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骨骼百科》是一本由英国DK公司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页数: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重庆西西弗alone 童书越做越棒,对小孩子还是大人都很好,可惜看的小孩子不多。一个冷知识,晚上会比早上矮一厘米。 PS又被叫阿姨啦
●本书已在2019年2月1日登陆樊登小读者哟~过了20天,阅读已经突破6.52万次啦~感谢大家的喜爱!链接;http://t.cn/EVD6Jy7
●这本骨骼百科对儿子来说用痴迷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这本书对他的吸引力比玩具还要大,每天看这本书停都停不下来,最后都是大人担心,他看的时间太长,对眼睛不强制他停下来,不像是在看书,反而是玩一个超级有趣的玩具。孩子的好奇心就是这么的神奇。
●很有趣的一本书,能以随时会收获不知道的小知识阅读下去,绘图精美!
相比较于认识深邃的宇宙空间,或者是认识人类居住的星球——地球——所在的太阳系,甚至是认识地球本身,人类对自己的身体的认识和熟悉的程度超出了一切。这当然是在意料之中。中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兵书《孙子·谋攻篇》就是这样讲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兵法家孙子讲的当然是关于战争手段和艺术,但道理都是相通的。人类只有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的身体,才能真正学会如何去运用它、保护它!身体的各部分都很重要,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比如人的阑尾好像用处已经不很大了!而骨骼就是这些重要器官中的一员,甚至于所起到的作用会更大一些。
不仅仅对于人类如此,对于脊椎动物来说,骨骼的作用的作用都是无与伦比的。正因为5亿年前从最早的蠕虫类海生生物发展出了脊索,并一步步发展为更加复杂的骨骼,就像钢筋混凝土中不可或缺的钢筋一样,动物们才一步步扩大的自己的活动范围,一步步从海洋到陆地,并且占领了天空。到今天,经历了五次生物大灭绝之后,脊椎动物已经形成了五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虽然脊椎动物并不是世界上种类最多的动物门类,但却发展出了世界上体型最大也最聪明的动物。这一切的关键,就在于它们有骨骼。可以说,正是因为骨骼,脊椎动物们才能做更多的事情,到达更远的远方。
骨骼的神奇之处还在于,虽然脊椎动物们的骨骼形态各异、构造不一,但仔细观察,它们却大致有某种相似之处。这一点也充分证明了,脊椎动物们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只不过亲缘关系各有远近罢了。而且还有一点更重要的是,骨骼会随着动物的进化而进化,随着它们活动的环境变化而发生变异。比如,同样都是灵长类动物,并且基因相似度达到了惊人的97%,人类却远远要比黑猩猩更聪明,能做更多的事情。当人类的远祖南方古猿不得不告别树上生活,艰难地在地上迈出第一步、第二步的时候,虽然吃了很多的苦头,却最终苦尽甘来,成为了这个星球上最有创造力的统治者。考虑到人类从动物中脱颖而出至今才只有几百万年的历史,这一成就是非常值得自豪的。
关于骨骼,更多的知识,DK公司所出的《骨骼百科》中有着更为详尽的介绍。从颅骨到足骨,《骨骼百科》从容不迫地讲解了骨骼的有关知识——其中占据着最大分量的当然是人体骨骼!从骨骼的结构,到骨骼的作用,还包括骨折、关节与运动等与更多相关的知识。骨骼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直处在进化进程中。所以,说句玩笑话,当人类更多地迷恋于电脑、手机、网络,而不肯多到外面走一走、转一转的时候,更多的“坐”也许有百害而无一利。
《骨骼百科》中关于骨骼如此丰富的知识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是因为有了包括罗伯特•温斯顿、金·丹尼斯-布莱恩、本·加罗德、艾丽斯·罗伯茨这些科学家的努力,才把我们时刻可以感觉得到,却似乎觉察不出它们的作用居然是如此之大的骨骼,给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也正是因为骨骼的作用不可替代,所以,在骨质疏松症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第二大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的今天,人类必须加倍小心、细心地保护好自己的骨骼。
还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罗伯特·温斯顿已经有所“预警”,但DK公司想得显然更为周到。这本书中所展示的骨骼,虽然足够栩栩如生,但显然是经过了细腻的处理,既保证了直观,也保证了看上去绝对没有真的骨骼那样,力求使得专业研究者以外的那一部分人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不至于于因为真的感到害怕或者有所恐惧,而忘记了他们的初心——学习知识、了解自己,这才是最重要的目的。
此外,随《DK骨骼百科》而来的,还有一张真人大小骨骼海报——这可真是不禁让人大吃一惊!看清楚了,是一张“真人大小”的骨骼海报!
