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神奇的北极熊先生之亚瑟的秘密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0-02-11 23:04: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神奇的北极熊先生之亚瑟的秘密读后感100字

  《神奇北极熊先生亚瑟秘密》是一本由[英] 玛利亚·法雷尔 / [英] 丹尼尔·莱利著作,天略童书馆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00元,页数:20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神奇的北极先生之亚瑟的秘密》读后感(一):关爱特殊群体:“我”和“我”特别弟弟

  “今天本来是个好日子,却变成了坏日子,我被关在上,直到我弟弟平静下来。跟平常一样,叙亚姆是出状况的那个;跟平常一样,我是被赶上楼的那个。依我看,这是百分百的不公平......”

  这是天略童书馆出品的儿童文学——《神奇的北极熊先生之亚瑟的秘密》书籍开篇的一段话。在这段絮絮叨叨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清晰知道故事中的小主人公亚瑟经常因为与弟弟起争执而被赶上楼,而这种来自父母区别对待让他感到很不公平

  也许,正在阅读或许会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因为在二胎庭中这种情况常见,而大点的孩子就是要让着小点的孩子,这在父母们看来是友爱。可是,这种情况真的公平呢?我想不是的。若是大孩子心甘情愿的让着小孩子,这自然美好,可若是孩子不愿意,那么也不必过分强求,毕竟出了家门,谁又会因为年龄小而让着你呢?

  然,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故事中这个家庭所面临的情况,并不仅仅是两个孩子之间和平相处问题。正如亚瑟所说:“我想和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一个普普通通的弟弟度过普普通通的一天,哪怕一次也好。”可见,亚瑟的弟弟——叙亚姆不是一个普通的孩子,而随着深入地阅读可以发现他是一个讨厌陌生环境害怕接触人群以及恐惧巨大噪声自闭症儿童

  面对这样的孩子,亚瑟的父母理所应当的要多付出一些额外的关注照顾爱护才能带给年幼的弟弟——叙亚姆足够安全感,否认就又是不公平了。因此,也就很好理解父母为什么会偏向叙亚姆多一点以及身为哥哥的亚瑟觉得自己不受重视

  眼看着亚瑟因为父母的又一次被赶上楼而准备离家出走,一个奇妙人物——北极熊先生的到来让事情发生巨大的转折: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却能够认真倾听亚瑟的心声;它憨厚,很快成为叙亚姆的第一个朋友;它拥有奇妙的颠球技巧,是最棒的球队吉祥物;最重要的是它让人重拾快乐,让亚瑟一家人重新找回幸福

  爱是相互的,爱也是包容的。也许亚瑟从未意识到当别人说叙亚姆闲话时候,他有多么愤怒地想去维护弟弟;而身为弟弟的叙亚姆尽管讨厌拥挤的人群和喧闹声,却又多么渴望在哥哥比赛的时候为他加油呐喊。这种来自心底在意又何尝不是一种深厚的爱?而正是北极熊先生的出现才让身为哥哥的亚瑟明白弟弟不同寻常的痛苦和感受。

  我想,在未来的日子里,亚瑟可能再也不会觉得不公平了,而弟弟叙亚姆从此以后在这个世界上会多一个全全意呵护他的哥哥。

  《神奇的北极熊先生之亚瑟的秘密》 ,无论是从故事题材,还是从丰富的图画场景以及充满创意的文字表达形式都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很感谢英国作家玛利亚.法雷尔和插画师丹尼尔.莱利让我和孩子可以看到这样优秀的图书,同时也能更加了解自闭症儿童的家庭生活。

  关爱特殊群体,不戴有色眼镜去对待他们,并尽己所能的提供一些帮助,这大概就是我们所能做的了。

  《神奇的北极熊先生之亚瑟的秘密》读后感(二):《神奇的北极熊先生之亚瑟的秘密》:陪伴孩子一起走出自闭的困扰

  今天本来是一个好日子,却变成了坏日子。为了让弟弟利亚姆安静下来,亚瑟又被赶到了楼上待着。有段时间,他在楼上待的时间太长,长得都让他觉得爸爸妈妈忘记了他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亚瑟终于决定要离家出走了。可刚走出了家门,却碰到了一头迷路的北极熊。北极熊还受伤了,无奈之下,亚瑟便带着北极熊回到了自己的家。可是他不知,因为北极熊的到来,他的家庭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一、

  《神奇的北极熊先生之亚瑟的秘密》是2018年萨里图书馆童书奖作品,这本受到了《科克斯书评》《学校图书馆杂志》《书商》杂志评论推荐的儿童读物。

  它之所以得到了那么大的嘉奖,除了让孩子在阅读其中神奇动物故事的同时,还让他们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和兄弟姐妹相处。当然,最重要的是,《神奇的北极熊先生》被创作的目的,在于关注自闭症儿童,以及接纳不同寻常的人,也包括北极熊。

