾的一心工作,却还是遭遇了离职危机。
经常被教育说社会是个大染缸,没有谁能出淤泥而不染的,算来自己也是混了十年工龄的人,却对这句话不能苟同。跌跌撞撞却仍不改初衷,自己决定要坚持的事情就要坚持到底,这有什么难的,惟愿而已。而立之年了,还时不时幻想抛开一切云游四海,其实这也不难,即便是身处泥淖,思维永远是自由的,弹指间即可游遍三山五岳,尤其是现在,互联网世界可谓大海,就看你怎么游了。
当我们谈论自由时,其实是在谈论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故事的最后情节反转,原来等待塔子的不是辞退而是晋升,但她却出人意料的选择了离职,摆摆手告别了那个“营私舞弊,贪污私吞,婚外不伦之类魑魅魍魉滋生蔓延的大型企业”。当然现实中疲于生计的我们还做不到这么戏剧化的潇洒行为,但是读罢塔子的故事,却让我会心一笑——时光赋予我们的,不仅仅是时光而已。
自由不等于有钱,有闲,而在于有心情,自由就是做你想要做的事,想要坚持的事,想要拥有的生活。是的,哪怕没钱没闲,只要不放弃希望,那就是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