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好起来吧。
4
2020.2
by: 怀左
文/怀左
01
有没有人和我一样,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新闻,刷一刷看看有没有好消息,然后起床开始做一天的事情。
我们老家的乡村已经封锁了,这些天,我基本都没有出门,活动范围仅限于家、院子和门口。偶尔和朋友打打电话,和亲戚聊聊视频,剩下的时间全在家里打发。
正月初九其实是我们村的庙会,年前我还和父母聊过,过庙会的时候要准备哪些菜,那天村里晚上有没有晚会,如果有的话一起去看,到时候我也下厨做几道菜……
常年在外后,能回老家赶赶庙会,也是一种福气。记得以前鲁迅先生写过《社戏》,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我们村里的庙会,比鲁迅先生笔下的庙会更红火,会搭台唱戏、有晚会、有很多卖东西的小商贩,还有人山人海。
今年过年有点冷清,街上基本也没什么人,自从疫情开始严重后,村里早早封锁了起来,人人都在自己家待着,庙会自然而然也被取消了。
这两天村里有一家办喜事,两家办丧事。喜事推迟了,丧事无法推迟,所以我妈出去时,说所有过去的人必须戴口罩,先量体温再进门,管理得很严格。
认真管理,也是对每一个人负责。以前从来不戴口罩的我爸妈,现在如果出门买菜时,一定也会戴着口罩。我拿东西时,他们也会反复叮嘱。
一切都会好起来!
02
上一次封村是03年,我12岁。那年我读六年级,从四月开始,我们学校就放假了。作为小孩的我们,当时的感触不是很深,只感觉好像有大事发生,到底严不严重,我们就不知道了。
当时的通讯设施没有现在发达,再加上年幼,那时候我们害怕的心理没多少,和平时放假一样,该一起玩还会一起玩。
学校连续放了三个月的假,我们除了玩之外,每天都会有作业,同时还需要量体温、喝中药、汇报一天做的事情。
几个月后,我们扛过去了,生活还在继续,该学的东西也没落下多少,那年的事情在记忆中也没落下多少。
也就是到了后来我才知道,其实当时的病情也是很严重。只不过小孩子看的世界少,关心的更多是自己身边的事情。就像我现在看家里的小孩时,他们现在关心的也是自己开不开心,能不能偷偷懒,少写点作业,多玩一会。
上次我们能扛过去,这次我们也一定可以扛过去。
有人说,这次的疫情给我们整个国家踩了一次急刹车。急刹车往往是在突然遭遇危机时踩的,谁都不想那样,国家更不想那样,但碰上了没办法,过去后所有的经历也会变成经验。
经历时,我们可能惊慌失措;经历后,我们会再次闪闪发光。
细数历史,我们经历的灾难还少吗?
无一例外,我们会再次好起来。
03
今年过年,我们家四口人全在家,前两年弟弟在外工作,所以这次也算是聚得最齐的一次吧。
我们每天会聊很多,会相互鼓励,因此村里花销比较小,年前囤了很多菜,所以基本我们一天都在家。说说话、打打牌、各自玩玩手机、看看电视,一家人的凝聚力也强了很多。
在社会大背景下,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家庭的渺小和博大。渺小是和整个国家相比,而博大是指对于我们来讲,家庭是陪伴我们一生的所在。
以前总说常回家看看,但一直在外,和父母聚少离多。现在在家,多和父母说说话,多陪陪家人,也是一件好事吧。
无论何时,家都是我们最温暖的归宿。
大年初一到初五,我们家每天都会烧香祭祖。其实我以前不怎么相信神灵,但今年我上香时会在心理默念:上天显灵,希望一切都快点好起来。
以前我看过无数灾难片,电影到最后,无一例外光明总会到来。当时我站在局外,虚构的故事让我看得津津有味,但无数的情节也给我灌输了同样的价值观-——灾难终将过去。
就像《飘》中的最后一句话。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04
最近网上有这样的一个问题:疫情过去后,你最想见的人是谁?
最想见的人,肯定是对我们最重要同时在这段时间内不在一起的人。特殊时刻也很考验感情,脆弱的感情会更脆弱,牢固的感情会更牢固。
所有的真相,都会浮出水面。
这些天我还在网上看了很多故事,有的让人难受,有的让人看到阳光,有的令人气愤,有的让人对生活反思。也就是现在我才发现,所有故事的灵魂,其实就是人性,令我们有所感悟的,也就是我们自己。
新闻在实时更新,故事在陆续上演,世间百态演绎着各自的样子,我们在等待着春暖花开。
阴霾终将过去,然后,阳光普照。
等春来。
我现在最大的期望,就是明天可以刷到好消息: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期待。
-精彩回顾-
“等疫情结束后,我们再结婚吧。”
48岁的韩红:我挣的钱快要捐空了。
在家极度无聊,除了打游戏刷视频,我们还能做点什么?
-作者介绍-
怀左,文艺学硕士,简书签约作者,新媒体写作讲师,一个爱读书的普通人。新书《你越强大,世界越公平》正在热销中。个人
阅读 | 聊天 | 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