  整本书的故事主线其实很简单,一次偶然的机会,北极熊先生来到了亚瑟一家。起初,亚瑟的爸爸妈妈并不太能接受北极熊先生,但经过了多次的家庭活动以及校园生活之后,他们发现,北极熊先生慢慢地帮助了亚瑟的弟弟——利亚姆走出了自闭的困境。

  在故事的最后,北极熊先生还是没能陪伴他们看足球赛就离开了,但这时的利亚姆已经不再是从前的那位只会发出“哼哼”声音的小男孩。他和无数正常的孩子一样,终于迈开了脚步敢于在充满阳光的大地上肆意奔跑了。

  说到儿童自闭症,很多父母对此是一知半解的。什么是自闭症,小孩子怎么会患有自闭症?

  亚瑟的家庭是一个平常普通的家庭,在发现弟弟利亚姆患有自闭症后,爸爸妈妈没有在绝望中持续很久,他们爱利亚姆,并希望用更多的耐心和爱帮助利亚姆恢复健康。

  可是,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有很多在两三岁前不说话的孩子只会被家长认为比较“孤僻”,有些症状不典型的孩子则被认为是性格“内向”等,因此可能错过了自闭症干预的关键时机。

  有研究发现,只有9%的父母在注意到孩子的一些不典型症状时会及时寻求诊断,而大多数家长并未采取行动,因此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干预。

  虽然我国如今存在着大量被确诊的自闭症患者,各地特殊教育机构也在为自闭症儿童完善教育机制,许许多多的民众以及政府对此也越发重视起来。但还是有很多人要问:什么是自闭症?自闭症的症状是怎样的?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病产生?

二、

  在《神奇的北极熊先生之亚瑟的秘密》中,利亚姆是一个很难平静下来的小男孩。虽然他已经能够飞速奔跑,动作是那么的灵活。但在他口中说出去的,除了“哼哼”就是“嘶嘶嘶”的杂音。

  他受不了人群和噪音,因为一接触到这样的环境,他都会发了疯似的。他也不爱靠近人,就算北极熊先生来到他们家,利亚姆也是趁他熟睡的时候,偷偷溜过去看了几眼就赶紧逃了。

  为了能够帮助利亚姆康复,爸爸妈妈尝试着让家里保持绝对的安静,还因此不让亚瑟下楼打扰她的的弟弟。

  作为这样的“自闭症”患儿,利亚姆身上有三个特别显著的重要特征。首先他存在着社会交往障碍,虽然听力正常却听不懂任何指令;其次,利亚姆有言语或非言语交流障碍,已经到了上学年纪的他虽然能发出少量的语言,却没有交流意义的语言,更不会用眼神、手势等方式来表达需求;更重要的,利亚姆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断重复手上的动作,不知疲倦,兴趣狭隘。

  当然,“自闭症”患儿并不全与利亚姆所表现的症状一样。所以,当我们在发现孩子的异常行为之后,切忌不要自我猜测。科学寻求医疗帮助,才是有效遏制孩子病情严重的最佳手段。

  很多父母在诊断了孩子患有“自闭症”之后,会表现得害怕以及恐惧。的确,养育一名自闭症儿童,家庭每年的支出要比当地平均支出水平高出60%-70%,其中超过一半的支出被用于儿童的行为治疗上。

  更有研究发现,养育一名自闭症儿童需要家庭每年多支出平均19582.4元人民币。

  所以,当我们了解所谓自闭症是什么,以及治疗自闭症的困难程度之后。什么原因会引起自闭症,成为了我们重要了解的问题。

三、

  1943年,凯纳医生首次报道自闭症时,曾经认为自闭症是与生俱来的先天性疾病。到了1970年之前,由布鲁诺·贝特海姆提出的“冰箱母亲”理论备受推崇,当时的医学界和心理学界普遍认为,自闭症是由于家长尤其是母亲的冷漠、养育方式刻板造成的,是一种心理疾病。

  但其实,“冰箱母亲”理论一提出,就受到了很多家长的不认可。因为很多妈妈和别的妈妈一样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当孩子被确诊为“自闭症患儿”后,她们也会因此受到舆论的压力和自我的深深自责。

  经过数年的反思和研究之后,人们发现自闭症与智障、脑瘫、癫痫等疾病一样,是有着复杂生物学基础、起源于大脑神经系统异常的先天性疾病。

  所以,千万不要把“自闭”单纯地认为是因为不高兴而把自己“关闭”在自己世界,或者错误地认为是儿童长期性格内向、痛苦忧愁导致的。

  总体来说,对自闭症病因的解释,现在认为可能是在某些未知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下,正常的基因发生了异常,或基因的调控或表达出现了异常,引起人体神经系统出现有异于正常的状态,从而表现为自闭症。

