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共情的力量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01-31 23:0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共情的力量读后感摘抄

  《共情力量》是一本由[美] 亚瑟·乔拉米卡利 [美] 凯瑟琳·柯茜著作中国致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29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共情的力量》读后感(一):共情的力量

  放弃了正在同时看的两本书,由于被书名吸引拿起便没有再放下原因有很多:案例吸引力笔调温和充满爱意文字段落间以及适时的引入,都体现作者专业性真诚性,从头到尾没有傲慢没有夸张没有敷衍的让我似乎真的看见了共情在作者身上的力量,我感觉作者就是一个谦卑,充满意,懂得宽恕感恩的人。

  《共情的力量》读后感(二):共情是情商核心

  共情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但是共情到底是什么?它和同情、比惨、说教建议有什么区别?我们到底该如何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打开这本书,书中一个个真实小故事震撼着我的,我才明白原来共情是人类天生的能力,但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共情是情商的核心,用共情这束光,穿越痛苦恐惧漫漫黑夜,找到我们生而为人的共通之处。

  《共情的力量》读后感(三):《共情的力量》第一章 认识共情

  “清醒但没有感觉”,“有觉察但漠不关心”,“有很多情感法理解或影响它们”,我就经常有这种感觉。感觉世界是灰蒙蒙的,时常沮丧

  “我喜欢”、“我认为”、“我想要”,脑海中太多的“我”,扎进自我这个陷阱坐井观天,不与外界深度联系,缺少共情。感觉生活没有意义

  想通过阅读这本书,打开共情能力。理解他人特有的经历是谁?你感觉怎么样?你是怎么想的?你最看重什么?然后作出回应。也把我的生活扩展到别人的生活里,把耳朵放到别人的灵魂中,用心聆听最急切喃喃私语。

  把自我察觉变宽,把世界扩展,对自己悲伤眼泪有新的认识。让生活有意义

  《共情的力量》读后感(四):共情,一辈子学习

  曾经以为学了一些心理学,可以在更高的位置上看到别人,真的是懂了那么多道理,还是处不好关系

  这本书的共情内涵外延都与科胡特的一致,书中已经从各个角度讨论了什么是共情以及如何做到共情,其实也就是一句我们说得特别熟的一句话,换把椅子问题

  然而,换一个角度,才不那么简单哦;

  需要你将自已清空,放下自己的自恋,以对方眼光体验这个世界;

  这样,我们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宽,也越来越丰富

  本来我们只有一个视角,就是“我”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当能做到共情之时,就可以有好多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了;不是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每个人都是老师;

  每个人,每个时刻都是不一样的,都是变化的,不是吗,看上去一些人好象很固执,没变化,但经过一天一小时,不也变老了一天一小时吗?

  也因此理解了,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也因此会去尝试,每一次都以新的眼光来看待对方;看到对方哪怕一些很小的改变;这时候,你看到的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了,而不是你脑海里那个人的映象;

  人生,简直不要太快乐太有趣了。

  《共情的力量》读后感(五):内容虚,干货不够

  16.《共情的力量》

  (美)亚瑟.乔拉米卡利 凯瑟琳.柯西著 王春光译 中国致公出版社 2019年4月27日看完

  优惠购书凑单时发现本书,鉴于本人的共情能力一贯很弱,并且在与儿子的沟通时屡屡碰壁,老是摸不准娃的脉,娃也埋怨我不理解他,于是希望通过阅读此书能有所收获。但是读完本书后,感觉干货很少,大部分还是鸡汤式文字,尤其是对于我最需要的亲子间共情能力的表达几乎没有涉及,所以读完很失望。唯一能够记录下的是以下表达共情的7个关键步骤:

  1.使用开放式问题

  2.放缓节奏

  当情绪爆发时,花点时间来思考、回想一下非常有帮助,让想法跟得上情绪,往产生情绪的情境中加入一些镇静和归因。

  3.不要匆忙做出评判

  4.关注你的身体感受

  5.向过去学习

  6.让故事充分展开

  7.设定边界

  说到底,共情这种能够真正理解他人特有经历并相应做出回应的能力并不容易获得。作者着重阐述的借助诚实、谦虚、接纳、宽容、感恩、信念、希望和宽恕这8种行为获得共情能力,我认为并不易得。大部分普通人都是有各种各样缺陷的,尤其是这些美德。美德的拥有是宗教的力量还是人性本身具有的?通过思考就能获得么?或者我想就能获得么?

