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人》是一本由(英) 罗伯特·戴维斯 (Robert Davis) / (英)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68.00,页数:4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文艺复兴人》读后感(一):文艺复兴是人类向未知世界的一次进军
首先这是一本超值的书,装帧精美厚重,推荐。 恩格斯说,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文艺复兴是整个欧洲历史产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欧洲历史上的一次思想文化运动。它有力的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对社会发展有着极大影响。文艺复兴打破了宗教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为思想解放扫除了障碍并破除了迷信。倡导人文主义思想,并解放人的个性,重视人的价值,对欧洲日后的历史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此期间,涌现了很多杰出的代表人物,他们在文学、绘画、雕塑或是音乐、建筑等方面都有着各自极大的成就,也正是他们推动着文艺复兴运动不断前进发展。 艺术是什么?普通读者把本书当作一般的艺术普及读本来读,也许收获的是一串名字和画作,但是成熟一些的读者愿意费些力气,提炼一套艺术欣赏的结构框架,做到了这一点,才算是发挥了本书的价值。而有时也不必对自己太过苛刻,从头到尾逐字逐句阅读一遍也是非常快乐的事情。 感谢这样一本笨的存在,带我解读艺术,感受艺术,甚至想象艺术。
《文艺复兴人》读后感(二):文艺复兴人
文艺复兴是欧洲持续了两百多年的一场文化的革命,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很重要很璀璨的一个时期,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留存到现在,许多文艺复兴时的思想对现在影响深远。
个人对文艺复兴很感兴趣。有缘接触到《文艺复兴人》这本书籍,书籍对历史进行了浓缩呈现,将文艺复兴用一个个人物进行串联,以时间为脉络将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一个个人物在他所处年代做出的贡献,有些人物间也有一些交集,前期的人物对后期的人物产生了影响。
共七个章节:根据时代的特征,从50年一章节的“旧传统和新理念”到25年一章节的“和平时期的欧洲人”“新兴国家”。章节中重叠的年份,让我感受到作者的严谨,一个人物一生要经历几次时代的变革,时代会影响一个个文艺复兴人,文艺复兴人也会在时代中留下自己的印记。
本书以独特的文艺复兴人讲述文艺复兴的故事。将94个人物精要的进行概括,也节约了我面对文艺复兴浩瀚知识的畏惧。书籍纸张非常好,一幅幅图画让历史人物距离自己更近,直观地感受到艺术的美好。特意看了一下本书的译者,前《时尚芭莎》专题总监,作家,文艺生活家等称号就可以说明本书读起来的美感。美好的艺术被懂得美好的作者和译者呈现在自己面前,真好。读书,让自己感受到,在历史的长河中,优秀的人物有许多,自己不一定能认识到当代优秀的大师,或者当代优秀大师的优秀作品比较少,但自己可以通过《文艺复兴人》这本书籍,打捞历史中美好的艺术品,在美中享受生活。
《文艺复兴人》读后感(三):塑造时代的人,以及人所构成的时代
初看到书名,就被深深吸引了。“文艺复兴人”,从构词上说就很有新意,文艺复兴明明是个时代,后面加个“人”,一下子变得立体而生动起来。英文主书名为Renaissance People,副书名为 lives that shaped the modern age,更是凸显了人的价值,每个个体生命的价值。
文艺复兴是一个散发着艺术气息和浪漫想象的时代,同时也是时代剧烈变革、思想持续激荡的时代。而我们长期以来对文艺复兴的了解和认识,不仅过于片面,亦流于成见,不够鲜活,不够丰富,更不够贴近事实。
因此,《文艺复兴人》这本由人构成的历史记录,让习惯了宏大叙事的我们,撇开教科书般的成见,一个个地去关注曾经在历史中存在的人物。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生老病死,越过层层历史尘埃,清晰地向我们展现和诉说。这里面中有我们熟识的大艺术家、大政治家、圣徒、作家,亦有海盗、印刷者、探险家、杂技演员、出版商等普通人。他们的故事,有趣而迷人,历经时代洗涤而不褪色;他们的思想,塑造了自身所处的那个时代,又深深地影响着数百年之后的我们。
