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这「大尺度」剧,居然这么多人看过
日期:2019-08-23 20:17:39 作者:白大纯 来源:因为想红起内讧 阅读:

这「大尺度」剧,居然这么多人看过

  要说中国影视剧方面什么是独一份的。

  宫斗必须拥有姓名

  这不,去年大火的《如懿传》,被日本买了版权,最近刚出了日版预告

  不过,比起预告,更吸引我的是那日式气息浓厚译名——

  其实不止《如懿传》,中国的其他经典剧集和IP在海外国家画风同样清奇

  我们今天就一起聊聊这些让人笑到头掉的沙雕翻拍和译播剧

  大家知道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字魅力更是无穷。

  一些剧名也都是制作字斟句酌后的成果

  简单几个字不仅能概括剧的内容,更是浓缩主人公精神追求。诸如《琅琊榜》、《武林外传》等。

  可一旦这些剧到了海外,光是剧名的翻译就让人摸不着头脑

  比如《花千骨》被译为“The Journey of Flower”。

  “一朵花的旅行”???

  再比如《武林外传》被译成了“My Own Swordsman(剑客)”。

  不禁想问,《一个人江湖》他们打算怎么翻译?

  不过相信这个问题应该难不倒日本人,毕竟一个“后宫”相关题材剧,日本人就能给你花式翻译出不同感觉

  《步步惊心》,日本翻译为《宫廷女官若曦》,还算中规中矩

  到了《甄嬛传》这,直接简单粗暴地翻译成了《宫廷争霸女》。(你别说还挺合适

  赵丽颖主演的《陆贞传奇》就更夸张了,在日本的译名则是《后宫之泪》。(喂,或许咱们看的不是一个陆贞???)

  虽说日本人对于古装剧的喜爱不亚于我国人民

  但这浓浓的中二气息是怎么回事——《孤芳不自赏》被他们翻译成《孤高的花》;

  《延禧攻略》被他们翻译成《璎珞~紫禁城燃烧逆袭王妃》;

  不知道的可能还以为自己在看什么漫改剧。真不愧是日本。

  从海报文字简介,都脱离不了那股浓浓的日式热血动漫风。

  尽管我们也一直在翻拍国外的经典作品和IP,但其实,我们还是有不少剧集同样深受外国朋友喜欢的。

  据不完全统计,仅《西游记》这个大IP就前前后后被多国翻拍近7次。

  其中韩国甚至翻拍了两次;

  第一次翻拍还算正经,有师徒四人的影子在;

  第二次就完完全全变成了玛丽苏韩剧,唐僧甚至跟悟空谈起了恋爱

  △韩版《花游记》

  澳大利亚版《西游记》中的唐僧成了短发小女孩

  美版唐僧甚至跟观音还有感情戏......

  不得不说,各国人民真是想象力丰富

  除了《西游记》这种经典容易青睐,后来的一些口碑较好的小说拍成的电视剧也被诸国争相模仿

  谈到这,就不得不提翻拍界远近闻名的“越南”。

  无论原剧制作多么精良名气如何空前,只要被越南人民翻拍,一定会让你忘记原剧的本来面目

  △各国《流行花园选角对比

  不管拍什么剧,越南人民总能用那丝毫不考究的道服化,随意敷衍的选角和极度夸张的演技轻松将你打败。

  这是他们的《还珠格格》,确实是民间遗珠

  这是他们的《神雕侠侣》,此雕不火天理不容;

  这是他们的《武媚娘传奇》,确定不是企业开业剪彩现场?

  难怪网友们看完越南翻拍都直呼辣眼睛

  今夏大火的《陈情令》不禁在国内好评如潮,在海外各国也是声名远扬。

  泰国就率先买了版权,不过,原本清新脱俗的仙侠剧经过泰国人民充满咖喱味的配音后,画风似乎变得有些诡异

  那一声“懒沾”,是想把谁头笑掉吗?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忠奸......”

  这首歌,想必不少人小时候都跟着唱过,这是93版《包青天》的主题曲

  近20年后,这部剧居然在韩国翻红。

  《包青天》作为国外的电视剧,在韩国创下连续四周收视率第一名的记录,就连泰国现在还在重播。

  △火遍泰国的包青天

  你们来简单感受一下韩版的配音:

  网友调侃一身正气的包青天被他们配成了阎罗殿里索命的阎王。

  调侃归调侃,我们国家的优秀作品虽被海外各国二次加工质量参差不齐

  我们在翻拍别人影视剧的时候弊端同样明显

  首要一点就是极度水土不服

  当初黄磊翻拍日版《深夜食堂》,备受吐槽

  大家吐槽的点也只有一个,照搬得也太不走心了。

  不仅角色剧情甚至台词都和日版一模一样,甚至连日式居酒屋同和服都copy下来。

  可我们的深夜食堂并不是什么灯火通明的居酒屋,而是热气腾腾的大排档烧烤摊。

  基于这一点来讲,我们的翻拍的另一个弊端就是缺乏创新。

  即便是翻拍,也不是简单的“拿过来就好”。

  翻拍也需要艺术进行二次加工与创作才能更出彩。

  《求婚大作战》就有这样的毛病

  日版《求婚大作战》中,女主穿和服看烟花,是一种传统,不会让人觉得做作违和。

  中国版虽把和服变成了汉服,但仍然让人觉得尴尬

  一群穿着汉服的女生,站在一片高楼大厦面前。

  传统与现代结合?似乎不是这么玩的!

  至今为止,我们没有几部翻拍剧,风评能如人愿原因可想而知

  编剧宋方金在首届编剧嘉年华上说过:

  “编剧是讲故事的人,影视作品一味地依赖购买IP是文化的不自信。”

  “拿来主义”固然省事轻松,但久而久之弊端也显而易见

  其实我们不缺钱、不确人,更不缺好作品。

  缺的可能只是一颗能沉下来孵化优秀作品的心。

  往期精选

  

  

  笑完来个“在看”,麻烦退散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这「大尺度」剧,居然这么多人看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