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极简科学起源课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02-08 23:1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极简科学起源课读后感摘抄

  《极简科学起源课》是一本由[意] 卡洛•罗韦利著作,博集天卷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25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极简科学起源课》精选点评

  ●以为是科学史实质评论科学的意义:科学是质疑,并且科学没有绝对真理。 其实,所谓的科学,只是不断地构建合适认识,去弥补发现问题未知永远比已知要宽广

  ●循着前人道路,去发现前人的错误

  ●大概为了销量书名改成看似科学史类科普书,其实就是关于阿那克西曼德的一部小专题书籍。真正的内容用不着这么大的篇幅。从其留下的只言片语而将其推到这么高的位置也并不苟同。总体不怎么喜欢

  ●略失望感觉有点神化阿那克西曼德,全书翻来覆去讲阿那克西曼德提出的几点科学理论,近乎偏执地把后期各类相关的科学理论都归结为受到阿那克西曼德理论的影响或者站在了其基础之上,有过度拔高之嫌,与之前《堂》的简洁明快风格有太大差别可能也是因为书名翻译带给人的错误预期)。当然,不可否认阿那克西曼德的思想在科学史上的首创性和突破性,但这样的神化在我看来异于捧杀。同时,关于神学自然科学之间主导地位更替讨论尽管很有价值个人感觉也是有些过于啰嗦了。

  ●内容: 从这本书新认识了阿那克西曼德,与泰勒斯几乎同时代的希腊科学先贤感想: 从阿那克西曼德,到伽利略,到牛顿,到因斯泰,科学是逻辑的,实证的,更是批判的。历史不是重复过去,而是颠覆过去。

  ●卡洛老师到目前的4本书都读完了,真的是诗意理性文笔,但是这本书更偏向作者自己科学观的解读;阿那克西曼德虽然贯穿全书,更偏向于一个符号象征——批判精神,科学思想的根基接受改变辩证改变,创造改变,所以想想人类演进也是基于批判、反抗,创造新变化吧.....接受世界不确定性,也和量子理论不谋而合,变化,才是这世界的根本动力~

  ●科学由可证伪的复杂理论组成,科学的本质是批判。围绕阿那克西曼德讲述的科学起源简介书。

  ●公元前6世纪,爱奥尼亚,米利都,阿那克西曼德……没想到我在通过一个物理学家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

  ●其实做科普读物还行吧,知识点什么的介绍都很细致全面。但是作者真是没救,难道以为知道的前人多就能摸到科学的人文(非理)部分啦?在科学上的成就是绝无可能超过科普的成就了。而且真的太絮絮叨叨了,尤其是最后的部分,车轱辘话重复了一章又一章。还有进化论上帝好一万倍这种没素养的话。不是真正有人文精神的科学家,只是记忆力很好涉猎较广的科学家而已。看来天赋还是挺重要的。

  ●结合古希腊史教材来看别有一番风味,阿那克西曼德聚聚太牛逼了(●°u°●) 」

  《极简科学起源课》读后感(一):终于出版了

  终于出版了,朋友推荐的书,看了一下,果然跟其他的书就是不一样,觉得这本书就可以理解科学的起源真实不可思议,科普好书,推荐有空看一下,就会对科学有一些了解,或许可以激发对科学的兴趣。适合对科学有兴趣的读者,也适合小朋友阅读,好书只有读了才知道。科普类的良之作啊,哈哈,翻译的很棒,信雅达 足见作者和译者的专业水准和文学功底很高话不多说,继续翻翻。。。。。。

  《极简科学起源课》读后感(二):不科学的科普书

  在书店买的实体书,开始期望挺高,看后简直不敢相信,这居然是号称下一个霍金的理论物理学的作品。该书145页“贝拉尔米诺总主教他狠狠的抨击了伽利略的计算方法,认为这仅仅是一种计算,而不是能够证明太阳位于太阳系中心”注意,计算本来就是定量,这几句的意思是伽利略通过计算证实日心说的结论。也就是由定量分析定性了太阳位于太阳系中心。而该书148页“科学研究的目的不是做出准确的定量预测”真是!你们这是侮辱人的智商。白瞎了我的52块大洋。

  《极简科学起源课》读后感(三):批判精神——科学的意义

  这是卡罗·罗伟利的第三本书了,科学通识类书籍会让你更多去思考科学除了冰冷冷的的公式之外,其内在本身的意义何为?