从书中我们能看到弥漫在那个时代的宗教底色、艺术底色,看到迥异于当下的生活形态,但又有超乎时代和地域的普遍的人类情感和精神诉求。94个人物,94种人生,浓缩在一本书当中,让人回味,令人不舍。
确实是本很惊艳的书,图文并排,收录了200余幅与所介绍的人物相关的艺术及绘画作品,图片清晰,印刷精美,编排合理,实乃集艺术性和阅读性为一体的用心之作。
《文艺复兴人》读后感(四):那时的盛世
说到文艺复兴,你会想到什么?想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是这些人的艺术成就铸就了那个时代的辉煌;还会想到美第齐家族,那个庞大的家族体系所拥有的权力和财富是今人无法想象也无法企及的;或者你会想到哥白尼,那个为了自己的信念而舍身的英雄或许是那个时代里最悲壮的挽歌……
你看,就算是被称作是“复兴”的那个年代里,有兴盛,还是会有悲哀,我们在仰望它所创造的辉煌和成就的同时,也必须承认它身上存在的不堪和丑陋,好的和坏的加在一起,才能够成为一个完整的时代,而这些或好或坏的东西,都是由不同的人创造出来的。所以,最重要的还是“人”,是无数人放在一起,才是完整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人》讲述的就是这些人的事。
铸就盛世的不仅仅是英雄,在《文艺复兴人》一书中记录了十五世纪文艺复兴时期94位人物的生活和成就,或者说也未必就是成就,因为某些人物所谓的“成就”,会有成千上百的生命因此而失去,那些恶名昭著的人和事同样在这段历史上写下了属于他们的那一页内容。这才是真实的文艺复兴时代,这才是一个真实的时代所应存在的状态。
《文艺复兴人》书中文章篇幅较短,文字清晰明了,不存在任何晦涩的专业词汇,对每个人物的介绍都是把笔墨着重在他的标志性事件或作品上,以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而且人物的选择范围之广,涵盖了社会各个层面的人物,王室、贵族、艺术家、宗教人、科学家、平凡人、甚至是无赖,好一副社会众生相!因此,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很适合作为一部了解文艺复兴的入门作品。同时,作为一本艺术书,无论是它的装帧设计、还是画作图片的色彩、以及纸张的质感,都能够感觉到它的用心之处。一本书,已经可以让人们看到那个时候欧洲大陆上的盛世。
《文艺复兴人》读后感(五):你真的认识我吗?
《文艺复兴人》:拿到手是装帧非常精美的一本书,内里泛着哑光的文字页和绚烂的彩页交相呼应,营造出富有生机却又华丽厚实的感觉。阅读就在这多重的感触中铺陈开来。序言开头似乎在强调事物的两面性,正如捷克诗人写的那样,每天都有美好的事物在开始,每天都有美好的事物在终结,伟大的文艺复兴也不例外,但似乎我们所学关于文艺复兴知识大多是美好的。那文艺复兴及至文艺复兴中的人的真实态是什么?那些美好和不美好如何冲击融合最后汇成河流?我很想在书中找到答案。序言还写到“文艺复兴人士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而非解答所有问题的正统教规”,那这个方法又是什么?带着疑问,我仔细的看了起来。
读到书中的第七个人物,我发现还没有一个自己认识的,不仅惶恐,难道自己知道的文艺复兴其实不是真的文艺复兴,于是重新翻看目录。开始看到的第一个熟悉的是达芬奇,接下来是哥白尼、布鲁诺,再仔细看看马基雅维利好像写的是《君主论》,还有《暗杀大师》系列的主人公加百列修复的不正是贝利尼的壁画么?提香这个名字也有点熟悉……看来不是假的,只不过有点狭隘,如同盲人摸象,只触及了一个面甚至一个点罢了。 真正的读进去,这真是有趣的一本书,是非常适合小白普及知识,有识者完善体系的作品。首先本书以时间为轴,将时代主流与政治和社会问题紧密联系起来,思路清晰,内容系统;其次言简意赅,每个人物的介绍篇幅3-4页,突出人物特点并配有其作品或者画像,生动而全面;三是逻辑严密,书中的人物大多交织,在这极简短的介绍中本书表达其错综复杂的关系却无重复拖沓,实属不易;四是真实有趣,书中的语言真实而富有力量,读的多了渐渐生出有趣之感。比如对达芬奇的描述是“一事无成的男人”,其实我觉得更是一个我们不了解的男人,年初在上海看了一场达芬奇的展览,看到各种武器和发明我也很震惊,在读到书中“尽管同时代的人都称赞列奥纳多的艺术才能和对自然的观察力,但他最引以为豪的是自己作为布景设计师和军事工程师的才能”,颇觉得其描述更接近达芬奇的真实状态。
每天都有美好的事物在发生,我今天遇到的美好是读了《文艺复兴人》,喜欢阅读的人们,一起来享受这其中的快乐和美好吧!