《DK骨骼百科》读后感(二):一些你不能错过的骨骼秘密
一本优秀的科普书的标准是什么?一些征集科普作品的比赛要求参赛作品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形式活泼、内容丰富、为公众喜闻乐见。 而我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认为好的科普书就是用轻松易懂的语言叙述一些我们不知道的知识,翻开每一页都应该有惊喜,合上书的那一刻能够发自内心地感慨:“啊!原来是这样!”
书的封皮,技术渣,勿喷《DK骨骼百科》是我认为少有的优秀的科普作品,书以人的脊椎作为书脊,微微凸起的肋骨图案作为封面,像肋骨保护内脏一样将书里的内容包含其中,我从看见封皮的那一刻就被深深的吸引,你是不是也会好奇肋骨保护的究竟是什么珍贵的内容? 全书一共分为九个部分,在整体介绍人体的骨架以后,自上至下依次介绍了颅骨、脊柱、上肢、胸部、臀部、下肢,此外还介绍了现代的骨骼科学,这本书介绍的详细程度可谓是“连骨头渣都没剩”。 《DK骨骼百科》在每一部分都能用简洁的语言,清晰的图片让读者尽快的了解骨骼的秘密,书中不仅介绍人类的骨骼,几乎每一个章节都会仔细讲解这部分骨头的进化史。科普人类骨骼的同时还会介绍相关动物的骨骼,拓宽了知识面也增加了趣味性。 《DK骨骼百科》中有很多有趣的知识让我读完以后迫不及待的想要和朋友们分享,骨骼的重要意义我想大家都知道,可是你知道骨骼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在你的身体里的么?你知道身体中骨骼最多的部分是哪里么?你知道婴儿的骨头比成人多么?
图书馆留念一张《DK骨骼百科》中详细的解答了以上问题,人类的骨骼是在宝宝10周左右就已经开始形成了,只不过大部分都是软骨;
手和脚的骨骼数量大约占了骨骼数量的一半,而这些骨骼是由肌肉的肌腱牵引着运动,当你活动十指时就可以在手背上看见肌腱是如何控制你的手指的;
婴儿出生时有300多块,而成人约206块,这是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婴儿的很多骨头逐渐合成了一块造成的。 骨骼的秘密还远不止此,自从地球上出现生命开始,它就伴随着物种一直进化,为了更好地适应生活,每一个物种都有他们特定的骨骼特点。
《DK骨骼百科》介绍了很多具有特色的骨骼,比如我们一出生就拥有2套牙齿,大象拥有6套,鳄鱼有50套,鲨鱼的牙齿是无穷无尽的,而独角鲸的长牙至今都是个秘密。
骨骼原来如此神奇书里注重趣味性也没有忽略科学的严谨性,作者设计了很多“骨骼原来如此奇妙”的小实验环节,增强了和读者之间的互动,这些实验的设计能够让读者亲自验证骨骼的秘密,对知识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随书还附赠了真人大小的骨骼海报,在分别讲解部分骨骼后又将骨骼组合在一起,帮助读者可以更好地进行理解。 我看过很多科普书,它们引用大量的文献,表达清晰而专业、逻辑清晰、科学严谨,我不能否认这样的科普作品也是一本好书,但是它一定有着自己独特的受众,不是针对零基础的普通小白而编著的。 相对于其他科普书,《DK骨骼百科》科学的严谨性毫不逊色,此外,它的受众更加广泛,适合各个层次的人们,可以是对世界好奇的孩子,也可以是对科普感兴趣的成年人。如果我们熟悉骨骼的秘密,真正了解我们身体里的骨骼,我们也就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
《DK骨骼百科》读后感(三):佛系养生少女翻开《DK骨骼百科》时,决定对自己的骨头好一点