四、

  当一切的理性认识基本形成,我们就要真正行动起来了。要知道,自闭症最重要而且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高强度的科学的教育训练。

  第一、调整心态和照顾自己

  当知道自己的孩子罹患“自闭症”之后,家长们的心理反应是复杂、反复而持久的。

  首先会觉得震惊,“为什么会是我的孩子?”。艰难接受了这个事实后,家长会觉得迷茫,因为在此之前,没有人了解过自闭症,更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还有许多家长会抱着侥幸的心理,觉得会不会是误诊了?或者认为“孩子长大慢慢自己就会好的”。这样的想法是很危险的,要知道,伴随着孩子年龄增长,症状更明显的情况下还没有接受治疗的话,我们会因此错过孩子的最佳训练时期。

  长时间的悲伤和自责更多给家长带来许许多多的心理问题,更有可能陷入失眠以及身体健康亮起红灯。所以,当问题出现的时候,经过了或多或少、或长或短的痛苦复杂的心情经历之后,接受现实,重燃希望,才是最积极的做法。

  因为,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需要和孩子一同去面对严峻的挑战。只要照顾好自己,我们才有可能会转变孩子的未来。只有自己的身心健康、乐观愉快,才能帮助孩子发展进步、快乐成长。

  第二、为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

  通过《神奇的北极熊先生之亚瑟的秘密》,我们不难看出,作为自闭症孩子的父母其实是很累的。他们不仅要照顾好利亚姆的心情,还要兼顾哥哥亚瑟的身心发展。

  但我们知道,自闭症孩子面对的不仅仅是父母,他们要到学校去接受特殊教育,还需要面对社会上的各类人士。这个时候,作为家长,我们只有从个人出发,乃至全社会都能够给予理解和配合,付出爱心和切实的行动,才有可能帮助孩子重新谱写美好的多彩未来!

  第三、学会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

  我们知道,自闭症的孩子不是听不见,也不是不听话,他们只是还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也不是暴躁,不是乱发脾气,只是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他们也不是爱捣蛋、不是搞破坏,只是有着特殊而狭隘的兴趣。

  我们只有尝试读懂孩子的行为,理解他们的痛苦,看到他的弱点、优点和特点,才能给孩子最有用的帮助和支持。

  最后,引用一位著名的自闭症患者天宝·葛兰汀说过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自闭症是我的一部分。我与众不同,但不比别人差。我有我的天赋。我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看世界,我能看到别人都看不到的细节。

  《神奇的北极熊先生之亚瑟的秘密》读后感(三):《神奇的北极熊先生之亚瑟的秘密》他们是来自星星的孩子,也是普通的孩子

  亚瑟有个与众不同的弟弟他讨厌陌生的环境,以及人群和噪声。

  如果他听见噪声就会捂住耳朵大声的呻吟,并且大哭。

  因为弟弟,亚瑟不能随心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能去看现场球赛,也不能把电视声音开大。

  他处处都要以弟弟为主,爸爸妈妈们似乎也更偏爱弟弟。这点让他受够了。

  亚瑟的弟弟有点特殊。是个有自闭症的孩子。

  因为这些原因爸爸妈妈对弟弟格外的关照,亚瑟郁闷极了,他想到了离家出走。但是在家门口却碰见了北极熊先生。

  这位北极熊先生的到来,完全改变了亚瑟和家庭的整体情况。《神奇的北极熊先生之亚瑟的秘密》不仅帮孩子们满足了拥有一只北极熊宠物的梦想,也把大家的目光引向自闭症儿童。

自闭症儿童什么样

  《自闭历程》是根据自闭症患者天宝·葛兰汀的真实自传改编。懂事后母亲发现她不愿与人接触和相处,也不同其他人交流。去医院检查发现天宝患上了自闭症。

  在这之前,小天宝六个月的时候,就已经有类似的情况了,当母亲温柔的抚摸她时,她的身体就变得很僵硬,母亲拥抱她时,她则表现得非常排斥。

  对普通人来说正常的噪音,则会让他们像处在轰炸现场一般,光想象一下就让人觉得头疼。

  自闭症儿童常常被称作为来自星星的孩子。语言障碍语言与交流障碍是孤独症的重要症状。

  他们有社交障碍,不能正常的依恋父母也不能和同龄人进行正常的交往。

  经常重复刻板动作,如反复拍手、转圈、用舌舔墙壁、跺脚等。

  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患者对于正常儿童所热衷的游戏、玩具都不感兴趣,而喜欢玩一些非玩具性的物品。

