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孩子》是一本由[美]乔尼丝·韦布(Jonice Webb) / [美]克里斯蒂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假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很有趣的概念——情感忽视。非常专业的心理治疗师的作品,无论是语言还是学术水平都很高,特别是后半部分,极具实践意义和指导价值。
●很好的自助类书籍,如果你也像我一样经常自我责备,经常情绪失控,觉得自己又做错了什么,建议读一读这本书。想起连岳说过类似长大后你遇到的每个人都是父母。幼时的我们只有父母作为学习对象,日渐成长接收更多更丰富的人与事,也能像更优秀更期待的人学习。不管曾经如何,你也值得拥有爱与幸福,只要你不放弃自己
●2019听书之①。听的樊登读书,父母的忽视情况写的很具体,以及孩子的表现都写的到位。
●每个人都是情感忽视的受害者 在这本书里或多或少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能让我在这本书里找到自己和周围人的影子
●全程心痛的阅读经历,很多回忆都活过来了,原来这么多的孤独都忍受下来了。建议配合日本小确幸文学一起食用。
●为什么我们渴望亲密又难以靠近,这个话题还真的很发人深思,读完有所启发。
●樊登
●情感忽视,第一次听到这个概念,但是那一幕幕情景,还真是挺熟悉的。幸好读到这本书。 对于情绪,觉知它,观察它,分析它,表达它,才可能真正地疏解压力,内心平和。
《被忽视的孩子》读后感(一):可参考
读到会让自己觉得害怕,不要过度的沉溺在这本书里,找自我的认同感,一味的追溯原罪,大概只是为自己找各种开脱的借口,追求更好的自己就要学着去改变,一下子改不了就用一辈子,也没什么可着急,来到这个世界已经难能可贵,要是自己都觉得难了,父母生养我的年代那也不易,加油加油,成一个可以看见自己的人。
《被忽视的孩子》读后感(二):父母入职必读
《被忽视的孩子》,如果我的父母能看这本入职学习红皮书,我也不至于在寻找自愈解药的道路中。好在,我看到了这本书,既能帮我认识自己的童年,平和对待我身上的缺点,减少和调节抑郁的状态,积极改进后半生的生活质量,并以此修正和指导我作为一名母亲的终身事业!
本书真的很准确描述了我成长中的被忽视,跟很多父母一样,我的父母称不上“不好”,“缺乏责任”等等负面的词,但是长大后我渐渐感觉到他们在我的童年似乎做错了什么,而我一点都意识不到,或者说,不敢去想(因为中国的教育就是父母是权威,不容置疑)。在意识成长爆发后,在阅读了很多这方面资料后,在了解过“父母皆祸害”这种人群的存在后,我开始小心翼翼地探求内心的真实问题——我的父母做错了什么?影响了我什么方面?
我父母的失职也是广大中国父母常常会犯的错误,在此不展开。
现如今,我在内心原谅了他们,毕竟他们所受教育有限,见世面有限,更别说去意识到对我的负面影响。不怪他们了,因为是既定事实,与其纠结于过去,不如跟内心的阴影和解,尽快自我帮助走出困境。
对,我就是那种反依赖,能自己做,绝对不会去求他人。没有治疗师,只有自我对话,自我医治。
道路漫长,其修远兮。
《被忽视的孩子》读后感(三):别看,像日记了
一开始抱着很好奇的心态去读,最感兴趣的字眼是空虚感。情感忽视,呵,根本没有什么情感可言,想到以前我们的相处模式,讨厌初中的那个自己,高中的,好像无感,很多东西我真的不懂啊,呜,这也是我慢慢才发现,原来别人和我一样,也有那么多不一样的地方。也在想,以前的自己到底抱着何种心态过来的。看了下解决方案,还没有看完,被好像永远好不了,太难治愈了,情感忽视什么的,啊,好无力,心灰,为什么自己是这样的自己?安全型真好啊。
不过也终于明白,大一开始有的,没来由的空虚感到底是怎么回事,太过真实了。终于明白了,还是等我长成了一个很好很好的人了,你在来吧,我不想因为我自身的不够好,造成过多的不愉快的回忆了,傻瓜。
老妈每一次打视频过来我都拒绝,越发觉得我们没有什么可以聊,上次她也这么说了,我就更加不想聊了,啊。还有那个该死的空虚感,原来原来。没有变得更好的我不配拥有爱情啊,最近把探究自己放在第一位,暴饮暴食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吧。跑步,阅读,图书馆,听音乐,打篮球
《被忽视的孩子》读后感(四):那些孩童思维中不可忽视的小细节