家庭群是个很奇特的地方,总是存在着莫名其妙的爆点,你永远不知道自己随手发的一句话、一个表情或者一幅图片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比如我随手拍的《DK骨骼百科》上的头骨图:
超萌有木有!在我看来这萌呼呼的圆脑袋以及调皮的大眼睛实在是太可爱了,然而我妈会说发什么死人骨头,怪吓人的。
我也觉得有点惊悚至于这幅7岁儿童牙齿图,虽然有点密集不适,但为了给刚刚换牙的小表弟科普下,我还是发到了家族群,于是画风就变成 “哈哈,人怎么能长这么多牙齿”“哈哈,XX的牙齿都是歪的”“小时候没长好”“XX赶紧自拍下,给弟弟妹妹看看你的牙”这简直就是公开处刑,因为那个XX就是我。而我则盯着《DK骨骼百科》那句“尽管乳牙是临时性的,我们也应该好好照顾它们,因为乳牙可以引导恒牙生长”泪流满面。因为,我终于找到牙没长整齐的原因了。于是被家族群里凌乱的画风所摧残的我,只能躲进《DK骨骼百科》里与身体中的大小骨骼亲密接触以求安慰,以及无比怨念地强调下科普教育实在任重而道远。
封面DK的百科系列都是一些分主题的既有视觉冲击力又包含信息丰富的图书,据说DK出版社初创时是为其他出版商创作图书的工作室,因为客户遍布全球,所以国际化成了DK图书的重要理念:与其用大量文字让读者迷失在各种语言的翻译中,还不如选择大量精美而准确的图片使科普知识更易于阅读和理解。
这本《DK骨骼百科》是北京联合出版公司10月出版的新书,大幅的铜版纸印刷保证了图书的清晰度和书页的质感,更棒的是书中还有大量一比一真实比例绘制的骨骼,让读者对骨骼有更直观准确的认识。当我看到书中附赠的真人大小骨骼结构图,不由想到小学时看见《新华字典》中对“骨”字进行解释时那幅简单的人体骨架图,可能这就是我对人体骨骼兴趣的萌发吧。
《DK骨骼百科》的封面介绍语是“万物进化——探索骨骼的秘密,从我们到它们”,这决定了该书的知识覆盖是多层次的,不仅仅是讲述人类骨骼的构成知识,更重要的是从进化的角度,讲述在距今5.3亿年前进化出来的骨头是如何使生物实现了从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飞跃。
对于我们这些忙着朋克养生的中年美少女来说,看《DK骨骼百科》时还另有一层扎心。比如看到关于牙齿的知识往往会想起躺在口腔医院补牙和拔智齿时花掉的银子;知道椎间盘那果冻状髓核会越来越薄时又会想到自己每天是如何捧着手机各种作死折磨可怜的肩颈和老腰;至于每只手的27块骨头估计都被《王者荣耀》给糟蹋了……记得看《工作细胞》时,当看到那些可爱的血小板努力形成血栓堵住伤口,满屏的弹幕都是再不手欠抠血痂了。事实上看《DK骨骼百科》时,一边翻着书页,一边看着那些生长在自己身体里的骨头,同样会有种特殊的亲切感油然而生。合上书时,我知道在我的身上有206块骨骼,我知道我的骨髓中正在制造新鲜的血细胞,我知道拔去4颗智齿后我还剩下切牙、犬齿、前臼齿和磨牙,我知道我的股骨能承受6吨的重量……于是,这些骨头不再是我身体中熟悉的陌生人,我知道它们如何生长,如何工作,如何在骨髓中产生血细胞把氧气输送到全身,如何让我能跑能跳时而宅家装死时而出门发疯。而我也会好好对待它们。在漫长的年岁中,它们会与我一起老去,我要做的则是保护它们,也保护好自己。
《DK骨骼百科》读后感(四):生命的支撑——骨骼
