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式设计原理》是一本由(日)佐佐木刚士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18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版式设计原理》读后感(一):这本书本身就是版式设计原理的最好诠释
全书分成四部分,用我自己的话说就是:图文关系、图片排版、分析图表、文字排版。
读这个书的最大感想是,日本在设计上远超过中国,而全球化和信息化,带给大多数中国设计者仅仅是无数的素材和案例,基本的理论方法,很少有设计师系统地研究过。
这本书的封面、目录、正文、封底,无一不践行着书里面所说的排版设计的原则。大量基础的原则,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手法都有所介绍。更有一些现实的案例的排版优化方式,可以作为一本零基础的入门书。
要说缺点的话,一个是翻译的问题,有些东西是日语所特有的,而翻译只是做了一个注释提醒读者注意。譬如字体等,理想的注释应当是举一些汉语字体的例子,翻译总体而言不错,但是有些术语应该能跟国内排版的这些对应起来。另一个小问题,书侧面的页码底色没对齐,再次表明我国转型期各行各业的浮躁气息。
顺便吐槽一下,也算跟排版沾点边,对大量网页设计师不知道首行缩进,只是在开头打空格这种做法实在是无语啊。
《版式设计原理》读后感(二):《版式设计原理》小评
花一天晚上看完此处(前提是要有设计基础),先说结论:此书算是一本好的版式设计扫盲手册,值得初学者一看。但还是建议自己先总结经验后再去看此书。
以我对当前出版的版式设计书的印象来看,好书不多,就几本。而且没有一本是中国人写的。而在这仅有的几本书里,也只有日本人写的书能对中国人产生一些参考价值的书,但毕竟人家的母语是日语而不是汉语,因此在实际应用方面有一定差异(包括国情因素),但是起码人家有汉字的应用调整案例啊!所以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本书共分为四个章节,其中最为重要的章节为1、4两章。分别讲了页面构成与文本排印。先不管案例如何讲的如何,但起码作者写了。这一点就比国内出的设计书不知好了多少倍。即便是最简单的知识点,但是就我教过的学生而言,很少有人知道。更的一点是每一章节背后都列出了详细的参考书单,引导了读者读书的广度。书中的案例设置方式比较好,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但是案例的选择依旧水平常规且格调不高,这仿佛是设计书的通病。虽然这是2007年出的书,但是到2016年的今天为止,依然没有修订版,增加的只是印刷次数!难道作者就不能与时俱进的修改一下么?再说一下书中翻译,专有名词基本按照日式汉语去翻,不能与当前的国内的名词保持一致可能会让初学者有些对不上号,如果你经常看日本设计书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书中2、3节分别讲解图片应用与图形应用方法,其实这两部分的案例内容有点太落后了。因此没有太大的参考意义。还是希望读者把焦点集中在1、4两个章节内,认真看,反复看。这本书让我欣慰的是关于版式的初级理论,算是讲到位了,不掺杂软件应用,纯粹的说明理论,不会对初学者产生误导,这就算一本好书了。但是中青出设计书在装帧上能不能有点设计的诚意,千篇一律,上个世纪的UV封面,丑陋的铜版纸,这种搭配简直要人命。虽然有成本控制,但也有点节操好么!装帧不想谈了,一个字,就是丑!(有点糟蹋书)
在有设计基础的情况下看此书,我认为是最好的状态,因为当你发现此书中所写的内容没有你不知道的时候,说明你已经入门了!再看一遍的同时也是对版式设计知识点的总结与巩固。如果你是小白,那么我想说看完此书,你只是知道了这些理论(不能叫学会哦!),但是你根本做不出来!因为软件问题、审美问题与经验问题!但是,如果你以看教科书的心态去多学几遍,也不为过,但是记得边学边练遍提高!不要指望你的老师去教你,因为大部分专业老师对书中的内容也不是全能讲出来,因此把它当基础版式设计教科书去学习很有必要!
《版式设计原理》读后感(三):笔记整理
1. 因为书本厚度会影响每一版面的宽度,所以设计时要考虑这方面的问题。
2. 传统英文排版,订口:天头:切口:地脚=1:1.2:1.44:1.73
5. 可以通过边框或底色合理划分页面
6. 对多种大小不同的图片,即使只是统一他们的边线,也可以大幅减轻散乱的感觉
7. 统一图片、文字、图片与文字的距离
8. 黄金比例矩形长宽比1.618:1
9. 如果页面没有图片或插图,可以通过对文字及颜色处理调整使页面更丰富生动
10. 图像尺寸较小情况下,可以对图片重复或者添加底色来组织版面
11. 图片尺寸类型不宜过多,否则会给人散乱,平衡其主客关系大体把图片分为大中小几个级别
13. 通过距离对图片明确划分组别
14. 统一文字与图片的边线
15. 不要把图片插入一段的中间,打断阅读
16. 人物图片与物品图片不宜上下摆放
17. 当文字无论是黑白颜色都不易辨识时,可以给文字加上底色
18. 按轮廓线稍大的外边线勾勒出来,突显人物跃动感
19. 两个人面向同一方向谈话的文章,要使题目、字体、版设等使人们知道这是同一个专访
20. 图表与插图结合,使得更加生动
21. 插图可以表现现实中并不存在的情景,而且可以用来表示心情或意向
22. 图表中,对意思相近的部分以同色系,便于阅读
23. 将要说明线按45或135度模式统一起来,再从其前端延伸一条水平线并配以文字
插图如果与文字不搭配,可以从颜色、轮廓线方面调整
《版式设计原理》读后感(四):图片,图表,文字 ——《版式设计原理》读书笔记
《版式设计原理》,一本关于排版设计的书。
先来下定义:版面设计,又称为版式设计,是平面设计中的一大分支,主要指运用造型要素及形式原理,对版面内的文字字体、图像图形、线条、表格、色块等要素,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编排,并以视觉方式艺术地表达出来,并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编排,使观看者直觉的感受到某些要传递的意思。
产品经理与设计师经常讲到的的排版,布局就是指版式设计。产品设计中一般的流程是这样:
1.产品经理设计出页面需要展现的元素,画出草图交给设计师。
2.设计师根据产品的重点与风格,将相关元素排列在一个页面上。
3.设计师与产品经理沟通确认后,对相关的元素进行视觉设计。
这样一张设计图就设计出来了。不过一般设计师都是将排版和视觉设计同步进行的,直接根据前期的沟通结果产出设计图。
这本书主要将元素分为图片,图表和文字,然后针对每种元素,分别介绍不同的属性:
1.图片的尺寸,位置,色调,顺序。
2.图表/地图的对比度,刻度,配色,顺序。
3.文字的字体,颜色,字号,加粗。
各种不同元素摆放在一起,又有以下几种外部性规则:
1.尺寸
2.形状
3.颜色
4.重复度
5.间距
每种元素既有自己的内在属性,不同的元素摆放在一起又要考虑到整体的外部规则。想要达到同一个目的既可以调整单个元素,也可以调整其他元素,当然如果内外两个方面都进行处理,效果会更好。
这本书的主要工作就是告诉读者如果进行这些简单的元素调整以达到满足自己的目的。
每一章开头都会选择几个示例,结合本章即将讲述的内容,对一些已有的设计方案做优化,通过对比讲解两个不同的方案来强调常见的设计错误。同时每一章的结尾又会列出几个特殊的案例,对不满足本章节条件的案例做一下调整,也即特殊案例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