  所以本书还是很虚,读完就罢吧,还好本周发现几篇好看的网络小说更能治愈。

  《共情的力量》读后感(六):几个触动的地方

  1. 不加主观意见的倾听 2.心理学上总是在说心理问题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我们成长时被对待的方式,但对于父母,"你早晚会意识到你跟我有多像。不要再为你生活中的问题去责怪他人,而要开始努力去改变自己身上那些你不喜欢的地方。" 3. 有压力的时候呼气、微笑。 4.不要给人贴标签。 "如果我们把他人当做物体一样来关注,那我们采用他人视角来看待问题的能力会受到阻碍。当我们考虑一个人的典型特征或属于哪一类人时,我们就不太可能意识到那个人的情境和目标对他人的影响。这意味着,当我们自动去判定一个人的人格特征或其他的典型特征时,不管是自发的,还是由对这种特征或所属类别进行快速解读所导致的,我们的共情能力都会受到影响。" 5.避免使用"总是"这个词 "总是"是一种没有过去、现在或将来的表达方式,一个让时间停摆的词,是一个棺柩。即使你以一种积极的方式来使用“总是”这个词–我跑得总是很快,我在学校总是表现很好。我总是努力工作。那你也是在为失望铺平道路。如果你在一次重要的比赛中拉伤了肌肉怎么办?如果你考试前只睡了三个小时,最后得了B而不是通常的A怎么办?如果你今天生病了,身体疲惫,不想努力工作怎么办? 总是这个词对其他的可能性和解释禁闭大门。因为尊重生活永恒变化的本性,共情能认识到总是这个词里包含的威胁,所以会使用像有时候或时不时,或没过一段时间这种词来代替。 这些词是在强调情形总是暂时的,是一直在改变的。通过语言上这一小小的变化,你就不会感觉那么无望,而是会更有希望。

  《共情的力量》读后感(七):共情,人性的光辉

  今天去书店大概看了一下,整体挺好的。 越来越发现现在无论哪个领域的书,不知是在凑字数,还是在烘托气氛提高情怀的套路,介绍一个案例会铺垫很多一些与主题无关的东西,当然这本书的定位也不是专业解读共情。但是我总感觉这种模式没有严谨性,所以会让我觉得没有说服力,造成感觉没有什么可读性的感觉。 有幸听过某大学老师讲课讲过共情这个概念,瞬间觉得自己一直困扰的东西原因就在此。 共情到泛滥成灾,不知道怎么说,可能太过于敏感了吧,很多时候很多人的情况下,我接收到的太多信号,尤其是很多痛点,泪点的时候,我会不知所措,甚至分不清主次。

  感动的流泪,即使是陌生人的婚礼,别人的生活惊喜,我觉得共情是人性的光辉所在,是最温暖的最动人的作为一个人的人情味的味道。

  想到很久以前看到的一篇文章,好像是她竟可惜了一地樱桃。(没有带任何歧视女性的意思,拒绝咬文嚼字追着字眼的指责。)

  因为战争战乱革命之类的原因,路过了老妇人的樱桃篮子,不慎打翻,她竟可惜了一地樱桃,并没有感叹战争,作者的观点大抵是老妇人的妇孺之见,目光短浅之类的。

  但是我看到的是互相的不理解,对于老妇人而言,那樱桃可是她辛辛苦苦了十几年载的樱桃树的果实,众所周知樱桃好吃树难栽,而且樱桃的养护工作也很重要,等待结果子的时间太长,老妇人自然也付出也很多了。

  且不论她以什么方式摘的樱桃从乡下拿到镇上去卖,基本可以确定这一地樱桃的收入是她的几天甚至一个月的开销所在,她怎能不可惜?老人辛辛苦苦出来卖樱桃,说明子女并未赡养到位,当然也有可能是战争让她唯一的儿子走上了战场,自此而失去联系,这都很有可能。

  再者说,一个老妇人,说不好听的日子都不知道过几天的,她的人生也过去了那么多,什么没有见过,战争又如何?难道还要靠一个老妇人为你们革命嘛?