骨头这种结构第一次是在距今5.3亿年前进化出来的。那是一个被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时期,那时出现了第一批脊椎动物,包括鱼、鸟、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它们都有一个主心骨、一个胸腔,身体的一端有嘴,另一端有肛门。现在,有超过5万种脊椎动物物种,所有的变化都是在这原始古老骨骼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从小小的蜂鸟到巨大的蓝鲸,再到伟大的人类。
动物骨骼的出现,是生物进化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它使生物体实现了小形体到大形体、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飞跃。这种飞跃使生物体从柔弱到坚强、从低速进化到高速进化,从被动适应环境到主动改造环境,造就了地球上丰富多彩的生物圈。
在人体这个无比精密的高级机器中,一个人能自由来回走动、跑跑跳跳,任何一个动作,都需要支撑,而这个支撑中的头号功臣莫过于骨骼了。骨骼作为人类身体的支架,支撑着肉身上的肌肉、脂肪、神经等等,如果人类没有骨骼,或许就跟章鱼一样,一摊肉软绵绵地躺在地上了。此外,骨头还能保护我们的身体器官免受伤害,比如头颅保护了脑部,肋骨保护了胸腔。
所有脊椎动物最初的发育过程都是差不多的,它们由单个细胞发育成有头部和脊柱的胚胎。随着骨架逐渐成型,各种骨骼以不同的速度生长,赋予每种动物独特的身体外形以适应它们各自的生活方式。
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可以活到70岁。一只幼鹰出生不久就要经受母鹰近似残酷的训练。母鹰把幼鹰带到高处,然后把它们摔下去,有的幼鹰因胆怯而被母鹰活活摔死。母鹰“残忍”地折断幼鹰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骨骼的再生能力很强,只要在被折断后仍能不停地振翅飞翔,使翅膀不断充血,不久便能痊愈,并且变得更加强健有力。
马在5000万年前便出现在地球上,当时它们只有狗般大小。现在的马则大得多,而且四肢也长得多。科学家估计,古代曾经出现森林消失,草原扩大的时期,瘦弱矮小的马因无法逃避天敌而遭淘汰,现在存活下来的全是进化得骨骼较大的品种。
猫的四肢紧紧贴在脊骨的中央位置,因此四条腿可同时踏在一条直线上,能做出高难度动作。
鳄鱼头骨的眼孔与鼻孔位置异常高,所以它可以把大半个头浸在水里呼吸并眼观四周,这个优点使他不易被猎物和敌人发现。
鸟和飞机一样,要在空中飞行,首先要具备的条件是轻盈,因此鸟的骨骼大都很细,而且是空心的。而脊骨和翼骨则特别坚硬,以增强翅膀的力量;胸骨有一大块龙骨,以固定飞行的肌肉。
海豚在水中活动,不用走路,无须四肢发达,也由于它们要在水中畅游,因此很多构造都以降低水的阻力为考虑。它们的脊骨修长而柔软,从而可以令尾部大幅摆动,以推动前进。它们的颚骨也特别长,牙齿十分锐利,从而容易捕到滑溜溜的鱼类作食物。
可见,世间万物都是由于骨骼不同的特点,而掌握着各种千奇百怪的技能。
骨骼的形成决定着一个人的身形美丑,而骨骼的“内容”决定着一个人的健康与寿命。作为人体最为重要的健康卫土,又是身体巨大的钙库,同时也是人体最先开始衰老的部分。要保护我们的骨骼,首先要了解关于骨骼的相关知识。
《DK骨骼百科》是一本关于骨骼的知识百科书,通过精美的图片和简单易懂的文字,把看不见的骨骼,清晰、透彻地展示并讲述出来,同时也讲述了不同物种骨骼的进化路径和过程,将进化论完美地融入其中,称得上是一本通俗有趣的科普书。
