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刚一岁零一个月的轩轩三度烫伤,轩轩其实本来没有这么严重。
调皮的孩子撂倒了桌子上的电热水壶,滚烫的开水撒出来烫伤了他的胸口和两个上肢。
一看胸口起了水泡,平日里负责带孩子的外婆想起老家治疗烫伤的土方法,急急忙忙从厨房里抓了一把盐撒在外孙的胸口上。
伤口外漏,撒上盐后会在局部形成高渗环境,导致伤口周围组织细胞严重脱水、坏死,会刺激神经让你感觉疼痛,加重伤情,还可致伤口迁延不愈。如果盐不干净有细菌,还会引起感染。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是孩子外婆的这种操作,孩子的问题不会这么严重。
“中医食疗第一人”张悟本先生就是利用养生节目火起来。他到处宣讲“绿豆治百病”致使绿豆的价格疯涨,引发央视《新闻1+1》关注。
在张悟本的“食疗养生理论”中,不少观点曾引起公众广泛效仿。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曾召集六位国内顶级专家,对张悟本错误的养生说法进行批驳。
下面这些都是风靡一时的张氏养生论:
1、 喝绿豆汤可以治疗肺癌、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肺炎等数十种常见疑难病症。
2、 光吃白薯就能预防疾病;
5、 国内肺癌比例升高是因为“过辣伤肺”;
6、 高血压患者应大力补钙:女性3000毫克,男性4000毫克。
经过央视的批驳,张悟本随之走下神坛。但一个张悟本倒下了,还会有另一个张悟本站起来。
很多人会说,文盲是医盲的源泉。其实,即使在受教育水平已经很高的美国,不让孩子打麻疹疫苗的父母也是一抓一大把。
老爸就是个医盲,他很少听医生的建议,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这世界早就没有了华佗,现在的医生都是为了给自己增加绩效,瞎看”
他还有一套自己的养生保健理论。之前一直相信食疗,前些年天天吃枸杞,后来感觉不错,就自己加大了量,一次吃几十粒,最后吃的嘴角上火、牙龈肿痛。
他喜欢看养生讲座,还爱去一些老年大学学习养生技巧,结果买了一大堆保健品回家。
他迷信那些保健品,失眠、脱发、肥胖、健忘,一切健康方面的问题,似乎都可以通过一粒粒药丸得到改善。
“没病检查啥呀!”
“我自己的身体我知道”
将近花甲之年的他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任谁都说不动。
后来他报名的老年大学跑路了,自己熬制的药又差一点吃出问题,他才逐渐抛弃了自己的那些破理论。
对于医盲来说,劝了再多都没啥用,只有真的吃了亏了,他们才会有所改正。
医盲会要命。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60岁的陈先生患气管炎多年,听闻“吃癞蛤蟆可以医治气管炎”这一民间偏方,于是便买来一只癞蛤蟆,吃后便出现呕吐、头昏等中毒症状。
当医生赶到陈先生家时,陈先生已中毒身亡。
癞蛤蟆含有蟾蜍毒素,蟾毒多酚和蟾毒精等多种有毒成份,其毒性分析用小鼠试验0.3毫克致死(小鼠致死)。
不少人还爱自配药酒,由此引发了大量悲剧。
5月3日,重庆某宴席上,众人饮用自制药酒,造成15人中毒,5人身亡。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当天宴席上饮用的药酒里面,含有一种叫做“雪上一枝蒿”的中药,这种中药含有剧毒,是一种外用药,不能内服。
人们常常把药酒当成一种保健品。
中药药材往往成分复杂,胡乱配伍可能会由于对药性、剂量不清楚,违反中药配伍禁忌,反而会对身体造成损伤。
比如用蝎子、蜈蚣、蛇等动物泡酒,但它们体内含有神经毒素和抗凝物质,少量饮用有活血止痛作用,过量会致出血及脏器损伤。
再比如,常用来泡酒的川乌、草乌中含有乌头碱,毒性较强,口服0.2mg就会中毒,3~4mg可能致死。
在我们国家,药酒可靠而大量的临床数据还不是十分充足。未经医师指导,盲目饮用不明药酒是很危险的。
这世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如果真需要药酒,还需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1. 生病别一下就用抗生素 能少用就少用,能不用就不用, 能用低不用高,能用一不用二
2. 买药要到合法医疗机构和药店,注意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3. 阅读药品说明书,特别要注意药物的禁忌、慎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事项。
4. 处方药要严格遵医嘱,切勿擅自使用,特别是抗菌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不能自行调整用量或停用。
5. 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非处方药长期、大量使用也会导致不良后果。
6. 哺乳期妇女用药要注意禁忌,儿童、老人和有肝脏、肾脏等方面疾病的患者用药应当谨慎。
7. 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特殊职业者要注意药物对工作的影响。
8. 药品存放要科学、妥善;谨防儿童及精神异常者误服、误用。
9. 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
10. 相信医院,相信医生。
多学点医学常识,少交点智商税,也让我们离医盲更远了一点。
—— END ——✎
喜欢就点个赞呗~