  这次卡罗·罗伟利让我知道了古希腊的阿那克西曼德,虽无传世材料,但是间接材料让我们知晓他是第一个具备科学精神的人,通过他率先采取无神论去解释世界,也让我们体会到科学背后所富含的价值

  1. 科学是对于世界的一种解释方式,同样宗教也是对于世界的一种解释,那么科学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科学承认自己的解释方式是不完备的,是可以被改善甚至完全颠覆的,正是科学这种可证伪性(波普尔理论),体现了最为核心的科学精神——批判精神,而这是宗教所不具备的。

  2. 这种批判如何体现,在阿那克西曼德理论中可以窥见一斑,那就是我们如何最大限度地去合理解释现实世界。例如阿那克西曼德一个核心理论是设想地球下方是空的,这个理论可以很自然的去解释日出东方、日落西方周而复始;但是如何去解释下方是空心地球而不坠落呢?阿那克西曼德的解释富有创意,那就是任何东西的坠落方向不是向下,而是向中心的,这一开创性的观念综合了两者矛盾体,并且最先提出了相对坐标系的概念,以及为未来的引力理论奠定了一种概念基础。这也体现出在科学解释中,能否创造性的构造一个体系是创新的关键之所在。

  3. 就我们自身而言,对于科学精神的理解,就是要求我们始终保持一种批判性,认识到任何理论都是有一定适用范围,自认为是普世的规律更可能蒙蔽你的双眼,而不是将这个世界看得更清楚。

  《极简科学起源课》读后感(四):从阿那克西曼德到科学思想

  这本书是在图书馆找《从一到无穷大》的时候突然看见的,看了前言后,以为是一本关于阿那克西曼德的个人介绍,但读着读着才发现,这更是一本西方科学思想的思辨,题名定为科学起源应该是因为将阿那克西曼德作为科学思想的开启者的原因。

  这本书应该是最近写的,作者是一名物理学家,很棒。对西方文化不是特别了解的我来说很友好,书中首先介绍了世界概况以及西方极早期的科学探索过程,然后转身探讨科学是什么,以及作者对各个科学家的思考,最后又回到科学与宗教的讨论上。这本书让我对西方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书中关于科学思想的思辨,对正在读研究生的我也是极大的裨益。

  在中国现在普遍的社会教育中,我们逐渐丧失了自己的文化自信,而这本意大利人写的书中,又让我看到了不只是中国有焚书坑儒这种事情发生,在西方也是一样的。中国在19实际以前也是很强大的,只是中国一直以来的神权至上、中央集权特点让中国人失去了科学最本质的特点“批判和排斥”,因此造成了中国现在的落后。很欣慰的是,书中看到了外国人对中国的客观评价,“中国慢慢回到了他曾经占据的地位: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不敢说中国很强大,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正在变强大。希望我们能够继续保持独立精神、批判精神,指出错误,进行改正,发展新的知识

  这本书写得很平易近人,对没有西方文化积累的人非常友好,而且言简意赅,读起来也非常舒畅。

  几条文摘:

  “如果你想要在知识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就不要盲目崇拜老师,局限于研究和发展他的思想,你应该找到他的错误。”

  现代科学的基本信条:深入学习前人的理论,理解他们的知识成就,化为己有,利用获得的知识,指出错误,再进行改正,更好的理解这个世界。

  科学思想的本质就是批判、反抗,就是排斥一切先验主义、一切盲目崇拜、一切永恒的真理

  《极简科学起源课》读后感(五):Earth floats in the space,suspended in the void

  这世界只有两样东西值得我终生敬仰,一是我头顶的星空,二是我心中的道德准则。敬仰星空的并非只有康德一人,从公元前6世纪,爱琴海边的人类就开始仰望我们头顶这片璀璨的星空。

  泰勒斯提出万物起源于水,赫拉克利特则认为火才是万物的起源,阿纳克西美尼说气才是万物的起源,阿纳克西曼得将雷鸣闪电归因于雨水和云朵的碰撞,而风则来自太阳热量的运动,地震源于土地的运动。他们用世间万物来解释世间万物,火,水,风,气,土,被解释的事物是真实存在的,太阳,风,星体,海洋和大地。奥林匹斯山上没有喜怒不定的神明,没有愤怒的宙斯,没有无常的波赛东,也没有冷漠的哈德斯。一切都是自然的法则,宇宙使一切合理有序。

  泰勒斯归纳天体运行规律,预言日食的到来;阿纳克西曼得摒弃天圆地方,说他脚下的土地无依无靠漂浮在宇宙里;托勒密提出地球中心论,一千年后又被哥白尼以近乎相同的语言推翻重建,开普勒和伽里略延续前人的道路,终于为牛顿建立经典物理的殿堂奠基。经典物理的大殿又随着优雅的麦克斯韦方程式的出现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普及而慢慢变的岌岌可危。

  可以弯曲的宇宙,会跳跃的量子,不生也不死的猫。

  从2600年前的自然学派开始,他们对真理的渴望和对知识的渴望,对事物内在原因的探索,那些结论哪怕在今天看来荒谬又可笑,也不能否认他们在质疑,在批判。而科学,从不轻易的否认前人的观点,在对前人充分的信任上去充分理解,经过审慎思考后的才提出质疑,进行批判。

  那些我所不能理解的维度空间,德布罗意的物质波,波粒二象性,贝尔的不等式等等,也许在200年后就已经是中学物理课堂的必修课,就像哥白尼的天文学革命,在提出后200年才被每一个欧洲人所接受和熟识。

  二分法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分向对立的道路,可是光和波,时间和空间,都像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如何能够对立呢,他们是我们头顶的星空,以及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

  想起一首歌

Lecturing on nothing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极简科学起源课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