  另外一个角度,是大局为重,因为国的安定才是人民幸福的保障,要不然老妇人的樱桃卖给谁,谁会顶着枪林弹雨冒着生命危险去买樱桃,还很可能,樱桃还没吃到就命归西天了。

  但是我觉得如果说老妇人的行为是阻碍大潮流的趋势,既然只是一个老妇人,大趋势岂会因为她的言语而改变,那也太脆弱了吧。

  这好像是家里不安定,各自抱怨窝里斗的情形。我感觉就是不够体谅对方,不能站在对立面去思考,没有共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觉得这是孔子最先对共情最好的表达。

  《共情的力量》读后感(八):共情,人性的光辉

  今天去书店大概看了一下,整体挺好的。 越来越发现现在无论哪个领域的书,不知是在凑字数,还是在烘托气氛提高情怀的套路,介绍一个案例会铺垫很多一些与主题无关的东西,当然这本书的定位也不是专业解读共情。但是我总感觉这种模式没有严谨性,所以会让我觉得没有说服力,造成感觉没有什么可读性的感觉。 有幸听过某大学老师讲课讲过共情这个概念,瞬间觉得自己一直困扰的东西原因就在此。 共情到泛滥成灾,不知道怎么说,可能太过于敏感了吧,很多时候很多人的情况下,我接收到的太多信号,尤其是很多痛点,泪点的时候,我会不知所措,甚至分不清主次。

  感动的流泪,即使是陌生人的婚礼,别人的生活惊喜,我觉得共情是人性的光辉所在,是最温暖的最动人的作为一个人的人情味的味道。

  想到很久以前看到的一篇文章,好像是她竟可惜了一地樱桃。(没有带任何歧视女性的意思,拒绝咬文嚼字追着字眼的指责。)

  因为战争战乱革命之类的原因,路过了老妇人的樱桃篮子,不慎打翻,她竟可惜了一地樱桃,并没有感叹战争,作者的观点大抵是老妇人的妇孺之见,目光短浅之类的。

  但是我看到的是互相的不理解,对于老妇人而言,那樱桃可是她辛辛苦苦了十几年载的樱桃树的果实,众所周知樱桃好吃树难栽,而且樱桃的养护工作也很重要,等待结果子的时间太长,老妇人自然也付出也很多了。

  且不论她以什么方式摘的樱桃从乡下拿到镇上去卖,基本可以确定这一地樱桃的收入是她的几天甚至一个月的开销所在,她怎能不可惜?老人辛辛苦苦出来卖樱桃,说明子女并未赡养到位,当然也有可能是战争让她唯一的儿子走上了战场,自此而失去联系,这都很有可能。

  再者说,一个老妇人,说不好听的日子都不知道过几天的,她的人生也过去了那么多,什么没有见过,战争又如何?难道还要靠一个老妇人为你们革命嘛?

  另外一个角度,是大局为重,因为国家的安定才是人民幸福的保障,要不然老妇人的樱桃卖给谁,谁会顶着枪林弹雨冒着生命危险去买樱桃,还很可能,樱桃还没吃到就命归西天了。

  但是我觉得如果说老妇人的行为是阻碍大潮流的趋势,既然只是一个老妇人,大趋势岂会因为她的言语而改变,那也太脆弱了吧。

  这好像是家里不安定,各自抱怨窝里斗的情形。我感觉就是不够体谅对方,不能站在对立面去思考,没有共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觉得这是孔子最先对共情最好的表达。

  《共情的力量》读后感(九):懂周星驰小人物和爱情情结的主持人

  周星驰明显感觉陷入中年危机和创作灵感枯竭的危险中,作为喜剧电影的创新者从成名那一刻起不断遭受各种非议和指控,这就是名声的负面代价。

  比起鲁豫何不食肉糜的脑残和杨澜精英自恋的咄咄逼人,柴静的奋斗经历和精神境界与周星驰对等,因此可以让周星驰体会到被理解和接纳的感觉,这是周星驰多少年都没体会过的情感支持,这也是共情的魅力。

