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就叫熊太行也行」(),作者:鱼熊组合。”
对抗巨人和魔怪的姑娘,强悍坚韧,但是担得起“勇敢”二字的人,其实是敢于对抗父母亲——也就是如今大家喜欢说的“原生家庭”的人。
灰姑娘生在一个典型的童话家庭:妈妈死了,爸爸再娶,后妈带来两个姐姐,六只敌对的眼睛包围了她。
拇指姑娘被各种动物掳来掳去,只能被动接受;白雪公主是心宽,来个卖苹果的就敢吃,一闭眼就等着王子来救。
灰姑娘和这俩完全不同。
这个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经过无数整理和改编,今天流传最广的是夏尔·佩罗与格林兄弟的两个版本。
佩罗版本更梦幻,适合小女生,有神仙教母、南瓜马车和水晶鞋的都是夏尔·佩罗版,比如迪士尼动画和2015年的真人电影。
1中国有些长者,愚昧了一辈子,连逗弄孩子这么可爱的生物都缺乏想象力,张嘴就是“你爸爸(妈妈)不要你了!”
对这种大人,一定要让孩子说清楚:“我爸爸妈妈不会不要我,你这个笑话不好笑,我不喜欢你这样。”
但灰姑娘的爸爸妈妈,是真不要她了。
这里提示一点,大家千万别被“灰姑娘被继母迫害”这件事迷惑了。
大多数童话里,坏人都是继母,就是因为童话的讲述者和传递者,多为母亲和外婆。她们不会说亲妈的坏话,会把所有欺负和忽视,归在后妈身上。
然而亲爸亲妈偏心、欺负女儿、折磨女儿、盘剥女儿的,实在太多了。
亲生孩子不一定会被父母爱护
哪怕心里爱,还有大把的人不知道怎么爱
2她在那里从早到晚做着苦工,天还没亮就起来挑水、生火、煮饭、洗衣服。
大家看看格林童话里的这段记录,这是一个完整的欺凌孩子的过程。
首先从资质上贬损孩子。
“蠢丫头。”
最糟糕的父母,用的几乎都是这一套。
3她们夺去了她的漂亮衣服,给她穿上一件灰色的旧褂子和一双木屐。
后母继姐要跟灰姑娘争夺家中男主人的注意力和爱,将来还要争遗产,让她穿差点儿是一种策略。
尤其孩子九岁十岁、开始长身体的时候,买什么漂亮衣服都可能很快小了,于是故意买大两码,或者让穿哥哥姐姐淘汰的。
对妈妈来说,这可能是精打细算、勤俭持家;但对孩子来说,真是一场灾难。
偷穿姐姐最美的衣服是一种青春期的兴奋(想想《请回答1988》),可捡姐姐淘汰的衣服又不合体,就是“你不重要”的表现。
“小孩子穿那么好做什么!”
小孩不是人。年纪小就可以穿得脏破旧,跟年纪小就可以偷东西、打人、不遵守规则,是一套逻辑。
把体面污名化也是贫穷后遗症,穿不好的孩子会不会“分心”不好说,但一定会自惭形秽,承受更多损耗和纠结。
在这一点上,1980年代出生的父母表现得更好。
因为痛过,所以懂得。
不多说了,都是泪。
4“如果你在一小时内,把两满碗扁豆从灰里干干净净地拣出来,就让你一同去。”
“一切都没有用,不准你同我们一起去,因为你没有衣服,不能跳舞;如果你去了,我们就很难为情。”
其实如果只是几身旧衣服,灰姑娘的感受还不会那么糟糕。
你开出条件,我可以用尽全力去达成,可是我做到了,你又不答应,算什么大人呢?
今天不少家长有这个坏习惯:孩子吵得厉害,为了让他快点安静,什么空头支票都开得出,等要求兑现了又说“不可以”。
解释和耐心成本高,但这样训练出来的孩子有安全感,他知道怎么在框架内努力争取。
大人说话不算数,孩子的未来只有两条路:
在大人的贬损下变成一个低自尊、没羞没臊、撒谎骗人、偷家里钱的糟糕孩子。
或者发狠虐自己,从这个家庭杀出生天。
大家觉得第一种孩子品行不端,认为第二种孩子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其实第二种孩子的痛,他们自己知道。
5有了后妈就有了后爸,灰姑娘的爸爸,就像一个后爹。
去市集给女儿们带东西,一个要衣服,一个要珠宝,灰姑娘请他带回“碰着你帽子的第一根树枝”。
如果一个饱经折磨的孩子学会了扮演懂事乖巧、不给大人添麻烦,别觉得是这个孩子被训练出来了。其实她对你已经失望透顶,不再爱你了。
她只想赶紧逃。
好多那种假扮女权主义者的营销号,总让你“放手去怼父母!”“放手去怼公婆!”
