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一起连环绑架案的新闻》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0-03-01 23:09: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一起连环绑架案的新闻》的读后感大全

  《一起连环绑架案的新闻》是一本由[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31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一起连环绑架案的新闻》精选点评

  ●这个题材原本并不吸引我,但机缘巧合接触了这本书,便欲罢不能,前一天放下书后,第二天又会迫不及待地拿起,马尔克斯的文字就是如此有魔力。读完书,我又查了埃斯科瓦尔的相关信息,这真是个传奇人物,四十一岁的人生浓缩了太多喜怒哀乐,他的经历过于魔幻,可真的比所有小说家能够想象得到的版本都更加精彩,这应该也是马尔克斯说这本书比他“最离奇小说还要离奇”的原因吧。

  ●纪实文学写道这一步,真的是绝了,前半段单视角让人想到了《冷血》,后半段铺开长线国家政治错综复杂也让人拍案叫绝。最让人震撼的是,那些看似比电影里还恶的事件,居然真实存在着,让人无法接受和相

  ●庞杂人物关系拗口的长串人名,跟《百年孤独》相比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故事真真的精彩!

  ●2019年买的第一本书,读的第二本书,上一本是《族长的秋天》,风格如此迥异,不一样的叙事方式,同样的精彩,老马从不让人失望! 老马的书,多数是虚构作品,写的是拉美过去的事,被定义为魔幻现实主义,非虚构的作品写的是当代的题材,包括《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和这本《一起连环绑架案的新闻》,冷静客观,尽显记者本色,却也跌宕起伏,不愧为大作家!也让我们了解原来现实比虚构更魔幻,哥伦比亚真是一个神奇国度。 对埃斯科瓦尔这个大毒枭产生浓厚兴趣,要看看这一题材的美剧

  ●马尔克斯的细节描写让每个人物都生动鲜活了起来,被绑架的玛露哈、贝阿特丽丝,一直躲在幕后的埃斯科瓦尔,甚至是看守人质年轻守卫,读完之后,这些角色都在我的脑中有了画面,也好像更能够理解他们一些语言行为的原因了……

  ●“名字们”果然很震撼

  ●非常喜欢老马的风格,理性横扫全场,细节处的感性却总能让人内一颤。希望,爱情平凡之恶与平凡之善。看完本书再次加深了我原有感受:真实尝尝比虚构更狂野,我们需要敬畏力量

  ●3.5;人物谱系复杂不亚于《百年孤独》,且并不囿于血缘传承,数线并展,读前三分之一颇为费脑,中段处渐渐梳理明朗摸索时间线的弥合。比起老马在虚构小说中以高超叙事技巧迷人丰富的语言打造的文字迷宫,本书纪实性很强,可读性略逊,可作为剧集《毒枭》的补充文本——从人质及其家属一方考量整桩波及全国的连续绑架事件。印象深刻的几点:1、数次出现的幻觉或神谕,依然保持某种魔幻味;2、人质与看守之间相互敌视,然又彼此依赖的奇特关系;3、从新闻纪实的角度而言,人质的心理活动部分是幸存者回忆,部分揣测,描摹生动;4、政府/可引渡者/受害者三方的拉锯战,无论输赢都是政治较量的结果;5、正面描述巴勃罗•埃斯科瓦尔的疯狂之举不多,但依然令人不寒而栗:“今天,连一只鸟儿都没有飞过麦德林”。

  ●不错的纪实小说

  ●马尔克斯不愧是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能写的这么好,想不到纪实类也这么精准,这本书的纪实性明显强于文学性,个人虽然不太喜欢这种纪实性的小说,但是也佩服马尔克斯的多样性

  《一起连环绑架案的新闻》读后感(一):内容有点冗长

  文中涉及到的人物很多,时间线上来回穿梭,很容易让读者看得云里雾里。特别是前半部分,看得很费解,偏偏人物名字又很长,读了很久才读通。你们又说绑架过程对人物的刻画?我怎么觉得全是流水账。或许是我没有提前了解故事背景的原因,觉得写得很一般,也没有所谓的悬疑情节,全程是流水账,名不副实了。