书中讲到,人类的骨架是在出生前8个月就开始形成。最开始骨架由软骨构成——这种坚韧、有弹性的组织在人长大后仍然后成了鼻子和耳朵的轮廓。随着人的生长,软骨逐渐被骨质取代,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青少年时期。
此外,《DK骨骼百科》还分别对人体各个部位的骨骼进行分类讲解,让读者了解到,骨头可能看起来像一块没有生命的“硬石头”,但它们实际上是活着的,而且非常活跃。它们能生长,并产生血细胞,红血细胞是在红骨髓中产生的,当细胞成熟时,它们从骨髓中迁移到血液里,并将氧输送到全身。
生物的多细胞化、神经系统的发展、生物骨骼的起源、智能文明的出现并称为生物进化史上的四大事件。而动物的骨骼从起源到演化,从外骨骼到内骨骼,经历了数次飞跃,每一次飞跃无疑都对地球上的生命圈有着重大的影响。
动物的骨骼化是一个极其复杂艰难的过程。在动物骨骼的进化过程中,又经历了从外骨骼向内骨骼进化、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以及二者有机结合的进化过程。骨骼使躯体内的重要器官在空间上得以合理配置,并保持相对稳定的空间位置,实现生物体整体的功能协调。
人类骨骼中最坚实的部分由骨骼细胞、矿物质和胶原物质构成。仅仅这些物质本身并不足以使骨骼具有弹性;从微观的分子层面上说,应该是这些物质的连接方式及相互之间的空隙使得骨骼既坚固又有弹性。美国加州大学物理系教授保罗·汉斯玛及其研究小组发现了骨骼中的胶原物质具有的特殊重要作用。它一方面使骨骼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或冲击而不折断,另一方面还具有自我修复功能。
除了以上知识,在《DK骨骼百科》中还可以学习到,在显微镜下的人类骨骼图像中可以看到,骨骼的内部结构非常神奇,看似实心的骨骼其实内部是布满蜂巢状的小孔的,里面充满着骨髓。致密结实的骨骼外层含有细小的血管通道和供骨细胞生长的微小骨陷窝。
一切动物的骨头都是大自然的一个奇迹。基本上人类骨骼由206块骨头组成,像一个巨大的拼图。
骨头约占我们体重的14%,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每一根骨头都是更大“组织”的一部分,比如人体最长最重最结实的大腿骨,是大腿的一部分,它通常占人体高度的27%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你身高1.7米,那么你的大腿骨大约是0.46米。
人体中的骨头通过筋、肌肉和软骨连接到一起,形成复杂的网络,就像是交响乐团。而这个交响乐团的指挥是脊柱,脊柱将所有的骨骼部件组合在一起,并赋予我们身体弹性。它使我们能直立,它又像一个大型弹簧,能减少颠簸。据说脊柱的减震能力比一辆卡车上的减震器还要好。
可是,一旦骨骼出现问题怎么办呢?伟大的人类已经根据骨骼的特点发明了仿生骨骼。《DK骨骼百科》就专门介绍了仿生手,这个工作起来像真的手一样的机构,可以通过放置在佩戴者皮肤上的电极来提取神经信号,从而受到大脑控制,可以抓握、上举、甚至还能拥有部分触觉。
了解骨骼,就等于了解我们人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保护好我们的骨骼,就等于保护好我们的生命。探索骨骼的秘密,对了解所有生物,以及它们的进化过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DK骨骼百科》读后感(五):和骨头来一场曼妙的约会
你知道自己要在青春期保持营养充足、增加运动量,这样才能长得更高,但你知道直到你到了20多岁、软骨细胞全部被激素杀死才会停止生长吗?