灰姑娘这样的原生家庭就是块沼泽地,用极大的力量拽着人往下走。挣扎的方式不对,就再也出不来了。
灰姑娘在恶意和冷漠中保全了自己,在最好的时机完美自救。她有改变命运的强烈动机,有战士的行动力,苦难更让她学到了政治家的隐忍。
这才是她最强大、最难得之处。
她要了那根树枝,继母和姐姐都觉得,“这人怕不是个傻子吧。”
灰姑娘谢了他,把树枝种在母亲坟上,哭得很惨,眼泪不断地落下来,把树枝都浸湿了。于是树枝长大起来,变成了一棵美丽的树。……每次有一只白鸟儿飞到树上来。如果她说出一个愿望,小鸟就把她希望的东西丢给她。
童话往往是经过美化的现实。这里的真相可能是:去世的生母给灰姑娘留了一笔钱,可能是嫁妆,也可能是私房钱。
这钱要是被继母发现就保不住了。灰姑娘耐心把它藏好,直到王子举办舞会。
在后妈食言不带她去之后,大家母女缘尽,于是她挖出自己的私藏置办了衣裙。
她每天都去参加舞会,但每天都赶在后母和姐姐之前回家。两位格林老师没有写咒语和南瓜车,灰姑娘赶着回家就为了保密。
又用煤灰和旧裙掩护我身。
我晚去早走。
6格林版故事里,王子第一夜就跟着灰姑娘到了她家。
灰姑娘进家后,王子对她父亲说,一位不知姓名的姑娘跳到鸽子房里去了。
父亲心里怀疑过:
“难道是灰姑娘吗?”
私下找女儿一问就什么都明白了,但他没有。
第三天,王子带着鞋正式上了门:你家的女人,挨个试!
两个继姐出局之后,王子说:
“这个也不是真新娘,你们没有别的女儿吗?”
“没有,只有前妻生的一个小得可怜的灰姑娘,她是不可能做新娘的。”
各位,灰姑娘故事最荡气回肠的一幕,不是南瓜车,不是舞会上的荣耀,而是老爹惊掉下巴的这一刻。
大家别觉得这种糊涂老爹只在童话里有。
“找个两家比较近的。”
“他是挣得不多,但是工作有编制!”
多少女性在工作中受到尊重、独当一面,回家后却被亲爹亲妈贬损侮辱。他们根本不了解你的实力,也完全不在乎你的努力。
“这丫头翅膀硬了!”
△ 《冰与火之歌》里,珊莎和二丫两姐妹遭遇巨变之后,都有过长期隐瞒身份、扮成别人的经历。妥协、隐忍、藏起自己,马丁老师给姐妹俩拿的都是灰姑娘的剧本。
7灰姑娘的生母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
“好孩子,如果你永远忠实、善良,亲爱的上帝就会时常帮助你,我也会从天上看着你,照顾你。”
格林兄弟补了一句,灰姑娘“始终忠实、善良。”
如果只看字面意思,就是妈妈给女儿灌鸡汤,女儿听话做了一朵小白花。
这是个误会。
世上没有哪个母亲会在临终之际给孩子灌鸡汤。妈妈留下的,是一句自救法门。
我们可以总结一下灰姑娘的待人处事:
对敌人不硬碰硬。
灰姑娘天天做家务,可以支配家里的剩饭剩菜,这一定是平日里积累的交情。
舞会是一定要去的。
就像现实中的很多孩子,在家得不到关心和肯定,就会在学业上找成就感,在和老师同学的关系中构建自我,提升自尊。
忠实,善良。
灰姑娘妈妈的话省略了这两件事的对象。
我们替她补全,就是:
好孩子,你要永远对自己忠实,对朋友善良。
家里这些人配不上你,哄他们开心就好了。
8相比其他童话,这一对更有可能“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一个王子,突然连办了好几天舞会来找对象,也是被家里逼着生继承人了。
但是这场全国相亲会当中,王子表现得相当主动,他知道自己要什么,没有偶像包袱,也没有王公架子。
我喜欢你,就想送你回家。
你跳进了鸽子房。
我等你的父亲问你,
你在房间里也听得到。
两天都没找到你,
你是练长跑的吗?
你的鞋子在我的手里,
你跑不远,我追得上。
喜欢你,就是这么没羞没臊的呀。
看中的幸福,就要自己伸手去争取。
PS:
并没有。
不是每个女儿都有幸收获一份稳定的父爱。很多姑娘收到的第一份男性的爱,来自远方。
在此前,她可能隐忍、压抑,千方百计逃离。
自尊和未来,只有去外面的世界才找得到。
扭开枷锁的女孩,如果遇到了可爱之人,不妨奋力一爱。
不要纠结于未来如何。
因为你根本、根本、根本就不会失去更多。
给孩子看的内容,往往蕴含着成人世界的重要规则。
欢迎点播。
——end——
熊太行:人际关系洞察家,得到App十万加专栏《关系攻略》作者,《西游记》深度研究者,《博客天下》杂志前任主编。原创自媒体「就叫熊太行也行」创始人。
记得星标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