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料,她4岁的儿子,一个人在旁边摆弄自己的玩具,既不愿跟小朋友玩,也不接受小朋友一起玩耍。
当妈的总觉得,一起出去玩,总得合群。
那些能够随时随地融入到陌生人中间的孩子,不断share自己的玩具的,让Alice很羡慕。
Alice一边扯儿子的脚,一边低着声,威逼利诱。
无效!
你再一个人玩,以后就不带你出来玩!
无效!
不料,儿子没去分享,反而哭了起来。
Alice找了个理由,说家里今天有饭局,带着儿子赶紧退出了咖啡局。
“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发现,儿子有这个问题了。”她一边跟我说,一边很无奈于孩子的不合群。
我笑着问:
Alice说,就是不合群。偶尔有这种抽风的不合群。明明有些时候,还是会愿意跟人分享。
主动分享是分享,强迫分享是被瓜分。
也就是他遇到合适的人,碰到合适的可以分享的,他才去分享。
而不是每一件东西,必须去和别人share。
02许多时候,我们总是喜欢用分享,判断一个孩子是否足够有爱,甚至于成为是否有教养的标准。
其实对应的是,他是否找到了值得分享、使用、行使的人。
也不是所有孩子的玩具,都必须要跟别人一起享用。
或许,许多人会想到一个我们说了一万遍的故事:孔融让梨。
孔融让梨中的孔融,确实非常具有分享精神。
但是这个前提是,所有的一切,都是他自发的,愿意去分享。
分享与不分享,并没有绝对对错。这与自私没有任何关系,而关系最大的,或许仅仅是父母的虚荣心。
03换言之,其实,孩子是需要找到合适的人去分享的,那么帮助孩子找到合适的人,培养分享意识,也格外重要。
1社交意识的培养一般3岁之前,物权意识会比较强。也就是,是我的东西,所以我认定了。这个时候,不要去过度干涉。
3岁以后,可以让孩子去社交,最重要的一步是分享。
而是,让孩子有自己的好朋友,有自己喜欢的人,让孩子有互相交换礼物的意识。
换言之,刚才Alice让儿子去分享。
如果最后,你所理解的分享意识,也Take easy,分享意识可能成为加分项,但不会影响基础分,把基础分提到够高,就可以。
2及时表扬,比什么时候都重要。及时表扬,并不仅仅是”你做得对“!
除了”你做的对“,还要恭喜她找到了值得分享的人。
那么以此作为基点,可能会加快她,对于周遭人事物的接受程度。她感受到快乐,她能够更加主动。
3尊重孩子的选择尊重孩子的选择,也就是回到最初的问题上。如果孩子实在不愿意分享,那么不要过度强求。
这就好比,如果有人逼你和一个你不喜欢的人,分享你喜欢的东西,单纯没有利益诉求的情况下。那么你非常有可能感受到不适。
这在孩子身上也是一样的。
我们要多问问孩子,愿不愿意,可不可以,而不是让他们必须这样。
她们可以to do ,或者 not to do 都是ok的。
04身为父母,都非常容易焦虑。
今天这个孩子今天得奖了,那个孩子成为大家都喜欢的孩子;
明天这个孩子考级通过,那个孩子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而这样的不安,却让我们更加焦虑。
我们有意于把孩子培养成更好的人,但却忘了让孩子成为她们自己。
我们教育的目的,应该多问问自己:所有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也就是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答案。
比如,这个分享这个事情上,其实,求同存异,顺应发展,才是最好的回答。
- END -
小愚说:
本周没有直播~主要是想好好休息一下哈。我真的是,一个,很懒很懒很懒的人~好吧,就这样。
今天Grace幼儿园,正在儿童节表演呢~为了女儿,牺牲了一个挫表情
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