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736个字
阅读时间3分钟
人说,当代婚姻有四大不幸:当妈式择偶,保姆式妻子,丧偶式育儿,守寡式婚姻。
2019年11月,官方公布2019年新生儿数量,仅为1016万。这个数字,甚至低于1961年大饥荒末期。
在全面开放二胎政策,鼓励生育的情况下,新生儿的数量仍然急剧减少。
这其中固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我们不能不承认,“丧偶式育儿”也是无法避开的原因之一。
说到丧偶式育儿之可怕,恐怖片怕是也不能与之相较。因为恐怖片往往只是暂时的,而丧偶式育儿则是持续不断、连绵不绝的。
也许还未经历过的人暂时无法体会,但没关系,去年一部豆瓣评分9.0、名为《坡道上的家》的日剧就从方方面面,生动并且详细地向我们演绎了丧偶式育儿到底有多么可怕。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叫做里沙子的女性,她和大多数的日本女性一样,婚后就在家相夫教子,做着大众普遍认同的“女性该做”的事情。
她全心全意地扮演好妈妈和妻子的角色,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陪伴孩子玩耍。
尚处在幼儿园时期的孩子,本就是最磨人的,常常弄得里沙子晕头转向,三头六臂都嫌不够用。
类似母亲提了很多东西,却不依不饶地要母亲抱这种事情,实属屡见不鲜。
她甚至没有时间思考自己想做什么事情,想成为什么人,因为孩子和丈夫的事情就构成了她的一切。
她的一切牺牲都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稀松平常的,毕竟身边的每一个女性都是这么过来的。
对此,里沙子并未觉得有任何不妥。
直到有一天,里沙子收到了一封来自法院的信:她被选为了替补陪审员。
被告人叫做安藤,也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她之所以被指控,是因为她溺死了自己才8个月的女儿。
很多人猜测,安藤是一位贪慕虚荣的母亲,因为女儿的发育不能满足她的期待,于是便狠心将女儿杀害。
还有人认为,像安藤这样的人,原本就不适合当一名母亲。没有人去深究,她经历和遭受了什么。
实际上,安藤生下孩子后,除了周末时间,丈夫并未帮她照顾过孩子。很多时候,丈夫都是深夜才回家,甚至有时候彻夜不归。
回家后,他也没为安藤分担丝毫,甚至对安藤说出过,“抱着孩子到一边去,别吵到我睡觉”,“你根本就不是个合格的母亲”这样的话。
在察觉到妻子对孩子有攻击性行为时,他也没有和安藤深入沟通,而是屡次去找自己大学时的初恋女友询问照顾孩子的方法。
当辩方律师问他,你有没有想过,安藤可能是患上了产后抑郁症时,他说:
“我想过,所以我告诉她,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你也可以,不要那么悲观,再加把劲吧。”
“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这句不痛不痒的敷衍之语,在他们看来,似乎就是最大的鼓励和安慰。
随着一次次庭审的深入,里沙子的境况也发生了变化。
她去婆婆家接孩子的时候,婆婆会阴阳怪气的埋冤她一直在让自己的孙女“忍受孤独”。
和丈夫聊起这个案件的时候,丈夫也是一次比一次不耐烦,在听到她的推论时,甚至还会嘲讽她,“说得你好像很明白似的,会很丢脸哦。”
孩子闹别扭,里沙子放她在原地冷静,就被丈夫指责是在“虐待”孩子。
里沙子像“保姆”对雇主那样低声下气地和丈夫解释这件事情,却怎么也得不到丈夫的理解,甚至还因此逼出了丈夫的心里话:
“工作和孩子不能兼顾的时候,你就该放弃工作。承认自己做不到别人能做的事情,并不丢脸。”
直到这时,里沙子才明白,丈夫经常对她说的“别勉强”竟然是这个意思。
这一切的言语和遭遇,和安藤经受过的是何其的相似。原来里沙子一直就在法庭上,看别人演着自己的故事。
该剧一经播出,就引起了中日两国观众的强烈反响以及讨论。
有人恐婚:
(译: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想象了一下将来自己结婚生子的事情,太可怕了。)
也有人因此自我反省:
(译:读了《坡道上的家》之后我想了想。很显然,我就是主人公的丈夫或母亲那一类人,那我丈夫和女儿就是……主人公……?此前我从未意识到自己的态度问题,我就此好好反省了一下。)
(这部剧或许对这位男士有一定程度上的启示作用)
其实,这部描绘绝望主妇群像的日剧,乃是改编自日本作家角田光代的同名小说。
曾三度入围直木奖、三度入围芥川奖的角田光代,向来以文字细腻而著称。
她极擅长用尖锐的选材刺入社会的痛点,以柔和的笔触叙述当代女性人生的艰难。
自如果你在看剧时因为丈夫们的发言而觉得愤慨,那么原著中的人物的心路历程,只会让你觉得更加心有戚戚焉。
安藤的婆婆来帮她照顾孩子时,一边敲打着她要将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要好好照顾孩子不要给自己的丈夫添麻烦;一边煽动自己的儿子外宿不要回家,免得被孩子的哭声打扰。
安藤被婆婆和丈夫排除在外,面对着莫大精神压力的她不但得不到丈夫的安慰和扶持,反而从丈夫身上遭受到了更多的精神暴力。
而另一方面,里沙子因为照顾孩子压力太大,喝了几罐啤酒,就被自己的丈夫说,“你这样会变成一个酒鬼妈妈。”
当她实在无法忍受,想要提出离婚时,别人只会问她,“你到底对那么温柔的丈夫有何不满?”
然而就算是想离婚,她也没有办法,因为她“什么都没有。根本无处可逃”,这都源于她当初“选择了温顺地放弃,结果搞得自己毫无立足之地。”
在亚洲国家,丧偶式育儿太过常见。
社长一位朋友的朋友,A女士,和她的老公一起带着孩子去参加聚会。
中途孩子拉肚子需要换尿布,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A向她的老公寻求帮助,可她的老公只是轻描淡写地回了一句,“你自己去吧,这是当妈的该做的事情。”
在养育孩子的很多环节里,父亲都是缺失的。母亲之所以能成为超人母亲,是因为很多时候都不知道爸爸去了哪儿。
女性总是被赋予这样或那样的义务,她们成为妻子,成为母亲,唯独不能成为她们自己。
在生儿育女之后,甚至只会有一个名字:妈妈。
因为被当成是“超人”,甚至没有人再看见她们的恐惧和忧虑,也没有人再关心她们的理想和报复。
“女性本弱,为母则刚”,这是世界对女性最大的恶意。
因为它不是一句赞美,而是一句要求,是社会赋予女性的一种标准。作为一名女性,她们甚至不能拒绝,无法逃避。
当代女性面临的问题,需要更多地被看见。
毕竟女性从来就不是肋骨,她们是妈妈,是妻子,是女儿,可是她们更想做自己。
社长有人愿意相信,好的改变正在发生,虽然它就像爬上坡道一样缓慢而艰辛,但总是在不断向前的。
福利时间
— THE END —
长按识别上方,关注【RSS精选】
好文推荐:
奇葩年会大赏,竟然还有老板给员工洗脚?
网红减肥药成本仅1毛,中国年轻人最难逃掉的其实是“智商税”
曾与九州齐名,作者不输江南,如今谁还知道云荒……
回家过年,比七大姑八大姨更可怕的是……
外卖员送餐被臭骂: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