  他们层一度成为智商不健全儿童的代名词。但是上帝在为他们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也会为他打开一扇窗。

  在他们不愿意或者无法与人类正常沟通的同时,他们似乎更容易和动物相处。或者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天赋。

  《神奇的北极熊先生之亚瑟的秘密》里蒂亚姆无法和人正常交流,但是却格外的喜欢北极熊先生。《自闭历程》里的天宝在农场里的时候会感觉格外的安静,她喜欢和牛相处,还自治了自动喂水的机器。

  在发现了天宝的不同之后,妈妈四处求医希望能够让她开口说话。像个正常孩子一样,但是惯性思维让我们觉得,只有和大家一样的才是正常的。

  其实这种病不是靠吃药打针能够缓解的,就像古话说的心病还要心药医,自闭症需要用爱来缓解,但是母亲对天宝的关怀已经无微不至了,她不知道该如何去更爱她了,于是索性把她送去了寄宿学校。

  无微不至的爱就是爱么?真正的爱是给你想要的,而不是给你我觉得你需要的。

得了自闭症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知乎上有个问题“得了自闭症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从回答的案例里我们了解到自闭症不仅仅是不爱说话,无法与人交流这么简单。而是无法自理也没法感知他人的情绪。

  其中有个妈妈的自述,有次妈妈发烧38度,但是还是要去接孩子回家,给他做饭、洗澡、再哄他睡觉,每次睡觉前,妈妈都会给孩子读绘本。

  妈妈的嗓子很疼了,但还是忍着疼给孩子讲完了故事,关灯之后孩子还是让妈妈给他唱长亭外,古道边。

  妈妈说,妈妈今天嗓子很疼,今天不唱了可以么?

  孩子说,要妈妈唱长亭外,古道边。

  妈妈说,妈妈生病了,很难受。病好了再给你唱好么?

  孩子还是重复,要妈妈唱长亭外,古道边。

  妈妈说,妈妈嗓子疼,唱不了歌。

  孩子说,那就给妈妈换个嗓子。

  妈妈说,嗓子不能换啊。

  孩子就哭了,生气的要打妈妈。

  孩子无法理解妈妈生病了很难受,他只觉得妈妈拒绝了自己。这种自闭症患儿家庭的痛苦,是普通家庭无法体会的,有的家长甚至想到了自杀。

  《神奇的北极熊先生之亚瑟的秘密》里的利亚姆的爸爸妈妈在发现孩子的自闭症后,经历了一段世界的绝望,但很快恢复平静,决定用爱与陪伴帮助孩子成长。

发现孩子自闭症状该怎么办

  一.早发现,早干预。

  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自闭症儿童治愈的案例,但是也不代表他们不能像正常人一样上学和生活。

  但是孩子年龄越小发现,越有助于孩子恢复。

  二、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不要因为侥幸心理,或者盲目自信而错过最佳干预时机,要相信医院和专业机构。有很多早期发现的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都从中度转为了轻度。

  三、自闭症的典型行为

  1. 无法感知他人的情绪

  2. 易于常人的单一兴趣

  3. 不愿与人对视

  四、自闭排除法

  2岁前婴幼儿自闭症排除表参照表

  3-4个月的婴儿会爬行;

  6-9个月时会一个人坐在那里玩玩具;

  14个月左右会玩乐高大颗粒;

  20个月左右会玩乐高小颗粒;

  1个月时眼睛会简单的跟踪物品;

  4个月左右能找到声音来源;

  5-9个月时玩具掉落在地上会自己寻找;

  7-9个月左右会敲如拨浪鼓等玩具;

  11个月左右会收拾物品,如把物品放入箱子中;

  24个月左右会看绘本、翻书等。

  3-6个月会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

  5-7个月喊他名字会转头看;

  4-11个月之间会有意识地发出声音,如,叫爸爸妈妈、饿、要等等;

  20个月左右能说出2-5个字的句子。

  3个月左右能认出亲人;

  6个月左右能自己往嘴里送食物;

  9个月会藏猫猫;

  10个月左右能识别常见的人或物;

  11个月左右会说“不”;

  19个月左右会表示“不要等”。

平等对待与众不同的人台湾作家张文亮的一首诗《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文/张文亮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培养一个自闭症的孩子,就像是在带着点一只蜗牛在散步。

  一位自闭症患者的妈妈自述:

  不是所有的自闭症孩子都能有特殊的天赋

  不求对他们有什么特别的关注,只把他们当个人就好了。

  《神奇的北极熊先生之亚瑟的秘密》读后感(四):《神奇的北极熊先生》:教孩子学会理解、宽容,成为更好的自己

  