  《一起连环绑架案的新闻》读后感(二):现实往往比故事精彩一千倍

  一本好的小说,以现实为依据却到达了魔幻的高度。马尔克斯对情的描写是无人可及的,他对爱情的思考开始于霍乱中爱情的现实,以苦妓回忆录中的疯狂结束。而在这本以现实绑架案为素材的纪实小说里,他则还原了爱情在生活中的原貌。他可以是医生解救妻子的力量来源,也可以是妻子在被绑架期间精神的依靠和不安的原因。

  《一起连环绑架案的新闻》读后感(三):我们所能承受的,愿上帝别赐予我们

  脱离了《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爱情和其他魔鬼》和《族长的秋天》的魔幻,马尔克斯的非虚构文学作品竟变得让人难以承受,或许更确切的说不是马尔克斯,而是真实的拉丁美洲。一如马尔克斯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发表的那篇著名演讲中所讲:“现实是如此匪夷所思,生活在其中的我们,无论诗人或乞丐,战士或歹徒,都无需太多想象力,最大的挑战是无法用常规之法使别人相信我们真实的生活。朋友们,这就是我们孤独的症结所在。”

  “有时候真实比小说更加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真实的拉丁美洲比小说更疯狂,真实的世界比小说更难理解。

  马尔克斯说麦德林人有一种惊人的能力,他们能习惯一切,不论情况是好是坏,并从中迅速恢复过来。这种恢复能力可能是他们无所畏惧的性格最苦涩的表现方式。即使人可以习惯一切,即使无所畏惧,但仍祈愿:我们所能承受的,愿上帝别赐予我们。

  《一起连环绑架案的新闻》读后感(四):魔幻现实主义的巴勃罗

  也许是早已看过美剧「毒枭」的刺激场面以及对巴勃罗·埃斯科巴事迹的了解,对书中的背景已经了解了不少,此时已是他人生最后的几年时刻,而他为了不被引渡去美国,绑架政府重要官员的亲属,以此作为筹码进行协商。

  书中内容围绕着被绑架者的亲身经历,政府高层关于引渡条约的修改,大毒枭的侧面描写,将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通关一条条线交织起来,似乎扣动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全局。而描写最多的就是关于几位被绑架人的亲身经历,取自于材料记录和口述,没有浮夸的比喻,只是将苦难与折磨忠实地记录下来,被绑架者处于的恶劣环境,看护人的态度,甚至每一条被释放的信息最后变成谣言,每一个细微至极的变动都会让他们心情起伏不定(虽然他们已经习惯了)。

  本书可以看作是一本记录文学,将那么多零零散散的信息加以整理并付梓难能可贵,而巴勃罗的一生也是可以被看作是魔幻现实主义,富有传奇色彩,但终究是恐怖主义,对于无辜被牵扯进的人们终究是一场噩梦。

  《一起连环绑架案的新闻》读后感(五):毒品之王

  巴勃罗.埃斯科瓦尔,美剧《毒枭》主角原型,哥伦比亚“麦德林”贩毒集团首领,堪称有史以来最嚣张的毒枭,曾被《财富》杂志评论为全球7大富豪之一。巴勃罗是个传奇人物,他拥有几万人的私人武装且装备精良,拥有战斗直升机,火箭筒以及响尾蛇导弹,之所以传奇,他是第一个把可卡因变成大规模的出口贸易,从中赚取几十亿美元,而且他为地30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还为穷人修建了教堂、医院和房屋,被誉为“拉丁美洲的罗宾汉”是毒品王国的国王。

  由于他曾控制美国约80%的可卡因交易,美国政府一直想讲巴勃罗除之而后快,由于美国的强势以及特殊的军事政治影响力,巴勃罗害怕被引渡到美国进行审判,所以麦德林集团绑架了10名人质,其中有知名记者以及前总统女儿。

  《一起连环绑架案的新闻》是马尔克斯的非虚构类文学,书中的主要内容就是这10名人质绑架后,人质的经历、麦德林集团和政府的交涉,以及哥伦比亚措施与态度。最让我无语的是哥伦比亚政府本身,其中政府反应速度的迟缓,警方无视人质安全的过激行动,发现人质被处死后掩盖事实真相,而实际上到最后,哥伦比亚政府仍然是满足了巴勃罗的投降要求。用那就话,真不是神一样的对手,而是哥伦比亚政府的确是猪一样的队友。

  巴勃罗本人真是比小说主角还更传奇的人,这本书是我作为对巴勃罗延伸阅读,希望以后还能找到更多有关于这个毒枭的故事。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一起连环绑架案的新闻》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