  周星驰:我现在这样子你看,还有机会吗? 柴静:为什么这么问呢? 周星驰:年龄也越来越大了。 柴静:你才多大。 周星驰:你都知道了,我都害怕说出来了现在,我自己的年龄。 【解说】十八年前,周星驰正是人生黄金年纪,盛名之下,拍摄《大话西游》时,他扮演孙悟空,与朱茵扮演的紫霞仙子有一段恋情,但他不能明自己的心意,直至为了大义放弃情感,最终失去。他再拍西游,剧情主题已经完全不同,他却没有按录音师的建议,重写新的主题曲,而是仍然沿用十八年前《大话西游》中片尾曲《一生所爱》的歌词。只是添加了一句“从前直到现在,爱还在”。 柴静:你为什么要用这首老歌? 周星驰:主要就是我个人喜欢这首歌。 柴静:他们在背后议论过你说,是不是他上点年纪。 周星驰:这个也是原因。 柴静:为什么你改动了这个,你把它歌词改了? 周星驰:那里太过绝望也不好,就是有一点点希望,就绝望当中有一点点希望是吧? 柴静:你知道你本来是一个可以,很轻而易举得到你所想要得到东西的人,在人们看来是这样的。 周星驰:不一定,怎么会呢?我都运气不好。 柴静:不是吧,曾经有一段真挚的感情放在你面前,你没有珍惜而已。 周星驰:嗯,我觉得是运气不好。我觉得我,在我这个最忙,这个时间呢,假如我可以再重来的话,我就不要那么忙了。 柴静:你要把时间留下来干吗呢? 周星驰:干我喜欢干的事情。因为在那个时候,我的印象当中,就是只有工作。但是其实突然间你到现在,最后发现,我现在这个,这个已经是五十岁了,有很多事情我好像还没有好好地做过啊。 【电影《大话西游》】至尊宝:“曾经有一段真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但是我却没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急。” 【解说】18年前的电影中,他这段台词几乎家喻户晓。18年后,他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柴静:我看过吴孟达后来反思自己,他说他自己曾经有几年的时间,因为片子特别红,什么东西都来找他,他就迷失了自己,他说他有一点感觉,觉得你前几年有一段时间也是,就是因为被神话的比较厉害,所以也比较自我,但他觉得这几年你有,又比较宽容的一些变化,你觉得他这个观察真实吗? 周星驰:人总是会有变化,就随着你的,你的经历也好,所有东西。 柴静: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 周星驰:因为一万年确实太久了,所以就别等那么久了。 【解说】在采访中,周星驰说明知会被人说抄袭自己,但他不在意了,他要让唐僧说出十九年前孙悟空那段台词。 【电影《西游除魔》】 唐僧:我第一次看到你就爱上你了。 段小姐:爱多久 唐僧:一千年,一万年。 柴静:那为什么要用多年前的这几句话? 周星驰:就可能我对这几句话有情意结。 柴静:我可不可以理解说这是一个不由分说的想法,我就想在这个时候说出我一生中想说的这句话。 周星驰:对对对,你有这样感觉吗? 柴静:对。 周星驰:谢谢你,谢谢你。 【演播室】这个片子中我们分两次采访了周星驰,那是因为第一次采访结束之后,过了二十天,周星驰联系我们说希望能够补一次采访,见面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对第一次的自我表现不满意,希望我能够原封不动的再问一遍当时的问题,让他再回答一次,他说二十天来,他一直在努力的每天练习普通话,认为自己会表现得更好一些,这就是周星驰。他个性如此,会在某些事上极为投入力求完善,也往往会不按常理行事,有出人意表之举。这样的个性带来的结果和影响,褒贬自由人评说,得失,他也自有承当。

