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渊洁家庭教育课》是一本由郑渊洁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32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2019年第一本书,读完后最大的感触就是:我的学生中有很多很优秀的青年,们待人接物、举手投足之间让人感觉十分舒服,情商智商双高。这样优秀的学生,的背后一定是非常优秀的父母,而且倾注了父母大量的时间和智慧,才能把孩子唤醒让他们如自己的父母一样优秀。可能父母并没有自己孩子优秀,但至少他们在孩子们的面前表现的非常优秀(父母不努力,是绝对做不到这一点的)。
●有很多要点是很好的。不过老是在为自己的书打广告,不是很好吧?该扣一星。而且这种剑走偏锋的教育方式,可能要花费很大的财力物力精力。比如开车40公里去送女儿上学再花了5公里,然后再回来?老郑90年代初就买车了。有些事情真的是学不来,看热闹挺好
●如果不是看了辉哥的推荐,我是不会去注意到这本书的,说点我自己的感受: 1.这本书的教育方法很适合这个变化原来越快的社会; 2.这本书不仅让孩子“松绑”,也让家长们“松绑”; 3.这本书的教育方法也适用于成年人
●还行,大方向上不错,只是操作性不是那么强,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郑渊洁。并且吧,两亿啦三亿啦三十三年啦这些其实没必要一次提次次提,真没必要。
●我看现在很多孩子都叫什么子欣、籽墨、浩然等等,就觉得这世界那么多人以为自己是了然的少数,其实依然那些长大了的普通的多数。
●作為鄭近年來少見的適合成年人閱讀的新作,這本比上一本演講集質量明顯要高。讀完除了感慨鄭氏教育的牛逼之外,更要感慨身邊的傻逼從小受著傻逼教育,到了今天他們自己也成了傻逼父母,真是傻逼的輪迴。
●今年给父母买了这本书,我也花了三天读完了。收集老郑的旧版丛书是很辛苦的!不过总是整理好了几十册,并且在萌娘百科撰写了WIKI条目,所有的作品总算整理了。
●零星话语和对待孩子的方式会让人有醍醐灌顶的感受和学习的价值。但整个“模式”普通人还是不要有太多遐想。毕竟他是在九十年代就有能力孩子买上千元玩具的人,他的孩子可以在家,也可以上国际学校。
Ⅵ.践行G(定量) 有其父必有其子 逆反心理,逆向思维和逆袭 不就是作者人生的写照吗? 郑渊洁的家庭教育并不系统 如果能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那么身体力行的示范和引导会更有力量 从教练角度来评估 陪跑的没有自己跑重要 教学相长要足够简单,多样性和知识开源 共享最佳实践的迭代升级 属于交互式学习 不仅是经验的总结
《郑渊洁家庭教育课》读后感(二):多少人能做到呢
郑渊洁确实有过人之处,原来以为他只是个写童话的作家,没想到在对子女教育上也这么有见地,这么花心思。为女儿写了十二年的教育日记,坚持十二年送女儿上下学。光这些就远远超出了一个常人的耐性了。更不用说他能坚持三十三年为《童话大王》写一个人的杂志了。
他对于幼儿园教育十分抵触,居然让女儿总共只上了两个月的幼儿园,认为幼儿园老师是“妖怪”。他还对幼儿园教授小学内容深恶痛绝,看到这里我差点吐血,因为我上幼儿园大班的女儿正在做老师布置的拼音作业……
他对孩子是充满爱的,是小心呵护的,对于孩子的想象力和好奇心看得比金子还要宝贵。哎,道理我们都懂,可是有几人能做到呢? 人生是场马拉松,他认为高三是终点。坚持一定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在时下各种辅导班横行的社会简直就是清流啊。 这本书挺好的,一些具体的比如怎么和老师相处、要不要上辅导班这些问题都能找到答案。 最后说一句,他的有些做法不适合大众的家庭。
《郑渊洁家庭教育课》读后感(三):终于明白什么是溺爱
郑渊洁先生鼎鼎大名,在小孩子和他们的家长中都是如雷贯耳。他只上到小学四年级,可是他却创作了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罗克等家喻户晓的动画形象;他一个人写作一本期刊,三十多年不间断;他培养出了一个小学辍学的出版家儿子,一个高考全年级第一的全能型学霸女儿……