你知道自己出生时小小的,像只长不大的小猫,但你知道自己这只“庞大的小猫”是如何从母亲狭小的产道里面出来的吗?
你知道自己的乳牙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脱落,但你知道自己的全部牙齿在7岁的时候就已经全都在颅骨骨块里面蓄势待发了吗?
比如,这样:
自拍书籍或许直到现在你才发现,你对自己并没有那么了解。但是不要担心,这本《DK骨骼百科》会告诉你上面所有的答案,包括其他更有趣的东西。
《DK骨骼百科》是由5位著名学者共同编纂的。他们之中既有著名的古生物学家、解剖学家、哺乳动物学家的的金·丹尼斯—布莱恩,也有为BBC制作纪录片的艾丽斯·罗伯茨,还有本·加罗德、本·摩根和史蒂夫·帕克三位各有所长的专家。他们以专业的知识和独特的视角完成了本书,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
自拍书籍老实讲,作为一个医学生,我是怀着矛盾的心理去看的——既怕它索然无味,又怕自己错失好书。挣扎之后硬着头皮翻了下去,没想到,它给我带来的全是惊喜,没有一丝丝的失望。
所有的医学生都知道,学习医学总是在兴奋和无味之间交替进行,当你通过学习知道了自己的身体构造是怎样的,当你通过手去触摸人的器官、肌肉以及骨骼的时候,你是兴奋的。但是当你面对课本上繁琐的理论知识时,面对那长篇大论、不能记错丝毫的知识点时,你是昏昏欲睡的。
确实是这样,学习骨骼的那段时间每次我失眠时都会在脑子里过一遍自己的骨骼。从颅骨开始,额骨、筛骨、蝶骨……往往是颅骨还没想完就已经进入了梦乡,根本没到过躯干骨和四肢骨(或许这可以作为失眠患者的良药)。
但是这本书不同。作为一本百科全书,它在给大家带来知识的同时,也会给大家带来阅读的趣味性,让人愿意读下去。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说一下这本书的优点,让大家了解的更清楚!
1. 精美的绘图
骨骼作为我们身体内部重要的器官,我们可以摸到它的存在。比如胸廓上方性感的锁骨,比如脖子后方突出的第七颈椎隆椎,还有我们手腕上左右两边的两个“突起”(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都是我们在活体上可以触及的。但是它的细节,它的走形,它的大小都是常人难以接触到的(除非你是从事特殊职业)。
而这本书就给广大的读者朋友提供了细致了解的机会。作为一本百科全书,它除了是彩色绘图以外,还以一比一的真实比例绘制了骨骼的形状,让读者对骨骼有更直观的认识。这对于学习骨骼的知识十分重要的,准确的绘图能够帮助你更好的理解并且记住所学的知识。而且这也就意味着此书特别适合家长和小孩子一起看,精美的绘图加上未曾了解过的知识,很容易就能让小孩子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沉迷其中,达到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目的。
超萌乖乖来啦!2. 专业的知识
既然是作为一本百科全书,那么它的专业知识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啦!5位专家以独特的视角来撰写的本书,让大家了解到不一样的骨骼。
在这里你可以知道婴儿有300多块骨骼,随着身体的发育而逐渐闭合,到成人时就只有206块骨头。这也就是我在前面提到的为什么婴儿能从狭小的产道出生的原因。颅骨骨块的分离让颅骨受到产道挤压时能够重叠,再加上母亲在分娩过程中,耻骨间盘的裂隙增宽,骨盆的径线的增大,使婴儿得以顺利的通过产道。
举一个例子,每个人的手都是十分的灵活,我们可以用它举起重物,也可以用它做出精美的工艺品。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简单来说,每个人的每只手由27块骨头构成,而这些骨头通过韧带及关节囊相连接,分别形成桡腕关节、腕骨间关节、腕掌关节等六个关节。而关节具有较大的活动性,这就保证了我们手能够正常的进行活动。例如桡腕关节能够做屈、伸、展、收及环转运动,所以我们的手腕能够旋转,抬起,放下。此外,具有对掌运动更是使人类能够进行精细操作。
