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逃离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7-27 04:5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逃离读后感10篇

  《逃离》是一本由冯积岐著作,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页数:2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逃离》读后感(一):一部好书

  昨天晚上我重新翻开了《逃离》,一口气读了80页,早晨起来上班之前我忍不住又读了10页,放不下,我很激动。我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2011年国庆节前后。

  我记得很清晰,那是个格外伤心的深秋,外面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好像老天在低声哭泣。那时我刚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内心充满着迷茫与恐慌。我与两个朋友挤在一起住着,在一个潮湿而阴暗不足十平米的小房子中读的是《逃离》。我读冯积岐老师的第一本书是《村子》,我是在网上下的电子版,读完《村子》我就到处寻找他的作品。读完《两个冬天,两个女人》接着读的就是《逃离》。我晚上下班回来,一边读一边给我的朋友新刚与小强叙述其中的内容。并把书里的内容与现实社会现象结合起来分析给他们。

  在这部作品里我没有看到硝烟战火,没有读到波澜壮阔的场面描写也没有设置惊心动魄的故事悬念,但字字泪,句句情,处处闪动着诗歌一样的火花,照亮我的心门。运用多声部多人称的叙述与倾诉,打探人的内心世界,探讨人性与生活,意识流动的自然过渡与衔接恰到好处,颇具美感。有限的篇幅里融进无尽的内容与思考,这就是《逃离》的价值。

  有人说《逃离》里写了畸形恋爱,写了男女偷情,用了粗话,脏话,觉得这算不上高雅之作。我并不这样认为,必要的性描写与粗话、脏话等都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是使人物显得真实而具有生命力的需要,以致于不使人物概念化,公式化。我觉得在读这些内容的时候,这取决于读者,不同的读者会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理解。不仅要读作者写了什么,还要读作者是怎样写的,作者在叙述这些东西的时候持一个什么样的心态,是欣赏?是赞美?还是愤怒?是鞭笞?或是无奈?这很重要。还有为什么要写这些,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作者写这些想说明什么。除此之外,要理解一部作品,就要去了解作者本人的生活历程。我不敢保证我在读他的小说时能读出这所有的内容,但我在牛天星,南兰,田登科,冉丽梅,杨长厚,牛彩芹这些人物的身上读出很多东西,我是把这些人物与现实中的人对照起来读的,这样可以读出许多值得我深思的东西,比如社会的,环境的,人性的等等许多问题。面对经济潮流的冲击,金钱与功利的诱惑,人心的异化,我们该如何应对,该如何做人,该如何去生活,这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牛天星之所以背离城市走进桃花山寻求清静,是因为他目睹了城市的龌龊与肮脏。一个艺术家不能按着自己的意愿去创作,反而要去迎合掌权者迎合世俗的肮脏,这使他很愤怒,他没有向掌权者屈服,他躲进了桃花山,来寻求精神上的解放。来到桃花山,他原以为到了一个清纯之地,但这里仍然有着他自己所无法掌控的龌龊与肮脏。我认为这种逃离实则也是一种对抗,牛天星没有按着掌权者的意愿去创作,他觉得惨败,无奈,但他最终没有屈服,没有低头。这种悲观失望就是一种对抗与斗争,人要勇于对抗。(高尔基曾说,我们不要怕现实,不要向现实低头,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要服从那些腐朽的东西,而是要创造新的、有理智的、光辉的东西)

  1989年到1999年,十年之内,桃花山依旧是桃花山,而桃花山里的人已经面目全非了。田登科在1989年的时候,是一憨厚老实的农民,为了生活在奋争着。他身上有着善良而勤劳的一面。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夜行》那一章,南兰去医院的那天晚上,下着大雨,田登科在这危难时刻并没有失去做人的根本,他赤脚行走在泥泞的路上抬着躺在门扇上的南兰,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医院。那个场面至今让我弥久难忘。十年以后,一切都变了,田登科不再是以前的田登科了,冉丽梅也不再是以前的冉丽梅了,他们变得贪婪,无知,猥琐,唯功利是图。是什么改变了他们呢?是什么抹杀了十年前那个憨厚而善良的田登科呢?是金钱?是欲望?这真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其实仔细想想,我们不看田登科,观察一下我们身边的人就明白了。瞧瞧我们现在的乡村,看看我们现在的都市,这不正是我们当代人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吗?我每次回家都有这种感觉,每次与以前的同学或朋友交流也能觉察出这种萌芽正在暗地里悄悄地酝酿着。看着我们一个个的学生,看着我们的青年朋友,我一下子就理解了《逃离》。我们的社会处处充斥着糟粕与毒害,牛天星对此选择的是悲观的逃离,追求精神上的高贵,这难能可贵,但无论逃到哪儿,也逃不脱这种龌龊的环境。与其说这是一种精神上的逃,不如说是主人公选择的一种与环境对抗的方式。表面上看似他的对抗失败了,实则他还在对抗着,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如果田登科、冉丽梅也像牛天星一样学会去对抗,那他们还会变化吗?如果我们人人都学会与环境对抗,与糟粕对抗,那是不是又会是另一种结果呢?这也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南兰之所以是南兰,这与她童年的经历还有在饭店与画家家里打工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还有杨长厚、牛才芹,每一个人的倾诉都值得去深思,去回味,读着《逃离》的感觉就像读着诗歌的感觉,我觉得《逃离》就是一曲哀恸的长篇诗歌。我把买的第一本《逃离》送给了朋友,又重新买了一本。