《文艺复兴人》读后感(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蹦复兴迪
文艺复兴(Renaissance)是指发生在 14 世纪到 16 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在文艺复兴之前,我们常常称中世纪的欧洲为“黑暗时期”,教会拥有绝对的统治权,宣扬神学,束缚人们的思想,用我们的话说就是老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文艺复兴”的概念在 14到16 世纪时已被意大利的人文主义作家和学者所使用。当时的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 14 世纪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因此称为“文艺复兴”。文艺复兴除了本身很有话题之外,还蕴含了人们当时对人和神的看法和阐释,也是人性、政治、宗教等元素的最初体现。这本书是以94位文艺复兴时期的master为索引,那时的文艺大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蹦复兴迪”作者巧妙地将master们的生平、创作轨迹、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串联起来,再穿插一些野史,有的辛酸,有的圆满,有的就像是寓言,让原本高不可攀到只能在西方艺术史教科书中出现的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变得好玩起来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识性。原本高不可攀的“文艺复兴”的艺术,一下变得亲切可人了,这是重新发现偶像的过程,文艺复兴天团其实他们也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的生活也都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牵绊。读了这本书再欣赏文艺复兴作品时,多了一层对作品背后故事的想象和理解,与以往单纯的崇拜欣赏就截然不了,这本书收录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及绘画名作200余幅,画质精美,印刷考究,封面设计有强烈了文艺复兴的气息,极具收藏价值。打破神话,全方位生动还原文艺复兴辉煌背后的人性真相!
《文艺复兴人》读后感(七):与文艺复兴一次莫名的契合——读《文艺复兴人》
文艺复兴发端于14世纪意大利,后扩展至欧洲,是一次知识碰撞与精神的空前解放,具有不可比拟的历史性意义。它是一次历史性的转变,从此打破传统的思想禁锢,将理性的思考和思想推向了新的高度,同时,文艺复兴也是对旧文化、旧制度的一次前所未有的抨击。作为一次思想文化的变革性运动,它揭开了欧洲历史的进步,同时将欧洲思想文化与制度演变进程推向了新阶段。
从来很关注书品的装帧,却从不对装帧做评的我,深深被这本书的设计与装帧吸引。纸页间透出的气息,与印象中的文艺复兴相契合,油彩暗胶橘黄的色调,把读者带入年代的背景,阅读之余,亦是身临其境,感触颇远。此书不惜工本,采用特种纸,亚光画面作为通读读本,最大程度展现出画作的真实面貌,确实难得,令人惊服。
全书以时间为序,分七大板块,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政治、文化、社会问题等等加以概述,同时精选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图文并茂地展现文艺复兴人的真实面貌。全书分七个时间阶段,收录经典作家作品200余副,共94个人物介绍,精短而不失趣味,从不同时期,不同的角度,不同领域,截取不同文艺复兴人的艺术及生活,无论是作为研读作品,还是睡前兴起拾趣的读本,都充满趣味和意义。