还有我们身体中稳固的髋关节。还记得广场舞大妈们子广场上那妖娆的身姿吗?转身,抬腿,扭胯,每个动作都和我们的髋关节息息相关。髋关节的关节囊坚韧致密,而且周围还富有许多粗大的韧带,所以它在灵活之余还非常的稳固。我们时常能听到某个人的胳膊脱臼,但是应该很少听到谁的大腿脱臼吧!通常髋关节的损伤都在于磨损,而磨损后的髋关节会在我们走路及其他情况下产生疼痛感。这时候的治疗方法就是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用人工的髋关节代替自身的,进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3. 小实验和引申物
对于已经系统学习过骨骼的我来说,本书最吸引我的除了那些别开生面的小知识,就是书中的小实验和引申物了。
小实验的作用是指利用身体的一些特性所做的试验,这些试验能够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我们的身体到底有多奇妙,进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举个书上的例子。大家都知道膝跳反射,即在他人坐下腿自由晃动的时候出其不意地敲击一下他髌骨(即膝盖)下方的位置,他的腿会下意识的弹跳一下。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膝跳反射是仅由两个神经元构成的一种最简单的反射类型之一,反射弧的完整进行保证了后续的抬腿。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别人的击打让他产生了感觉,这种感觉传递到了他的神经中枢控制系统,系统产生指令再返回从而他的身体做出了应答。膝跳反射是人直立行走的抗重力反射,是为了维持人的直立状态。有了它,你才能更方便于直立行走。
而引申物就是骨骼在各个物种中演变的结果,它能够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到自己骨骼的奥秘和作用。每一次的生物进化都是有原因的。经过数千年的演变,那些可有可无的东西都随着历史的车轮消失在漫漫尘埃之中,剩下的,全部都是我们不可或缺的部分。
比如胸廓。我们都知道,肺是我们的呼吸器官。但是你知道吗,肺本身并不具有主动张缩能力,它的张缩依赖于胸廓的节律性扩张和缩小。胸廓它上窄下宽,前后偏平,水平切面为肾形,呼吸时随着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产生节律性运动进而带动肺的张缩,保证呼吸的正常进行。
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动物随着自身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生存条件的需要,逐渐的改变了这一特点,衍生出更适合自己的器官,从而更好的生活。比如在空中飞翔的鸟类,它们在飞行过程中煽动翅膀的动作会影响到肺,所以它们的胸骨下方延长出了一个特殊部位——龙骨。这保证了它们在飞行时不会发生危险,保证自己的呼吸。还有在海中生活的海豹。大家都知道,随着海水深度的增加,海水的压强会逐渐的增大,而这就会对动物的身体产生挤压造成损伤。但是海豹的肋骨与胸骨、脊柱形成非常柔软的关节,帮助海豹在水中转折,游走,更好的在水中生活。
还有我们的眼睛。眼睛是我们的感觉器官,带我们领略这世间美好的风光。但你有没有细心观察过呢,我们的眼睛随着脖子的旋转可以看到我们周围所有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360°全面旋转。但是有很多动物的眼睛是不能转动的哦!比如大眼睛的眼镜猴,习惯在夜间捕食的它并不能转动眼球,而是只能通过转动脖子来寻找猎物。
除了上述优点,这本《DK骨骼百科》还给读者增添了现代前沿科技——仿生骨骼。这种科技能够让残疾人重新站起甚至奔跑,也可以将人类破损的骨骼换掉减少疼痛的折磨,就是我们前面关于髋关节做的介绍哦!
此外,这本书还随书赠送了一份人体骨骼图,让你清楚,全面的了解到身体中的全部骨骼。
听我说了这么多,不知你有没有心动呢!拿起这本《DK骨骼百科》,和骨骼来一场曼妙的约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