  读冯积岐老师的小说,我觉得我不是在娱乐,不是在消遣,也不是在颓废。他的小说会带着我和他一起去思考,去探索,使我的精神找到着陆的点。有位朋友说过,一个作家能否写得出优秀的作品,伟大的作品,这取决于这个作家的人格。一个没有优秀品格没有大境界的人,写不出任何优秀作品。人品决定作品。

  《逃离》读了一半,我便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写下如此内容,向冯积岐老师致敬。

  《逃离》读后感(二):最是人间留不住

  归于写实的笔调,却比任何哀婉的词调都吸引人,哪怕是最平白的叙事,不断转换的画面,自由切换,故事里的人很少,故事外的人却很多很多,天星是矛盾的集合体,想守卫心里自欺欺人的美好,最后,是谁亲手毁了她?然后,你悲伤,你愤怒,你哭泣,你抽搐到不能自已,站在鲜红的十字架前面,那本是救赎百姓的标志,现在却红的刺眼,想逃离,这是他一贯的做法,我不知道最后的南兰是真是假,是谁拦腰抱住了他?他还是狠不下心来,南兰说,他这十年,变了,不好不坏,是,是变了,木讷的,躲避着一切的力量,以为可以安然无事,笑话!然后,所有的人和事都混乱,然后恢复原状,然后再混乱,每一个人的嘴脸都能被这世界毁掉再重塑,连桃花山也是这样!谁也救不了这里的一切,谁也逃不开这紧紧追随的山洪滑坡,他们跑过了清明作恶的雷雨,也跑不过冰冷的血液争先恐后四面八方流走这具躯壳。

  《逃离》读后感(三):书评不会。只录书摘。

  因为网上并没有找到电子版的小说。所以所有的书摘都是从纸质书上我自己划线的段落一字一字录在手机里的。弄了一个多小时,只希望即将读这本书或犹豫到底读不读的朋友先看完书摘,再决定要不要读这部伟大的作品。

  ————————————

  1 日子就像头顶上的云,流过去一朵,又赶过来一朵,等云朵走光了,天蓝成一片。我的日子也就到头了。昨日个晌午是放牛,今日个晌午是放牛,明日个晌午还是放牛。山里的日子比牛还诚实。还迟钝。 2 秋天高远的蓝天铺在山坡上,铺在岩石上,铺在了树林里,覆盖了桃花山,清澄的空气清橙的上午用清澄理出了人世间清澄的一角:清澄抚摸、洗濯着我赤裸的肉体和灵魂。省城那浑浊空气已被我推拒在三百多里以外,灰色的天空灰色的行人灰色的车辆灰色的建筑物已成为久远的记忆了。忘却喧嚣盲目的中午,忘却热情苦闷的晚上,宁静的环境只有和宁静的心绪才能达成和谐。我还是想和南兰说话,我不能不理她。

  3 她的善良坑害了她,而善良的土壤中长出来的逆来顺受简直就是一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的大树将姑姑的人生遮出了浓重的阴影。

  4 心事和脾气是两回事,脾气是人改变不了的,心事改变人。天星肯定有什么心事,他的心事在脸上,有什么心事你就说。压在心里多难受,日子再苦也要活的畅快些:想骂就骂,想说就说,谁也没堵住你的嘴。由此,我说,城里人还没有山里人活得自在。山里不是藏心事的地方,山里天大地大,有心事你尽管说出来。既然到了山里。你就放开喉咙呐喊,乱骂一通也不妨碍啥,没人找你麻烦,也没人告你黑状。为啥要心事重重呢?

  5 我能对姑姑说什么呢?什么事也无法说。有些事,你是在心里装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哪怕是火是刀子,你也只能埋在心里。等待时间来处理它,你就这么苦苦的等待,等待。而时间在你的等待中坚如磐石。不再流动。这时候你会被时间压迫的喘不过气来,或者被时间揩净了你心中的印渍熄灭了你心中的火,融化了你心中的刀子,你的心里什么也没有了,你变成了披着时间外衣的肉体,你的遗忘或麻木会自动的伸出友善的手揭去你的忧郁拂尽你的痛苦,你的愉快和轻松会像打哈欠一样来的很随便。你一旦失去耐心。就会做错事,忍耐是对付人的手段,也是人不可或缺的品质。

