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 察
申公豹以为,这样的真相会让哪吒不可承受,会激发出哪吒的暴怒,而他恰好可以利用这暴怒造成的破坏,一举达成自己的目的。 但没有料到的是,哪吒在劫数到来的一刻,看到了父亲打算偷偷用自己的性命来救他的真相,他感受到哪怕生而为魔,父母未曾改变的那份爱。 这份爱,犹如放在苦咖啡里的方糖,让这份苦涩可以下咽了,直到那一刻,哪吒真正接受了自己的身世,完成了成长的第二步:接 受
接受意味着对自己习气的了知和顺应,承认这份事实,换了一种较为主动的心态,情绪背景是积极的,里面蕴含着对解脱、疗愈和信任。 而此前,尽管有种种努力,哪吒不过是在“忍受”他的命运,被动无奈地接受他可能是妖的命运,情绪背景是消极抑郁的。 在接受的基础上,才能开启选择的历程,那就是:要不要认同我的命运? 事在人为,我们总是可以选择自己的行为。 而这就进入了成长的第三步:转 化
他深知自己魔性的破坏性,乾坤圈戴在颈上会损失很大功力,而完全挣脱它会让自己丧失意识失去控制,所以他把乾坤圈戴在手上,他创造性地利用和掌控了自己的能量。 所谓“是魔是仙我说了算”,前提是,他需要清楚地知道并接受——自己到底是魔,还是仙,以及何为魔,何为仙。 这样一份了知,让他理解了自己,也让他理解世人为什么对他有那样的反应。 当他完成了自己的和解,也就完成了和世人的和解。至此,才终于打破了那个强迫性重复的链条,即:从“被敌视为妖——受伤,愤怒,报复,攻击——进一步被指认为妖”的循环中转变为,“被敌视为妖——理解他人动机,承受容纳自己的受伤和愤怒,不报复不攻击不破坏,选择造福众生——赢得世人尊重,世人改变看法”。 也正是从这样的改变里,哪吒找到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三个保安问题的答案。 在这个获得自我认同的历程中,觉察是一切的起点。 没有觉察,我们会被身上冥冥中的力量所左右而不自知,我们会一再陷入强迫性重复的怪圈,对哪吒而言是对魔性的觉察,对我们而言,是对潜意识模式的觉察。 剧中那句“不认命,就是哪吒的命”,准确地说,不是“不认命”,而恰恰是,“认命”但“不认同命”。 前者是「接受」,后者是「超越」。 没有接受,超越就是不稳定的空中楼阁,正如之前的哪吒;而没有超越,接受是一种自我囚禁,正如之前的敖丙。哪吒和敖丙,不过是生活中的你我,被掩盖的真相,就是我们不曾察觉的潜意识。 例如,我们以为自己很独立,其实真相是我们想依赖,却不敢、不会; 我们以为自己很自尊,处处争强好胜,其实真相是人都会有无能的时候,只是我们不愿意面对; 我们以为自己付出很多,其实真相是自己想要被爱,但不知如何索取…… 你是否能觉察到这些“依赖”“无能”“需要被爱”的瞬间? 而你又是否能接受自己如此真实的一面? 觉察,接纳,转化,这一改变历程,也是心理咨询帮助所有来访经历和完成的内在历程。 而这每一步,都要跨越千山万水。陈向梅,心理动力学取向心理咨询师,心怀人本主义的态度、兼具辩证行为认知行为技术,期望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有效的觉知,疗愈,转化,成长之路。
陈沉沉,武志红旗下精分小编一只。
推荐你看
▽▽▽
情商 | 隐性抑郁 | 深层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