  《共情的力量》读后感(十):共情的力量

  读书会已经过去两周了,没想到过去两周能把这本书看完,并且有了非常深刻的体验,这是过去没有的经历,我想这对我未来的看书会有很大的影响,想聊聊过去两周的感受。 这期的读书会给我了很大的惊喜超出了我的预想,当然这和自己的投入程度有非常大的联系,投入的越多收获的越多。还和读书会群里小伙伴和老师给到的支持也分不开。我是个生性敏感,不太容易和别人建立信任的人,所以始终的陪伴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在读书会的群里感受到了小伙伴和老师们的陪伴,也得到了很多的温暖和支持,看到别的小伙伴的分享,自己的分享得到小伙伴和老师的支持时真心觉得太值了。 其实生活中很难有1-2个小时单独的安静看书的时间,总是会被工作,家庭琐碎的事情打扰,或者根本是我们自己无法给自己独处的时间。所以本身每日的打卡就是一个挑战,但是我做到了,当然其实一本书花两周的时间看完肯定是足够的,所以读书会的打卡设置也是很合理的。 先说点和书本无关的,但是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的体验。首先是电子书本的运用,在这之前我对电子书是非常抗拒的,我觉得电子书看起来费眼睛而且又不能标记书写,很不喜欢。因为心里想着要完成打卡,有时候嫌重书本又没带在包里,无奈下载了电子书,利用碎片的时间看了两章,忽然发现好方便不知不觉就看完了当天的内容,任务压力小了很多,更多的时间可以用来思考了。忽然开始觉察自己是不是因为这样的心态错过了很多更好的方式,把很多人或物拒绝在自己的心门之外。发现自己的接纳度其实可以更高,没有那么多想象中的禁忌症。另外过去自己也报了一些线上的课程,有些线上的课程往往报名了却没有坚持参与到进去,让我对线上的课程有些顾虑,这次线上读书会的感受让我的这种顾虑减轻了很多,让我去思考是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一个是课程本身的设置,有意思的课程设置非常的科学和用心,还有重要的是自己的投入程度。 最后再回到这本书本身,因为这本书的作者本身就是一位心理咨询师,我自己开始学习心理学也有两年多,个人体验也做了一年多了,所以很多的内容看起来会非常的亲切和熟悉,当然作者本身写的也非常的接地气,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就是让每个人都能看懂,没有那么多的枯燥理论。书本前半部分主要告诉我们是什么是共情,我们为什么需要共情,后半部分告诉我们如何去共情。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十章《接纳》也许对我来说现阶段在重要的依然是接纳自己,只有我们能共情自己的时候才能有能量去共情别人,当我们能够接纳自己的时候才有能量去接纳别人。接纳自己这一章,小编给的任务是“读三遍”,也是我标记最多,感受最多,最难的一章。作者提到:接纳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接纳自己的所有矛盾和复杂,人性本身就是复杂和矛盾的,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天使和恶魔,如果我们只承认自己的好,那坏的一部分没有被看到,它不会凭空消失,它会在你最不想见它的时候跑出来提醒你它的存在,所以我们没有那么好。“很神奇的是,当我们接受了我们没有那么好的事实时,我们就开始感觉更好了。”。第二个阶段,我们开始接纳他人的所有矛盾和复杂。每个人在童年时期都受到过不同程度的创伤,为什么有些人一直沉溺在把一切的不如意责怪到原生家庭中,过去我也处在这样的时期,内心充满怨恨:为什么我会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为什么父母那个时候没有好好的照顾我的感受……但是这样并没有减轻我们的痛苦,过去的生活无法重新演练,父母也不是上帝,这样的责怪对父母也不公平,毕竟他们也有自己创伤,我们也不再是依靠父母才能存活的婴儿。我们已经完全有能力照顾好自己。自此就释然了,而且也慢慢看到过去忽略的一些很重要的内容,比如父亲早年丧父,母亲自小被送养,他们的童年也很不幸,同时他们却那么努力的去生活,尽最大的可能为我们创造好的生活,经历了很多生死的时刻。当我在怨恨他们的时候忘记了这些他们的努力,记忆是会变化的。我的记忆开始出现:父亲在我开始学自行车时送我一辆崭新时髦的红色自行车,当时的同学骑的都是旧车子改造的二手自行车,对当时不富裕的我们是多么不容易。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美好的记忆。父母仍然是那个不完美的父母,但是我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爱他们。 “在第三个阶段,我们接纳两个矛盾复杂的人相遇后产生的每一段人际关系中都不可避免会出现的那些矛盾和复杂”。 从上面的理论上来说,每个人都是矛盾和复杂的,当然在两个人相遇后的关系中当然也是矛盾和复杂的。“因为我们生活着,我们就会受到伤害,因为我们活在这个世界里,在思考,在感受,在行动,也在做出反应,那我们就会相互碰撞受伤……或许我们在生活中能找到的,最深层的接纳就是全身心地拥抱亲密关系中注定都会出现的喜悦和痛苦。” “做到接纳并不容易,需要分阶段的提高。接纳自己只是第一步,接纳别人也是同样复杂的第二步…….”。 让我们从接纳自己开始,拥抱自己开始。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共情的力量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