  6 清贫的生活并不是影响我的情绪的主要因素,因为这些因素缺乏压迫人的力量,压力似乎来自内心,来自城市本身。

  7 欺骗人是不可饶恕的罪行,可是,欺骗同样是保护自己安慰别人的一种武器,有时候,人需要被人欺骗。

  8 谁都知道,女人的漂亮只是男人的广告,男人需要的是广告中的内容

  9 人天生爱热闹。天生贪欢,如果日子稍微好过一些。谁能场面守在人迹罕至的深山中?贪图山中好风光的人总是山里的过客。

  ——第一章《阵痛之前》 10 我是说,人还以为自己很大从远处看,太小了,人还没有一棵树显眼。

  ——第二章《阵痛》 11 爱的本身是一件虚无缥缈不可触碰的东西,它的欺骗性就在于它的不具体,你只能感觉它,尤其是当有人用话语来传达爱的时候,爱就会像桃花一样,漂亮的灼人眼目,一场风雨过后,花瓣纷纷落地,爱随之凋零。

  12 他和南兰相好,只是为了解脱他的痛苦。在事业上失败了的男人往往试图用爱情突围,或者在性爱中寻找抚慰。那是枉然。

  13 我爱钱有什么错?没有钱的日子我过够了!我出力流汗就是为了挣钱,可我并没有为难天星的意思,我怎么能见死不救呢?只要能救下这女孩,今晚上把她抬到天尽头,我也去,那女孩的呻吟把铁石心肠的人也能够打动的,我在心里说,我忍着点南兰,我真受不了你那呻吟。

  14 家乡的土地虽然不养人,可好坏是在家里,躺在家里的热炕上,听两个孩子说话,那才叫愉快呢,愉快的日子谁不向往?可向往有个屁用。为了活人过日子,你还得奔波在外,你得忍受别人的欺负,你有气也只能憋在心里。活人是实实在在的事情,你说是不是?冉丽梅?

  15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赌场,只不过压在赌场上的赌注不一样罢了。

  ——第三章《夜行》

  第四章《黎明和黎明以后》第二节牛天星那一节通读一遍。你会发现语言是如此美妙。(就是这一节一定要细读一遍,间插,闪回,喜与悲,血与肉,融合的如此完美。读完这一段当时我就感觉自己就是个文盲,一点都不夸张。)

  16 牛天星说,十年不见。你也是满嘴的时代语言。我说,红太阳的光辉照大地嘛。

  17 你必须明白:活人其实是很实在的,每个人都活的不轻松,农民也一样。他们手中的钱是用汗水换来的,她们一生只求把儿女们养活成人,自己能过几天安然日子,他们不会关注你所关注的那些事情,你怀旧也罢,忏悔也罢,愤怒也罢,麻木也罢,都和他们的活人过日子无关。

  18人生是一个大圆圈,你逃不出它的轨迹。冥冥之中有一种你自己也捉摸不定的东西在左右你,使你难以逃脱。

  19女人一旦死了心,就是灵丹秒药也是很难救活的,越是强悍的女人越不容易受打击,强悍的女人一旦被击倒就很难爬起来了,我死心了。认命了。

  20 人一辈子老是输,那颗心可就淹在药锅里了,那苦味儿只有自己知道。谁不想赢?我的心没死,我总得赢一回,风风光光的赢一回,风风光光的当一回庄家,这样,死也瞑目了。其实,人的想头就这么简单。

  21 雷雨倾盆也罢,毛毛细雨也罢,在人的心里并没有留下湿地,连个湿印渍也没有。才十年,竟然遗忘的这么快!难怪历史在一些人那里变成了粪坑,想拉什么就拉什么。……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已不是百年以前,奢侈的享受疯狂的享受已经成为时代风尚。无论城市也罢农村也罢平原也罢山区也罢,欲望无孔不入,四处张扬。回去吧没回去好好的想一想,你的想法总比变化了的境遇慢一拍。

  22 我们给这个时代创造财富,财富远离了我们,我们不照样活着?你整天在思谋个啥?人就是这样,欲望越单纯越活的愉快。欲望像地里没取开苗的谷子一样稠,人就很难受。

  ——第五章《阳光灿烂的晌午》

这本书是昨天开始读,一直没舍得放下。今中午一口气读完。一时语塞,不知从何说起,胡乱写了一些。难登大雅之堂,毕竟初中水平只不过是自身些许感触。优秀的书评前面几篇已经说过了,我就不赘言了。至此结束。

  《逃离》读后感(四):逃不掉的“逃离”

  人是个很复杂的东西,世界上最坏的人,在内心的某个地方,总会有良知的存在;再善良的人,在内心的某个角落也会有邪恶的身影。在南兰生孩子的那天晚上,田登科的表现无疑让人惊叹,还有试水,他的身上无不闪现着人性的光辉!

  10年过去了,时代变了,人也变了。当初牛天星从城里带着南兰回到桃花山,在那一年的生活里,对田登科和冉丽梅来说,这只是一种过去的记忆,这种记忆在现在来说就像天上飘过去的云。现在对他们来讲,钱才是最重要的,就是做爱也只是一种生理需求。变了,社会的变化,让一个农民不能再称之为农民,金钱成为一种毒药,社会中毒了,人也不能幸免。

  当初牛天星从城里逃到桃花山,现在田登科这种人也在拼命逃向花花的金钱世界里。很讽刺的是,不论你逃到哪里,你也逃不出去!就像牛彩芹说的,“人生是一个大圆圈,你逃不出它的轨迹,冥冥之中有一种你自己也捉摸不定的东西在左右你,是你难以逃脱!”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逃离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