01、来自星星的孩子

2017年8月,腾讯公益推出了一个名为“一元购画”的活动,借着“购买”一些特殊人群所作的画,进行小额捐款(只要1元)。

  活动内容很简单,如果你喜欢某一幅画,只要付出1元钱,就可以把这幅画买下来。当然,你得到的只是一个电子版的手机壁纸。同时,该H5会将你购画的行为生成一张图片,方便你在朋友圈中继续传播该活动。

  活动一经推出,立即在朋友圈中引起了刷屏效应,仅半小时时间,就有百万人参与了这个小活动。

  “一元购画”活动中展示了精神障碍、智障、自闭症等几类特殊人群的画作,但活动结束后,“自闭症”成了最主要的争议点。

  许多人,包括我自己,是因为那次活动,才第一次听说“自闭症”这个词。

  而活动中所展出的那些“自闭症患者”的精细画作,则让很多人感到十分惊讶,他们甚至把“自闭症患者”称为“星星的孩子”,觉得很多自闭症患者都有特殊才能。

  事实上,这些都是我们的误解,大部分自闭症患者生活无法自理,也画不了这么精细的画。

  如果说普通人是生活在阳光下,能与外界进行交流,那么自闭症患者就像是生活在阴暗的深海里,没有任何声音或者光线,能抵达他们的脑海。

  最近看了一本书,让我对自闭症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本书的书名是《神奇的北极熊先生之亚瑟的秘密》,由英国的玛利亚·法雷尔,以及丹尼尔·莱利共同完成。

  玛利亚是一名童书作家,曾受过语言治疗师和教师的训练,之后修完了为青少年写作的文学硕士学位。她热爱语言,热衷阅读和给所有年龄段的孩子写书。她还热爱登山、滑雪和冒险,她的梦想是有一天能去北极,亲眼看一看自然环境中的北极熊。

  丹尼尔·莱利则是住在里斯本的一位自由插画家。在伯恩茅斯艺术大学学习后,他在澳大利亚进行了一次徒步探险旅行。之后在伦敦工作了三年,他决定离开英国,去阳光灿烂的葡萄牙。过去的几年里,丹尼尔一直从事着广告、版画、卡片设计和童书的插画工作。

  这本书是2018年卡内基文学奖提名作品,2018年萨里图书馆童书奖作品,2018年英国读写协会童书奖入围作品,由《科克斯书评》、《学校图书馆杂志》、《书商》杂志评论推荐。

  讲述了小男孩亚瑟因为父母给了弟弟过多关爱而心怀不满,决定离家出走,却阴差阳错碰上了一只北极熊,在北极熊的帮助下修复了与弟弟的关系,兄弟二人都获得了成长的故事。

02、生气的亚瑟

  故事以亚瑟的日记为开头,亚瑟受够了他的家,因为他有一个不太寻常的弟弟,而他的父母总是忽略亚瑟,给弟弟过多的关爱。

  亚瑟的弟弟利亚姆不喜欢说话,在与人交流方面也有一定障碍,讨厌陌生的地方、人群以及噪声,一旦身处嘈杂的环境中便会感到不适,做出一些不合时宜的举动。

  没错,利亚姆是一名自闭症患者。

  故事的开头,亚瑟想要看电视上的市足球赛,利亚姆也喜欢看足球赛,但家里只有一台电视,而利亚姆整个人黏在电视屏幕前,挡住了亚瑟的视线,电视的音量也很微弱。

  亚瑟为了更好地听到电视上关于足球赛的解说,调大了电视的音量,利亚姆因此感到不适,并开始呻吟。

  妈妈训斥了亚瑟,爸爸妈妈总是因为利亚姆而训斥亚瑟。

  忍无可忍的亚瑟决定离家出走,他怒气冲冲地离开家,却没想到自己竟然碰上了一只

  北!极!熊!

  北极熊跟着亚瑟回到了家,住在亚瑟家的车库里。

  起初,利亚姆一看到北极熊,就吓得跑走了,没想到只过了一小会儿时间,他们就成了好朋友,利亚姆骑在北极熊身上,一圈一圈绕着花园走。

  亚瑟又吃惊又生气,北极熊是他带回家的,他都还没骑过北极熊呢。

  不过,更让亚瑟惊讶的还在后头。

  因为这只北极熊,利亚姆慢慢学会了如何融入社会,亚瑟也真正开始明白,该如何与自己的特殊弟弟相处。

03、神奇的北极熊

  网上有一些网友,有时会因为恐惧线下社交,或者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情,而开玩笑说自己自闭了,或觉得自己是自闭症患者。

  事实上,真正的自闭症是一种先天疾病,目前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治愈,而且情况也远远比我们想象中更恶劣。