于我而言,最为吸引我的当属这本书中所介绍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形象。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艺术家,她们想要有所成就和出路,所面临的压力在今看来是无法想象的。数世纪以来,文化知识与艺术学习都将女性作为排外的的存在,更为苛刻的是无所不在的针对女性的忌讳与禁锢。但仍然有一些意志坚定的女性突破枷锁,成就出令人佩服的业绩,创造出大量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曾经是女人,而现在实际是男人的女权先锋克里斯蒂娜·德·皮桑,为孩子们婚事操碎心的母亲亚历山德拉·斯特罗齐,年轻的人文主义圣女伊索塔·诺嘉罗拉,冲破封建枷锁的杰出女性卢克雷齐娅·托尔纳博尼,文艺复兴第一女收藏家伊莎贝拉·德·艾斯特,皇室作家&摄政女王纳瓦拉的玛格丽特,赛法迪姆族的夫人格雷西亚·门德斯·纳思,心机王后凯瑟琳·德·美第奇,竞技场的女诗人路易斯·贝拉,公爵夫人和排队策划人托莱多的埃莉诺,妓女作家维罗妮卡·弗朗科,天生的舞台演员伊莎贝拉·安德列尼等等。文艺复兴时期的这些女性形象,作为历史转变时期的先锋代表,他们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对女性的关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们引领一个时代走向新的阶段,同时也将自我的价值提升到更高的阶段。从此,女性形象与女性思想也走上了复兴。
《文艺复兴人》读后感(八):这个被人预言将一事无成的男人,最后却完成了一场史诗般的逆袭
五百年来,列奥纳多·达·芬奇身上被赋予了太多的光环与标签。他是和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并称的“文艺复兴三杰”,他的《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几乎家喻户晓,他也由此几乎成为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他又是“文艺复兴人”和“博学家”的典型代表,他众所周知的身份包括但不限于画家、音乐家、建筑学家、解剖学家、发明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
弗朗切斯科· 梅尔齐所画的列奥纳多素描(1515)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一个有着“不可遏制的好奇心”和“极其活跃的创造性想象力”的人,一个直升机、机关枪、坦克、机器人、计算器、太阳能聚焦使用等超时代科技和概念的设想与发明者,竟然曾被人预言“将一事无成”。这件事听来实在太过匪夷所思,以至于不得不让人怀疑乃是疯言疯语。
可是事实不仅凿凿,此预言更是出自大名鼎鼎的教皇列奥十世之口。这位教皇曾因对古代文物的珍视和保护而享有盛誉,拉斐尔更是赞其“具备伟大的学识、勇气和精神”。如此言论出自这样一位人物之口,想必并非空穴来风。而在《文艺复兴人》一书中,更是对这一预言的前因后果作了较为详细的解释。
在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从一项工作到另一项工作时,列奥纳多常常半途而废。他不断与修道院、修道团甚至政府签订合同,收取预付款,绘制草图,开始绘画,最终半途而废。他非常容易分心,厌烦了绘画,就去干别的事情。据称教皇利奥十世就曾抱怨说:“这个人将一事无成。因为他还没有开始工作,就想着结束!”