书中收录了四十篇郑渊洁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心得。每一篇都令为人父母者受益,让我特别钦佩的是下面两件事:
1.郑老师每天早晨四点半写作到六点半,三十多年不曾间断。无需严厉管教,孩子们也养成了回家先写作业的好习惯,看到父亲收获坚持写作的成果,孩子们也体会到了做事持之以恒的成就感。
2.郑老师很骄傲的一点是他从没有大声说过孩子。孩子真的没有犯过错吗?郑老师说孩子的错都是模仿大人的行动,先得从大人身上找原因。有些家长担心爱孩子过了头、过于宽容变成溺爱,孩子反而更加娇气任性。郑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也给广大家长指了一条明路:什么叫溺爱?你对所有的家人都是这么好,就不是溺爱,如果你只爱孩子,那么就是溺爱。
《郑渊洁家庭教育课》读后感(四):这本书,必须说一说
本人全职奶爸两年,这本书作为描述性教育书籍,这个高分,我想敲一敲键盘,说一说本书的缺陷。
全书以作者面对不同教育客体时的个人经历进行划分,共四档。看似划分很有逻辑,但是每档内部十节课杂乱无章,即使把40节课打散重排,应该也比原书逻辑性强。
其他缺点,也很明显:
1,纯粹重复出现的文字内容,一字不变,且不是为了强调,即使作者说他的写作风格就是“平时说话”,如此重复也难以理解其意图。
2,大段跑题,全书不下20处,对各课主旨的打造几无帮助。书的信息量是大了,但是作为描述类教育书籍,是实实在在的跑题。
3,自吹自擂文字满眼都是。各位读者可能会说作者有这个吹的资本,确实,他有,但这并不代表读者需要为此埋单,点头附和。
4,大量毫无重复可能性的教育实践与方针,只能用在他家,换一家根本无操作可能,可他还要以“如何打造xxxxx”为题,有点好笑。评论里那些说操作性很强的同志,咱们可以就此讨论一下。
5,多处基于作者个人经历的臆测,主观性去描述所谓教育中输入输出的因果关系,但在读者读来却会感觉缺乏内在逻辑。
个人向,全书不能及格,希望对还没买的同志们有帮助,谢谢。
《郑渊洁家庭教育课》读后感(五):家是港湾?还是监狱?取决于家长
育儿充满错误。家是港湾?还是监狱?
豆瓣有个小组叫“Anti-Parents父母皆祸害”,小组人数超过12万!
伊坂幸太郎说过一句话:“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也许我们不愿意承认,育儿真的是个充满错误的过程。父母们常常会给孩子某种不良教育。
常常听家长们诉苦说,现在的孩子太难管教了,太不听话了,在他们的意思,似乎自己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一切的问题都出在孩子身上。殊不知,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如果你的孩子总故意打搅你,那是因为你们之间缺少亲密的身体互动,她渴望你能多给她一些关注。
如果你的孩子撒谎,那是因为你曾经对她们的错误反应过激。
如果你的孩子没自信,那是因为你给她太多的建议,太少的鼓励。
如果你的孩子很懦弱胆小,那是因为你帮助她太多了,不要把成长道路上的障碍,都一一替她解决。
如果你的孩子什么事情都不愿意告诉你,可能是因为她说什么都会得到你的打击。
如果你的孩子很容易生气,是因为你对她的赞扬不足。
如果你的孩子嫉妒心很强,那是因为你总是拿他跟别的孩子比较。
咪蒙说过,我们常常以为育儿是一场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更多的是教育家长自己。为了孩子,我们当父母的,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这也许就是亲子过程中,最美好的事吧。
早在这本书之前,我就买了喜马拉雅上的《 郑渊洁家庭教育课》, 郑渊洁的厉害之处其一是对国内教育看得比较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方法,其二是发挥童话大王讲故事的天赋娓娓道来非常有趣,相见恨晚,特此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