最近看了不少心理学方面的书,很多都涉及到童年相关,确实,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童年的性格塑造,甚至可以说,这是有着决定性重要的一环,所以,阅读这本《被忽视的孩子》,就会有非常多的感触和收获。
围绕这一主题,书中提到许多值得深思的例子,有一些都是非常有建设性的,比如有一个例子让人印象深刻,就是有个叫艾力的男孩,当他回家向母亲汇报很糟糕的成绩时,他的母亲虽然失望,却说“我知道你已经尽力了”,然而这话却给艾力一种误读,他认为母亲对自己的能力并不看好,对他没信心,觉得他不可能再有什么好看的成绩,毕竟“已经尽力”。
仔细思考,这样的放纵式教育确实比较危险,曾经也有人用类似的例子,解读为管教孩子应该宽松,不要给孩子压力,但试想一下,如果孩子真的就认为自己像母亲说的那样,已经尽力了就只能得到这样的成绩,再努力也没用,那后果会是相当可怕的。
所以,要谨防这样的教育误区,就像书名《被忽视的孩子》,这不是字面上的忽视,而是强调孩子的每一种想法,每一处精神上的浮动家长是否能够准确捕捉到,并正确引导。像上述的例子,最好的做法就是明确指出糟糕的成绩是让人失望的,但只要通过努力,仍可能让自己的天赋被激发。这样就避免了孩子单方面认为自己如父母所说,尽力了,但只能是如此结果,也就不必再努力。所以,这些可能产生的想法都是不能被忽视的。
作者是心理学领域专家,因而保证了书的权威性和质量,译文风格也很直白、接地气,虽然是合译,译者有二人,但阅读起来并没有太明显的违和感,整体书的内容还是很统一的。
《被忽视的孩子》读后感(五):情感忽视——不容忽视
初为父母,举手无措,学习之路,远且漫长。
情感忽视,一个新兴的课题,从未听说了解过的领域。回想自己的童年,衣食无忧,吃穿不愁,虽然也会有叛逆、挣扎,虽然也会对父母有不满和疑惑,但是从未觉得父母的教育有问题,从未觉得自身是被忽视的那一个。
作者独特的情感忽视课题却带领我走进了另一个世界,一个从未涉足过,甚至是从未想象过的世界,让我这么多年对于自身存在的怀疑和不满足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解答,或许这就是情感忽视的结果,一个我们都未曾重视,甚至是未曾注意的现象。
情感忽视,作者位于引言部分就是给出了基本涵义,就是父母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而这种忽视不是“作为”的忽视,而是“不作为”的忽视,以至于我们在很多年之后回想起童年时光都不会注意到这些,因为它存在于那些“没有说”“看不到”“记不得”的童年里,而不在说过的,发生过的事情中。
书中第二章,专门罗列了造成情感忽视的12种类型的父母,并辅以各种案例加以解释说明。就像书中作者的表述一样:充满情感忽视的教育方式乍一看跟健康的教育方式没什么不同,但是其中的区别却非常大。作者在此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把情感忽视的教育比作森林的里毒蘑菇,外表看上去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可是却是致命的毒药。
这一章我反复看了三四遍,从中不可否认的找到了自己的童年经历,有的时候因为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而感觉自己让父母颜面尽失、失望透顶;有的时候是由于父母对于生计的忙碌奔波而忽视了我对于父爱、母爱的满足需求;有的时候是由于父母在某个阶段、某种情境下的专制而导致的情感缺失……作者在书中尝试设置多种不同的情景,通过对于一种类型,不同环境下,不同父母的不同反应而导致孩子产生不同的感受,从而影响以后的生长轨迹和人生历程。
其实,大多数时候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处于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只是在某种程度上没有找对方法,没有达到共情,从而造成了情感忽视,甚至是造成了一辈子的影响。
幸好,有幸拜读这本书,让我为时不长的父母生涯还有更多更好的尝试和改变。
努力汲取,积极成长,为做更好的父母埋头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