书中提供的线索让我了解到达·芬奇的另一面,也使我更为好奇,这样一个为人看衰甚至可说口碑不佳的人,后来又是如何在绘画、音乐、建筑、医学、物理等诸多方面获得巨大成就的。而达·芬奇最后成为文艺复兴以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博学家,可谓狠狠打了教皇列奥十世的脸。
《蒙娜丽莎》,列奥纳多·达·芬奇作(1503—1519)虽然作者局于篇幅,在书中只是概述达·芬奇的生平,而并未对其从“一事无成”到“事事有成”的转变过程作过多分析,不过只言片语之间,亦可窥见达·芬奇成功奥妙之一二。而此中关键,在我看来,其实是兴趣。换言之,亦可称之为永葆对所爱之物的热忱与执着。热忱或可暂时退却,源自骨子里的执着却殊难舍弃。
不难想见达·芬奇屡屡半途而废时所遭受的白眼,也不难想见达·芬奇如何兴之所至,将天才的灵光化为伟大的发明。这其中多少心酸与坚持已不可知,但从其数量多达8000多页笔记的价值在其死后才真正为世人看重来看,达·芬奇的诸多实验与尝试,在其生前一定鲜少获得大众认可。
列奥纳多笔记本中所谓的“维特鲁威人”(1487)可是达·芬奇之为达·芬奇,亦在于其始终怀有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他一生追随兴趣和实践经验,从不迷信权威和经典。他否定上帝和宗教神学,高扬人的价值,充分展现了文艺复兴人的无穷魅力。
达·芬奇虽然只有一个,但是与其同时代的达·芬奇式的人却有千千万万个。他们是点燃黑暗中世纪的火种,亦是西方社会现代文明的奠基人。而在《文艺复兴人》一书中,就为我们展示了14—16世纪94位达·芬奇式的人物。
揭露天主教腐败的殉道者
他因“责难和推翻教会”的罪名,被正式指控为异教徒。胡斯说,如果《圣经》证明他是错的,他就撤回自己的主张。在当时,他如果收回自己的言论就可以免除惩罚。但是在监狱的八个月间,胡斯拒绝认罪,耗尽了宗教议会的耐心,最终被裁定为异教徒罪。
这幅16 世纪的扬·胡斯木刻作品包括一只鹅——胡斯的象征符号,以及一只代表马丁·路德的天鹅。胡斯对教会的许多做法提出了抗议,正是这些做法使得路德和他的追随者脱离了天主教。来自竞技场的女诗人
在1524 年为亨利举行的锦标赛上,一名骑士在竞技场表现英勇。未来的国王将这名骑士叫到面前并向他表示祝贺。但当这位骑士取下自己的头盔时,一头长发散落,惊艳了亨利和在场的观众。当天的冠军骑士就是路易丝·拉贝,一位来自里昂的女诗人。
1555 年露易丝·拉贝的木雕像,这是现存的唯一画像。(右页图)阴险狡诈和政治残忍的代名词
尼可罗·马基雅维利死后几年间,便成为阴险狡诈和政治残忍的代名词。这让很多了解他的人感到不解。他作为一名公务员、剧作者和哲学家,只公开出版了一部著作,目的是“让公民们热爱彼此,减少分裂,主张公众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依据马基雅维利的半身泥塑画成的肖像,桑蒂·提托作于16 世纪80 年代,即马基雅维利死后60 年。荒诞不经的讽刺作家
1532 年他在里昂完成并出版了《巨人传》。……但是在庞大固埃和高康大(《巨人传》中的主人公)的下流话里,隐藏着对教会、上流社会和守旧学者的敌意。这些人顽固地坚持中世纪的经院哲学。拉伯雷嘲笑了巴黎一座非常著名的反人文主义图书馆,称其收藏了一些诸如《处女如何拉屎》《主教的春药解毒药》和《公众场合的放屁艺术》等图书。他同样讽刺贵族,将书中的贵族取名“Fartsniffer(屁探测器)”和“Kissmyass(亲吻我的屁股)”。
弗朗索瓦·拉伯雷,16 世纪肖像,画家不详。写出《巨人传》的拉伯雷说:“对我来说,做一个快乐的人、一个好朋友和一个好酒鬼就是荣誉和光荣。”总而言之,书中介绍的人物包含狡猾的政治家,古怪的科学家,火热的叛乱分子,伟大的画家,机智的出版商,杰出的色情作家、诗人、演员,以及开风气之先的女性。他们中有许多人几乎家喻户晓,如文艺复兴三杰、马丁·路德、美第奇、哥伦布和伊斯拉莫,但也有一些人迷人却鲜为人知。无论知名与否,他们身上都鲜活地体现了文艺复兴人的特质,即无论天才与否,皆能永葆对世界的好奇心,不失对兴趣和理想的执着。于海海人生之中,既有永不妥协的坚韧,又有直面冷眼和嘲讽的勇气。而文艺复兴这一伟大时代之塑造,大概亦离不开文艺复兴人的这种特质吧。
愿我们都能成为这样的文艺复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