  自闭症也被称为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或孤独性障碍(autistic disorder)等,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

  临床上首次描述自闭症是在20世纪40年代。

  1943年,美国医生Kanner报道了11例患者,并命名为“早期婴儿孤独症”(early infantile autism)。

  他当时描述这个类群的患者特征如下:

严重缺乏与他人的情感接触;怪异的、重复性的仪式性行为;缄默或语言显著异常;高水平的视觉——空间技巧或机械记忆能力与在其他方面学习困难形成对比;聪明、机敏且具有吸引力的外貌表现。

  自闭症一般会在出生3年以内发病,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患有自闭症的儿童,往往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兴趣和行为,不能及时对他人的情绪做出反应,也不能根据社交场合调整自己的行为。

  在交流方面,也存在一定障碍,语言发育迟缓,语言理解力受损,常常以哭或尖叫来表示他们的不舒适或需要。

  此外,自闭症患儿还会经常重复一些刻板动作,如反复拍手、跺脚等。

  亚瑟的弟弟利亚姆,面对亚瑟让自己“离电视屏幕远一点儿”的要求,毫无反应;

  不舒服时,就会哼哼,或者大声嚎哭;

  心情不好时,就抱着自己的腿,前后摇晃;

  对声音十分敏感,对普通人来说正常的噪音,则会让利亚姆难以忍受,就连坐个巴士,利亚姆都觉得太吵太挤,只能坐父母的小轿车上学;

  在公众场合,也时不时会做出一些大声唱歌、跳舞之类的举动,让亚瑟感觉十分难堪。

  学校里的学生拿有色眼镜看利亚姆,当亚瑟与利亚姆一起从学校的操场上走过时,许多学生就会注视利亚姆,看他有没有做出什么古怪的动作。

  亚瑟因此对利亚姆颇有怨言,再加上父母对利亚姆的偏爱,就让亚瑟更讨厌利亚姆了。

  直到北极熊先生来了之后,这些状况才有了改变。

  北极熊虽然很善良,但在旁人眼里看来,却是一个异类,就像利亚姆一样。

  因为北极熊与利亚姆相处得很好,所以妈妈提议让亚瑟兄弟俩带着北极熊一起去上学,但北极熊在公交车上就受到了一些孩子的嘲讽,还有人顺带讥笑了利亚姆,说利亚姆是怪胎。

  北极熊进入教室后,正在上课的教师克拉多克先生惊慌失措,学生也乱作一团。虽然亚瑟拼命解释北极熊先生十分友善,但仍然阻挡不了克拉多克先生用桌子和椅子建造了一个“堡垒”,把北极熊先生挡在“堡垒”外面。

  被明显排斥的北极熊十分焦虑,眼看就快要失控了,直到睿智的校长巴恩斯夫人出现,这一情况才得到控制。

  巴恩斯夫人表示:这所学校欢迎多样化,我们中间有一头北极熊是我们的荣幸,我们可以和北极熊互相学习。

  大家这才镇静下来。

  从老师和学生的这些表现,不难想象他们平时是怎么对待利亚姆的。多半也是把利亚姆当成一个怪物,避之不及吧。

  亚瑟要参加一场足球赛,露西建议亚瑟带上北极熊和利亚姆一起,亚瑟十分不愿意。因为在他的潜意识中,利亚姆一到人多的地方,就会表现得不正常,做出一些令亚瑟尴尬的举动。

  可是当对象换成北极熊时,亚瑟却完全没有这么多顾虑。

  利亚姆在比赛现场唱歌,亚瑟觉得十分尴尬,而北极熊在众人面前唱歌,大家却都笑了,亚瑟也笑了。

  因为比赛现场十分嘈杂,利亚姆渐渐有要失控的迹象,妈妈努力想让利亚姆戴上耳机,平静下来,但没什么用。

  北极熊先生出现了,他把耳机戴在自己的耳朵上,跳了一段舞,再把耳机递给利亚姆。他一次又一次重复着相同的动作,终于使利亚姆戴上了耳机,平静下来。

  在比赛现场,北极熊先生不小心被足球网给缠住,出不来了。亚瑟完全没有觉得北极熊丢了自己的脸,而只想着该怎么救北极熊出来。

  比赛结束后,当利亚姆过来拥抱亚瑟时,亚瑟终于能够理解并接受利亚姆,而不是一味觉得他只会给自己丢脸了。

  北极熊帮助利亚姆在公众场合控制自己,也让亚瑟真正明白,该怎么与利亚姆相处。

04、如何治疗自闭症

  虽然自闭症很难治愈,但早发现,早治疗,还是可以使自闭症患者的情况得到改善的。

  在治疗自闭症的过程中,需要家庭共同参与,父母、兄弟姐妹都应该一起加入进来,成为治疗的合作者或参与者。

  在对自闭症患者进行教育或训练的过程中,应该坚持3个原则:

  (1)对孩子行为的宽容和理解;

  (2)异常行为的矫正;

  (3)特别能力的发现、培养和转化。

  知道了这些原则,就不难理解利亚姆的父母为什么对利亚姆这么的宽容和迁就了。虽然哥哥亚瑟对利亚姆有一点小情绪,但在北极熊先生来了之后,也慢慢地转变了对利亚姆的看法,学会了包容和理解利亚姆,再加上周围的老师、同学对利亚姆释放的善意,最终使得利亚姆的情况有所好转。

  故事的最后,亚瑟的爸爸带着亚瑟和利亚姆去现场看了足球赛,利亚姆表现很好。

  又过了一段时间,利亚姆可以每天坐巴士去上学了,一切都在好起来。

  而这只神奇的北极熊,则又踏上了新的旅途,继续去往下一个需要他的地方了。他会去往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期待并羡慕,那下一个遇上北极熊的幸运儿吧。

  《神奇的北极熊先生之亚瑟的秘密》读后感(五):二胎家庭,俩宝之间就缺这么个会沟通的朋友

  时至今日,知乎热榜里,关于二胎的各种问题的讨论,都离不开“父母偏心”、“大宝受伤”这样的字眼。

  我本人也有这样的经历,无论我和弟弟争什么,我妈总是一句“你是大的,你要让着弟弟”就把争端解决了。

  很多“大宝”和我一样,只能独自消化因争宠失败引发的愤怒、嫉妒和悲哀情绪。

  现在,英国作家玛利亚·法雷尔给所有“伤心”大宝带来了一只神奇的北极熊先生,这位北极熊先生有三个神奇的法宝,既能治愈大宝的伤心,又能为两个宝宝架起沟通的桥梁。

  这三个法宝是什么呢?我们一起看看吧。

01 神奇北极熊先生的第一个法宝——倾听

  《神奇的北极熊先生之亚瑟的秘密》开篇就是亚瑟的日记,日记中亚瑟说:“……跟平常一样,利亚姆是出状况的那个;跟平常一样,我是被赶上楼的那个。……有些日子我在楼上待了太长时间,长得我都以为爸爸妈妈忘了我的存在……”

  毫无疑问,亚瑟是个“伤心大宝”。只要弟弟(利亚姆)出了状况,他就是遭受惩罚的那一个。

  现在,热爱足球的亚瑟要看市足球赛转播,但是利亚姆贴在电视屏幕上,挡住亚瑟的视线,亚瑟让利亚姆让开,利亚姆只哼哼不挪地方。

  着急看比赛的亚瑟调大了电视音量,这引起了利亚姆的不适。妈妈立刻冲进屋子,没收了遥控器。

  妈妈说:“……亚瑟,你得从利亚姆的立场来理解事情是什么样的。”

  亚瑟哭着说:“总让我理解利亚姆的立场,那我的立场呢?”

  看吧,“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大宝”。

  受了委屈的亚瑟,打算离家出走,可一出门,就碰上了北极熊。

  这太令人吃惊了!

  谁在家门口碰见北极熊,谁也得吃惊。

  吃惊这事咱不表了,咱就表一表北极熊是如何倾听亚瑟诉说的委屈的。

  亚瑟说:“这个家里没人真正在乎我的感受,他们唯一在乎的是利亚姆。”

  北极熊先生蜷起身体围住亚瑟,亚瑟将头倚在熊柔软的大肚子上。

  再来看一个场景:

  亚瑟说:“……可是我从谁那里得到一句‘干得好’了吗?没有,我没得到。”

  北极熊先生慢慢地眨了一下眼睛,好像他正在倾听每一个字。

  还有:

  北极熊先生挪动了一下位置,拖着脚朝亚瑟靠近了一些。

  北极熊不会说话,却以肢体语言,眼神交流告诉亚瑟——我正在倾听你,我理解你。

  这对亚瑟而言就够了,那些难以忍受的情绪有人倾听,有人分担就够了。

  是北极熊帮助亚瑟“消化”了那些汹涌的情绪。

02神奇北极熊先生的第二个法宝——沉默

  上文提到,北极熊不会说话,可它通过倾听帮助亚瑟疏解了情绪。

  其实,北极熊这种“沉默”的特性,用处大着呢。

  《神奇的北极熊先生之亚瑟的秘密》这本书看到一半时,我才发现,利亚姆(亚瑟的弟弟)是个自闭症儿童。

  他与人交流有困难,讨厌陌生的地方和人群,也害怕噪声。

  可这样的利亚姆却和北极熊相处的特别好,为什么呢?因为北极熊和他一样——沉默。

  没有什么比脾性相投更能走进对方的心里了。

  尽管利亚姆刚刚看到北极熊时,一下子吓跑了。可是没有几天,利亚姆就趴在北极熊背上遛弯了。

  当然,这让亚瑟感觉不好——北极熊明明是我的朋友,我还没骑呢,利亚姆就占先了。

  利亚姆和北极熊相处得极其融洽,利亚姆研究北极熊的食谱,他决定找一只海豹、一头鲸鱼、或者一只海象。幸好鱼店老板给了他们一桶本打算扔掉的剩鱼。

  北极熊吃了鱼,坐在利亚姆面前,他的鼻子离利亚姆只有两厘米。北极熊抬起他的爪子,朝利亚姆伸过去。

  慢慢地,利亚姆也举起了他的手,朝前移动,直到他的手掌和熊巨大的爪子碰到了一起,然后,利亚姆笑了。

  亚瑟都惊呆了,利亚姆从来没跟人击过掌。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了,当亚瑟希望有一个和自己合得来的弟弟时,利亚姆可能也希望有一个和自己合得来的哥哥。

  可是,亚瑟有亚瑟的委屈,利亚姆有利亚姆的憋屈。

  他俩谁也没有进入对方的世界。

  可是北极熊先生用了一天就走进了利亚姆的世界,凭借的就是他和利亚姆一样的特性——沉默。

  有时候,我们觉得孩子不可理喻,可孩子还觉得父母顽固不化呢。

  那么,我们走进孩子心里的办法是什么呢?就是模仿孩子的行为,籍着这走进孩子的内心。

  还是那句话,没有什么比脾性相投更能走进对方的内心了。

03神奇北极熊先生的第三个法宝——参与

  硕大的北极熊先生时时刻刻和亚瑟呆在一起,他和亚瑟一起挤公交,一起去上学,一起进教室听课。

  当然了,也会一起玩。

  亚瑟的球队就要比赛了,可亚瑟不想让利亚姆去,利亚姆害怕人群和噪声,总是闹出很大动静,这让亚瑟感到十分尴尬和难堪。

  可是亚瑟的朋友露西却说,利亚姆是他们最好的观众,最忠实的支持者。

  这多少让亚瑟轻松一点。亚瑟真希望自己能像露西和汤姆一样,轻轻松松的,不用整天担心这担心那。

  于是故事的高潮开始了。北极熊和利亚姆都来观赛了。

  毫无意外,北极熊和利亚姆状况百出——利亚姆尖叫连连,北极熊被缠在足球网里。

  亚瑟看见对方球员嘲笑北极熊的刻薄样子,发狠挡住一球,一下扭转乾坤,赢得了比赛。

  利亚姆小小的身影跑进了球场,他径直朝亚瑟走来,伸出胳膊紧紧抱住了亚瑟的腰。

  这个时候,亚瑟再也不为有个自闭症弟弟而感到难堪了。

  于是,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O!——利亚姆拍摄的北极熊颠球的照片得了足球趣味摄影大赛一等奖,奖品是市足球赛的三张门票。

  问题来了,三张门票怎么分配啊?

  亚瑟、利亚姆、北极熊、监护人爸爸,四个人,三张票,怎么分配?

  不让利亚姆去吗?照片是利亚姆拍摄的;不让北极熊去吗?北极熊才是照片的主角;不让亚瑟去吗?一切都是因亚瑟而起。

  此时,亚瑟心中的壁垒已经解除,亚瑟为了北极熊和利亚姆,颤抖着说,让爸爸带北极熊和利亚姆去看比赛,不然就会不公平。

  尽管他嫉妒得想吐,仍然做了这个决定。

  但是北极熊先生要走了,他要去榛子农场帮助其他人了。

  亚瑟、利亚姆是如何走进对方的世界的?亚瑟和利亚姆是如何无障碍沟通的?

  是因为北极熊,因为北极熊,他们共同参与了一件事。

  在这件事里,他们互相帮助,互相维护,都从中获得了快乐和自我价值的满足。

  “神奇的北极熊先生”是个童话,现实世界里,北极熊因为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正在失去栖息地,自身难保呢。

  但是,一个像北极熊一样,具有“沉默”、“善于倾听”、“愿意参与”这三个性格特性的朋友或许并不难找。

  《神奇的北极熊先生之亚瑟的秘密》是一本读了让人感觉温暖的书,让人不禁羡慕亚瑟——与神奇的北极熊先生相遇过,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啊。

  梵高的二维星空:二级心理咨询师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神奇的北极熊先生之亚瑟的秘密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