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佛教界还有一些错误的解释,例如对于“无我”及“空”的说法:认为这个是无我、这个是空,一切如梦如幻、了不可得。
若某甲将某乙的头打了一个大包,就说成是“如梦如幻”的我打了“如梦如幻”的你,让“如梦如幻”的你的头上肿了一个“如梦如幻”的包……。这是不是在说疯言疯语?这些都是不能用的观念。
佛陀讲的“无我”是指诸法因缘生,缘生则无我。诸法因缘生,一切依着因缘显现,所以,缘生的诸法只有因缘性、只有影响性,但没有哪一法可以决定,也没有哪一法可以主导,所以叫“无我”。
现实当中的任何因缘,我们是可以影响、可以参与,但不能主导、不能决定。只有在因缘的影响中的表现,而没有唯一的主导者、决定者,所以,才会说缘生法“无我”。
“无我所”的意思是指——在因缘中,所有的缘生法都是可以经验、但不能拥有。
譬如:我们有眼识的经验(视觉经验),但不能拥有眼识;有耳识的经验(听觉经验),但不能拥有耳识……,我们都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意觉这些经验,这些经验都是真的,怎么会是如梦如幻呢?
但是这些经验都不能掌握、储存、拥有,我们的任何经验都是可以经验,但不能拥有,故称为——缘生法“非我所”。
佛陀讲的“苦”与耆那教化的“苦”,两者定义不一样,耆那教化的“苦”是说五阴就是苦、一切都是苦,要断苦就要断五阴(身心),那么,活着的人要怎么修?
而 佛陀是说“诸法因缘生”,所以,我们就要问:什么因缘状况会有苦?五阴(身心)在什么因缘下能离苦?
佛陀教导我们:要在现实人生中重视当前的因缘——顺境时是什么因缘?困难时是什么因缘?烦恼时是什么因缘?“苦”是什么因缘?
然后,针对美好的因缘加以努力,令光明的人生得以延续;针对各种经验中的问题、烦恼以及苦的因缘加以改变,令问题能够解决,可以远离烦恼与痛苦。
本文由书记组整理自2020年1月27日,随佛禅师于内觉禅林《大年初三围炉法谈》的部分开示内容,图片来自现场。
☞ 因缘观与生命疗愈
☞ 只需“忍辱、随缘、放下”,就可以让生活更好,困难更少,远离烦恼吗?
☞ 是命不好?还是我们不懂解决问题之道?
☞ 随佛禅师 正觉的认识1活在现在
除特别说明外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原始佛教任何观点。
长按下方
欢迎将 原始佛教 公众号
设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